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第一课 两次鸦片战争
1、中国近代史(1840—1949),中国近代史的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可以说成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鸦片战争之所以是历史发展的转折点是因为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2、民族英雄林则徐:虎门销烟
3、鸦片战争:1840 —1842。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拓展海外市场,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倾销商品。导火线:虎门销烟。
4、中英《南京条约》是哪年签订的?有什么性质?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什么影响? 答:中英《南京条约》签订的时间:1842年。
性质:是中国近代 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主要内容: 割香港岛给英国; 中国赔款2100万元给英国;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通商口岸(最能反映英发动战争的目的); 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对中国经济侵害最深远),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影响: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5、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列强第一次入侵中国首都(北京),影响: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
6、1851- 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成立了“洋枪队”,镇压太平天国运动,1862年,太平军击毙了洋枪队头目华尔。
7、俄国是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共割去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条约。
第二课 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1、左宗棠收复新疆(还领导了洋务运动)
2、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起因: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民族英雄邓世昌,事迹:黄海海战
失败标志: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同时也标志洋务运动的破产)
3、中日《马关条约》签订于哪一年?主要内容有哪些?对中国有何影响? 答:中日《马关条约》签订时间:1895年。
主要内容: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对中国经济侵害最严重); 增辟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影响:《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第三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1900年,义和团运动发展到京津地区,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义和团运动的性质是反帝爱国运动。
香港问题的由来(20页)也需要掌握。
1900年英国海军司令摩尔率领八国联军进犯北京(第二次进京)。起因:从1898年起,义和团掀起了一场反帝爱国运动,威胁到列强在华利益。
2、《辛丑条约》签订于哪一年?主要内容有哪些?对中国有何影响?
答:《辛丑条约》签订时间:1901年。
主要内容: 清政府向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反映清政府已经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 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在界内居住。
影响:《辛丑条约》(赔款最多条约)之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五课 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
1、背景:内忧外患(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奕忻、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主张学习西方的技术,这些人称为“洋务派”。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洋务汽在中央以奕忻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第一个兵工厂(安 庆内军械所),最大的军工企业(江南制造总局),第一家轮船运输公司(上海轮船招商局)(要求记忆军用于民用企业各两个)
2、洋务运动的口号是什么?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答:口号:自强、求富。
影响:1,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外国资本主义的扩张起到一定抵制作用。2,是中国的近代化的开端,同时也是中国近代化在经济领域的开启性事件。
3、1895年,《马关条约》的消息传来后,康有为和梁 启超发动的“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4、1898年,戊戌变法(中国近代化政治领域的开启性事件)。变法从开始到失败仅103天,;在此又称“百日维新”。 开始的标志是: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诏书。内容:(P34、35)注意皇帝是光绪帝结果:封建顽固派发动政变,变法失败。失败原因: 主观: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 客观:封建顽固派势力强大。性质: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的改革。意义:它是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变革,又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它有利于社会的进步,教训(它的失败说明了):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半封中国行不通。戊戌变法六君子: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这是谭嗣同在临死前说的。
第六课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1、1894年11月,孙中山建立兴中会,是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1905成立中国同盟会。以《民报》为机关刊物,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性质是:它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的革命政党(孙中山推举为总理)。
2、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即“民族、民生、民权”三大主义。 3、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又称辛亥革命。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在南京成立,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清政府统治结束。
4 、辛亥革命发生于哪一年?主要领导人是谁?有什么历史意义?
答:时间:1911年。领导人:孙中山。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最大成就),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最深远的影响)。然而辛亥革命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但是孙中山和他领导的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功绩永载史册。
第七课 新文化运动
1、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代表人物有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口号:“民主”与“科学”。性质: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2、1 917年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的发表掀起了文学革命(主张白话文代替文言文)。1918年鲁迅的白话文短篇小说《狂人日记》是白话小说的典范之作。1919年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是近代中国最早较为系统地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论著。
3、新文化运动的分期,前期:1915年-1917年:是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主义旧文化的斗争,后期:1917年-1919年:主要宣传马列主义;李大钊是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第一人,是在中国传播 马克思主义的先驱。
4、简述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意义?
答:基本内容: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意义:(1)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2)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第八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