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曲·春景》赏析
胡祗遹(zhī yù)(1227—1295)字绍闻,号紫山。磁州武安(今属河北省)人。下面是由小编为你精心编辑的《阳春曲·春景》赏析,欢迎阅读!
阳春曲·春景
元代:胡祗遹
几枝红雪墙头杏,数点青山屋上屏。一春能得几晴明?三月景,宜醉不宜醒。
残花酝酿蜂儿蜜,细雨调和燕子泥。绿窗春睡觉来迟。谁唤起?窗外晓莺啼。
一帘红雨桃花谢,十里清阴柳影斜。洛阳花酒一时别。春去也,闲煞旧蜂蝶。
翻译:
其一:几枝初开的杏花红雪般堆在墙头,点点青山如画屏一样隐现在屋上。一个春季,能有几天这样明媚、晴朗?阳春三月的景致令人陶醉,只适合醉眼朦胧地而不适合清醒地去欣赏。
其二:花虽残了,蜂儿却把它酿成了蜜,雨虽来了,燕子却借它调好了筑窝的泥。绿荫窗下,浓睡的我醒来已经很晚了。是谁把我叫起?是那窗外早晨鸣叫的黄莺。
其三:像一帘红雨飘下,那是凋谢了的桃花,十里长的柳荫,树影儿歪斜。一时间来洛阳赏花饮酒的人纷纷都告别了。春天归去了,闲坏了旧日里忙于采花的蜂蝶 。
赏析
以“阳春曲”曲牌写春景,可谓名副其实。这组“阳春曲”包括三支小令,渲染出一派风和日丽、蝶逐蜂嚷、百花争艳的烂漫春色。虽是一组曲,但三首又各有侧重。
第一首可名之为“春晴”。首两句写景。首句写墙头杏花。这里的杏花不仅有数支,而且像堆琼砌玉的红雪般,这就突出了花的繁茂。这里的杏花是是晴天的景物。次句写青山。由于青山在屋后较远的地方,所以看上去像一架屏风。“一春能得几晴明?”强调这晴的难得,这一问句流露出了作者满意的心情。“三月景,宜醉不宜醒”,是在赞美令人陶醉的阳春三月,显示了作者悠然自得的心态。
第二首可名之为“春睡”。“残花酝酿蜂儿蜜,细雨调和燕子泥。”花虽然残了,蜂儿却还在花丛中飞来飞去,从残蕊中采蜜。这样的残花依然是美好的,不给人以零落凄凉之感。春雨往往令赏春者扫兴,可是燕子却还在雨中穿梭忙碌,衔泥筑窠,纷纷的细雨不但没有妨碍它们,反而帮助它调和泥土。燕子这是非常感激这细雨。燕子无情,人是有情的,这是诗人在赞美春雨。这两句体现了作者对生活观察的细致入微,从小小的虫鸟活动中看出了春意。作者以喜悦的心情写了残花、细雨,写了春的另一种旖旎。“绿窗春睡觉来迟”写窗内人的浓睡,似与窗外的燕、蜂无关,但一个“春”字点出了前后的内在联系,又加一个“绿”字对“春”做了补充,窗内窗外联成一片了。睡意之酣畅,正因为春天气候之宜人。“觉来迟”,毕竟还是醒了。是因为“窗外晓莺啼”惊醒的,这是对莺声的欣悦。这里写浓睡,是写了春天;写醒叫觉,也是写春天;都写了春天的美好。
第三首可名之曰“春归”。首两句写春归的景色。上句写近景,下句写远景。“一帘红雨桃花谢”是房前景象。 “十里清阴柳影斜”是放眼远望的景象。初春之柳,是淡黄疏影;绿柳成荫已是春深了。两句构成残春景象,却仍然是美的:红花绿柳,相映成趣,色彩鲜丽,令人赏心悦目。下一句写人对春去的依依不舍。名花之城洛阳的人们赏春的人比平时多起来,是因为春已无多,也有为春饯别之意。最后两句,作者感叹:“春去也,闲煞旧蜂蝶。”没有了花,蜂蝶自然无所事事了。虽是感叹惋惜,却并不感伤。
总之,这组曲子将春意写得十分浓丽,使人得到暖融融、醉醺醺的感受,并在细小的物像中显出大自然复苏后的生机。三首曲子除了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外,在写法上也注意了变化。第一首论述,第二首问答,第三首感叹。三首比照,浑然一体而又多姿多彩。
作者简介:
胡祗遹(1227—1295)字绍闻,号紫山,磁州武安(今属河北省)人。于世祖朝历任户部员外郎、右司员外郎、太原路治中、河东山西道提刑按察副使、荆湖北道宣慰副使、济宁路总管及山东、浙西提刑按察使等职,以精明干练著称,所至颇具声誉。后召拜翰林学士,未赴,改任江南浙西按察使,不久以疾辞归。卒,谥文靖。《元史》有传。祗遹学出宋儒,著述较丰,著有诗文集《紫山大全集》,今存二十六卷本。卷八有《黄氏诗卷序》《优伶赵文益诗序》《朱氏诗卷序》等文,为研究元曲之珍贵资料。明·朱权《太和正音谱》评其词“如秋潭孤月” 。
创作背景:
目前并无确凿资料明确其具体创作背景,但从曲中所渲染出的风和日丽、百花争艳、蝶逐蜂嚷的烂漫春色,以及作者流露出的悠然自得、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喜悦之情,可推测作者创作时或许正处于风华正茂、志得意满之时,生活相对闲适安逸,因而对自然美景有着敏锐的捕捉和细腻的感悟,从而创作出了这组描绘春景的小令.
作品特色:
意象丰富,画面感强:作者选取了墙头杏花、屋上青山、残花、蜂儿、细雨、燕子、绿窗、晓莺、桃花、柳影等众多春季典型意象,通过细腻的描写,如“几枝红雪墙头杏,数点青山屋上屏”“一帘红雨桃花谢,十里清阴柳影斜”,将一幅幅色彩鲜艳、生机盎然的春景图展现在读者眼前,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美的享受.
以景衬情,情感真挚:全曲虽无一处直接抒情,但字里行间却流露出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如“三月景,宜醉不宜醒”,借对阳春三月的陶醉,表达了内心的愉悦;“残花酝酿蜂儿蜜,细雨调和燕子泥”,从残花、细雨中看出春意,体现了作者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万物的热爱之情.
写作手法多样:三首小令各有侧重,在写法上也注意了变化。第一首以论述的方式,通过“一春能得几晴明”的问句,引出对阳春三月宜醉不宜醒的赞美;第二首采用问答形式,“绿窗春睡觉来迟。谁唤起?窗外晓莺啼”,生动有趣;第三首则以感叹作结,“春去也,闲煞旧蜂蝶”,在惜春之余,更添一份对自然规律的感慨。三首比照,浑然一体而又多姿多彩,使作品更具艺术感染力.
语言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曲中语言通俗易懂,清新自然,如“残花酝酿蜂儿蜜,细雨调和燕子泥”,用质朴的文字描绘出了常见的自然景象和生活场景,却又不失美感,让读者能够真切地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和生活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