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ú liǎn zhī qì
瑚 琏 之 器一、"瑚琏之器"的含义瑚琏:古代祭祀时盛黍稷的尊贵器械皿,夏朝叫“瑚”,殷朝叫“琏”。这些器皿在古代祭祀中非常重要,象征着尊贵和华美。
瑚琏之器:比喻人特别有才能,可以担当大任。
近义词:栋梁之才反义词:燕岱之石
二、"瑚琏之器"的出处成语“瑚琏之器”出自春秋·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论语·公冶长》:“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这句话意思是:子贡问孔子:“我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你好比是一个器具。”子贡又问:“是什么器具呢?”孔子说:“是瑚琏。”
在《论语·公冶长》中,孔子对弟子们都进行了详细的评价,特别是公冶长、南容等,称赞他们具有君子的品德。
子贡听到后,心里有些好奇和期待,想知道老师对自己的看法,于是主动向孔子提问:“我这个人怎么样”。
当孔子回答他“女,器也”时,子贡可能有些失落,因为孔子曾经说过“君子不器”,意思是君子不应该像器具那样局限于某一种用途。但孔子接着又说:“瑚琏也。”这句话让子贡的心情有所好转。瑚琏是古代宗庙祭祀时盛放黍稷的尊贵器皿,通常是由玉制成,非常华美且贵重。孔子把子贡比作瑚琏,这种比喻不仅表明了孔子对子贡的赞赏,也暗示了孔子对弟子的期望:他希望弟子能够像瑚琏一样,不仅具备才能,还能承担起重要的责任,成为国家治理的栋梁之才。通过孔子与子贡的对话,表达了孔子对弟子们成为“君子”的期望,同时也提醒他们在追求才能和成就的过程中,不要忘记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和人格境界。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瑚琏之器”。被广泛用来比喻那些特别有才能、能够担当重任的人。
三、"瑚琏之器"的示例
祖雄,唐并州榆次令,考琳,原州平原令,皆禀瑚琏之器,著经济之才。 (《(唐)陈子昂集·五·汉州县令张君更人颂德碑》)
在我们团队中,他就像“瑚琏之器”,总是能在关键时刻提出独到的见解和解决方案。
这位年轻的设计师凭借其出色的才华和创造力,已经成为行业内的瑚琏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