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作为全球领先的国际航运中心,正通过一系列战略举措巩固其在全球物流版图中的核心地位。2025年2月26日,香港特区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在提交立法会的2025至2026年度财政预算案中宣布,特区政府将于年内正式成立“香港海运港口发展局”,标志着香港航运业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战略升级:从协调到创新发展
此次成立的海运港口发展局,是在原有“香港海运港口局”基础上的职能升级。根据规划,新机构将定位为高层次咨询平台,由非官方航运业专家担任主席,成员涵盖行业领袖及专业人士,并配备专职研究与推广团队。其核心任务包括制定航运业长远发展策略、推动技术创新、加强国际合作,以及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旨在提升香港航运业的全球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
多维布局:政策协同与产业赋能
为配合新机构运作,特区政府同步推出多项配套措施:
1.税务优化:针对国际税务规则变化,政府计划修订船舶租赁税务扣除政策,并为符合条件的大宗商品贸易商提供利得税减半优惠,相关法案将于2026年上半年提交立法会审议。
2.智慧港口建设:已预留2.15亿港元专项资金,用于构建“港口社区系统”,通过数字化平台实现航运、港口及物流信息的实时共享与协同运作,提升作业效率。
3.物流网络拓展:首幅位于葵青货柜码头的物流用地已成功招标,北部都会区物流用地规划研究亦在推进中,未来将打造现代化物流枢纽,强化粤港澳大湾区联动。
绿色转型:锚定全球航运新趋势
香港正加速向绿色航运中心转型。特区政府计划推动船舶注册绿色化,构建绿色船用燃料加注中心,并探索甲醇、氢能等清洁能源应用。此外,《绿色船用燃料加注行动纲领》预计2025年底前出台,配套法规修订将于2026年生效,为行业低碳转型提供政策框架。
行业反响:各界期待深化协同效应
航运业对新机构的成立反响积极。国际航运公会中国办事处代表指出,发展局的设立将有效整合政府与业界资源,推动金融、科技与航运的深度融合。立法会议员及企业界人士建议,可进一步将港口基建土地开发、船舶注册费统筹等职能纳入发展局权责范围,以提升资源配置效率。
此次战略调整不仅呼应了国家“十四五”规划对香港国际航运中心的定位要求,也为应对全球航运业数字化、低碳化变革提供了香港方案。随着海运港口发展局的实质性运作,香港有望在国际航运规则制定、高端海事服务等领域发挥更大影响力,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及“一带一路”倡议提供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