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环境恶劣,天灾频发,但偏偏神又给浙江人留了一线光明——水路。于是,浙江人为了生存,逐渐变得变得自强不息,百折不挠。土地贫瘠,迫使浙江人不能以农业养活;资源匮乏,迫使浙江人不能以工业立足。交通不便,迫使浙江人选择了以水路作为日常的交通方式;海边无路,遂使浙江人产生了对世界的征服的渴望。于是,在这多种客观条件的压迫之下,为生存而战的古越人——即浙江人的远古先祖,我把他们称之为古越人——不得不踏上了以商业养活自己的道路。在沿着水路(海路),冲向世界的这条危机四伏,艰难困苦,前途茫茫的道路上,古越人逐渐变得开拓,勇敢,团结,坚忍,因为少了一种品质他们都无法生存下去。尽管这条道路九死一生,可是古越人必须走下去,因为,他们没有选择!
这就是浙江精神的起源。
一:对浙江精神的统筹认识:
1.浙江精神是什么?它的定义:浙江精神首先是一种被全省人民所认同的,能催人奋进的,具有浙江地方特色的群体意识,精神状态,价值取向和思想精神的理论概括。可以看到,浙江精神是整体的,也是局部的,它不仅能代表全部浙江人的精神,也可以突出不同地域下的浙江人各自特色。
2.如何表述浙江精神?从长期的发展,社会实践登方面,我们一直在无形之中贯彻着这种无形的浙江精神,2000年在浙江省委十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上,提出了最初的浙江精神“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十六字表述语。经过一系列发展,2006年时任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将需要与时俱进地培育和弘扬的浙江精神概括为“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十二字。前者是在对浙江区域的“已有”的精神总结和提炼中形成的。而后者则是在浙江区域市场经济走向成熟过程中提炼和概括的。剖析后者,“求真务实”是浙江人最具本质的东西,是浙江人一以贯之的精神诉求;“诚信和谐”是先进文化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开放图强”是走在前列的必然要求和精神状态。这标志着浙江经济社会发展从自发发展到自觉发展的转变。
3.浙江人共同的价值观——务实 守信 崇学 向善。(1),浙江人共同价值观与浙江精神是内在统一的。(2),浙江人共同价值观是对浙江精神的深化。精神是价值观的外在表现,价值观是精神的内在源泉。(3)当代人共同价值观也是对浙江精神的丰富。
4.浙江精神的基本内涵:(1)“求真”就是追求真理,遵循规律,崇尚科学。“务实”就是要尊重实际,注重实干,讲求实效。(2)“诚信”就是重规则,守契约,讲信用,言必行,行必果。“和谐”就是民主法治,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3)“开放”就是全球意识,世界胸襟,就是海纳百川,兼容并蓄以我为主,为我所有。“图强”就是勇于拼搏,奔竞不息,就是奋发进取,走在前列。
5.浙江精神的主要特征:历史传承与创新实践的统一;民族文化共性与地域文化个性的统一;尊重客观规律与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的统一;实然性与应然性的统一。
这些内涵与特征单纯理解较为空泛,我认为我们可以从自己的认知上对其进行翻译理解消化。例如:“民族文化共性与地域文化共性的统一”,浙江各地域也有一些少数民族聚居,各地方的文化习俗是深受不同民族的风俗的影响的,所以地方文化与民族文化是分不开的。而“实然性与应然性的统一”,以我之愚见,就是在求真务实的基础上,更要懂得随机应变,随时代潮流发展进步。
总体而言,对浙江精神的初步统筹认识是继续对书本深入研究的基础,以此为基础,我才能从正确的方向上产生有价值的思考,对其分析,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二:对书中提到的部分影响浙江精神形成的客观条件的看法:
1.对于地域环境的看法: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域环境是影响浙江精神形成的一大重点。资源匮乏,灾害频发与自强不息的精神,多山临水与求真务实敢于冒险的商业传统,这两方面都的的确确是密不可分的。“七山一水两分田”是浙江的真实写照。拿我的家乡来说,衢州位于浙江西部,地处金衢盆地,市区临着衢江建设,当中都贯穿着河流,连路名都带着水“衢江路”“江滨路”。往郊区走,公路两旁都是连绵不断的小山丘,远处依稀可见云雾缭绕的山峰,一连几十里都是这样的情况。有些公路一边是河流,一边则是峭壁,山水之间蜿蜒的公路延绵不绝。
对于浙江这个面积本身不大,人口又多的省来说,土地资源是及其匮乏的(从我的家乡——衢州市常山县的房价就能隐约折射出来:这是一个几乎是4线都算不上的一个小县城,但是房价竟然也能上万,而工资水平又不见涨,苦了我们家这群房奴)所以,如何寻找出路,完全的重视农业显然不是一个好选择。于是商业的兴起成为必然,也成为潮流,一直到现在。
对于浙江的商业历史,或许是一个道不尽的话题,我也不赘述。眼看当下,义务的小商品城,可谓是驰名中外,它的服装,拉链,饰品,针织业无论规模和技术都是中国顶尖的。你身上的衣服,或许也总有那么一两道工序是经过义务加工而成的。而温州的商业则是更具有传奇色彩了,不说温州商人遍及全球,遍及中国那也是必然的,他们愿意尝试别人没有走过的道路,并且走得如此成功,与他们内在的精神是分不开的吧。
最后,不得不提的一点是浙江的抗台风史。也许很多人认为,浙江是如此典型的江南,理应和煦的暖阳伴着微风,却不曾想到沿海的浙江,是台风肆虐最平凡的省份之一。今年刚过去不久的“菲特”,或许是近几年早成损失最大的一次了,全省直接经济损失达到了几百亿,造成多人死亡,余姚更是70%的地区被淹,(亲身经历的我也有发言权,来学校那天,高速上的积水都漫过了防护栏)。
但是中央政府并没有给予浙江太多原著,外界一些片面,无知的人甚至说出“浙江人都是土豪,淹一淹没什么大不了的”。面对如此情况,浙江人自己充分发扬了坚忍不拔的精神,通过自己的防护措施,应急手段,各市互相援助,将伤亡损失降低到了最小。这也许是是浙江精神的一种实践吧。
2,对浙江本土文化与浙江精神之间的关系的看法:
浙江的悠久历史文化无疑是浙江精神的基底,杭州作为我国的七大古都之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之中,积累沉淀下来的文化底蕴是浙江人永恒的骄傲。而对于浙江其他各地而言,更是有自己独特而又璀璨的文化,各地域的文化交织在一起,就构成了浙江文化这一包容性与独特性并存的大集萃。还是说说自己家乡吧,衢州是孔氏家族的第二故乡。金兵南侵时,孔子第48代裔孙孔端友,负着孔子和孔子夫人的楷木像,离开山东曲阜,南迁至此,后敕建孔氏家庙,为宗庙。这就为衢州奠定了儒学文化的基础。每年相应的日子,我们都要进行祭孔活动,不仅仅是形式上的,更重要的是发自内心的对孔子的尊崇,对其精神的赞扬,让我们身处于浮华的现代社会,能更沉下心来好好对人生进行思考。这样才能使人使社会得到进步。也许,12字浙江精神中的“和谐”就是以儒家文化为本提出的吧。
3,对浙江人的品格的看法以及一些疑问:
的确,浙江人的优秀品格在一些成功的浙商身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他们不仅是浙江人经济创业上的先驱,也是我们精神人格的楷模。但是,从这样的方面来定义浙江人的品格未免有点过于片面。我们大多数人,或许以后不会从事商业这一条道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以上三者的落实并没有那么明显。
但是作为普通的一名浙江人,即使是在平平常常的生活中,我们也有许多闪光点。那些在自己岗位无私奉献的人民公仆,那些自己清贫却不忘慈善的好公民,那些立下遗嘱,死后捐献器官的病患,还有许许多多,小到扶老人过马路,捡起一片纸屑扔进垃圾桶,这些平凡人难道不是更能代表浙江人的品格的么?在这物欲横流的社会,单单追名逐利,满足经济上的需要已经违背了社会发展的初衷,我们更应弘扬的是那些更无私更平凡的优秀品格,如此的浙江精神才是值得赞颂的。
三,关于浙江精神反作用于浙江各方面发展的评价与建议
浙江精神与经济发展:
浙江是个经济强省无疑,从近代通商口岸的开辟,一直到改革开放是港口城市的开放,浙江都是走在最前列的。加之浙江人创新,进取的精神,充分利用每个契机,实现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创举。一些地区利用本身优势,甚至创造优势,发挥首创精神,让浙江诞生了一个又一个的第一。
但是经济发展的弊端却也是显而易见的:各地域发展不平衡。东部沿海城市的发展明显快于西部靠内陆的城市,而有些比较偏远的农村,像是山窝里的,则完全没有沿海大都市的样子。许多老年人孤守一小幢瓦房,墙面也是泥坯垒成的,他们的子女晚辈都外出打工,有些一年都不回来一次。这些社会弱势群体他们受到的保障完全不完善,有些人甚至连低保都申请不下来,一方面是政府对于他们的确关注不够,另一方面也是政府对浙江西部一些穷困的地区的整体关注不够。也许这些地区没有得天独厚的优越交通地理条件,但是它们可挖掘的潜力确实很大的,一些矿产,林业资源,还有生态旅游业,都是很好的点子。浙江经济的强盛不能单单指那些少数的富人,更应该落实到最普通的百姓,让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经济进步带来的好处。
浙江的生态文明:
一直以来,国家都提倡可持续发展道路,不走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那些先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来发展,之后再回头治理的路线。然而,从我的眼中看来,此法的贯彻落实还需要加强。
很小的时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