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正式推出仅两天后,首批专项贷落地。
10月20日晚间,23家沪深上市公司披露公告,表示公司或控股股东已与银行达成意向协议或取得贷款承诺函,将使用贷款资金用于回购或增持股票,涉及资金总额超百亿元。10月21日,六家首批回购增持贷款的合作银行,工行、农行、中行、建行、招行、中信银行也发布公告,表示将用好央行支持资本市场稳定发展的政策工具,与上市公司、股东加强沟通,积极支持资本市场稳定发展。
综合多家银行公告,除首批公布的上市公司外,还有超百家上市公司在积极对接中或已达成合作意向。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3000亿元回购增持再贷款进入落地阶段,将提升上市公司回购股份和大股东增持股份的积极性,提振资本市场的信心。
新工具也会带来新考验。由于权益市场波动较大,新业务对银行的风控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如何加强质押品管理和资金用途监管,让新工具更好地发挥作用是讨论焦点之一。
首批专项贷落地 相关股票集体飘红
在此前“924”金融政策大礼包中,支持资本市场的货币政策工具备受关注。10月18日,央行联合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发布《关于设立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有关事宜的通知》(下称“《通知》”),设立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以激励引导金融机构向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提供贷款,分别支持其回购和增持上市公司股票。
首期额度3000亿元,年利率1.75%,期限1年,可视情况展期。发放对象为21家全国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原则上不超过2.25%。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按季度发放,发放贷款后于次季度第一个月向央行申请再贷款,对符合要求的贷款,央行按贷款本金的100%向金融机构发放再贷款。
仅两天后,10月20日晚间,23家沪深上市公司先后披露公告,表示公司或控股股东已与银行达成意向协议或取得贷款承诺函,将使用贷款资金用于回购或增持股票,涉及资金总额超百亿元。这23家上市公司包含不同所有制企业,有央国企客户,也有优质民营企业,覆盖主板、科创板和创业板。
10月21日开盘后,23只回购增持贷款概念股集体飘红,多只股票一度涨停。截至当日收盘,福赛科技、东芯股份、通裕重工、山鹰国际涨幅超10%,分别达20.01%、19.98%、19.83%、10.06%;广电计量、迈为股份涨幅超5%;23家公司中,仅中国石化、阳光电源收跌。
同日,六家首批回购增持贷款的合作银行,工行、农行、中行、建行、招行、中信银行也集体发布公告,表示已从客户准入、账户管理、尽调审批、风险控制等多维度制定回购增持专项贷款落地方案,完善内控制度,积极开展回购增持贷款营销。
今年回购增持升温 还有超百笔专项贷已在路上
根据《通知》,发放贷款应以上市公司已正式披露的回购方案或股东增持计划为前提,纳入对其的统一授信。
今年以来,上市公司回购增持热情高涨,回购计划数量和金额较上年同期均翻倍增长。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A股市场已有约1900家上市公司实施回购,累计回购金额超1300亿元。“这显示出‘增持贷’‘回购贷’业务的市场潜力。”星图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薛洪言指出。
各家银行明确表示,将用好央行支持资本市场稳定发展的政策工具,与上市公司、股东加强沟通,积极支持资本市场稳定发展。目前,一些上市公司已积极申请回购增持贷款,后续或有更多上市公司披露相应公告。
综合各家公告,除首批公布的上市公司外,还有超百家上市公司在积极对接中或已达成合作意向。
例如中行表示,首批23个上市公司合作落地公告中,中国银行支持项目数占7个,排名同业第一。截至目前,中行已与近百家上市公司达成合作意向,向32家上市公司明确贷款承诺,涵盖集成电路、交通运输、高端制造和商业服务等多个行业;农行表示,已完成9家上市公司的股票回购增持贷款业务审批,业务金额近40亿元,另有近80家上市公司正在积极对接中;招行在公告中称,未来还将有回购增持配套融资项目陆续落地。
低成本增量资金支持 有助于为市场注入流动性
银行和业内人士普遍表示,股票回购增持贷款的落地对于提升上市公司的市场估值、增加对投资者的回报、强化资本市场的内在稳定性和长期机制都具有积极作用,能够有效提升市场信心,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10月21日晚间,“924”金融政策大礼包中另一个支持资本市场的货币政策工具,互换便利(SFISF)首次操作也紧随落地。中信证券研究部非银金融组表示,互换便利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将直接利好红利股,预计首期回购增持再贷款3000亿元额度可覆盖未来1—2年的资金需求,且有进一步补充额度的可能,有助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
“这是国家一揽子计划中一项重要举措,回购增持也是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一个重要策略,预计会带动更多机构投资者进场,推动市场稳定性不断增强。”一位国有大行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从利率看,“回购增持再贷款发放利率原则上不超过2.25%,这对上市企业和主要股东已经是很低的利率,只要上市公司分红率高于2.25%,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使用贷款回购和增持股票就是有利可图的,预计可以显著激发其回购增持热情。”一位分析人士称。Wind数据显示,A股市场中,2023年逾1100家上市公司股息率超2.25%,201家股息率超过5%,12家股息率超过10%。
多家银行同样在公告中提到这一专项贷款的低成本特点。如建行表示,回购增持专项贷利率不高于2.25%,为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提供低成本的增量资金支持,有助于为市场注入流动性,稳定市场预期。
哪些上市公司可能被优先选择?德邦证券分析师翟堃预计,高股息资产有望成为未来配置主线。一家股份行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会优先考虑在行业内有竞争力、分红稳定但市净率偏低的优质上市公司。在中国(香港)金融衍生品投资研究院院长王红英看来,上市公司的信用水平、盈利水平、分红情况、法人治理结构等,也或是银行优先考虑的指标。
“由于优质上市公司客户相对稀缺,预计各家银行将积极争夺这些客户资源。此外,开展这些新业务不仅能带来利息收入,还能帮助银行拓展客户渠道和业务范围。”东方金诚金融业务部高级副总监朱萍萍表示。
业内建议加强质押品管理 多银行强调风险防控
谈到贷款业务,风控是绕不开的话题。
《通知》已严把前端入口,明确了主要股东增持股票的若干基本条件。包括主要股东增持的上市公司不得为已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的公司;主要股东原则上为上市公司持股5%以上股东,具备债务履行能力,且最近一年无重大违法行为等。
同时,《通知》提出贷款资金“专款专用,封闭运行”要求。申请贷款的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应当开立单独的专用证券账户;金融机构要分别开立银行贷款专用账户和与前述专用证券账户对应的资金账户,监督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做到专款用于股票回购和增持。在贷款全部清偿前,资金账户不允许支取现金或对外转账。
“银行信贷资金不能违规进入股市仍是金融监管应当坚持的一条红线。”央行行长潘功胜在上周五2024金融街年会开幕式上强调。
不过,新工具仍会带来新考验。由于权益市场有波动,新业务对银行的风控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如何加强质押品管理和资金用途监管是业内讨论焦点之一。
朱萍萍建议,银行需加强质押品管理和资金用途监管,确保专项再贷款资金用于既定目的,同时设置合理的质押率和风险警戒线。王红英谈道,参考股票质押贷款,股价下跌到一定水平,上市公司需要追加保证金,如果做不到,银行有权平仓。“此次创设的回购增持再贷款和股票质押贷款,在风险管控中怎么区分,现在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回购增持再贷款质押品价值一旦出现下跌,要不要以增加保证金等风控手段来保证银行贷款的安全,也需要明确。”他说道。
多家银行在公告中称,将持续做好后续的贷款投放工作,强化贷款资金的监督和管理,确保贷款资金专款专用。还有银行表示,已明确产品定义、细化借款人条件、优化政策和授权、强调风险防控和合规管理要求,研究制定股票回购增持贷款管理办法并下发分支机构落地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