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日本大学QS排名“跳水”,他们慌了吗?

2025-03-19 17:16    休闲娱乐    来源:365文库
下载Word
下载成Word

日本大学QS排名“跳水”,他们慌了吗?

开场抛出问题,引发好奇​

在2024年QS世界大学排名公布后,日本大学的排名情况引发了广泛关注。曾经在国际教育领域占据重要地位的日本高校,此次排名出现了令人咋舌的下滑。东京大学从去年的第23位降至第28位,京都大学从第36位大幅下滑至第46位,大坂大学从第68位降至第80位,东京工业大学更是从第55位勐跌到第91位。如此明显的排名掉速,不禁让人疑惑:日本大学这是怎么了?在全球高等教育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日本大学面对这样的排名变化,又是否会感到紧迫感呢?​

日本大学QS排名掉速快的原因​

(一)评价标准变化​

2024年QS世界大学排名的评价标准发生了重大变革,这对日本大学的排名产生了直接且显着的影响。此次变革不仅新增了国际研究网络、就业成果、可持续性三个评估项目,还对传统指标的占比进行了重新分配。​

在传统指标中,学术声誉的占比从40%大幅降至30%,而这恰恰是日本大学以往的优势所在。以东京大学为例,其在学术声誉方面常年保持高分,几乎接近满分。然而,随着该指标权重的降低,东京大学原本的优势被削弱,这在很大程度上拉低了其综合排名。​

与此同时,新增的国际研究网络、就业成果和可持续性指标,对日本大学来说挑战重重。在国际研究网络方面,日本大学的得分普遍较低,反映出其在国际合作研究方面的不足。在就业成果指标上,尽管部分日本大学表现尚可,但整体上仍未能在新的评价体系中占据优势。这些评价标准的变化,使得日本大学在QS排名中的竞争力下降,排名出现明显下滑。​

(二)国际化程度低​

日本大学在国际化方面的表现不尽人意,这是导致其QS排名下降的另一个关键因素。在国际教员比例、国际学生比例以及国际研究网络等国际化相关指标上,日本大学的得分普遍不高。​

在国际学生比例方面,日本大学的表现远低于许多欧美高校。根据相关数据,日本国立大学的外国留学生比率虽然相对私立大学略高,但也仅在10%左右。这与欧美名校动辄20%甚至更高的国际学生比例相比,差距明显。以东京大学为例,尽管它是日本顶尖学府,但在国际学生招收上数量有限。在2005年到2017年间,除2016年外,每年从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录取的本科生人数大致固定在45人左右,来自其他亚洲地区的学生数量也相对稳定。相比之下,美国的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等,国际学生的来源更加广泛,数量也更多。​

国际教员比例同样是日本大学的短板。日本大学中,非本国教师的比例较低,这使得其在教学和科研中难以充分吸收国际先进理念和方法。许多日本大学的教学和科研环境相对封闭,缺乏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活力。日语授课的传统以及论文多为日语书写,也限制了日本大学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力和交流范围。与英国、美国等国家的高校相比,日本大学在吸引国际知名学者任教方面存在较大困难,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国际研究网络的拓展和国际声誉的提升。​

(三)研究产出下滑​

长期以来,日本的研究开发投资处于低迷状态,这对其大学的研究产出产生了负面影响。根据日本文部科学省下属科学技术与学术政策研究所(NISTEP)发布的《科学技术指标2022》显示,虽然日本的研发费用、研究人员数量均居世界第三位,但与其他主要国家相比,增幅较小。​

从博士学位获得者人数来看,日本在2006年达到峰值(17860人)后呈现出减少趋势,2019年为15128人。而中国和韩国在此期间的博士学位取得人数大约翻了一倍。博士人才的减少,使得日本大学在科研力量的储备上逐渐落后于其他国家。在论文发表和引用方面,日本也面临困境。日本的论文数基本持平,但由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论文数增加,其排名从第四降到了第五位。在关注度较高的前10%和前1%被引用次数最多论文方面,日本的排名也较为靠后。这些数据表明,日本大学的研究业绩和影响力在逐渐下滑,这直接反映在QS排名的单位教员论文引用数等指标上,进而导致其整体排名下降。​

日本大学是否有紧迫感​

(一)官方与高校的反应及措施​

面对QS排名的下滑,日本官方和高校并非无动于衷。日本政府批准了一项立法,要求6所顶尖大学成立新管理政策委员会,旨在使外部专家在决策中有更大的发言权,以加强日本的教育和研究,扭转排名滑落的趋势。这一举措表明日本政府已经意识到高校排名下滑的问题,并试图通过改革管理机制来提升高校的竞争力。​

一些高校也在积极采取措施。东京大学教养学部率先试行秋季入学制度,旨在与世界接轨,吸引更多海外留学生入学。日本文部科学省还从自费外国人留学生中选拔成绩特别优秀者,录取为公费外国人留学生,以提高留学生的学习热情,进一步推动留学生交流的发展。此外,许多日本高校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交流,与国外高校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和学生交换项目。例如,日本千叶大学与中国多所高校在科研合作、人才培养和国际交流等方面达成共识。这些措施显示出日本高校在提升国际化水平方面的努力,以应对排名下滑带来的挑战。​

(二)从日本教育文化传统角度分析​

日本大学有着独特的教育理念和文化氛围,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对排名的态度。日本的高等教育注重学术的深度和专业性,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能力培养。在这种传统下,日本大学更倾向于专注于自身的学术发展和人才培养,而对国际排名的关注度相对较低。​

日本社会文化中崇尚稳定、内敛的特质,也使得日本大学在面对排名下滑时,不会表现出过于急切的反应。他们更注重按照自己的节奏和方式进行教育改革和发展,而不是单纯为了追求排名而改变。这种态度虽然有其坚守教育本质的一面,但在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也可能导致日本大学在应对排名下滑时,紧迫感相对不足,改革的步伐不够迅速,从而在国际高等教育竞争中逐渐失去优势。​

日本大学实力的多维度审视​

(一)国内认可度​

在日本国内,大学有着一套独特的等级划分体系。民间经常采用S-F级的等级划分法,参考各大学学部、学科的平均偏差值以及最高偏差值,再结合大学的传统影响力、就职情况以及在学生之间的人气来决定等级。其中,SS级为国际超一流大学,像东京大学、京都大学、一桥大学、庆应义塾大学医学科、国公立大学医学科等;S级属于国际一流大学,包含东京工业大学、大坂大学、东北大学等。​

这种等级划分在日本企业招聘中有着重要体现。日本企业在招聘时,更看重大学在国内的认可度。许多知名企业在招聘时,会优先考虑来自高等级大学的毕业生。比如,东京大学和京都大学的毕业生在日本就业市场上一直备受青睐。这两所大学作为日本顶尖学府,其学术声誉和教学质量在国内得到广泛认可,毕业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也普遍被企业看好。​

日本企业注重员工的专业能力和对企业文化的适应性。在招聘过程中,除了学历背景,企业会更关注求职者在大学期间所积累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个人的性格、沟通能力等是否与企业文化相契合。这使得大学在国内的专业口碑和人才培养质量成为企业考量的重要因素,而非单纯依赖QS这样的国际排名。​

(二)学术科研实力​

从学术科研的角度来看,日本大学的实力不容小觑。进入21世纪以来,日本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数仅次于美国。2001-2018年间,已有18位日本人获诺奖,距离日本2001年提出的“50年30个诺贝尔奖”的计划,已实现大半。这一成绩充分展示了日本大学在基础研究和学术创新方面的深厚底蕴。​

以京都大学为例,其在多个科研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在化学领域,京都大学的研究团队在有机合成化学、材料化学等方面开展了前沿研究,其研究成果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力。在生命科学领域,京都大学积极探索生物医学、遗传学等方向,为解决人类健康问题做出了贡献。此外,东京大学在物理、工程等领域的研究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拥有先进的科研设施和优秀的科研团队,承担了众多国家级和国际科研项目。这些大学在学术科研上的卓越表现,表明日本大学的科研实力依然强劲,即使QS排名有所下滑,也不能掩盖其在学术领域的地位和贡献。​

总结与启示​

日本大学QS排名掉速快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评价标准变化、国际化程度低以及研究产出下滑都对其排名产生了负面影响。面对排名下滑,日本官方和高校虽然采取了一些措施,但由于教育文化传统等因素,其紧迫感相对欧美高校可能并不强烈。​

然而,QS排名并不能完全代表日本大学的实力。在日本国内,大学有着较高的认可度,其学术科研实力也依然强劲。对于准备留学或关注日本教育的人来说,不能仅仅依据QS排名来评判日本大学的优劣,而应综合考虑学校在国内的认可度、学术科研实力、专业设置、留学费用等多方面因素,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大学。同时,日本大学也应在保持自身教育特色的基础上,积极应对全球高等教育竞争的挑战,提升国际化水平和研究产出,以在国际教育舞台上保持竞争力。​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