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现身美国看球,刘自鸿已被解聘柔宇董事长职务

2024-09-02 21:42    财经科技    来源:网易新闻

8月31日,第一财经记者独家从柔宇前员工获悉,目前柔宇科技创始人刘自鸿已经不再是柔宇科技的董事长兼CEO,目前在柔宇科技的身份只剩下公司大股东的身份。

8月30日晚,刘自鸿现身2024美网女单郑钦文对阵尼迈尔的赛场观众席,引发关注。目前,柔宇科技因拖欠员工工资等正在走破产程序,刘自鸿已被限制高消费、限制出境。9月13日,柔宇科技将召开第一次债权人会议,身在美国的刘自鸿估计不一定参加。



图为相关直播画面截图,中间男子为柔宇科技创始人刘自鸿

2024年5月15日,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以“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为由,分别受理了柔宇职工债权人对深圳市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柔宇科技)、深圳柔宇显示技术有限公司(简称柔宇显示)、深圳柔宇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简称柔宇电子)三家公司的破产清算申请,并于2024年6月6日指定了上述三个案件的破产清算管理人。

第一财经记者获悉,上述破产清算管理人接受指定后,在接管调查过程中核查到仍有三家柔宇系公司部分职工在继续办公。另外,柔宇显示公司名下存在一条生产柔性显示屏幕生产线,该生产线需要不断维持液氮、水电供应,以保持生产线正常运作,同时需要大量人员不间断24小时维持运营,一旦停止运营,生产线将直接报废,造成债务人财产价值贬损。

因此,从生产线价值维护和后续清算过程中财产处理等方面综合考虑,上述破产清算管理人开展了柔宇系公司的人员安置分流工作。2024年7月9日,上述管理人发文通报了第一批无需在破产程序中聘用的员工名单,共77名。自通报发布之日起,柔宇系公司与这77名员工的劳动关系依法终止,这些员工需在2024年7月15日前完成离职前的交接工作。

记者在相关文件资料上看到,在上述7月9日公布的第一批无需在柔宇系公司破产程序中聘用的员工名单中,刘自鸿被排在第一位,而他在柔宇科技的工号是“100001”。这意味着,曾任柔宇科技董事长兼CEO的刘自鸿,目前已经不再是柔宇科技的员工,他在柔宇科技只剩下公司大股东的身份。

天眼查显示,在柔宇科技的股权结构中,目前刘自鸿仍持有38.61%的股权,是第一大股东;中信资本持股6.05%,为第二大股东;魏鹏持股4.97%,为第三大股东;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持股4.64%,为第四大股东;余晓军持股4.47%,为第五大股东;此外,深圳慧港投资合伙企业、深圳市松禾创业投资、樊俊超、招商证券、前海股权投资基金等也是柔宇科技股东。

柔宇科技曾是柔性显示领域的独角兽企业,自2020年底起,陷入资金困境,2021年4月开始进行保底运营(产线设备关停或保持弱电状态)。上述柔宇前员工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柔宇科技已拖欠员工工资近20个月,其拖欠员工的工资、期权金额超过1亿元。2024年3月27日,柔宇职工债权人联合向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递交了对柔宇系公司的破产清算申请。


图为柔宇科技曾推出的相关产品(资料图)

目前,柔宇职工债权人希望推动柔宇科技从破产清算走向破产重整,尽快引入破产重整投资人,以重新盘活柔宇剩下的生产线,并合理利用生产线,实现柔宇破产后的转型发展。据上述柔宇前员工透露,刘自鸿拒绝通过司法程序来解决公司的问题,导致公司陷入更糟糕的境地,这可能是管理人把他“清除”出柔宇系公司员工之列的重要原因之一。

8月30日,是柔宇的债权人申报债权的截止日期。之后,柔宇将于9月13日召开第一次债权人会议。按常理,作为柔宇科技第一大股东的刘自鸿需参加柔宇第一次债权人会议,对于债权处理方案,他还有投票权。上述柔宇前员工认为,目前身在美国的刘自鸿估计不一定会参加柔宇第一次债权人会议,柔宇能否从破产清算走向破产重整还有不确定性。

延伸阅读

柔宇科技正遭遇破产危机,创始人刘自鸿曾被称为“天才少年”

在近日举办的2024年美国网球公开赛的直播中,有人在看台区发现柔宇科技创始人刘自鸿的身影。

与此同时,多位柔宇科技的前员工对记者确认了直播画面中灰衣男士确为刘自鸿。

眼下,这家曾号称要打造“柔性星球”的柔性显示独角兽企业,正被员工申请破产。据天眼查,5月28日,深圳市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其旗下深圳柔显系统技术有限公司新增1条被执行人信息,执行标的6868万余元,执行法院为深圳市龙岗区人民法院。天眼查显示,该公司有几十条历史被执行人信息,被执行总金额超32亿元。

更早之前,柔宇还新增一则破产审查案件。今年4月,柔宇科技破产审查案在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召开听证会,当时柔宇科技的负债超47亿元,拖欠工资薪金就超6000万元,加上此前承诺的期权,共拖欠薪酬1.6亿元。

当前,刘自鸿仍然是柔宇科技的最大股东,持股38.61%的股份,第二大股东为中信资本(深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持股6.05%。

从近年来持续的“股权冻结”“强制执行”“欠薪”风波,再到如今的“破产审查”,曾经的资本宠儿柔宇科技,已被各种负面标签缠身。

曾是明星“独角兽”

估值超500亿元

公司官网显示,柔宇科技成立于2012年,在中国深圳、北京及香港,美国硅谷,欧洲荷兰与日本东京设有办公室。

柔宇通过自主研发的核心柔性电子技术生产全柔性显示屏和全柔性传感器,以及包括折叠屏手机和其他智能设备在内的全系列新一代人机互动产品。曾发布和量产全球首款折叠屏手机FlexPai柔派,以及发布业内首个Micro-LED弹力柔性屏技术。



柔宇科技曾发布和量产全球首款折叠屏手机FlexPai柔派

2020年,柔宇科技还曾以6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33.8亿元)的估值跻身于《2020中国新经济独角兽200强榜单》前12名,并成为《中国企业家》2020年度“中国科创企业百强榜”的榜首

然而,近年来柔宇科技的情况却急转直下,持续的“上市失败”“股权冻结”“限制消费”“强制执行”“欠薪风波”,再到“破产清算”,曾经的资本宠儿柔宇科技,已深陷泥潭。

早在2019年便有消息传出称柔宇科技将赴美股上市,不过最终未能成行。2020年公司完成上市辅导工作后正式向科创板发起冲刺,根据彼时披露的招股书,柔宇科技在发行后的估值将达到577亿元。然而到了2021年2月,柔宇科技却主动撤回了上市申请。

不过这份招股书也暴露了公司真实的财务状况,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公司实现5亿元的营收,净亏损额却超过30亿元。不久后,柔宇科技便被传陷入资金困境,并多次被曝欠薪。

今年5月28日,柔宇科技公众号曾发布《关于柔宇历史若干不实言论的澄清》。对“核心技术源自国外,不是自主原创”“产线良率低,设备落后,无法量产”“上市只为圈钱,追求高估值,不上市就躺平主动破产”等不实言论进行了澄清。



图为公号发文截图

在上市等问题上,柔宇科技表示,公司一直秉持着高度负责的态度。2020年初因为新冠疫情的暴发,公司主动撤回了纳斯达克上市的机会,后又因科创板相关政策的调整,公司再次主动撤回了上市申请。无论申请上市与否,公司始终在竭尽全力寻求更好的发展,负责任地面对所有挑战和困难,从未躺平或主动申请破产。例如,近两年,数位投资股东和创始人刘自鸿博士个人多次主动借款合计两亿多元给公司,用于解决员工薪资和维持产线基本运行等问题。

创始人是清华“天才少年”

员工:步子迈得太大,权力高度集中

据北京日报,自柔宇科技创立以来,就一直“光环加身”。其创始人刘自鸿被称为“天才少年”,17岁以江西省抚州理科高考状元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硕士毕业后,刘自鸿获得美国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系博士学位。

2012年,29岁的刘自鸿从美国归国创业,和他的另外两名清华大学兼斯坦福校友魏鹏、樊俊超共同出资10万元创立了柔宇科技。2014年8月,柔宇科技发布了世界最薄彩色柔性显示器,厚度仅为0.01毫米,卷曲半径可达1毫米,在当时可谓是颠覆式的技术水准。

而随着柔宇科技估值一再上涨,至2020年,刘自鸿以145亿元身家登上了《胡润百富榜》,排名第376



刘自鸿曾以145亿元身家登上《胡润百富榜》

据证券时报,曾在柔宇科技工作了两年多的陈铭评价,柔宇技术确实很牛,创始人的背景无可挑剔,这几年柔性屏产业发展也蒸蒸日上。柔宇陷入困境,跟刘自鸿的个人情怀和管理短板有很大关系。刘自鸿提出的目标过于高远,让柔宇的路越走越窄。“老板的愿景很宏大,想做创造柔性星球的拓荒者,这太理想化了,对一家创业公司来说可能是致命的。”陈铭说。

刘自鸿是一位优秀的科学家,但是不擅长企业管理,这是柔宇“高开低走”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两年我感觉公司的管理太混乱了,内耗内卷太严重,办事效率极其低下。”陈铭说, “事无巨细都需要刘自鸿审批,权力高度集中,底下人没有权限,也不敢拍板。”

张华是柔宇的技术员工,对刘自鸿的评价很高。他认为,刘自鸿的“完美主义”放在柔宇这样的创业公司身上,是有弊端的。“刘博确实很牛,他的柔性技术在商业转化的时候不照搬三星,大规模产线的设计也不照搬国外的做法,是真的做到了自主知识产权,并且造价也比业内低很多。”张华说,这个成果如果放在有一定客户基础的企业如TCL、京东方身上,有可能一举推动国内柔性屏行业的发展,但是,对于创业公司来说,没有稳定现金流,要从0直接做到N,步子迈得太大了

据南都·湾财社,在投资人们看来,柔宇科技的技术一直是超前的,但往往0到1不是最难,1到100的蜕变才是最难。一直没有过硬的产品可以带来现金流,加之作为创业公司,柔宇科技相比传统的制造业公司而言远没有深厚的产业化积淀,却在从科技到商业的转化过程中,选择了最艰难的道路——自建生产线,使得柔宇逐步陷入资金困境

有柔宇科技相关负责人透露,柔宇此前获得的融资基本全都投进了自建生产线,依然深陷“缺钱”窘境。

熟悉柔宇的投资界业内人士认为,正因柔宇选择了自建生产线的道路,才将其逼至欠薪亏损,投资机构望而却步的境地。业内投资人向记者分析,技术出身的刘自鸿低估了自建生产线的烧钱速度,即便是百亿资金,自建生产线也能很快烧光,“团队对生产线的烧钱速度没有准确判断,即便是好的技术也浪费了。如果选择与拥有成熟生产线的企业达成合作,结果或许会不一样。”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