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球贸易局势风云变幻,部分国家为追求短期利益或出于政治目的,频繁挥动关税大棒,肆意对他国商品加征高额关税。其中,美国在这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其一系列滥施关税的行为,给自身及全球经济都带来了极为严重的负面影响。
以美国为例,自 2025 年初以来,其贸易保护主义行径不断升级。4 月 2 日,美国政府悍然宣布对所有贸易伙伴征收所谓 “对等关税”,其中对华 “对等关税” 税率高达 34%,若叠加此前以芬太尼为由加征的 20% 关税,今年美国对华新加征关税税率总计达 54% 。4 月 8 日,美方更是变本加厉,将对中国输美商品征收的 “对等关税” 税率从 34% 陡然提高至 84%,这种罔顾国际贸易规则的单边霸凌行为,严重破坏了全球贸易秩序,也让美国自食恶果。
美国国内通胀压力因滥施关税而陡然增大,民生负担日益沉重。美国政府打着 “产业保护”“国家安全” 等幌子,对众多贸易伙伴征收 “对等关税”,全然不顾国际贸易体系中利益平衡的机制,以及美国自身在全球贸易中获取的巨大利益,妄图通过贸易壁垒来解决国内经济问题。然而,事与愿违,新一轮加征关税使得美国国内食品、服装、电子产品以及日用品等日常消费品的零售价格面临着显著的上涨压力。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的预测显示,在其他国家采取反制措施的情况下,“对等关税” 一旦实施,美国个人消费支出价格(PCE)涨幅将扩大 2.1%,这意味着美国消费者将不得不成为关税成本的最终承担者。普通民众的生活成本大幅增加,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原本就因经济波动而脆弱的民生状况更是雪上加霜。
美国的产业竞争力也因关税政策被严重削弱,市场资源配置被扭曲。加征关税所带来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终端商品价格的上涨,它还会沿着产业链层层传导,使得生产成本大幅攀升。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数据表明,90% 以上的关税成本最终都会转嫁到美国进口商、下游企业以及最终消费者身上。此外,美国政府企图借助关税手段促使制造业回流本土,然而,这一举措却导致汽车零部件等中间品的贸易成本急剧上升,反而加剧了供应链断裂的风险,进一步加深了产业空心化的危机,实际上大大增加了重振本土制造业的难度。当美国政府发布 “对等关税” 政策后,美国股指期货随即出现大幅下跌,美元对欧元汇率也明显下行,这清晰地显示出市场对关税干扰经济运行的深深担忧,市场信心遭受了严重冲击。
在全球范围内,美国滥施关税的行为严重破坏了全球合作的根基,对世界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其加征 “对等关税” 的举动,使得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遭到破坏,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前景构成了严重威胁,极大地冲击了世界经济的正常循环,这一行为也引发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反对。欧盟、加拿大等经济体纷纷表示将出台对美反制措施。美国自身的经济发展也难以避免地受到重创,经济运行成本大幅增加,生产和消费的各个部门都受到严重冲击,尤其是美国的中小型企业,由于缺乏议价能力,在供应链波动以及生产经营成本不断上升的过程中,首当其冲受到影响。相关研究表明,美国的 “对等关税” 政策以及其他国家对美采取的反制措施,有可能使美国实际 GDP 增速降低约 1 个百分点。
回顾历史,美国在 1930 年 6 月出台的《斯姆特 — 霍利关税法》,为了保护农业和制造业,大幅对外加征关税,使关税税率达到了历史高点。然而,这一举措不但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反而加剧了美国自身的经济衰退,最终引发了全球贸易战,导致世界经济陷入深度衰退,被经济学家称为 “20 世纪最大政策错误”。如今美国政府实施的所谓 “对等关税” 政策,极有可能重蹈历史的覆辙。
美国滥施关税的行为不仅让美国国内消费者承担了更高的生活成本,使得产业竞争力下降,经济运行受到冲击,还破坏了全球贸易秩序,损害了其在国际经济合作中的信誉。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任何企图通过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关税措施来谋取私利的行为,最终都将以失败告终,害人害己。各国应从美国的错误行径中吸取教训,积极回归到平等协商、对话合作的轨道上来,共同维护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通过扩大市场开放、加强创新投入等方式,实现经济的合作共赢与可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