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考话题作文三篇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考话题作文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如水宁静
生活是一杯水,一杯宁静的水。
不需要别人陪伴,只身一人,带着陈旧而称心的鱼杆,在风光秀丽,人迹罕至的小河边上垂钓,坐看风起云落时;一缕灯光,一杯绿茶,一本经典的散文集,还有一颗渴望宁静的心,衬着灰黑的穹苍……
生活正是需要水的宁静啊!窗外的车水马龙令人厌烦,一天的工作使人疲倦。而水呢?气定神闲地呆在一口小杯中,杯外的世界永远无法扰乱它宁静的心。
如水缓流
生活是一条小溪,一条轻轻缓流的小溪。
生活是一个慢拍子,一切都如小溪的调子一样不紧不慢。两位好友久别重逢,满腹心事,一件一件慢慢倾诉;孩子犯错,母亲没急着严厉斥责,而是轻挽小手,来到大榕树前的革命碑下,语重心长,细语呢喃……
生活不正需要水的轻缓吗?“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慢条斯理,有条不紊,就如小溪不会轻易跑调一样,事情怎会轻易办糟?
如水匆匆
生活是一条小河,一条匆匆流淌的小河。
小河从不停歇,也不爱慢哼缓吟,而是一个急性子,噼噼啪啪地勇往直前,从不回头。生活也是一个快拍子啊!长江之水汹涌而至,前线的官兵哪敢轻言劳累?两包沙包肩上一抬,两腿直奔前方;又一个“非典”病人被送进医院,医生,护士们二话不说,坚毅地穿上了刚脱下的白袍……
生活正需要水的匆匆节奏啊!大事情在前方等待着要办,数不清的责任扛在肩上。只有把握分分秒秒,方能马到功成!
如水奔腾
生活是奔腾的大海,是热情洋溢的'大海。
生活是一首热情奔放的歌。陌生人相见的一个礼貌的点头;幸福的人对身陷困境的人的奋勇相助;节日清晨,亲戚朋友间的热情祝福……
生活怎能少了水的奔腾?奔腾的友爱,奔腾的关怀,奔腾的热情,冲破人与人间的隔膜,摧毁了人与人间的矛盾,生活之花岂不是因此盛开得更美吗?
生活有画的美丽,也有诗的浪漫,但生活还有风的粗暴,更有雷电的残酷。不过,只要我们用心去投入生活,用心去感受生活,生活就会如一湾清水,温柔地缠绕着你的心田……
曾在高考中风靡一时的话题作文,如今正在渐渐让出高考作文的舞台。刚刚结束的全国高考,包括北京在内的全国20套试卷中有19套为命题作文或材料作文,仅有天津卷以《我生活的世界》为话题,依旧保留着话题作文的命题方式
一道《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的作文题开启了高考话题作文的时代。这种命题形式甫一出现,便受到社会各界的纷纷赞赏,并从此被反复使用话题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的宽松规定为考生提供了充分的发挥空间,让考生有话可说。而在此之前使用多年的材料作文命题形式,被人认为标准单一、发挥空间小,容易束缚考生的思维。
然而,随着话题作文在高考中的多次出现,其弊端也渐渐开始显露。话题作文在题面上一般没有观点、主题上的限制,形式上也往往是体裁不限,这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施展空间,但另一方面,也为模式性、投机性的写作提供了可能。
受益考生
打磨作文模板屡试不爽
高三一年老师让我们写了五六十篇作文,不管什么题目,我每次都用三个人物:李白、苏轼、陶渊明,最后高考时也是如此。浙江大学的研究生(论坛)苏岳告诉记者,不管是什么样的话题,他都采用同样的模式:先写一个题记,开头用一串排比句进行总述,然后分列三个小标题,分别写李白、苏轼、陶渊明,最后一段引用名人名言进行结尾。
这三个人无论是性格还是经历都具有极其丰富的`特点,不管话题怎么变,总是能沾得上边。苏岳称自己从高二下学期开始反复打磨这套作文模板,并且屡试不爽,从来没有失灵的时候。
随着高考临近,作文训练由原先的一周一写改为两天一写,苏岳的模板也随着反复练习而愈发稳定,不仅是文章结构和人物,就连具体内容也几乎不用做改动,只需根据话题的不同,稍微调整若干关键词即可。到了高考的考场上,几乎就是在默写。
与苏岳的自主研发相比,湖南大学的赵宇则是在语文老师的刻意训练下进行模板化写作的。我老师的方法总结起来有三点最为核心:开门见山,巧用排比,旁征博引。赵宇具体解释道,开门见山,是为了给阅卷老师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巧用排比,是为了显出文采和气势,旁征博引,则是展现丰富的积累和开阔的视野。
基于这三个要点,赵宇的老师为班上同学总结了一份近一百页的作文写作须知,内容可谓极其详细具体,不仅有大量排比句式和写作素材,就连文章应分几段,每段写多少字,用多少个句子,每句话起什么作用都有明确的规定。
笔者在采访中发现,赵宇所提到的旁征博引,几乎是所有受访者的共识。积累背诵大量名言警句和名人轶事,是许多考生在考前一年的必修课。赵宇说,康德、尼采、维特根斯坦等哲学家的著作,他至今没有读过,今后也不大可能去读,但在准备高考时,这些人却像是他的多年老友一般被他在作文中熟练地提起。
一位高考满分作文的作者更是向笔者坦言,他对自己在作文中所引用的著作和言论毫无了解,都是来自于高考前的突击准备。而这篇作文获得的评语,则是知识面极广,材料信手拈来,令人耳目一新。
专家学者
阅卷方式加剧模式化
尽管依靠自己总结的模板在高考中吃到了甜头,但回忆起这段经历时,苏岳却显现出几分失落。从小喜欢阅读和写作的他,在高考过后,却发现自己下笔时不再像从前那样轻松自如,总是不由自主地写成高考体,而对文字的敏感度,也感觉大不如前。上大学后一年多,他才慢慢从这种状态中走出来。
在著名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看来,话题作文的盛行在某种意义上已经违背了它的初衷。不限体裁,本意是鼓励考生们尝试各种文体,但在实际当中,考生却常常会抱定一种文体进行反复训练而不及其余,这很有可能造成了文体偏废的状况,影响学生写作能力的全面发展。
熊丙奇认为,高考作文阅卷过快是造成作文模式化的一大原因。他向笔者谈到,一位高考作文阅卷老师曾在《南方周末》撰文表示,全国绝大多数省份作文评分均速每篇只有20多秒钟时间。正因如此,老师在指点学生写高考作文时不得不迎合这种快速评判的需要,多引用好词好句,搭好花架子,甚至不惜让学生说谎。
对熊丙奇的观点,北京某大学的学生程欣感触颇深。他毫不讳言自己在作文中常常说谎,不是不愿意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只是高考毕竟太重要,实在不敢拿自己的前途冒险。
与诸多考生相同,程欣也十分推崇在作文里引经据典,但与不少考生下功夫突击掌握大量素材相比,他的招数则显得更有效率。程欣所引用的材料,常常是自己的原创。引用的人一定要真实,要著名,但他说的话和做的事则可以灵活处理。
所谓灵活处理,就是写作者自己编制出符合话题需要的观点和事例,安排在一个真实存在的著名人物身上。程欣对自己的方法很有自信,阅卷老师在那样的快节奏下不可能花时间进行核实,他反而还会觉得考生的知识面很宽。
后话题时代
应试作文的先天困境
值得注意的是,在话题作文问世之初一片叫好,随后质疑声频频的情况下,高考作文的命题方式又在悄然发生新的变化。
随着话题作文在高考中的连续出现,考生渐渐摸清了它的套路,模式化的写作越来越多,而这种情况也引起了命题者、评卷者的注意。随着时间的推移,曾经的创新一步步地成为了俗套,也不再受到阅卷者的青睐。
在一定程度上,高考作文已经进入了后话题时代。北京精华学校高中语文教师、北京大学中文系在读博士生马昕告诉笔者,20xx年高考是话题作文的鼎盛时期,全国15套试卷中,共有14套试卷采用了话题作文。而在此之后,话题作文所占的比重便逐年降低,到了20xx年,全国18套试卷中,仅有2套试卷依然采用话题作文的命题方式,到今年,更是只剩下了一套试卷。
与多数省份纷纷采用话题作文,又逐步回归到命题作文、材料作文相比,北京卷却一直对话题作文说不。北京市高考开始自主命题,除当年高考为话题作文外,从《转折》、《包容》直到《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近8年来,北京高考一直采用命题作文。
相比于话题作文,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由于命题和材料选取的不可预测性,能够较为有效地遏制套作的现象。然而,人们对其产生的质疑也一直从未停止。由于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的写作必须建立在透彻理解题目和材料主旨的基础上,如果考生与阅卷者对题目的理解稍有不同,整篇作文就有可能满盘皆输。
在很大程度上,这确实是一个两难的问题,话题作文有话题作文的问题,命题作文有命题作文的弊端。马昕说。
熊丙奇认为,这种两难处境在目前情况下难以得到有效的化解,一刀切的高考制度注定了高考作文的困境。学生在平时用一套思维体系、表达体系,到了考场上,却必须用另一套思维体系、表达体系,按照出题人、阅卷人的思路写作文,难以做到我笔写我心。在熊丙奇看来,目前情况下,考生不应将作文训练作为提高写作能力的主要途径,而应该加强日常的写作与积累。
阳光穿透树叶,投下斑驳的光影。北方的秋意,渐渐转浓。秋风驱逐了最后一丝炎热,湿润的空气散发出泥土的气息。此时的秋已泛凉意,我漫无目的地走着,思考着属于我的未来。
蓦地,一片残花飘落到我的肩上,继而,顺着我的身子悠悠地飘落地下。我被这点点苍凉出动了心弦,不由得停下了脚步。
前方不远处有课不知名的花树,它正在努力开放最后一朵花蕾。我走近它,光秃秃的枝丫只剩星星点点的粉红,却传达出一股生命的讯息。生命?我疑惑不已。
曾经的轰轰烈烈,曾经的姹紫嫣红,曾经所拥有的所有奢华,此刻,却已“零落成泥”。如同一只枯蝶,跳完了夏日最后一支舞蹈,便凄然落幕。何等的悲凉!
我低头,望见大片的残花在地上躺着,如此落寞。落寞?可我分明又看到他们瘦弱的躯体在地上一寸一寸地蔓延着。仿佛要,越过今生,看见来世所有的风景。心,开始莫名的悸痛。
一阵风吹过,零星的花瓣悄悄滑落树梢,静静的散落一地。此时的树再无颜色。我轻轻叹了口气,怜惜的抚摸着它。手却触到了一种绒绒的东西。我惊喜的发现树上竟又一层密密的小果子。虽不那么显眼,却又真实的存在着,煞是可爱!一瞬间,我突然明白:繁华褪尽,不这是为了孕育这小小的果实吗?
我的心渐渐明亮:盛放时的辉煌,纵然不舍,终将化作花落的`凄凉。无怨,无悔。花如此,人亦然。花开时节,我们付出的努力,撒下的汗水,遭遇的坎坷,镌刻的执着……都将化作我们崇高的理想。旅途中,我们失意过,我们彷徨过,我们哭过,笑过……就像这落尽的残花,一切的一切都已化作了曾经;恰如这孕育的硕果,一切的曾经都是为了心中那个梦!当梦将实现,一切的付出让生命的枝蔓闪耀动人的光辉!
风又起,那曾经留下的伤口突然变得甜蜜。花瓣在我脚边起舞,我俯身捡起,想把他们做为书签铭记。远远地,却听见有谁在缓缓而歌,吟唱声生命的奏鸣曲。他说:
有谁
曾听见花落的声音
有谁
会看见生命的颜色
我们
总会一直努力
一直微笑
你们会看得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