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经典的古代诗词

2024-10-16 01:25    诗词歌赋    来源:365文库

经典的古代诗词

  一、巧用修辞

  在众多的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有以下几种:

  1.比喻

  比喻除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外,还可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如: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析:“如眉”:以眉喻月,绘出了三月时月亮的形状并体现出了它的清秀。“镜”:以镜喻兰溪之水,写出了兰溪水之清澈明静;亦反衬出月光的明洁。

  再如:

  江上看山

  苏轼

  船上看山走如马,倏乎过去数百群。

  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

  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缈。

  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

  析:此诗将江两岸的群山喻为马群,且以行船为参照物,把群山那一静态的景物给形化动化,写得形象生动。“飞鸟”喻“孤帆”,写出了舟行之快。

  2.隐语(谐音)、双关

  在有些诗歌尤其是民歌中,作者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往往采用隐语、双关的修辞手法,如:

  春思

  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析:这是一首较为著名的描写男女情长的诗,写出了在秦地的思妇内心的独白。诗人语义双关,用抒自然之春天,理喻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又以“丝”(思)、“枝”(知)谐音,连接异地男女之间的思念情怀。

  竹枝词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析:“晴”与“情”同音,是双关隐语。这是作者用民歌体写的恋歌,双关隐语是民歌中常用的手法。从前两句诗意看,大概女方在杨柳飘拂、波平浪静的江边行船,听到岸上爱恋她的青年男子在对她唱歌言情,但传情的含蓄,给女方获得的印象是“道是无情却有情”。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在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析:“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两句虽然意境开朗壮阔,写出洞庭湖烟波浩淼的雄伟气象,但这只是表象。内里还包含着作者当时的处境(杜甫当时因兵乱漂流在江陵、公安等地,年龄58岁,既老且病,生活窘困)及国家的处境——沉浮。

  其它修辞,如反复、排比、夸张、比兴等手法,由于比较简单或常用于现代诗歌中,不予分述。

  二、表现手法

  (一)象征

  象征是诗歌惯用手法,主要作用是用物象征人的品德节操。如:以“梅”象征高洁、清秀、淡雅、素朴;以“菊”象征高洁、傲霜斗雪的`坚强,被称为“隐逸之花”;以“兰芷”象征名贵、孤芳、清高;以“牡丹”象征富丽;等等。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析:“篱边菊”象征陆鸿渐具有高洁的节操。

  屈原用“兰芷”象征自己的芳香、不与世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陆游以“梅花”象征自己的孤高与劲节(《卜算子咏梅》);等等。

  (二)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是作者借助物的象征义来表达个人胸怀心志的一种艺术手法,又叫感物抒怀。托物言志诗,又叫写物诗。如: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析:此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抒发了作者要像梅花那样的高洁、淡雅,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小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析:这首诗以“小松”喻人,写“小松”初长时不为人注意而最终长成凌云大树,反映出作者对人才出身轻微而终成大业的思考,批判了世人以身世取人的浅陋目光。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类似的还有于谦的《石灰吟》、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张九龄的《感遇》等等。

  1、<宋安淳秀才失解西归>

  [宋]苏轼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他日名宦恐不免,今日栖迟那可追。

  2、<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陆游

  古来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3、<书院>

  宋·刘过

  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

  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

  4、《绝句》

  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

  世事相违每如此,好怀百岁几回开?

  5、《移居二首·其一》

  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

  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

  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

  弊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

  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6、<观书有感>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月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7、<读书有所见作>

  清·萧抡谓

  人心如良苗,得养乃兹长。

  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

  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

  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

  8、<读书>

  清·法式善

  读书如树木,不可求骤长。

  植诸空山中,日来而月往。

  露叶既畅茂,烟打渐苍莽。

  《关雎》佚名先秦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观刈麦》白居易唐代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宋代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春夜洛城闻笛/春夜洛阳城闻笛》李白唐代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鲁山山行》梅尧臣宋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渡荆门送别》李白唐代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宋代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山坡羊·骊山怀古》张养浩元代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黄鹤楼/登黄鹤楼》崔颢唐代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宋代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武陵春·春晚》李清照宋代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观沧海/碣石篇》曹操魏晋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宋代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李清照宋代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送友人》李白唐代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宋代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望岳》杜甫唐代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辛稼轩有一词谐戏欢愉被人称道,这是祝他本家一亲戚八十寿,其词道:

  “更休说,便是个,住世观音菩萨。甚今年,容貌八十,见底道,才十八。

  莫道寿星香烛,莫祝灵椿龟鹤。只消得,把笔轻轻去,十字上,添一撇。”

  苏东坡杖藜经过,老校书乞为寿诗,苏东坡戏为诗,

  “侍者方当而立岁,先生已是古稀年”。

  郑板桥,在他60岁生日时题写一副自寿联:

  “常如作客,何问康宁。但使囊有余钱,瓮有余酿,釜有余粮。取数页赏心旧纸,放浪吟哦。兴要阔,皮要顽,五官灵动胜千官,过到六旬犹少;

  定欲成仙,空生烦恼。只令耳无俗声,眼无俗物,胸无俗事。将几枝随意新花,纵横穿插。睡得迟,起得早,一日清闲似两日,算来百岁已多。”

  清代彭文勤祝乾隆八十大寿,在位五十五年的寿联可以称“最”了,其上下联以“五”和“八”为对,可谓对得天衣无缝:

  “龙飞五十有五年,庆一时,五数合天,五数合地,五事修,五福备,五世同堂,五色斑斓辉彩服;

  鹤算八旬逢八月,祝万寿,八千为春,八千为秋,八元进,八恺登,八音从律,八方缥缈奏丹墀。”

  清代一些老人百岁寿诞,岳麓书院主讲王文清送一寿联:

  “人生不满公今满; 世上难逢我独逢。”

  民国初年,有一位县太爷搜刮地皮,百姓怨声载道。这一年逢县太爷生日,要全县绅商送寿礼,一秀才代绅商写寿联道:

  “大老爷做生,哪管它高粱、玉麦、黄豆、白花,刮尽地皮收贺礼;

  小百姓该死,已吃尽苦蕨、葛藤、树皮、青草,求天开眼救微躯。”

  据传闻,某奸臣为其母做寿,请人当场书写寿联,只见那人开始写道:“这个婆娘不是人”,满座见之哗然,寿星见之欲发作,只见那人从容写道:“王母娘娘下凡尘”;其下联是:“养个儿子是盗贼,偷来蟠桃奉至亲。”此联可谓“骂人不吐核”,让人有苦说不出。

  据《东望阁随笔》中记,南宋奸臣贾似道,曾祝寿谢太后和宋度宗,因为二人的生日仅差一天,其笺上写道:

  圣母神子,万寿无疆,复万寿无疆;

  昨日今朝,一佛出世,又一佛出世。

  1、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2、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

  3、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黄景仁《绮怀诗二首其一》

  4、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徐干《室思》

  5、今夕何夕,见此良人。——佚名《诗经唐风绸缪》

  6、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苏轼《江城子》

  7、死生契阔,与子成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佚名《诗经邶风击鼓》

  8、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张先《千秋岁》

  9、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10、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李商隐《无题六首其三》

  11、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纳兰性德《虞美人》

  清明日送邓芮二子还乡【唐】戴叔伦

  钟鼓喧离日,车徒促夜装。

  晓厨新变火,轻柳暗翻霜。

  传镜看华发,持杯话故乡。

  每嫌儿女泪,今日自沾裳。

  寒食清明日早赴王门率成【唐】李峤

  游客趋梁邸,朝光入楚台。

  槐烟乘晓散,榆火应春开。

  日带晴虹上,花随早蝶来。

  雄风乘令节,馀吹拂轻灰。

  清明日【唐】李建勋

  他皆携酒寻芳去,

  我独关门好静眠。

  唯有杨花似相觅,

  因风时复到床前。

  湖寺清明夜遣怀【唐】李群玉

  柳暗花香愁不眠,独凭危槛思凄然。

  野云将雨渡微月,沙鸟带声飞远天。

  久向饥寒抛弟妹,每因时节忆团圆。

  饧餐冷酒明年在,未定萍蓬何处边。

  清明后登城眺望【唐】刘长卿

  风景清明后,云山睥睨前。

  百花如旧日,万井出新烟。

  草色无空地,江流合远天。

  长安在何处,遥指夕阳边。

  清明日曲江怀友【唐】罗隐

  君与田苏即旧游,我于交分亦绸缪。

  二年隔绝黄泉下,尽日悲凉曲水头。

  鸥鸟似能齐物理,杏花疑欲伴人愁。

  寡妻稚子应寒食,遥望江陵一泪流。

  清明即事【唐】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清明【唐】孙昌胤

  清明暮春里,怅望北山陲。

  燧火开新焰,桐花发故枝。

  沈冥惭岁物,欢宴阻朋知。

  不及林间鸟,迁乔并羽仪。

  1、关山月(唐朝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2、枫桥夜泊(唐朝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父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3、十五夜望月(唐朝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4、把酒问月(唐朝 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5、宿建德江(唐朝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6、静夜思(唐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7、明月夜留别(唐朝 李冶)

  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

  别后相思人似月,云间水上到层城。

  8、中秋月(宋朝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9、山居秋暝(唐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0、天仙子(宋朝 张先)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

  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

  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11、旅宿(唐朝 杜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12、水调歌头(宋朝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3、江楼有感(唐朝 赵嘏)

  独上江楼思悄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玩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

  14、玉阶怨(唐朝 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15、霜月(唐朝 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台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16、调笑令(唐朝 戴叔伦)

  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

  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

  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

  17、采桑子(宋朝 吕本中)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18、菩萨蛮(唐朝 冯延巳)

  梅花吹入谁家笛,行云半夜凝空碧。

  欹枕不成瞑,关山人未还。

  声随幽怨绝,云断澄霜月。

  月影下重帘,轻风花满檐。

  19、漫兴一首(唐朝 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20、秋浦歌其十三(唐朝 李白)

  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

  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

  21、望月怀远(唐朝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22、故人寄茶(唐朝 曹邺)

  剑外九华英,缄题下玉京。

  开时微月上,碾处乱泉声。

  半夜招僧至,孤吟对月烹。

  碧沉霞脚碎,香泛乳花轻。

  六腑睡神去,数朝诗思清。

  月余不敢费,留伴肘书行。

  23、月下独酌(唐朝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24、月(唐朝 薛涛)

  魄依钩样小,扇逐汉机团。

  细影将圆质,人间几处看?

  25、暮江吟(唐朝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26、泊秦淮(唐朝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7、峨眉山月歌(唐朝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28、相见欢(唐朝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

  29、春夜(宋朝 王安石)

  金炉香烬漏声残,剪剪轻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30、春江花月夜(唐朝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花摇情满江树。

  31、生查子(唐朝 牛希济)

  新月曲如眉,未有团圆意。

  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

  终日劈桃瓤,仁儿在心里。

  两朵隔墙花,早晚成连理。

  32、月夜忆舍弟(唐朝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敕勒歌

  乐府诗集〔南北朝〕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赏析

  这首民歌,勾勒出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概括力极强。

  “敕勒川,阴山下”,说出敕勒川的地理位置。阴山是绵亘塞外的大山,草原以阴山为背景,给人以壮阔雄伟的印象。“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环顾四野,天空就像其大无比的圆顶毡帐将整个大草原笼罩起来。“天苍苍,野茫茫”,天空是青苍蔚蓝的颜色,草原无边无际,一片茫茫。

  “敕勒川,阴山下”,诗歌一开头就以高亢的音调,吟咏出北方的自然特点,无遮无拦,高远辽阔。这简洁的六个字,格调雄阔宏放,透显出敕勒民族雄强有力的性格。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这两句承上面的背景而来,极言画面之壮阔,天野之恢宏。同时,抓住了这一民族生活的最典型的特征,歌者以如椽之笔勾画了一幅北国风貌图。

  诗的前六句写平川,写大山,写天空,写四野,涵盖上下四方,意境极其阔大恢宏。但是,诗人的描写全从宏观着眼,作总体的静态的勾画,没有什么具体描绘,使人不免有些空洞沉闷的感觉。但当读到末句“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进修,境界便顿然改观。草原是牧民的家乡,牛羊的世界,但由于牧草过于丰茂,牛群羊群统统隐没在那绿色的海洋里。只有当一阵清风吹过,草浪动荡起伏,在牧草低伏下去的地方,才有牛羊闪现出来。那黄的牛,白的羊,东一群,西一群,忽隐忽现,到处都是。于是,由静态转为动态,由表苍一色变为多彩多姿,整个草原充满勃勃生机,连那穹庐似的天空也为之生色。因此,人们把这最后一句称为点晴之笔,对于“吹”、“低”、“见”三个动词的主动者“风”字,备加欣赏。

  这首歌具有鲜明的游牧民族的色彩,具有浓郁的草原气息。从语言到意境可谓浑然天成,它质直朴素、意韵真淳。语言无晦涩难懂之句,浅近明快、酣畅淋漓地抒写了游牧民族骁勇善战、彪悍豪迈的情怀。

  2.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江南

  汉乐府〔两汉〕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鉴赏

  这是一首汉代乐府民歌中的采莲歌,全诗没有一字一句直接描写采莲人采莲时的愉快心情,而是通过对莲叶和鱼儿的描绘,将它们的欢乐之情充分透露了出来,仿佛亲耳听到和亲眼看见许多采莲男女的歌声和笑语声融成一片,许多小伙子和采莲姑娘们还在调情求爱。

  头两句是写采莲的人们望着露出水面的又大又圆的荷叶,心里无限喜悦,因而禁不住发出热烈的赞美。“可”这里有适宜、正好的意思。“江南可采莲”是说江南到处都生长着莲,真是采莲的好地方。“田田”是形容莲叶圆润鲜碧的样子,一说是形容莲叶饱满劲秀、挺立水面。“何田田”就是“何其田田”,是极度赞美的语气。这里只写叶,我们却可以联想到花。莲的花期为夏历五至七月,每朵花可开二至三天,每日清晨开放,下午三、四点又逐渐闭合,翌晨再度开放,花开过二十天,可采收莲蓬生食,果实(莲子)的成熟期在七、八月间。清人张玉b说:“不说花,偏说叶;叶尚可爱,花不待言矣。”(《古诗赏析》)莲叶茂密,莲花繁盛,不仅景色无比秀丽,还表明莲子必然丰收,采莲人自然心里非常高兴。

  人们在采摘水上的莲蓬的时候,必然会看到水中的情景。“鱼戏莲叶间”写鱼在莲叶中间游来游去,宛如在游戏一般。“戏”字写鱼在水中的迅捷欢乐神态,非常形象。这里既在写鱼,也有以鱼比人意,采莲人划着小船在莲叶间穿行,互相追逐嬉戏,宛如鱼儿在水中游动,其划船动作之娴熟,船行之轻快,采莲人身姿之轻盈,心情之欢快,自然浮现在我们眼前。

  这首歌辞只有七句,明白如话,而后四句又基本上是第三句的重复,它的妙处究主要在于运用民歌中常用的比兴、双关手法,把男女之间调情求爱的欢乐之情写得极其委婉、含蓄,耐人寻味,而无轻佻、庸俗之弊。全诗一气呵成,但在结构上又可分为两个部分:前三句揭示题旨;后四句进一步展示采莲时的欢乐情景和广阔场面。而诗中第三句又在全诗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使上下相连,不着痕迹。诗的意境清新、开朗,寓情于景,景中寓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感到美景如画,心旷神怡,呈现出一派生意盎然的景象。

  这首诗在乐府分类中属《相和歌辞》,“相和歌”本是两人唱和,或一个唱、众人和的歌曲,故“鱼戏莲叶东”四句,可能为和声。故此诗的前两句可能为男歌者领唱;第三句为众男女合唱;后四句当是男女的分组和唱。如此,则采莲时的情景,更加活泼有趣,因而也更能领会到此歌表现手法的高妙。

  诗中“东”、“西”、“南”、“北”并列,极易流于呆板,但此歌如此铺排,却显得文情恣肆,极为生动,从而充分体现了歌曲反复咏唱,余味无穷之妙。

  3.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采莲曲

  王昌龄〔唐代〕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鉴赏

  这首诗写的是采莲少女,但诗中并不正面描写,而是用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脸庞一样红、不见人影闻歌声等手法加以衬托描写,巧妙地将采莲少女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全诗生动活泼,富于诗情画意,饶有生活情趣。

  诗的前两句的描写,让人感觉到这些采莲少女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后两句写的是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难辨的感觉。前两句侧重于客观描写,后两句侧重于写主观感受,客观描写与主观感受相结合的手法,很好地表现了人花难辨、花人同美的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

  如果把这首诗看作一幅《采莲图》,画面的中心自然是采莲少女们。但作者却自始至终不让她们在这画面上出现,而是让她们夹杂在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丛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使采莲少女与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使全诗别具一种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这样的艺术构思,是独具匠心的。

  一开头就巧妙地把采莲少女和周围的自然环境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说女子的罗裙绿得像荷叶一样,不过是个普通的比喻;而这里写的是采莲少女,置身莲池,说荷叶与罗裙一色,那便是“本地风光”,是“赋”而不是“比”了,显得生动喜人,兼有素朴和美艳的风致。次句的芙蓉即荷花。说少女的脸庞红润艳丽如同出水的荷花,这样的比喻也不算新鲜。但“芙蓉向脸两边开”却又不单是比喻,而是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图景:采莲少女的脸庞正掩映在盛开的荷花中间,看上去好象鲜艳的荷花正朝着少女的脸庞开放。把这两句联成一体,读者仿佛看到,在那一片绿荷红莲丛中,采莲少女的绿罗裙已经融入田田荷叶之中,几乎分不清孰为荷叶,孰为罗裙;而少女的脸庞则与鲜艳的荷花相互照映,人花难辨。让人感到,这些采莲女子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或者说竟是荷花的精灵。这描写既具有真切的生活实感。

  第三小分句“乱入池中看不见”,紧承前两句而来。乱入、杂入、混入之意。荷叶罗裙,芙蓉人面,本就恍若一体,难以分辨,只有在定晴细察时才勉强可辨;所以稍一错神,采莲少女又与绿荷红莲浑然为一,忽然不见踪影了。这一句所写的正是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莫辨,是耶非耶的感觉,一种变幻莫测的惊奇与怅惘。这是通常所说“看花了眼”时常有的情形。然而,正当踟蹰怅惘、望而不见之际,莲塘中歌声四起,忽又恍然大悟,“看不见”的采莲女子仍在这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之中。“始觉有人来”要和“闻歌”联在一起体味。本已“不见”,忽而“闻歌”,方知“有人”;但人却又仍然掩映于荷叶荷花之中,故虽闻歌而不见她们的身姿面影。这真是所谓“菱歌唱不彻,知在此塘中”(崔国辅《小长干曲》)了。这一描写,更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意趣和诗境的含蕴,令人宛见十亩莲塘,荷花盛开,菱歌四起的情景,和观望者闻歌神驰、伫立凝望的情状,而采莲少女们充满青春活力的欢乐情绪也洋溢在这闻歌而不见人的荷塘之中。直到最后,作者仍不让画的主角明显出现在画面上,那目的,除了把她们作为美丽的大自然的化身之外,还因为这样描写,才能留下悠然不尽的情味。借助动词,展现采莲女在荷塘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人花难辨,花人同类的生动画面,表现出采莲女天真浪漫、朝气蓬勃的性格。

  4.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忆江南

  白居易〔唐代〕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鉴赏

  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待了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应该说,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二年,他六十七岁时,写下了三首忆江南,可见江南胜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

  本诗其第一首,作者泛忆江南,兼包苏、杭,写春景。

  全词五句。一开口即赞颂“江南好!”正因为“好”,才不能不“忆”。“风景旧曾谙”一句,说明那江南风景之“好”不是听人说的,而是当年亲身感受到的、体验过的,因而在自己的审美意识里留下了难忘的记忆。既落实了“好”字,又点明了“忆”字。接下去,即用两句词写他“旧曾谙”的江南风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日出”、“春来”,互文见义。春来百花盛开,已极红艳;红日普照,更红得耀眼。在这里,因同色相烘染而提高了色彩的明亮度。春江水绿,红艳艳的阳光洒满了江岸,更显得绿波粼粼。在这里,因异色相映衬而加强了色彩的鲜明性。作者把“花”和“日”联系起来,为的是同色烘染;又把“花”和“江”联系起来,为的是异色相映衬。江花红,江水绿,二者互为背景。于是红者更红,“红胜火”;绿者更绿,“绿如蓝”。

  题中的“忆”字和词中的“旧曾谙”三字还说明了此词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层次:以北方春景映衬江南春景。全词以追忆的情怀,写“旧曾谙”的江南春景。而此时,作者却在洛阳。比起江南来,洛阳的春天来得晚。作者写于洛阳的《魏王堤》七绝云:“花寒懒发鸟慵啼,信马闲行到日西。何处未春先有思,柳条无力魏王堤。”在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的季节,洛阳却“花寒懒发”,只有魏王堤上的柳丝,才透出一点儿春意。

  花发得比江南晚,水也有区别。洛阳有洛水、伊水,离黄河也不远。但即使春天已经来临,这些水也不可能像江南春水那样碧绿。因此作者竭力追忆江南春景,从内心深处赞叹“江南好”,而在用生花妙笔写出他“旧曾谙”的江南好景之后,又不禁以“能不忆江南”的眷恋之情,收束全词。这个收束既托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又造成一种悠远而又深长的韵味。词虽收束,而余情摇漾,凌空远去,自然引出第二首和第三首。

  5.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宋代〕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亡同:无)

  鉴赏

  在这首词中作者通过对农村景象的描绘,反映出他的主观感情,并非只在纯客观地作叙述描写。

  上阕头两句,写这个五口之家,有一所矮小的茅草房屋、紧靠着房屋有一条流水淙淙、清澈照人的小溪。溪边长满了碧绿的青草。在这里,作者只用了淡淡的两笔,就把由茅屋、小溪、青草组成的清新秀丽的环境勾画出来了。不难看出,这两句在全首词中,还兼有点明环境和地点的使命。

  三四两句,描写了一对满头白发的翁媪,亲热地坐在一起,一边喝酒,一边聊天的优闲自得的画面,这几句尽管写得很平淡,但是,它却把一对白发翁媪,乘着酒意,彼此“媚好”,亲密无间,那种和谐、温暖、惬意的老年夫妻的幸福生活,形象地再现出来了。

  这就是无奇之中的奇妙之笔。当然,这里并不仅仅是限于这对翁媪的生活,它概括了农村普遍的老年夫妻生活乐趣,是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吴音”,指吴地的地方话。作者写这首词时,是在江西上饶,此地,春秋时代属于吴国。“媪”,是对老年妇女的代称。

  下片写大儿子担负着溪东豆地里锄草的重担。二儿子年纪尚小,只能做点辅助劳动,所以在家里编织鸡笼。三儿子不懂世事,只知任意地调皮玩耍,看他趴在溪边剥莲蓬吃的神态。这说明农村中绝大多数并非坐以待食、不劳而获的闲人,即使是未成丁的孩子也要干点力所能及的活儿,则成年人的辛苦勤奋可想而知。“卧”字确实使用最妙,它把小儿趴在溪边剥莲蓬吃的天真、活泼、顽皮的劲儿,和盘托出,跃然纸上,从而使人物形象鲜明,意境耐人寻味。表现出只有老人和尚无劳动力的年龄最小的孩子,才悠然自得其乐。作者用了侧笔反衬手法,反映农村生活中一个恬静闲适的侧面,却给读者留下了大幅度的想象补充余地。这与作者的一首《鹧鸪天》的结尾,所谓“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正是同一机杼,从艺术效果看,也正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写景方面,茅檐、小溪、青草,这本来是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东西,然而作者把它们组合在一个画面里,却显得格外清新优美。在写人方面,翁媪饮酒聊天,大儿锄草,中儿编鸡笼,小儿卧剥莲蓬。通过这样简单的情节安排,就把一片生机勃勃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农村生活,真实地反映出来了,给人一种诗情画意,清新悦目的感觉,这样的构思巧妙、新颖,色彩和谐、鲜明,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从作者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雅静的环境描写,对翁媪及其三子形象的刻画,表现出词人喜爱农村和平宁静的生活。

  这首词,是作者晚年遭受议和派排斥和打击,志不得伸,归隐上饶地区闲居农村时写的,词作描写农村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生活,并不能说是作者对现实的粉饰。从作者一生始终关心宋朝恢复大业来看,他向往这样的农村生活,因而会更加激起他抗击金兵、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爱国热忱。就当时的情况来说,在远离抗金前线的村庄,这种和平宁静的生活,也是存在的,此作并非是作者主观想象的产物,而是现实生活的反映。

  6.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长相思·山一程

  纳兰性德〔清代〕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鉴赏

  清初词人于小令每多新创意境。这首《长相思》以具体的时空推移过程,及视听感受,既表现景象的宏阔观感,更抒露着情思深苦的绵长心境,是即小见大的佳作。

  上片在“一程”又“一程”的复叠吟哦中,展示出与家园的空间阻隔不断地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严重增大,空间感与乡情构成尖锐冲突。正在这种行进方向和心绪逆反背离中驻营夜宿,“夜深千帐灯”,似是壮伟景观,实乃情心深苦之写。白日行军,跋涉山水,到夜深时仍灯火通明,难入梦乡,这是因思乡而失眠。于是转入下片乡情思恋之笔。

  “一更”又“一更”的重叠复沓,于听风听雪的感觉中推移着时间过程,时间感知于乡情的空间阻隔而心烦意乱,怨夜太长。说“聒碎乡心梦不成”,其实是作者乡心聒碎梦难成,情苦不寐,只觉得风声雪声,声声扣击入心窝,难以承受。在“乡园”时是不会有这种令人痛苦的声响的。将主观因素推诿客观,语似平淡,意更深沉。此类迁怒归咎于风雪声写法,心理情态能充分表现出来。看似无理,反见情痴,愈是无理之怨,其怨愈显沉重。叠句和数字“一”、“千”的运用强化着视、听觉感受中的焦虑,怨怼,幽苦,亦是此词值得辨味的佳处。纳兰性德身为一等侍卫,却极厌烦“扈从”公差,于是构成传统羁旅题材的又一种类型。

  7.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张志和〔唐代〕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鉴赏

  词中描写了江南水乡春汛时的山光水色和怡情悦性的渔人形象:春江水绿、烟雨迷蒙,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岸畔桃红,江水猛涨,鳜鱼正肥时;青箬笠,绿蓑衣,渔人醉垂忘归时。全词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这是一幅用诗写成的山水画,这是一首色彩明优意万千,脱离尘俗钓湖烟。思深韵远情融景,生活任行乐自然的抒情诗。

  “西塞山前白鹭飞”首句,点明地点;此西塞山何处?鄂州、湖州?虽有异议,对词境来说倒无所谓。白鹭是自由、闲适的象征,“众禽无此格,玉立一间身。清似参禅客,癯如辟谷人”、“漠漠江湖自在飞,一身到处沾渔矶”,写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渔父的悠闲自得。

  “桃花流水鳜鱼肥”第二句,点出江南水乡最美好的季节——正是桃花盛开,江水猛涨,鳜鱼正肥时。“桃红”与“流水”相映,显现了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渔父的生活环境。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写的都是他们。“箬笠”就是用竹丝和青色箬竹叶编成的斗笠。“蓑衣”是用植物的茎叶或皮制成的雨衣。如果以龙须草(蓑草)为原料,它就是绿色的。“归”,回家。“不须归”,是说也不须回家了。作者在词里虽然只是概括地叙述了渔夫捕鱼的生活,但是,读者通过自己的想象,完全可以体会到词的言外之意。从渔翁头戴箬笠,身披蓑衣,在斜风细雨里欣赏春天水面的景物,读者便可以体会到渔夫在捕鱼时的愉快心情。

  作者是一位山水画家,据说他曾将《渔歌子》画成图画。确实,这首词是富于画意的。苍岩,白鹭,鲜艳的桃林,清澈的流水,黄褐色的鳜鱼,青色的斗笠,绿色的蓑衣,色彩多么鲜明,构思也很巧妙,意境优美,使人读作品时,仿佛是在看一幅出色的水乡春汛图。

  此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词中更吸引读者的不是一蓑风雨,从容自适的渔父,而是江乡二月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而这既体现了作者的艺术匠心,也反映了他高远、冲澹、悠然脱俗的意趣。此词吟成后,不仅一时唱和者甚众,而且还流播海外,为东邻日本的汉诗作者开启了填词门径,嵯峨天皇的《渔歌子》五首及其臣僚的奉和之作七首,即以此词为蓝本改制而成。

  8.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苏轼〔宋代〕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萧萧一作:潇潇)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鉴赏

  东坡为人胸襟坦荡旷达,善于因缘自适。他因诗中有所谓“讥讽朝廷”语,被罗织罪名入狱,“乌台诗案”过后,于公元1080年(元丰三年)二月贬到黄州。这在苏轼的政治生涯中,是一个重大的打击。此词描写雨中的南方初春,表达作者虽处困境而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洋溢着一种向上的人生态度。上阕写三月兰溪幽雅的风光和环境,景色自然明丽,雅淡清美;下阕抒发使人感奋的议论,即景取喻,表达有关人生感悟,启人心智。全词即景抒慨,写景纯用白描,细致淡雅;抒慨昂扬振拔,富有哲理。

  上阕写清泉寺幽雅的风光和环境。山下小溪潺侗叩睦疾莞崭彰壬磕鄣挠籽俊K闪旨涞纳陈罚嗑晃弈唷0硐赣赇熹欤峦獯戳瞬脊鹊慕猩W髡叽思事较撸ツ课薹巧猓肴煌闯臼赖男凸 场的污*,心情是愉悦的。唤起内心对大自然的喜爱及对人生的回味,这就引出了下片的对人生的哲思。

  下片诗人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生发感慨和议论。这种议论不是抽象的,概念化的,而是即景取喻,以富有情韵的语言,摅写有关人生的哲理。“谁道”两句,以反诘唤起:以借喻回答。“人生长恨水长东”,光阴犹如昼夜不停的流水,匆匆向东奔驶,一去不可复返,青春对于人生来说只有一次,正如古人所说:“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时。”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然而,在某种意义上讲,人未始不可以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往往能焕发生命的光彩。因此词人发出令人振奋的议论:“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白发”、“黄鸡”比喻世事匆促,光景催年。白居易当年在《醉歌》中唱道:“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此处作者反其意而用之,希望人们不要徒发自伤衰老之叹。应该说,这是不服衰老的宣言,这是对生活、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这是对青春活力的召唤。在贬谪生活中,能一反感伤迟暮的低沉之调,唱出如此催人自强的歌曲,这体现出苏轼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

  这首词,上片以淡疏的笔墨写景,景色自然明丽,雅淡凄美;下片既以形象的语言抒情,又在即景抒慨中融入哲理,启人心智,令人振奋。词人以顺处逆的豪迈情怀,政治上失意后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催人奋进,激动人心。

  9.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水调歌头·游览

  黄庭坚〔宋代〕

  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

  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

  鉴赏

  此词为春行纪游之作,词人采用幻想的镜头,描写神游“桃花源”的情景,反映了他出世、入世交相冲撞的人生观,表现了他对污浊的现实社会的不满以及不愿媚世求荣、与世同流合污的品德。据此看来,此词大约写于词人被贬谪时期。

  开头一句,词人采用比兴手法,热情赞美瑶草(仙草)像碧玉一般可爱,使词作一开始就能给人一种美好的印象,激起人们的兴味,把读者不知不觉地引进作品的艺术境界中去。从第二句开始,则用倒叙的手法,逐层描写神仙世界的美丽景象。

  “春入武陵溪”,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这里,词人巧妙地使用了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典故。陶渊明描写这种子虚乌有的理想国度,表现他对现实社会的不满。黄庭坚用这个典故,其用意不言自明。这三句写词人春天来到“桃花源”,那里溪水淙淙,到处盛开着桃花,树枝上的黄鹂不停地唱着婉转悦耳的歌。

  “我欲穿花寻路”三句,写词人想穿过桃花源的花丛,一直走向飘浮白云的山顶,一吐胸中浩然之气,化作虹霓。这里,词人又进一步曲折含蓄地表现对现实的不满,幻想能找到一个可以自由施展才能的理想世界。

  然而“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两句,曲折地表现他对纷乱人世的厌倦但又不甘心离去的矛盾。词人采用比喻和象征手法很富有令人咀嚼不尽的诗味。

  “红露湿人衣”一句,是从王维诗句“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山中》)脱化而来,黄庭坚把“空翠”换成“红露”,化用前人诗句,天衣无缝,浑然一体。

  下片继写作者孤芳自赏、不同凡俗的思想。词人以丰富的想象,用“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弹瑶琴)”表现他的志行高洁、与众不同。“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两句,表面上是说李白不在了,无人陪他饮酒,言外之意,是说他缺乏知音,感到异常寂寞。他不以时人为知音,反而以古人为知音,曲折地表达出他对现实的不满。

  “我为灵芝仙草”两句,表白他到此探索的真意。“仙草”即开头的“瑶草”,“朱唇丹脸”指第三句“溪上桃花”。苏轼咏黄州定惠院海棠诗云:“朱唇得酒晕生脸,翠袖卷纱红映肉。”花容美艳,大抵略同,故这里也可用以说桃花。这两句是比喻和象征的语言,用意如李白《拟古十二首》之四所谓“耻掇世上艳,所贵心之珍”。“长啸亦何为”意谓不必去为得不到功名利禄而忧愁叹息。

  这首词中的主人公形象,高华超逸而又不落尘俗,似非食人间烟火者。词人以静穆平和、俯仰自得而又颇具仙风道骨的风格,把自然界的溪山描写得无一点尘俗气,其实是要想象世界中构筑一个自得其乐的世外境界,自己陶醉、流连于其中,并以此与充满权诈机心的现实社会抗争,忘却尘世的纷纷扰扰。

  10.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

  朱敦儒〔宋代〕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鉴赏

  古人登楼、登高,每多感慨。王粲登楼,怀念故土。杜甫登楼,感慨“万方多难”。许浑登咸阳城西楼有“一上高城万里愁”之叹。李商隐登安定城楼,有“欲回天地入扁舟”之感。尽管各个时代的诗人遭际不同,所感各异,然而登楼抒感则是一致的。

  这首词一开始即写登楼所见。在词人眼前展开的是无边秋色,万里夕阳。秋天是冷落萧条的季节。宋玉在《九辩》中写道:“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杜甫在《登高》中也说:“万里悲秋常作客。”所以古人说“秋士多悲”。当离乡背井,作客金陵的朱敦儒独自一人登上金陵城楼,纵目远眺,看到这一片萧条零落的秋景,悲秋之感自不免油然而生。又值黄昏日暮之时,万里大地都笼罩在恹恹的夕阳中。“垂地”,说明正值日薄西山,余晖黯淡,大地很快就要被淹没在苍茫的暮色中了。这种景物描写带有很浓厚的主观色彩。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朱敦儒就是带着浓厚的国亡家破的伤感情绪来看眼前景色的。他用象征手法使人很自然地联想到南宋的国事亦如词人眼前的暮景,也将无可挽回地走向没落、衰亡。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

  下片忽由写景转到直言国事,似太突然。其实不然。上片既已用象征手法暗喻国事,则上下两片暗线关连,意脉不露,不是突然转折,而是自然衔接。“簪缨”,是指贵族官僚们的帽饰。簪用来连结头发和帽子;缨是帽带。此处代指贵族和士大夫。中原沦陷,北宋的世家贵族纷纷逃散。这是又一次的“衣冠南渡”。“几时收?”这是作者提出的一个无法回答的问题。这种“中原乱,簪缨散”的局面何时才能结束呢?表现了作者渴望早日恢复中原,还于旧都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是对朝廷苟安旦夕,不图恢复的愤慨和抗 议。

  结句“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悲风,当然也是作者的主观感受。风,本身无所谓悲,而是词人主观心情上悲,感到风也是悲的了。风悲、景悲、人悲,不禁潸然泪下。这不只是悲秋之泪,更重要的是忧国之泪。作者要倩悲风吹泪到扬州去,扬州是抗金的前线重镇,国防要地,这表现了词人对前线战事的关切。

  全词由登楼入题,从写景到抒情,表现了词人强烈的亡国之痛和深厚的爱国精神,感人至深。

  一、天地山水

  1. 雄鸡一唱天下白——唐.李贺《致酒行》

  2.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唐.孟浩然《宿建德江》

  3. 野旷沙岸净, 天高秋月明——(南朝宋)谢灵运《初去郡》

  4. 天苍苍, 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北齐)北朝民歌《敕勒歌》

  5. 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唐.李白《蜀道难》

  6. 青山看不厌,流水趣何长——唐.钱起《陪考功王员外城东池亭宴》

  7.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唐.韩愈《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

  8.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宋.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9.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

  10.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唐.王维《汉江临泛》

  11. 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元.张养浩《双调雁儿落兼得胜令》

  12.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唐.李白《望天门山》

  13.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宋.苏轼《题西林壁》

  14.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陆游《游山西村》

  15.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宋.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16.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南朝)齐.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17.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18.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李白《将进酒》

  19.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唐.李白《望庐山瀑布》

  20.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1.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二、日月风雨

  1. 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唐.杜甫《羌村三首》

  2. 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唐.李商隐《乐原游》

  3.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唐.杜牧《题扬州禅智寺》

  4.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唐.白居易《暮江吟》

  5.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宋.苏轼《水调歌头》

  6.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7. 明月却多情, 随人处处行——宋.张先《菩萨蛮》

  8.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三国.魏.曹植《怨歌行》

  9. 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晋.陆机《拟明月何皎皎》

  10.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唐朝.王维《鸟鸣涧》

  11. 月光如水水如天——唐.赵嘏《江楼感旧》

  12.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唐.李白《把酒问月》

  13. 暮雨不来春不去,花满地月朦胧——宋.贺铸《江城子》

  14. 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唐朝--岑参《暮秋山行》

  15.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唐.杜甫《春夜喜雨》

  16.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唐.杜甫《水槛遣心二首》

  17. 微雨池塘见,好风襟袖知——唐朝.杜牧《秋思》

  18. 山雨欲来风满楼——唐.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

  19.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唐朝.刘长卿《别严士元》

  20.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宋.苏轼《元月廿七日望湖楼醉书》

  21.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唐.李贺《雁门太守行》

  22.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唐.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23. 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不知园内树,若个是真梅——唐.东方虬《春雪》

  24.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唐朝.李白《北风行》

  25.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唐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三、花草虫鸟

  1. 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宋.张道洽《岭梅》

  2. 春城无处不飞花——唐朝.韩鸿《寒食》

  3. 折得一枝香在手, 人间应未有——宋.王安石《甘露歌》

  4.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宋祁《玉楼春》

  5.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6.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7.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白居易《忆江南》

  8. 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宋.王安石《咏石榴花》

  9.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10.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宋.林逋《山园小梅》

  11.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宋.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

  12. 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宋.晏殊《踏莎行》

  13. 阳春二三月, 草与水同色——晋.乐府古辞《孟珠》

  14. 江南二月多芳草, 春在蒙蒙细雨中——宋.释仲殊《绝句》

  15.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6.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宋.晏殊《浣溪沙》

  17.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唐朝.元稹《菊花》

  18. 林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金.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19.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20.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汉乐府民歌《江南》

  21.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杨万53. 里《小池》

  22. 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宋.周邦彦《苏幕遮》

  23.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贺知章《咏柳》

  24.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唐.杜牧《山行》

  25. 天涯何处无芳草——宋.苏轼《蝶恋花》

  26.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27.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唐.韩愈《初春小雨》

  28.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唐。孟浩然《春

  晓》

  29.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朝.梁.王籍《入若耶溪》

  30.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然——唐.杜甫《绝句二首》

  31.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78. 春江晚景》

  32.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3.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唐.杜甫《曲江二首》

  34.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宵——唐.刘禹锡《秋词》

  四.时令节日

  1.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2.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宋.王安石《元日》

  3. 池塘生春草, 园柳变鸣禽。——南朝.宋.谢灵运《登池上楼》

  4.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宋.辛弃疾《青玉案》

  5.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唐.杜牧《江南春绝句》

  6. 困人天气近清明——宋.苏轼《浣溪沙》

  7.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宋.晏殊《破阵子》

  8.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唐.杜牧《清明》

  9. 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唐.李山甫《寒食二首》

  10. 更能销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宋.辛弃疾《摸鱼儿》

  11.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宋.李清照《如梦令》

  12.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宋.赵师秀《有约》

  13.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唐.杜牧《秋夕》

  14. 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唐朝.贾岛《忆江上吴处士》

  15. 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唐.王绩《野望》

  16.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桔绿时——宋.苏轼《赠刘景文》

  17.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清.赵翼《野步》

  18.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唐.杜甫《登高》

  19. 满城风雨近重阳——宋.潘大临《断句》

  20. 腊后花期知渐近,寒梅已作东风信——宋.晏殊《蝶恋花》

  五.爱国忧民

  1. 位卑未敢忘忧国——宋.陆游《病起书怀》

  2. 寸寸山河寸寸金——清.黄遵宪《赠梁任父母同年》

  3.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魏.曹植《白马篇》

  4.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战国.楚.屈原《国殇》

  5.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王昌龄《出塞》

  6.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唐.杜牧《泊秦淮》

  7.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唐.戴叔伦《塞上曲二首》

  8.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宋.文天祥《扬子江》

  9.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10. 读书本意在元元——宋.陆游《读书》

  11.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

  ——宋.陆游《示儿》

  12.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宋.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13. 楚虽三户能抗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宋.陆游《金错刀行》

  14. 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陆沉——宋.郑思肖《二砺 》

  15.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战国.楚.屈原《离骚》

  16.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三国.曹*《蒿里行》

  17.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唐.李绅《悯农》

  18.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19.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20.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唐.杜甫《春望》

  21.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唐,聂夷中《咏田家》

  22.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3.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唐.陈陶《陇西行》

  24. 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宋.杨万里《竹枝词》

  25.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臣残阳——宋.李纲《病牛》

  26. 但愿苍生俱饱暖, 不辞辛苦出山林——明.于谦《咏煤炭》

  六.述志抒怀

  1.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战国.楚.屈原<<涉江>>

  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战国.屈原.<<离骚>>

  3.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战国.屈原<<渔夫>>

  4.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5.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魏.曹*<<龟虽寿>>

  6.健儿须快马,快马须健儿------北朝民歌.<<折杨柳歌辞>>

  7.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晋.陶渊明<<读山海经十三首>>

  8.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南朝.宋.鲍照<<代白头吟>>

  9.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唐.李世民<<赐萧禹>>

  10.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唐.李白<<赠韦侍御黄活裳二首>>

  11.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宋.文天祥<<正气歌>>

  1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绝句>>(<<乌江>>)

  13.长安何处在,只在马蹄下------唐.岑参<<忆长安曲二章寄庞催>>

  14.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唐.刘禹锡<<酬乐天咏志见示>>

  15.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唐.李白<<行路难>>

  16.少年心事当拂云------唐.李贺<<致酒行>>

  17.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8.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李白<<行路难>>

  19.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唐.李白<<将进酒>>

  20.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

  >>

  21.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唐.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

  22.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唐.刘禹锡<<浪淘沙>>

  23.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不妨有卧龙------唐.窦庠<<醉中赠符载>>

  24.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宋.郑思肖<<画菊>>

  25.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宋.张孝祥<<论治体札子.甲申二月九日>>

  2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27.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明.于谦<<石灰吟>>

  28.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元.王冕<<墨梅>>

  29.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清.郑燮<<竹石>>

  30.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31.浊酒难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清.秋瑾<<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七.乡思离情

  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2.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汉乐府民歌<<悲歌>>

  3.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5.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度大庾岭>>

  6.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唐.王维<杂诗三首>

  7.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8.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宋.李清照<<菩萨蛮>>

  9.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0.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

  11.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唐.司空图<<漫书五首>>

  12.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唐.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13.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1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15.悲莫悲兮生别离------战国.楚.屈原<<九歌.少司命>>

  16.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17.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薛道衡<<人日思归>>

  18.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南唐.李煜<<清平乐>>

  19.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1、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杜牧《旅宿》

  2、壮年听雨客舟中。——蒋捷《虞美人·听雨》

  3、关山四面绝,故乡几千里。——刘昶《断句》

  4、老妻书数纸,应悉未归情。——杜甫《客夜》

  5、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白居易《阴雨》

  6、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李白《关山月》

  7、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贾岛《题诗后》

  8、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韦应物《闻雁》

  9、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夏完淳《别云间》

  10、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戎昱《桂州腊夜》

  11、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李白《太原早秋》

  12、六曲屏山和梦遥。——纳兰性德《采桑子·九日》

  13、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韦庄《章台夜思》

  14、客行野田间,比屋皆闭户。——姚合《庄居野行》

  15、但蜂媒蝶使,时叩窗隔。——周邦彦《六丑·落花》

  16、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温庭筠《商山早行》

  17、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梅尧臣《苏幕遮·草》

  18、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19、却恐它乡胜故乡。——陆游《南乡子·归梦寄吴樯》

  20、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21、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愁。——孟浩然《他乡七夕》

  22、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苏轼《蝶恋花·春景》

  23、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杜荀鹤《送人游吴》

  24、莫道春来便归去,江南虽好是他乡。——王恭《春雁》

  25、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杜甫《小至》

  26、春风一夜到衡阳,楚水燕山万里长。——王恭《春雁》

  27、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杜甫《宿府》

  28、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李觏《乡思》

  29、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观书》

  30、回首乡关归路难。——蒋氏女《减字木兰花·题雄州驿》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需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

  《白云间》

  夜色悬浮

  光和影子同时渗入血液

  彻骨的寂静

  拴在地平线上

  打磨着野风撕裂的伤口

  目光跌倒在旷野

  又慢慢站成一颗树的样子

  以坠落的姿势

  书写倔强的升腾

  《孤城》

  坐在月亮坐过的石阶上

  芨芨草层层铺过

  记忆从拼接的碎片里走出

  叩响沉默的孤独

  酒浸在骨头里

  流沙长成刺

  荒芜了尘世的归路

  而今夜以后

  我将在你空空的怀抱中

  安然睡去

  《万仞山》

  山谷落满了雪岩石裸露

  唇际渐渐贫血呼吸拧出痛楚

  搁浅的夜色无法破译

  风消融了岁月蚀成苍天的寒迹

  步履茫然忧郁撞击着沉重的'标本

  天穹辽远流云静止

  悬崖之上

  预言的结局扶着疼痛

  哑然兀立

  《羌笛怨》

  记忆弯曲

  在季节之外如泣如诉

  惊醒城门长足而空洞的

  睡眠

  拂净尘沙下的羌笛

  一场暴雨倾盆而下

  青丝插满久远的魂幡

  散在城墙断裂的缝隙里

  再也拔不出来

  《杨柳春风》

  立在黄昏的背景里

  纤细的手掌覆出一个巨大的秘密

  诗句渗过指缝

  流逝成遥远的呓语

  燥裂的皮肤里

  血流潺潺流动

  穿越过黄土夯起的土墙

  时间的沙粒

  扬起悲怆的风尘

  春风以凛洌的方式

  扑面而来

  《玉门关》

  喝下一碗阳关

  从此春风不度

  贝叶梵文早已熟稔了忧伤之事

  顺着驼峰优美的旋落

  三更已过月亮飘落下来

  静如薄冰

  硝烟与黄沙盘恒不散

  种植生命的标记

  在不曾写完的断章里

  万世不竭

  人如风后入江云,情似雨馀黏地絮。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我不是我,你转身一走苏州里的不是我。

  看那天地日月,恒静无言;青山长河,世代绵延;就像在我心中,你从未离去,也从未改变。

  嗟余只影系人间,如何同生不同死?

  月光的森然,乐律的精魂,一切只是幻影,稍纵即逝。

  那被岁月覆盖的`花开,一切白驹过隙成为空白。

  寻好梦,梦难成。况谁知我此时情。枕前泪共帘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

  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

  醉眼看别人成双作对,无人处暗弹相思泪。

  山无棱,江水为竭,东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决。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将进酒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卖炭翁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望海潮·东南形胜

  朝代:宋代

  作者: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短歌行

  朝代:魏晋

  作者: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朝代:唐代

  作者: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一、读题目

  做诗歌鉴赏,首先要看的便是题目。诗歌题目往往给我们提供很多有用信息,譬如:严维《丹阳送韦参军》、韩琮《暮春浐水送别》,暗示了诗歌的体裁(送别诗)、内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李商隐《端居》(注:①端居:闲居。)告诉读者诗作内容是闲居生活中的情与景。张籍《秋思》则写诗人在秋天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苏轼《红梅》点明了诗人的写作对象,即文中的主要意象。读好诗题,是进行诗歌鉴赏的第一步,也是重要一步。

  二、读作者

  回眸全国及各省市高考试题,不难发现名家名篇是主打。从作者方面看,多选名家以及在不同时期有影响、有代表性的诗人词家的作品。如浪漫主义的代表李白【《菩萨蛮》,《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听蜀僧弹琴》,《春夜洛城闻笛》】,现实主义的代表杜甫,山水田园派代表王维,以“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的诗歌风格为王安石所激赏的中唐著名诗人张籍,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之句在当时称最的王湾,以及标新立异,每于吟咏个人生活的悠闲时,显出不忘世事沉痛的晚唐诗人陆龟蒙,还有花间词派代表欧阳炯,宋诗“开山祖师”梅尧臣,北宋中期文坛领袖人物苏轼,因词中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而被人们称为“红杏尚书”的宋代史学家、文学家宋祁等等。

  了解作者便可了解其作品主要内容、风格(是指由于作者的生活经历、艺术素养等造成的不同的创作特色。如陶渊明诗恬淡平和,王维诗诗中有画,李白诗清新飘逸,杜甫诗沉郁顿挫,苏轼、辛弃疾之词豪放奔放,柳永、李清照词婉约含蓄)及其意趣、主张、观点、看法,有助于进一步理解鉴赏诗作。

  例如:陶渊明《移居》第(2)问:“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到的乐趣。请具体说明表现了什么乐趣,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抓住陶诗的特点及其一贯的思想主题,结合诗中具体诗句,明了作者情感,那么这里田居生活的乐趣也就不难表达了。

  三、读背景(注释)

  对于高考中的诗作背景,我们不易把握,这里的读背景也即读注释——这是一个重要的信息。

  例如:东坡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点明了作诗时期,由此可推断出大的写作背景,被贬黄州,躬耕自食,过着简单的生活,闲暇时读书作诗,写了这首题名“东坡”的诗,从中我们可看出诗人对逆境处之泰然的心情,可见其胸襟之开阔。读诗从背景着手,便于把握作者情感,作品内容主旨。

  另外补充一点,除了读注释外,仔细分析题干也可获得关于诗作内容的信息。如:第(2)问中明确指出:“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到的乐趣。”“‘无数铃声遥过碛’句表现了怎样的边塞景象”中的“边塞景象”,这些都是我们易于把握,有助于我们答题的重要信息。

  四、读体裁(题材)

  按所表现的内容,诗歌可分为讽喻诗、田园诗、山水诗、哲理诗。弄清诗歌的体裁,我们可以更好把握诗歌的内容、主旨及作者的思想情感。

  讽喻诗,是嘲讽和揭露落后或丑恶现象的诗歌,它直接表现诗人鄙视、轻蔑和嘲弄的感情态度,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在表现手法上,或借用比兴,将嘲讽和讽刺的现象具体为诗的形象,给以辛辣的讽刺,或选取富有典型意义的事实,用漫画式的手法加以渲染。讽刺诗的要求就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引导读者认清造成这些现象的根源。

  田园诗。歌咏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诗歌。主要描写美好的田园景色和悠闲的村庄生活,如东晋诗人陶渊明以对田园生活的出色描写,被称为田园诗人。其他如南齐谢眺,唐代孟浩然、王维等。田园诗在表现自然美方面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其中还寄寓着诗人的情思,有的还表现了不满现实的愤怒情绪,有的讴歌农村生活的恬静,但有的也流露出隐逸避世的消极思想。

  山水诗。以山水景物为题材的诗歌。它描绘大自然的美丽景象,表现祖国山河的千姿百态,往往能给读者以美的享受,有的还能激发读者的爱国主义感情。山水诗并不只是自然山水的客观描绘,往往或显或隐、或多或少地表现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某种情绪,也就是说往往是借景抒情的。不管以描写山色水光闻名的谢灵运、孟浩然、王维的山水诗,还是其他诗人的,往往如此。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王维《山居秋暝》、李白《望庐山瀑布》、张继《枫桥夜泊》。不同的山水诗里蕴含着不同的思想感情形成不同的格调。

  哲理诗。表现诗人哲学观点、反映哲学道理的诗。这种诗内容深沉浑厚,含蓄、隽永,多将哲学的抽象哲理蕴含于诗句之中。如:苏轼《题西林壁》、陈毅《冬夜来咏青松》。诗古词鉴赏十读法 >

  五、读意境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境、情三个方面。在做意境分析题时要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如:秋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情感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答案)“凉”。“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或心凉)。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针)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答“缺”字,言之成理亦可)

  这里对诗的意境作了简要分析,这种意境主要是通过凉床、月影、梧桐等意象表现出来的。

  古诗词的很多意象常常有特殊内涵,比如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以折柳表惜别,以蝉喻品行高洁,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以菊花象征坚贞高洁的'品质,以梅花代表傲霜斗雪、不怕打击挫折、纯净洁白的形象,以松象征坚贞高洁,以莲表达爱情,以鹧鸪鸟表达离愁别绪,梧桐、杜鹃鸟是凄凉悲伤的象征,鸿雁则代表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六、读内容

  古典诗词的每一个作者,都想通过诗作来表达自己的意趣、主张、观点、看法,有的表达得直白张扬,但也有的表达得含蓄隐晦,特别是抒情写景的诗作,其观点与态度不易把握,只能从诗作的字面意思去领悟与思考。例如:

  题竹石牧牛(并引) 黄庭坚

  子瞻画从竹怪石,伯时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

  野次小峥嵘,幽簧相倚绿。阿童三尺棰,御此老骰觫。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这是首题画诗,前两联描写画作的内容,诗人以游戏的笔调分别写了石、竹、牧童、老牛,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并发挥想象,把画中景物写得活灵活现,诗人对画作的赞赏喜爱之情也溶于言表。后两联写了作者由画作内容而生发出的感想,表明了对自然平和的田园牧歌式生活的向往。弄清这些内容就不难回答问题了。

  七、读语言

  诗词是语言的艺术。诗词语言特点是意蕴多、凝练、含蓄、富有节奏和韵律。能用来回答诗词语言特色的词语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等等。语言特色也与作者的风格有关。如李白诗自然,王维诗清新,陶渊明的诗真切平淡,李商隐的诗华美绚丽。

  例如: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2)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

  (答案)诗的语言质朴无华。(语言风格明白如话,是白居易诗作的典型风格。)

  八、读手法。

  古典诗词中关于表达技巧的鉴赏是在《考试大纲》中提出的要求之一。

  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就是分析作品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这些表达技巧在作品中起了什么作用,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效果。

  诗词的表达技巧(或艺术手法)主要表现在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两个方面。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常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托物寓理等。表现手法含描写手法(衬托——正衬、反衬,联想和想象,白描等)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象征、借代、夸张、对比、互文、比兴、双关、用典、设问、反问、反语等)。

  表达技巧是作者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在做分析技巧型的题目时应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并结合诗句阐释说明作者是怎样运用这种手法的,最后指出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例如:端居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故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2)这首诗的第三、四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案)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的思亲的情感。

  [从其他角度(如互文手法)回答,言之成理也可。]

  在读手法的过程中,有必要了解相关的名词术语。

  诗古词鉴赏十读法

  九、读情感

  诗词是情感的载体之一。其情感不外乎是欣喜、欢快、向往、哀怨、憎恶、忧愁、怀乡思亲、离愁别恨、忧郁沉闷、道古伤今等。要从诗词字里行间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例如:南柯子 王炎

  山冥云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2)试分析下阕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作者通过对农民辛劳生活的感叹,抒发了怜悯农民的思想感情。

  十、读主题(思想内容)

  古诗词的主题有以下几大类:忧国伤时、建功报国、思乡怀人、长亭送别等。

  忧国伤时主题,多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反映离乱的痛苦,同情人民的疾苦,表达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建功报国主题,多表达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抒写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陷的痛苦,慨叹年华易逝、壮志难酬,慨叹理想不为人知的悲苦。

  另外还有生活杂感,主要写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写昔盛今衰的感慨,有的写借古讽今的情怀,写青春易逝的伤感,还有的写仕途失意的苦恼,写告慰平生的喜悦等等。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默写四首古诗词曲。

  2.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认识“矫、鸿、淀、阑”4个生字,会写“鹂、藤、准”等8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想象诗词的意境,理解、感悟、体会这几首诗词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准备

  1.预习课文,搜集与这四首古诗词曲有关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开门见山,引入新课

  古代诗词曲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其中以描绘美景为主题的四首古诗词曲。(板书课题)以朝代化分,这节课先来看宋代的两首诗词。

  [简明扼要地介绍古代诗词曲在我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提高学生认识,激发学习兴趣。]

  二、初读古诗,理解诗题

  1.自由读《三衢道中》和《好事近·梦中作》两首诗词,注意读准字音。自己读熟练后再读给同桌听。

  2.指名分别读两首诗词。注意生字“鹂”“矫”“藤”的发音。

  3.结合注释和搜集的资料说一说两首诗词的写作背景。

  [多种形式的读文,促使学生多次与生字见面,在读中识字,在读中感知诗的大意。]

  三、吟诵感悟,想象画面

  (一)学习《三衢道中》。

  1.带着问题,再读古诗《三衢道中》。

  (1)作者是什么时间游于三衢山中?他的行程路线怎样?

  (2)沿途作者都看到了什么?结合插图想象画面,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

  (3)想一想作者的心情怎样?

  2.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3.全班交流。

  (1)梅子黄时,正值雨季,而天气却(学生填空:日日晴),给人以之情(喜悦)。

  (2)读第2句“小溪泛尽却山行”,说说这句话写了什么?(一“溪”、一“山”、一“泛”、一“行”,不仅表明作者的行程,还透露出作者的喜悦之情。)

  (3)哪句话是写作者沿途所见?(出示3、4句)想象交流并有感情地读一读。

  4.带着喜悦之情配乐诵读。

  [用问题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的过程就是理解感悟的过程。]

  (二)学习《好事近·梦中作》。

  1.结合注释,自读自悟。

  (1)这首词写的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的景色?

  (2)自己试着讲讲词的意思,把不懂或讲不清的地方记下来。

  2.小组合作探究。

  把自己的学习成果与同学交流,不明白的地方展开讨论。

  3.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1)从什么地方读出是写作者梦中所见的浓浓春景?

  (2)词人看到的景物各是什么样的?(指导读诗句)

  (3)想象《好事近·梦中作》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并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讲一讲。

  一句:一场春雨催开了山路上烂漫的山花,山花使满山春色动起来了。

  二句:小溪深处,有成百上千的'黄鹂飞鸣于林间枝头。

  三句:飞鸟迎面扑来,盘曲伸展,有如龙飞蛇舞,转眼间烟消云散,又是碧空万里。

  四句:在古藤树下,举杯豪饮,醉卧树阴下,完全忘记了周围的一切。

  [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力量和教师的引领作用,解决遇到的难题。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瑰丽。]

  四、图文对照,熟读成诵

  1.看图读文,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感情。

  2.指名带着感情配乐诵读两首诗词。

  3.你喜欢这两首诗词吗?为什么?(学生自由交流)

  4.在齐诵中结束本课。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背诵增强语感,增加积累,真切地感受到诗词所描写的意境,受到美的熏陶。]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