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关税政策突然转变,点燃了全球市场的狂欢。但历史经验提醒我们,这或许只是风暴来临前的平静。4月9日,全球金融市场经历了一场戏剧性的扭转。美国总统特朗普突宣布暂缓对多个国家征收高额关税,这如同给市场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导致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资产狂欢。道琼斯指数在一天内骤增3100点,创下24年来最大单日涨幅;纳斯达克指数则达到自1999年以来的最高水平;科技领域的"七巨头"(如苹果、微软、英伟达、特斯拉等)市值合计猛增超过1万亿美元,几乎弥补了此前的连续暴跌带来的损失。
这场盛况不仅仅限于股市。大宗商品市场也出现了强劲反弹:国际油价在一天内上涨了12%,WTI和布伦特原油的近月合约均突破60美元/桶;工业金属方面,伦铜和伦锡的涨幅超过3%,而伦镍、伦锌和伦铝的涨幅也都超过2%。信用市场同样回暖,Markit CDX北美投资级指数的利差缩小了11个基点,创下自2020年4月以来最大的一日改善幅度。
高盛集团迅速作出反应,撤回了之前发布的经济衰退警告,转而采取“谨慎乐观”的态度。由哈齐乌斯领导的经济学家团队在最新报告中指出:“鉴于关税政策的调整,我们恢复了之前的非衰退基线预测。”这一表态进一步增强了市场的信心。
然而,在一片欢呼声中,华尔街的冷静声音显得格外刺眼。摩根大通的前首席全球策略师科拉诺维奇表示:“尽管特朗普的让步避免了最坏的局面,但市场已经遭受了实质性的损失。”这位成功预测此次反弹的策略师警告称,即便政策发生转变,美国股市也难以迅速回到2月份的历史高点。
历史数据验证了这种谨慎的看法。回顾1987年的“黑色星期一”、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裂,以及2008年的金融危机,单日的大幅回升往往只是更大幅度下跌的开始。在纳斯达克指数历史上排名前五的单日涨幅中,有两个发生在2008年10月,另外两个则出现在本世纪初科技股崩盘期间。这些历史经验提醒投资者,单日的市场表现并不足以表明趋势的持续性。
更让人担忧的是美国国债市场的异常表现。在股市上涨的同时,10年期美债收益率已超过4.5%警戒线,30年期国债利率接近5%,这些指标通常被视为经济衰退的预警。法国外贸银行的经济学家霍奇警告称:“将于4月15日公布的CPI数据可能会成为市场面临的下一个挑战。”
Nationwide的首席市场策略师哈克特表示得尤为尖锐:“纳斯达克指数在20分钟内上涨8%并不比下跌8%更为健康。这种剧烈波动本身就反映了市场的不稳定。”他建议投资者要保持警惕,不要因短期行情而失去理智。
目前市场所面临的最大不确定性在于:这到底是真正的趋势反转,还是在暴风雨来临之前的短暂平静?分析师普遍认为,特朗普政府对关税政策的调整更多是出于政治动机,而非经济基本面的改善。随着11月的选举临近,白宫显然不想背负“熊市总统”的名号,但这种人为的干预是否能够持续支持市场仍然存在疑问。
针对一般投资者,专家建议采用防御性策略:保持适量的现金储备,关注黄金等避险资产,并密切关注美国国债的收益率变化。正如科拉诺维奇所说:“政策上的让步可能会暂时延缓危机,但并未消除风险。”在全球经济格局重塑的关键时刻,保持冷静比追求短期利益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