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 与 4G 辐射大小对比
5G 和 4G 通信技术都基于电磁波传输信号,手机与基站通过发射和接收电磁波来实现数据传输,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电磁辐射 。根据国际非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ICNIRP)制定的标准,只要人体暴露在特定的电磁辐射强度限值内,就不会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
频段特性
- 4G 频段:4G 主要工作在较低频段,如中国移动的 TD - LTE 频段范围在 1880 - 2635MHz,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的 FDD - LTE 频段在 1755 - 1785MHz、1850 - 1880MHz 等 。较低频段的电磁波传播距离较远,信号绕射能力较强,但数据传输速率相对较低 。
- 5G 频段:5G 采用了更高的频段,包括 Sub - 6GHz 频段和毫米波频段 。Sub - 6GHz 频段范围在 3GHz - 6GHz,毫米波频段则在 24.25GHz - 52.6GHz 。高频段的优势在于能够提供更大的带宽,实现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但信号传播距离较短,容易受到障碍物阻挡 。
辐射强度对比
从理论上来说,5G 由于采用了更高的频段,单位面积内的电磁辐射强度可能会相对较高 。但在实际应用中,5G 和 4G 设备的辐射强度都受到严格的监管和控制 。无论是 5G 基站还是 5G 手机,其发射功率都有明确的标准限制 。根据我国《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 - 2014)规定,公众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限值为 40 微瓦 / 平方厘米 。无论是 5G 还是 4G 基站,在正常运行时,其周边环境的电磁辐射水平都远低于这一限值 。
在实际测试中,5G 手机和 4G 手机在相同的使用场景下,如通话、上网等,辐射强度并没有显著差异 。这是因为手机的辐射强度不仅取决于通信技术,还与手机的发射功率、使用距离、信号强度等因素有关 。当手机信号强度较好时,手机会自动降低发射功率,从而减少辐射强度 。
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目前,并没有确凿的科学证据表明 5G 或 4G 辐射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非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ICNIRP)等国际权威组织都对电磁辐射与人体健康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研究,认为在现有标准限值内的电磁辐射是安全的 。
然而,随着 5G 技术的广泛应用,公众对电磁辐射的担忧仍然存在 。为了消除公众的疑虑,相关部门和企业应加强科普宣传,让公众了解 5G 和 4G 辐射的原理和安全性 。同时,继续加强对通信设备辐射强度的监测和监管,确保其符合国家和国际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