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坎“翻车”警示:连锁餐饮的食品安全困局与破局之路
作为一个火锅深度爱好者,小龙坎火锅曾经在我的美食清单里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那热辣鲜香的锅底,丰富多样的菜品,还有热闹的用餐氛围,每次想起来都让人垂涎欲滴。还记得有一次,为了能吃到心心念念的小龙坎,我不惜在门口排了两个多小时的队。和朋友围坐在热气腾腾的火锅前,涮着鲜嫩的毛肚、爽滑的鸭肠,再蘸上精心调制的蘸料,那种满足感至今都难以忘怀。
可谁能想到,曾经钟爱的小龙坎,却被曝光出一系列令人咋舌的食品安全问题。回收客人剩菜二次销售,使用过期调料,甚至用拖把桶洗餐具,这些行为简直突破了食品安全的底线,也让我这个忠实粉丝感到无比愤怒和失望。这不仅仅是一家门店的个别现象,而是对整个品牌信誉的严重打击,更让人们对连锁餐饮店的食品安全保障产生了深深的担忧。
让我们把时间拨回到那个令人震惊的3月14日。湖北经视直播的记者通过卧底调查,揭开了小龙坎湖北汉川店那不堪的后厨内幕。
在这家店里,回收剩菜竟然是每天都在上演的常规操作。店员在收拾餐桌时,会毫不犹豫地将顾客没吃完的半盘海带芽端进后厨,而后厨人员更是熟练地打开冷藏柜,将其倒回存放海带芽的盒子中。作为小龙坎十大招牌菜之一的牛奶鸭血,一旦有剩余,同样难逃被回收的命运。当记者询问“这个别人不吃怎么办”时,后厨人员竟直言“可以再卖啊”,如此堂而皇之的话语,实在令人心寒。
而餐具清洗的环节更是让人作呕。店里洗拖把、抹布、倒食物残渣、洗茶桶以及存放餐具,用的都是放在洗手间门口的五六个铁桶,这些桶的桶身没有任何明显标记来区分用途。工作人员使用时也没有事前清洗的习惯,哪个桶空着就用哪个桶。刚刚还在用来洗拖把的桶,下一秒可能就用来洗茶壶、装餐具,这样的卫生状况,想想都让人头皮发麻。
过期调料的使用同样触目惊心。记者在后厨发现多包已过期并出现结块现象的调味粉,有些甚至发硬结块,但店员却视而不见,依旧用这些过期调味粉制作成火锅高汤,端上消费者的餐桌。这些过期调料,就像一颗颗隐藏的定时炸弹,时刻威胁着消费者的健康。
[此处插入媒体报道截图,如湖北经视直播曝光的画面,以及市场监督管理局调查时的相关照片]
事件曝光后,迅速引发了轩然大波。汉川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第一时间介入调查,发现媒体报道的售卖过期食品、门店环境卫生问题等属实,虽回收剩菜行为未抓到“现行”,但仍责令该门店停业,并进行立案调查。小龙坎总部相关负责人回应称正在调查,但截至目前,其后续的整改措施以及对消费者的交代,仍让大家拭目以待。
事实上,这并不是小龙坎第一次陷入食品安全的泥沼,其过往的黑历史可谓是一箩筐。
早在2018年5月,多家媒体曝光长春、南昌、哈尔滨等地的小龙坎老火锅加盟店问题不断。老油循环使用,顾客吃完的锅底油被回收,经过简单提炼后再次端上餐桌;酸肉刷猪血上色,那些不新鲜的肉类,竟被商家用猪血涂抹,以此来伪装新鲜;餐具拖把一起洗,清洗餐具的盆和洗拖把的盆混用,毫无卫生可言。这些问题一经曝光,便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谴责,成都市食药监部门也迅速约谈成都小龙坎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当时,小龙坎发布声明,承诺加强管理,对违规门店绝不姑息。可如今看来,这些承诺似乎并未得到有效的落实。
到了2021年3月15日,小龙坎在南京、苏州的多家门店又被曝出诸多食品卫生问题。土豆烂了发芽继续用,店员对发芽土豆可能产生毒素的危害视而不见,依旧将其用于菜品制作;扫帚捣制冰机,为了取出制冰机里的冰块,工作人员竟然动用了扫帚,如此操作,实在让人难以接受。这些画面被曝光后,迅速登上热搜,小龙坎火锅官方微博不得不发布致歉信息,声称组成专项工作小组,涉事门店停业调查,同时开展全国门店的持续自查。但从这次湖北汉川店的事件来看,自查自纠的效果并不理想。
[此处插入过往食品安全问题相关报道的截图,如2018年曝光视频的关键画面,以及2021年媒体报道的网页截图]
2022年9月28日,“北京通州市场监管”微信号通报显示,当地43家餐饮企业因食品安全问题被查处,小龙坎也在其中。一次次的食品安全问题曝光,就像一记记响亮的耳光,打在小龙坎的品牌脸上,也让消费者对其信任度不断降低。从老油循环到食材变质再到如今的剩菜回收,这一系列事件表明,此次湖北汉川店的问题绝非偶然,而是小龙坎在食品安全管理方面长期存在漏洞的集中爆发。
(一)多家知名连锁餐饮“中招”
小龙坎的食品安全问题绝非个例,在连锁餐饮行业中,类似的问题可谓层出不穷,多家知名连锁餐饮品牌都曾深陷其中。
蜜雪冰城,这个以“你爱我,我爱你,蜜雪冰城甜蜜蜜”的主题曲而被大众熟知的奶茶品牌,也未能逃过食品安全问题的阴霾。2024年3月14日晚,湖北经视“3・15特别报道”曝光了蜜雪冰城宜昌凝聚新天地门店的食品安全问题。记者发现,该门店未按规定,使用隔夜柠檬和橙子切片制作招牌饮品,而这些饮品在宣传时可是标榜“精选鲜果”制作。店内的卫生状况同样堪忧,有苍蝇飞虫在店内肆意飞舞,甚至出现在奶茶杯盖中。此前,蜜雪冰城还曾出现员工在水池中冲洗脚部的事件,虽称是意外烫伤后紧急处置,但仍违反了食品安全操作规范。北京知春路店也存在未清洗水果与直接入口原材料混合放置的问题,被责令改正并给予警告处罚。在黑猫投诉平台上,蜜雪冰城的投诉案例高达数千件,内容涉及奶茶内有异物、味道怪异致腹泻等问题。
沪上阿姨同样在食品安全问题上栽了跟头。2024年3月14日晚,湖北经视曝光沪上阿姨汉口城市广场店多次使用过了保质期的食材做饮品。用来制作杨枝甘露的西柚粒已过期,店员不仅没有及时处理,反而重新打印小料保质期,继续用过期材料制作茶饮。营业当天,几乎有一半的小料都已过保质期,但店员依旧照常使用,并直言是为了节省成本。事件曝光后,该门店被立案调查并即刻闭店。在黑猫平台上,关于沪上阿姨的投诉也多达8500余条,腐烂菠萝制茶、饮品现蜘蛛蟑螂等问题屡见不鲜。
除了这些茶饮品牌,其他连锁餐饮品牌也问题不断。紫燕百味鸡曾被曝光门店内有老鼠乱窜,画面令人作呕;杨国福麻辣烫、张亮麻辣烫等也多次因食品安全问题被监管部门查处,未取得健康证明的人员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涉嫌使用污秽不洁的食品原材料等问题屡禁不止。这些知名连锁餐饮品牌的食品安全问题,让消费者对整个连锁餐饮行业的信任度大幅下降,也给行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二)问题频发的原因剖析
管理模式缺陷:许多连锁餐饮品牌采用加盟模式进行扩张,这种模式虽然能快速扩大市场份额,但也带来了管理上的难题。品牌总部对加盟商的管控力度不足,部分加盟商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往往会忽视食品安全问题。一些加盟商在食材采购上选择价格低廉但质量无法保证的供应商,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不严格遵守操作规范,而总部又未能及时监督和纠正,从而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以某知名连锁火锅品牌为例,其部分加盟店为了降低成本,私自采购不符合标准的食材,甚至出现使用回收油的情况,而总部由于加盟店数量众多,难以做到全面监管,使得这些问题长期存在。
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餐饮行业的从业人员流动性较大,部分员工缺乏专业的食品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一些员工对食品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工作中存在随意操作的现象,如不按规定清洗餐具、食材处理不当等。一些新入职的员工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就直接上岗,对食品安全法规和操作规范了解甚少,这也增加了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的风险。比如在一些连锁餐厅中,新员工可能因为不熟悉食材的储存要求,将需要冷藏的食材随意放置在常温环境中,导致食材变质。
成本压力:随着房租、原材料、人力成本等不断上涨,连锁餐饮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成本压力。为了维持利润,一些企业可能会在食材采购、人员配置等方面压缩成本,从而影响食品安全。在食材采购环节,选择价格较低但质量难以保证的食材;在人员配置上,减少员工数量,导致员工工作强度增大,无暇顾及食品安全细节。一些小型连锁餐饮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可能会采购过期或临近过期的食材,或者减少对设备的维护和更新,这些都为食品安全埋下了隐患。
监管难度大:连锁餐饮门店分布广泛,监管部门难以做到对每一家门店进行实时、全面的监管。即使监管部门进行抽查,也可能因为检查时间有限、检查手段不足等原因,无法发现一些隐蔽的食品安全问题。一些门店可能会在监管部门检查时临时整改,检查过后又恢复原状,使得监管效果大打折扣。而且,不同地区的监管标准和力度存在差异,也给跨区域经营的连锁餐饮企业带来了管理上的挑战。
(一)关乎品牌生死
食品安全问题对于连锁餐饮品牌而言,就如同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稍有不慎,便可能斩断品牌的生命线。小龙坎火锅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曾经凭借独特的口味和优质的服务,在火锅市场中迅速崛起,门店遍布全国乃至海外,深受消费者喜爱。然而,一次次被曝光的食品安全问题,却让这个曾经辉煌的品牌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
湖北汉川店回收剩菜二次销售、使用过期调料等问题曝光后,小龙坎的品牌形象瞬间崩塌。消费者对其信任度直线下降,纷纷表示不会再光顾小龙坎。据相关数据显示,事件曝光后的一段时间内,小龙坎全国门店的客流量明显减少,营收也出现了大幅下滑。许多原本计划加盟小龙坎的投资者,也纷纷改变主意,转而寻找其他更可靠的品牌。这一系列连锁反应,给小龙坎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让其多年来苦心经营的品牌形象毁于一旦。
不仅仅是小龙坎,其他连锁餐饮品牌一旦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同样难以逃脱品牌受损的命运。某知名连锁快餐品牌,曾因被曝光食材过期、卫生条件不达标等问题,导致其在市场上的口碑急剧下降,市场份额也被竞争对手迅速瓜分。由此可见,食品安全是连锁餐饮品牌生存和发展的基石,一旦基石动摇,品牌的大厦便岌岌可危。
(二)影响消费者信任
在如今这个信息传播迅速的时代,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他们在选择餐饮品牌时,不仅关注菜品的口味和价格,更将食品安全视为首要考量因素。消费者的信任是连锁餐饮品牌发展的根本动力,而食品安全问题则是破坏信任的最大杀手。
当小龙坎等连锁餐饮品牌被曝光食品安全问题后,消费者的反应极其强烈。他们在社交媒体上纷纷表达自己的愤怒和失望,对这些品牌进行口诛笔伐。在黑猫投诉等平台上,关于小龙坎的投诉量急剧增加,消费者对其食品安全问题提出了严厉的质疑和批评。许多消费者表示,即使这些品牌后续进行整改,他们也很难再像以前一样信任这些品牌,因为食品安全问题一旦出现,就会在消费者心中留下难以磨灭的阴影。
消费者信任的崩塌,不仅仅影响到品牌当下的市场表现,更会对品牌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一旦消费者对某个连锁餐饮品牌失去信任,他们很可能会永久性地放弃该品牌,转而选择其他更安全、更可靠的竞争对手。而且,消费者之间的口碑传播也会对品牌造成负面影响,一个消费者的负面评价可能会影响到周围一群人的消费决策。因此,连锁餐饮企业必须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以实际行动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否则,将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
(一)企业自身层面
完善管理体系:建立从食材采购、加工到销售全流程的严格管理标准和监督机制至关重要。在食材采购环节,要严格筛选供应商,确保其具备合法资质和良好的信誉。与供应商签订详细的采购合同,明确食材的质量标准、交货时间、违约责任等条款,从源头上保障食材的安全。同时,建立完善的食材验收制度,对每一批次的食材进行严格检验,确保符合质量要求。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制定标准化的操作流程,明确各环节的操作规范和卫生要求,员工必须严格按照流程进行操作,避免交叉污染和食品变质。例如,将生熟食材分开存放和加工,定期对加工设备和工具进行清洁和消毒等。在销售环节,要加强对食品储存条件的管理,确保食品在适宜的温度、湿度环境下保存,防止食品变质。建立食品追溯体系,一旦出现食品安全问题,能够迅速追溯到问题的源头,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加强人员培训:定期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和操作规范培训,是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责任感的有效途径。培训内容应包括食品安全法律法规、食品卫生知识、食品加工操作技能等方面。邀请专业的食品安全专家进行授课,通过案例分析、现场演示等方式,让员工深刻认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技能。同时,建立员工考核机制,对培训内容进行考核,确保员工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将员工的食品安全表现与绩效考核挂钩,对遵守食品安全规定、表现优秀的员工给予奖励,对违反规定的员工进行惩罚,从而激励员工积极主动地做好食品安全工作。此外,还可以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活动,营造良好的食品安全文化氛围,让员工在潜移默化中增强食品安全意识。
技术手段助力:利用物联网、监控设备等技术手段,能够实现对后厨的实时监控和管理。通过在厨房安装监控摄像头,将后厨的操作画面实时传输到监控中心或管理人员的手机上,管理人员可以随时随地查看后厨的工作情况,及时发现和纠正员工的违规操作。利用物联网技术,对食材的储存温度、湿度等环境参数进行实时监测,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发出警报,确保食材的安全。还可以利用智能设备对食品加工过程进行监控,如自动记录食品加工的时间、温度等参数,保证食品加工符合标准要求。一些餐饮企业还引入了食品安全检测设备,对食材和成品进行快速检测,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隐患。通过这些技术手段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食品安全管理的效率和水平,保障消费者的饮食安全。
(二)监管层面
政府加强监管力度:政府部门应加大对连锁餐饮企业的检查频率和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制度,明确监管职责和权限,加强各监管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形成监管合力。制定详细的检查计划,定期对连锁餐饮企业进行全面检查,包括食材采购、加工、储存、销售等各个环节。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食品安全问题,要依法严肃处理,绝不姑息迁就。根据违法情节的轻重,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如罚款、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等。对于涉嫌犯罪的,要及时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提高违法成本,让企业不敢轻易触碰食品安全的红线。加强对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普及,提高企业和消费者的法律意识,营造良好的食品安全法治环境。
社会监督参与:鼓励消费者、媒体和社会组织进行监督,形成全方位的监督网络,是保障连锁餐饮食品安全的重要力量。消费者作为餐饮服务的直接受众,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在就餐时,注意观察餐厅的卫生状况、食材的新鲜程度等,如发现问题,及时向相关部门投诉举报。媒体要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及时曝光,引起社会的关注,促使企业重视食品安全。社会组织可以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活动,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同时对企业的食品安全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参考。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举报奖励制度,对举报食品安全问题属实的举报人给予奖励,激发公众参与监督的积极性。通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形成全社会关注、支持和参与食品安全监管的良好氛围。
小龙坎火锅的食品安全问题,给整个连锁餐饮行业敲响了一记沉重的警钟。从最初的期待到如今的失望,消费者的态度转变反映出食品安全问题对品牌和行业的巨大冲击。连锁餐饮企业不能仅仅把食品安全挂在嘴边,而要切实落实到每一个操作环节、每一家门店之中。只有通过完善管理体系、加强人员培训、借助技术手段以及接受全方位的监督,才能真正保障食品安全,重拾消费者的信任。
作为消费者,我们也不能对食品安全问题视而不见,要积极行使自己的监督权,让那些不重视食品安全的企业无处遁形。希望在未来,我们能够放心地走进每一家连锁餐饮店,享受美食带来的快乐,而不用担心食品安全的隐患,让餐饮行业在健康、安全的轨道上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