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2

单元检测.docx

289阅读 | 14收藏 | 11页 | 打印 | 举报 | 认领 | 下载提示 | 分享:
2
单元检测.docx第1页
单元检测.docx第2页
单元检测.docx第3页
单元检测.docx第4页
单元检测.docx第5页
单元检测.docx第6页
单元检测.docx第7页
单元检测.docx第8页
单元检测.docx第9页
单元检测.docx第10页
单元检测.docx第11页
福利来袭,限时免费在线编辑
转Pdf
right
1/11
right
下载我编辑的
下载原始文档
收藏 收藏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用户头像
溺在感情里 上传于:2024-07-11
单元检测 (考试时间:60 总分:120) 一、积累与运用(27分) 1、(8分)读下面句子,回答问题。(8分) ɑ.“鞠( )躬尽悴,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b.费了很大功夫找来了一个律师,拟定了附属证书。她立刻签( )了字。 c.1945年夏天,爱因斯坦像往年一样,正在纽约州萨兰那克湖畔的一座别墅( )里渡暑假。 d.心里存着无限的期望,无限的要求,用了比祈( )祷更虏诚的目光。 (1)给句中加点字注音。(4分) (2)上面句子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指出并改正过来。(4分) 2、(3分)依次填入下面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①福楼拜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非常严格,不但要求学生善于用  的目光去观察事物,而且要求用准确的语言来表达思想。 ②当时他是美国  的人物,因为他曾成功地领导战时美国的原子弹制造工作。 ③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  的人物。和他谈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实的人。 ④文学把时间凝聚在薄薄的书页之中,让读者  漫游岁月的长河,尽情地观赏两岸变化无穷的风光。 A、敏捷 妇孺皆知 引人注目 无时无刻 B、敏捷 家喻户晓 锋芒毕露 无拘无束 C、敏锐 家喻户晓 引人注目 无拘无束 D、敏锐 妇孺皆知 锋芒毕露 无时无刻 【标准答案】 C 【解析】 此题考查近义词的辨析能力。辨析近义词要结合语境具体分析。 【end】 3、(3分)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原子武器工程中最早于1959年底以前除了曾得到苏联的极少“援助”以外,没有任何外国人参加。 B、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度。 C、不知道有没有影像来纪录刘翔的回归,我想,那也许是目前国内最好的励志片。 D、她不仅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从圣卡特里娜岛游到加利福尼亚海岸的女性,还比男子记录快了两个小时! 【标准答案】 A 【解析】 此题考查病句的辨析。此项语序不当,“除了”移至“最早”前。 【end】 4、(3分)对下列诗句朗读的停顿、重音以及感情处理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嘲讽) B、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赞颂) C、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热情赞颂) D、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崇敬、赞扬) 【标准答案】 D 【解析】 此题考查诗句的朗读,朗读要注意正确停顿,处理好重音以及感情等。此项重音应落在“抬举”一词上,强调群众对他的态度。 【end】 5、(3分)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邓稼先》将邓稼先的生平、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描写,突出了他对民族的贡献。 B、萧红,现代女作家,主要作品有《生死场》《老马》和《呼兰河传》。她的《回忆鲁迅先生》是中国现代怀人散文的楷范。 C、《有的人》是当代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写的一首抒情诗。 D、《有的人》运用对比写法,表现了具有哲理意义的主题:人是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而活。 【标准答案】 B 【解析】 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平时注意分类整理和积累。《老马》是臧克家的诗。 【end】 6、(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7分) 中航航空装备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歼-15舰载机研制现场行政总指挥、中航工业沈飞工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罗阳2012年11月25日12时48分,在“辽宁舰”上完成舰载机起降训练靠岸时,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经抢救无效,为国殉职。下面是在罗阳殉职后捕捉到的几个感人镜头。 镜头一:罗阳同志的突然离世,牵动了沈飞公司万余名员工的心,11月25日晚,杨凤田院士在沈阳桃仙机场零公里处迎接罗阳总经理魂归沈阳,泪洒当场。而沈飞公司员工在厂区内自发形成近5000人的哀悼队伍,含泪送别他们心目中的好经理。罗阳总经理的灵车缓缓驶进沈飞公司厂区,希望让罗总再看一眼魂牵梦萦的厂区和万余名干部员工。 镜头二:波缓涛泣,海鸥垂首。27日上午10时许,我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以高规格礼仪为英雄罗阳鸣笛致敬。辽宁舰航空部门官兵列队飞行甲板,为歼-15战机研制现场行政总指挥罗阳致军礼。 镜头三:29日上午10时,罗阳同志的追悼会在沈阳回龙岗殡仪馆举行。来自沈阳各界上万名群众冒着零下十几摄氏度的低温前来为罗阳送行。早晨7时多,中航工业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家属区的道路两旁,送别的人群早早排成长队。随着载有罗阳遗像的灵车缓缓通过,人们驻足凝望,目送英雄最后一程。从悬挂遗像、摆满花圈的回龙厅,到外面的走廊、广场,人们高举“罗总,我们怀念您!”“罗总一路走好”的横幅,默默表达着哀思和敬意。 (1)下面是王涵同学的阅读感言,请你也用一句话写出读后的感受。(2分) 王涵的感言:罗阳同志走了,但他永远活在人们的心坎里。 你的感受:( ) (2)罗阳同志殉职后,人们以各种方式表达对罗阳同志的无限怀念与崇敬之情。下面是高翔同学拟出的一则上联,请你对出下联。(2分) 上联:呕心沥血忠魂去 下联:( ) (3)你认为在当前形势下,我们应怎样以实际行动向罗阳同志致敬,继承罗阳同志未竟的事业?(3分) 答:( ) 【参考答案】 (1)罗阳同志的殉职令人惋惜,他无私奉献的精神令人尊敬! (2)(示例)不负人间英雄名 (3)向罗阳致敬的最好方式,不是悲伤,而是起而行之的力量。用我们的智慧、理想和执着,铸就我们事业更加美好的明天,完成中国航空工业的壮丽崛起。 【解析】 这是一道综合实践题。(1)题考查阅读材料后的感受。应认真读材料,了解罗阳的感人事迹,然后仿照王涵的感言,简要写出自己的感受即可。(2)题考查对对联的能力。拟写的下联要和上联对应,内容紧扣材料。(3)题考查口语交际。回答要紧扣“在当前形势下”“继承”等内容。 【end】 二、阅读理解(43分) (5分)(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23分) 独腿人生    罗伟章 朋友住在城南一幢别墅里。别墅是为有私车的人准备的,因此与世俗的闹市区保持一段距离。我没有私车,只得乘公交车去。下车之后,眼看约定的时间就快到了,我顺手招了一辆人力三轮车。 朋友事先在电话中告诉过我,若坐三轮,只需三元。为保险起见,我上车前还是问了价。车夫说五元,并开导我说:“总比坐出租合算吧,出租车起价就是六元呢。”这个账我当然会算,可五元再加一元,就是三元的两倍呢。于是我举目张望,希望再有一辆三轮车来。这时车夫说:“上来吧,就收你三元。”这样,我高高兴兴地坐了上去。 车夫一面蹬车,一面以柔和的语气对我说:“我要五元其实没多收你的。”我说:“人家已经告诉我,只要三元呢。”他说,那是因为你下公交车下错了地方,如果在前一个站,就只收三元。随后,他立即补充道:“当然我还是只收你三元,已经说好的价就不会变。我是说,你以后来这里,就在前一站下车。”他说得这般诚恳,话语里透着关切,使我情不自禁地看了看他。他穿着这座城市经营人力三轮车的人统一穿的黄马甲,至少有五十岁以上的年纪。 车行一小段路程,我总觉得有点儿不大对劲,上好的马路,车身却微微颠簸,不像坐其他人的三轮车那么平稳,而且,车轮不是滑行向前,而是向前一冲。我正觉得奇怪,突然发现蹬车的人只有一条左腿! 他右边只有一截黄黄的裤管,挽一个疙瘩,悬在空中,随车轮向前“冲”的频率前后晃荡着。他的左腿用力地蹬着踏板,为了让车走得快一些,他的臀部时时脱离坐垫,身子向左倾斜,以便把所有的力量都用在左腿上。 我猛然间觉得不是滋味,眼光直直地瞪着他的断腿,瞪着悬在空中前后摇摆的那截黄黄的裤管。我刚三十出头,有一百三十多斤的体重,体魄强壮,而他比我大二十多岁,身体精瘦,且只有一条腿。然而,我却大模大样在坐在车上,让他用独腿带我前行。我的喉咙有些发干,心胸里被一种奇怪的惆怅甚至悲凉的情绪纠缠着,笼罩着。我想对他说:“不要再蹬了,我走路去。”可我又生怕被他误解,怕自己的做法显得矫情,玷污了一种圣洁的东西。 前面是一带缓坡,我说:“这里不好骑,我下车,我们把车推过去。”他急忙制止:“没关系,没关系,这点儿坡都骑不上去,我咋个挣生活啊?”言毕,快乐地笑了两声,身子便弓了起来,加快了蹬踏的频率。车子遇到坡度,便顽固地不肯前行,甚至有后退的趋势。他的独腿顽强地与后退的力量抗争着,黝黑的后颈上的筋一根根绷起,头使劲地向前蹿,像是在跟自己较劲,与命运抗争! 坡爬上去后,我说:“你真不容易呀!”他自豪地说:“这算啥呢!今年年初,我一口气蹬过八十多里,而且带的是两个人!”我问怎么走那么远?他说:“有两个韩国人来成都,想坐人力车沿二环路走一趟,看看成都的风景。别人的车他们不坐,偏要坐我的车。他们大概是想看我出丑吧,没想到我这条腿争气,一段路也没落下。下了车,那两个韩国人流了眼泪,说的什么话我不懂,但我想,他们一定不会说我是孬种。 不由自主地,我又看着他的那条断腿。我很想打听一下他的那条腿是怎么失去的,可终于没有问。事实上,这已经无关紧要了。他已经断了一条腿,而那条独腿支撑起了他的人生和尊严,这就足够了。我想,如果那条断腿也有在天之灵,它一定会为它的主人感到自豪。 离别墅大门百十米远的距离,车夫突然刹了车。 我正纳闷他隔这么远就把车停住了,他回头满怀歉意地对我说:“我本来应该把你送到的,可那是一幢高级别墅,往别墅去的人,至少应该坐出租啊……我怕被你朋友看见……” 我不由心中一紧,鼻子酸酸的。我赶紧给他五元钱,但他坚决只收三元。 我的眼泪流了下来。我天生是不大流泪的人。 朋友果然在大门边等我。他望着远去的车夫说:“你为什么不让他送到?那些可恶的家伙总是骗一个是一个!你太老实了。”我没有做声。议完事,朋友留我吃饭,我也坚决拒绝了。 回来时我徒步走过了那段没有公交车的路程。我从来没有与自己的两条腿这般亲近过,也从来没有觉得自己的两条腿这般有力过。 7、本文采用第( )人称的写法,叙述了( )的故事。(18字内)(5分) 【参考答案】 第一。独腿车夫蹬三轮支撑人生(一个车夫用独腿蹬三轮支撑自己人生) 【解析】 此题考查对人称的分析与理解,及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能力。文章的人称主要有第一人称“我”、第二人称“你”与第三人称“他”,第一、三人称是常用的人称方式,文章的叙述主角是“我”,为第一人称。概括内容时,只要按照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的方式来归纳即可。先找出文章的主人公“独腿车夫”,事件用独腿骑三轮车,支撑自己的人生。概括时,字数要求也不能忽略。 【end】 8、(4分)请联系上下文,品味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及其作用。(4分) 我猛然间觉得不是滋味,眼光直直地瞪着他的断腿,瞪着悬在空中前后摇摆的那截黄黄的裤管。 答:( ) 【参考答案】 “直直地瞪着”“瞪着”,形容目光长时间盯在他的“断腿”和“裤管”上,表现“我”突然发现车夫是一个独腿后的震撼,以及自己坐在他车上的复杂心情。 【解析】 此题考查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能力。分析时,要结合语境,分析其对表现人物心理及主题的作用。“直直地瞪着”“瞪着”,是神态描写,分析时要结合“我”看的对象来分析,分析出“我”当时的心理。 【end】 9、(4分)结合文意,回答下列问题。(8分) (1)、“如果那条断腿也有在天之灵,它一定会为它的主人感到自豪。”你认为这条断腿会为主人的哪些方面感到自豪呢?(4分) 答:( ) 【参考答案】 关键点:主人积极、乐观的心态,顽强、坚韧的意志,诚恳、诚信、善良的品质,自尊、自立的精神。 【解析】 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与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能力。分析时,可从断腿的主人在面对艰难生活的各种表现,如“像是在跟自己较劲,与命运抗争”“当然我还是只收你三元,已经说好的价就不会变”等处,可概括出他的顽强、坚毅、乐观、诚信等品质。 【end】 (2)、(4分)作者在文中多处使用了语言描写的表现手法,请举出其中一处作简要分析。(4分) 答:( ) 【参考答案】 (示例1)“他立即补充道:‘当然我还是只收你三元,已经说好的价就不会变……’”表现了车夫担心“我”的误解,体现了车夫的诚恳、诚信。(示例2)他望着远去的车夫说:“你为什么不让他送到?那些可恶的家伙总是骗一个是一个!你太老实了。”写出了有些富人对底层人的偏见,反衬出独腿车夫诚信待人,自尊自强品格的可贵。 【解析】 此题考查对人物的描写手法的分析能力。人物的表现手法,主要有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此题的题干中有“语言描写”的提示,因而我们可以找出能表现独腿老人性格的语言,找出一处进行分析;也可通过对他人的语言描写,来表现说话者的心态,以此来衬托老人的品质。解答时,要先举实例,再进行分析,注意语言的顺畅、简洁。 【end】 10、(6分)文章结尾写道:“我从来没有与自己的两条腿这样亲近过,也从来没有觉得自己的两条腿这般有力过。”“我”为什么会有选样的感觉?请简要谈谈自己的理解。(6分) 答:( ) 【参考答案】 独腿车夫的故事感动、激励了我。一个人诚恳做人,坦诚待人,自强不息,就会坚强,就会拥有自尊,就会获得支撑人生的力量。 【解析】 此题考查对文章的感悟能力,与个性体验及表达能力。解答时,可结合对此句含意的理解来分析。感觉自己的腿亲近、有力,是指面对生活、面对人生的坦然态度,是作者在看到老人能用独腿面对挫折、面对艰难生活之后而产生的感悟。回答时,可从老人的坚强、诚恳、善良等方面对自己的影响来谈,表达时,要紧扣句意,谈出感悟,言之成理,表述通畅。 【end】 (4分)(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20分) 向袁隆平致敬      陈家兴 百亩试验田亩产926.6公斤!“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再次刷新世界对杂交水稻的认识,也再次让世人看到了这位中国科学家几十年不变的科学精神和民生情怀。 当科学家把关切的目光投向百姓,投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民生问题,投向人民群众的重大利益诉求,他就会获得一种不息的科学生命,一种不竭的精神动力,一种不止的奋斗追求。甲( )正是这份割舍不下的民生情怀,驱使科学家为解决人民群众的重大现实难题不断攀登科学高峰。袁隆平47年的杂交水稻科研路,即是对此的生动诠释。 “与大地贴得更近,看天空才会更远”,这是袁隆平的名言。半个世纪来,袁隆平一身泥、一身水奋斗在田间,被称为“中国最著名的农民”。与百姓贴得更紧,与大地贴得更近,袁隆平找到了更高的目标,找到了更大的舞台。乙( )一个个贴近民生的目标,激励着袁隆平攻坚克难,在民众中获得矢志创新的动力,在稻田里达到常人无法企及的高度。 当记者问他怎么看待网民尊称他为“人民科学家”时,这位81岁的世界科学大师却谦虚地说:“‘人民科学家’谈不上,我只是一名科技工作者。如果要说什么家,我觉得农学家最合适。”也正如他自己所说:“我的工作主要在试验田,越是打雷、刮大风、下大雨,越要到田里面去看看,看禾苗倒伏不倒伏,看哪些品种能够经得起几级风。从参加工作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