当地时间 3 月 18 日,美国国家档案馆公布了肯尼迪遇刺案的相关记录,瞬间引发全球瞩目。这起发生在 1963 年 11 月 22 日的总统遇刺事件,一直以来都是美国历史上的一道深深伤痕,也成为全世界阴谋论的 “素材宝库”。如今,随着这些档案的公布,人们不禁期待,那些隐藏在岁月深处的真相,是否即将大白于天下?
1963 年 11 月 22 日,那是一个看似平常却又注定被历史铭记的日子。美国第 35 任总统约翰・肯尼迪,携夫人杰奎琳前往得克萨斯州达拉斯市。在达拉斯的迪利广场,肯尼迪夫妇乘坐敞篷车,准备前往贸易中心参加午宴,沿途与热情的民众挥手互动。然而,下午 12 点 30 分,当车队行驶至教科书仓库大楼附近时,几声枪响骤然打破了平静。肯尼迪被击中,身旁的德州州长约翰・康纳利也未能幸免。肯尼迪头部遭受重创,倒在杰奎琳怀中,场面瞬间陷入混乱。尽管车队紧急驶向帕克兰纪念医院,但肯尼迪最终还是因伤势过重,离开了人世。
事件发生后,警方迅速展开调查,并锁定了嫌疑人李・哈维・奥斯瓦尔德。奥斯瓦尔德是一名前美国海军陆战队狙击手,有着复杂的政治立场和个人经历。然而,就在他被捕后的两天,1963 年 11 月 24 日上午 11 点 21 分,当奥斯瓦尔德被转移去达拉斯警察总部时,达拉斯夜总会老板杰克・鲁比突然冲出来,在众目睽睽之下开枪将其击毙。这一戏剧性的转折,让整个案件变得更加扑朔迷离。鲁比后来因谋杀罪被判处死刑,但判决随后被推翻,1967 年,他死在了狱中。
肯尼迪遇刺后,为了查明真相,美国政府成立了以最高法院首席法官厄尔・沃伦为首的沃伦委员会。经过长达 10 个月的调查,沃伦委员会于 1964 年 9 月 27 日公布了调查报告。报告认定,奥斯瓦尔德是单独作案,刺杀肯尼迪没有更深的政治背景。这一结论,也就是著名的 “一颗子弹” 理论,认为奥斯瓦尔德射出的一颗子弹先后击中了肯尼迪和康纳利,造成了 7 处伤口。
但这一结论自公布以来,就饱受争议。许多人质疑,一颗子弹如何能在如此复杂的轨迹中,造成如此多的伤口,且子弹在经过层层衣物、皮肤、骨骼和人体器官后,还能保持相对完整。此外,案发现场的一些细节也无法得到合理解释,比如多位目击者声称听到了至少四声枪响,与沃伦委员会认定的三颗子弹不符;还有证人称在案发前后看到了可疑人员在附近活动,但这些线索并未得到充分调查。而且,在调查过程中,一些关键证人相继死亡,死因离奇,这也让人们对沃伦委员会的报告产生了更多怀疑。据统计,在肯尼迪遇刺后的三年内,18 名关键证人死亡;从 1963 年至 1993 年,115 名相关证人在各种离奇事件中自杀或被谋杀。这些 “巧合” 让整个案件蒙上了浓厚的阴谋论阴影,绝大多数美国民众都不相信美国官方的调查报告。
多年来,肯尼迪遇刺案的真相一直是美国民众心中的一根刺。尽管官方报告早已公布,但民间对真相的探寻从未停止。转机出现在今年 1 月 23 日,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宣布将解密与约翰・肯尼迪、前参议员罗伯特・肯尼迪以及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遇刺事件有关的文件。这一举措让人们看到了揭开真相的希望。
3 月 17 日,特朗普进一步宣布,美国政府将于 3 月 18 日公开大约 80000 页与约翰・肯尼迪有关的文件,并且强调这些文件 “不会被编辑”,保证以最原始的状态呈现给大众。美国国家档案馆也积极响应,与联邦政府各机构协作,依照总统指示开展解密工作。自 3 月 18 日起,相关档案可通过美国国家档案馆官网在线查阅,也可前往马里兰州学院公园市的国家档案馆查阅实体副本或模拟介质版本。不过,有部分细节因涉及税务申报信息,依据美国国税局隐私禁令进行了编辑处理。
特朗普推动解密的举动,在引发广泛关注的同时,也面临一些质疑。有人认为这是特朗普出于政治目的的操作,试图通过此举吸引民众眼球,提升自己的支持率。但无论动机如何,这些文件的公布无疑为研究肯尼迪遇刺案提供了新的契机。此前,在 2021 年 12 月 15 日,美国国家档案馆曾公布过近 1500 份与美国政府调查肯尼迪遇刺案相关的文件,包括秘密通讯、内部备忘录等,但这些文件并未完全解开案件的谜团。而此次公布的大量文件,是否能带来突破性的线索,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目前,这 8 万页刚刚公布的文件内容尚未得到全面研究,但其中可能蕴藏着改写大众认知的关键信息。从已有的线索来看,肯尼迪遇刺案背后或许涉及复杂的政治、经济和国际因素。在国内,肯尼迪推行的 “新边疆” 政策,包括经济刺激计划、民权法案等,触动了一些保守派和大财团的利益。他提出的缩减关税倡议,以及对黑人民权运动的支持,都引发了部分势力的不满。此外,肯尼迪还试图削弱美联储的垄断地位,签署了第 11110 号行政命令,允许财政部发行有实际价值的货币,这一举动被视为对华尔街金融大佬们的挑战。
在国际上,肯尼迪任期内正处于冷战高潮期。他的外交政策,如授权 “猪湾事件”、与苏联在古巴导弹危机上的对峙等,让美国与苏联、古巴等国家关系紧张。有观点认为,奥斯瓦尔德曾信奉共产主义,还在苏联生活过一段时间,他的行为是否受到外国势力影响,值得深入研究。尽管沃伦委员会报告称没有直接证据证明奥斯瓦尔德的行动受外国指使,但随着新文件的公布,这一结论或许会被重新审视。
随着这些文件的逐步解读,或许能揭开更多不为人知的细节。比如,是否存在其他嫌疑人或幕后势力?案发现场的各种疑点能否得到合理的解释?关键证人的离奇死亡背后是否有隐情?这些问题的答案,都有可能改写我们对肯尼迪遇刺案的认知。全世界都在拭目以待,期望能从这些泛黄的档案中,探寻到那隐藏了 62 年的真相,让这起震惊世界的悲剧,最终画上一个清晰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