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北海市以“五个高”举措夯实基层党建
近年来,广西北海市以创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为抓手,大力实施基层党建引领工程,通过高标准打造活动场所、高起点落实经费保障、高频度提高干部待遇、高效能推进创先争优、高要求强化责任落实“五个高”举措,进一步夯实了农村基层党建基础,有效激发了基层党建活力。
一、背景起因
党的十八大做出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大部署,要求强化服务功能,找准基层党组织开展服务、发挥作用的着力点,做到有群众的地方就有党组织提供服务。北海市在创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工作中,不断健全工作机制、拓宽服务内容、创新工作举措,全市基层组织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深刻变革,群众服务需求日益增多,特别是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全市基层党建工作仍面临一些突出问题:一是部分村级活动场所年久失修、面积狭小、设施不全、功能不完善,阵地作用发挥不明显;二是村集体经济基础底子薄,党建工作经费缺乏,基层党组织“无钱办事”问题突出;三是村(社区)“两委”干部待遇补贴偏低,与外出务工经商、从事种养殖业的村民相比,收入上有较大差距,工作原动力不大、积极性不高;四是党员队伍发挥作用不明显,部分党员只满足于“平平谈谈”或只关注与自己切身利益有关的事情,没有真正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五是农村基层党组织执行制度要求不严,党建制度落实不细致、不规范,党建主体责任落实亟待加强。
二、主要做法
针对基层党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北海市以“创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为主抓手,突出问题导向,通过创新“五个高”工作举措,有效破解了基层党建面临的各类难题。
一是高标准打造村级活动场所。针对部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不达标、配套设施不健全、服务功能不完善等问题,制定出台《北海市行政村活动场所建设标准》和《北海市城市社区活动场所建设标准》,从制度上保障活动场所建设高标准起步,规定全市村级活动场所综合楼建筑面积必须达到300平方米以上,并要配套建设篮球场和文化戏台,实行“六个统一”(统一功能布局、统一外观形象、统一标志标识、统一站室和窗口设置、统一设施设备、统一制度上墙)。同时,充分整合民政、文化等各部门资源,多渠道筹措资金,不断加大对村级活动场所的建设力度, 2-3年内把全市427个村(社区)活动场所全部建设达标。
二是高起点落实党建经费保障。围绕解决基层党组织“无钱办事”的突出问题,从2015年起,在全区首创,设立村(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专项经费,用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各类民生问题,由市、县区财政按照1:1的比例确定行政村和农村社区每年各10万元、城市社区每年各20万元,年度专项经费总额达4700万元,并相应制定出台了《北海市村(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专项经费管理使用暂行办法》,确保专项经费用活用好用出成效。从2013年起,市财政每年专门安排市级领导干部基层联系点工作经费,对基层组织建设及脱贫攻坚进行项目扶持,并逐年加大经费投入,2013年至2015年每年安排142万元,2016年增加到252万元。
三是高频度提高村干部待遇。健全完善村(社区)干部待遇稳定增长机制,连续8年逐年提高村(社区)干部报酬待遇,实行每年提高村(社区)干部月基本报酬200元,对于有集体收入的村(社区),村(社区)干部报酬待遇经乡镇(街道)党委(党工委)批准,还可从集体收入中按一定标准适当给予补贴;对全市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从2016年起每人每年补助1200元工作补助;对正常离任的村干部,根据任职年限每月给予一定的养老补贴,并从2015年1月起,将养老补贴标准由原来的任职满一年每月给予8元提高到15元;为进一步激励村(社区)干部干事创业热情,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区和市财政局联合出台了《北海市村(社区)“两委”干部参加工伤保险试行办法》,并从2015年9月起,为全市在职的2660名村(社区)干部购买工伤保险。
四是高效能推进创先争优活动。结合农村基层实际,不断创新党建工作载体。围绕深化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以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为重点,突出引领富民强村、建设生态乡村、培育乡风文明等内容,在全市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广泛开展“双星评比、争星升级”活动,通过建立服务为本的评定标准、规范严密的评定程序、动态管理的评定机制,扎实推动基层党组织整改提高晋位升级,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创建取得实效。针对北海渔民渔船多、作业线长面广的特点,在全市沿海22个乡镇(街道)129个村(社区)开展以“海陆一体强堡垒、兴海固疆争先锋”为主题的“海上党旗红”创建活动,着力把支部建在渔船上、把组织生活和党的活动开展在海面上、把党旗和国旗插在海疆上,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夯实基层基础、发展海洋渔业、造福渔民群众、维护边疆稳定、捍卫蓝色国土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
五是高要求强化党建责任落实。全面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健全党组织书记向上一级党组织述职、班子成员向本级党组织述职,并接受领导点评、群众评议、组织评定的“联述联评联考”机制。同时,将考核范围横向扩展到市直部门党委(党组),纵向延伸到村和社区。推行党建工作责任清单制,尤其对自治区点评北海市以及市里点评县区指出的农村基层党建突出问题,要求市、县、乡党委主动照单认领,兑现承诺,构建起承诺、述职、评议、问责“四位一体”责任体系。创新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机制,制定出台《北海市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六项措施》,明晰抓党建促脱贫攻坚职责,把抓基层组织建设和抓脱贫攻坚同部署、同推动、同落实。健全村(社区)干部管理考核机制,制定出台《北海市村(社区)干部管理考核办法(试行)》和《北海市大学生村官管理暂行办法》,切实规范村(社区)干部管理,落实从严管理,激励村(社区)干部履职尽责、干事创业。
三、取得成效
通过“五个高”举措,进一步夯实了农村基层党建基础,有效激发了基层党建活力,全市农村基层形成了有人干事、有钱办事、有场地议事、有制度管事的良好局面。
一是筑牢了基层党建工作“桥头堡”。通过规范建设标准,加大建设投入,高标准打造村级活动场所,进一步筑牢了基层党建工作“桥头堡”,使村级活动场所真正成为党员活动中心、村(居)民议事中心、便民服务中心、教育培训中心、文化娱乐中心“五个中心”,有效提升了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为推进精准脱贫、推动农村和谐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形平台。近两年,我市已累计投入1个多亿元新建或改扩建了178个村级活动场所,目前全市427个村(社区)已有402个活动场所达标,并基本实现了“六个统一”,同时也实现了全市427个村(社区)建立便民服务站全覆盖,确保了村民“不出村就能办成事”。我市高标准打造村级活动场所这一做法被《广西日报》于2016年10月31日刊登。
二是增强了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原动力”。设立村(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专项经费,是北海市委市政府创造性贯彻中央《关于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的一项重要举措,有效解决了基层党组织“无钱办事”的突出问题,切实增强了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原动力”。2015年以来,全市村(社区)党组织累计为群众服务项目达6033个,较好地发挥了党组织服务群众专项经费“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随着一批批服务项目的完成,基层各种矛盾、不和谐因素逐渐减少,党群关系进一步密切,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底气更足、干劲更大、威信更高。《中国组织人事报》、《人民日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人民网》等媒体对我市设立专项经费服务群众的做法先后进行了刊登报道。
三是让村(社区)干部吃上了干事创业“定心丸”。通过健全完善农村基层干部激励保障机制,把“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农村基层干部”落到实处,让村(社区)干部吃上了干事创业的“定心丸”,使村(社区)干部在职有干头、退职有盼头、干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