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检测
(考试时间:60 总分:100)
一、积累运用(19分)
1、(3分)下列加点字的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心扉(fēi) 滑稽(jī) 媚态(mèi)
B、鹞子(yáo) 糟蹋(tà) 鲁莽(mǎng)
C、彷徨(fāng) 淹没(mò) 镣铐(kào)
D、磐石(bān) 赎罪(shú) 蜕变(tuì)
【标准答案】 A
【解析】
B、“鹞”yáo→yào。C、“彷”fāng→pánɡ。D、“磐”bān→pán。
【end】
2、(3分)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心急如焚 赅人听闻 精兵简政
B、摇摇欲堕 不言而喻 幸灾乐祸
C、安之若素 义愤填鹰 触目伤怀
D、袖手旁观 不知所措 俯拾皆是
【标准答案】 D
【解析】
A、赅→骇。B、堕→坠。C、鹰→膺。
【end】
3、(3分)选择词语依次填空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 ① 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 ② 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③ 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A、因为 如果 只要
B、虽然 因为 只要
C、如果 只要 只要
D、只要 因为 如果
【标准答案】 C
【解析】
三处横线后都有关联词“就”,“如果”“只要”都可与之搭配,在辨析是假设、条件关系复句的基础上可选出C,也可用排除法直接排除A、B、D三项。
【end】
4、(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
A、通过《平凡的世界》在央视热播后,使扮演孙少安的演员王雷变得家喻户晓。
B、“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提出者是魏源的故居坐落在风景怡人的隆回县。
C、深受人们喜爱的中国京剧脸谱艺术,被公认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标识。
D、2015年亚洲女子排球赛上中国女队员体现出来的拼搏精神和激动场面,让现场观众激动不已。
【标准答案】 C
【解析】
A、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应去掉“通过”。 B、句式杂糅,“提出者是魏源”与“故居坐落……”分开说,或保留一个。 D、搭配不当,不能说“体现……场面”。
【end】
5、(3分)请认真观察这幅漫画,回答下列问题。(3分)
(1)给这幅漫画拟一个恰当的标题。(1分)
答:( )
(2)请写出这幅漫画的寓意。(2分)
答:( )
【参考答案】 (1)收购“瞎果(烂果)”
(2)(示例1)保障食品安全,不能只靠生产企业自律,更不能指望道德,只能依靠强有力的规章和制度,更应该依靠有关部门加强行业和市场监管的法治之手。
(示例2)可从收腐烂水果的行径令人发指写:收腐烂水果的做法,严重危害了广大消费者的利益,损害了人民的健康。
【解析】
本题考查对漫画的赏析和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解答时要认真观察漫画,注重画中的三处文字,从收购烂果的企业主角度拟写标题,分析这种恶劣行径的危害,也可从监管方面写如何保障食品安全问题,写寓意时要用辛辣的语言进行讽刺或揭露。
【end】
6、(5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文后问题。(5分)
在中国斯诺克台球公开赛上,赢得冠军的丁俊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读书有什么用?将来毕业了还不是要找工作?找不到工作就会待在家里让父母担心。我觉得人活着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现在我打球有钱挣,挺好的。”对他这一说法有人支持,有人反对。
如果你是反对者,请引用一句关于读书的名言作为自己的观点,阐述你的见解并与丁俊晖交流。
支持者: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丁俊晖,你用实践创造了奇迹,而全国还有那么多从象牙塔走出的大学毕业生在苦苦地找工作,看来读书还不如练就一门好手艺!请你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来自网友)
你是反对者,引用名言:( )
你说:( )
【参考答案】 (示例)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丁俊晖,你用行动证明了你的能力,可是对技术的追求是无止境的,打球也需要技术。你可以看看有关球技方面的书,相信你的水平会有更大的提高。
【解析】
本题考查口语交际能力。要反驳别人的观点,必须抓住要点(读书无用),引用有关读书的好处的名言,然后加以批驳,注意语言的得体。
【end】
二、阅读理解(一)阅读选文,回答问题。(20分)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节选)
①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使人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就被淹没了。
②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理论家王阳明,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有一天王阳明要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显然,这位先生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
③王阳明的观点,在当时的社会环境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儒家传统的看法认为天下有永远不变的真理,而真理是“圣人”从内心领悟到的。圣人知道真理以后,就传给一般人。所以经书上的道理是可以“推之于四海,传之于万世”的。这种观点——经验告诉我们——是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的。
【end】
(4分)7、第①段中加点的词能否去掉?为什么?(4分)
答:( )
【参考答案】 不能去掉。“可能”是助动词,表示估计,不很确定。去掉“可能”语意就变成肯定的了,用上“可能”话说得留有余地,更符合实际。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语句中重点词语的表达作用的能力。
【end】
(3分)8、这几段文字的论点是(3分)( )
A、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
B、王阳明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
C、儒家认为天下有永远不变的真理,而真理是“圣人”从内心领悟到的。
D、这种观点——经验告诉我们——是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的。
【标准答案】 A
【解析】
选文的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都是围绕“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来展开论述的。
【end】
(4分)9、作者主要采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证明论点?(4分)
答:( )
【参考答案】 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
【解析】
本题是对论证方法的考查。①、③段为道理论证,第②段为举例论证。
【end】
(4分)10、这三段文字是如何紧扣选文的中心论点进行论述的?(4分)
答:( )
【参考答案】 作者首先阐明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格物致知并不是作者所倡导的“格物致知”即实验,为了把这点论述清楚,作者除了分析“格物致知”在中国的起源以论证它的真实目的外,还举了大理论家王阳明的例子,这就非常富有代表性,很有说服力。
【解析】
答题时注意语言的简明扼要。
【end】
(5分)11、从这几段文字里,你可以看出作者对王阳明的态度吗?(5分)
答:( )
【参考答案】 作者对王阳明的行为并不持批判态度,而只是以他的行为为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他认为王阳明的观点在当时的社会环境是可以理解的。
【解析】
整体把握选文,抓住第③段的第一句话即可得出答案。
【end】
阅读理解(二)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问题。(13分)
成为你自己
周国平
童年和少年是充满美好理想的时期。如果我问你们,你们将来想成为怎样的人,你们一定会给我许多漂亮的回答。譬如说,想成为拿破仑那样的伟人,爱因斯坦那样的大科学家,曹雪芹那样的文豪,等等。这些回答都不坏,不过,我认为比这一切都更重要的是:首先应该成为你自己。
姑且假定你特别崇拜拿破仑,成为像他那样的盖世英雄是你最大的愿望。好吧,我问你,就让你完完全全成为拿破仑,生活在他那个时代,有他那些经历,你愿意吗?你很可能会激动得喊起来:太愿意啦!我再问你:让你从身体到灵魂整个儿都变成他,你也愿意吗?这下你或许有些犹豫了,会这么想:整个儿变成了他,不就是没有我自己了吗?对了,我的朋友,正是这样。那么,你不愿意了?当然喽,因为这意味着世界上曾经有过拿破仑,这个事实没有改变,唯一的变化是你压根儿不存在了。
由此可见,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最宝贵的还是他自己。无论他多么羡慕别的什么人,如果让他彻头彻尾成为这个别人而不再是自己,谁都不肯了。
也许你会反驳我说:你说的真是废话,每个人都已经是他自己了,怎么会彻头彻尾成为别人呢?不错,我只是在假设一种情形,这种情形不可能完全按照我所说的方式发生。不过,在实际生活中,类似情形却常常在以稍微不同的方式发生着。真正成为自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世上有许多人,你可以说他是随便什么东西,例如是一种职业,一种身份,一个角色,唯独不是他自己。如果一个人总是按照别人的意见生活,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总是在为外在的事务忙碌,没有自己的内心生活,那么,说他不是他自己就一点儿也没有冤枉他。因为确确实实,从他的头脑到他的心灵,你在其中已经找不到丝毫真正属于他自己的东西了,他只是别人的一个影子和事务的一架机器罢了。
那么,怎样才能成为自己呢?这是真正的难题,我承认我给不出一个答案。我还相信,不存在一个适用于一切人的答案。我只能说,最重要的是每个人都要真切地意识到他的“自我”的宝贵,有了这个觉悟,他就会自己去寻找属于他的答案。在茫茫宇宙间,每个人都只有一次生存的机会,都是一个独一无二、不可重复的存在。正像卢梭所说的,上帝把你造出来后,就把那个属于你的特定的模子打碎了。名声、财产、知识等等是身外之物,人人都可求而得之,但没有人能够代替你感受人生。你死之后,没有人能够代替你再活一次。如果你真正意识到了这一点,你就会明白,活在世上,最重要的事就是活出你自己的特色和滋味来。你的人生是否有意义,衡量的标准不是外在的成功,而是你对人生意义的独特领悟和坚守,从而使你的自我闪放出个性的光华。
在历史上,每当世风腐败之时,人们就会盼望救世主出现。其实,救世主就在每个人的心中。
(选自《只有一个人生》,有删减)
【end】
(2分)12、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答:( )
【参考答案】 成为你自己。
【解析】
通读全文可以发现,第一段最后一句点出题目,第二段论述成为自己的方法,从中可以看出题目就是中心论点。
【end】
(3分)13、第三自然段中“由此可见”的“此”指代的内容是什么?请概括。(3分)
答:( )
【参考答案】 “此”指代的内容是人们不愿意从身体到灵魂都是拿破仑。
【解析】
本题考查对关键词语的含义的理解和对内容的概括能力。“此”是代词,在第三自然段出现,它是对第二段内容的概括,只要用简练的话概括第二段的事例即可。
【end】
(4分)14、作者论述的“你自己”具有怎样的特点?怎样才能成为“你自己”?(4分)
答:( )
【参考答案】 “你自己”具有的特点:①有自己的独立思考;②有自己的内心生活。 怎样成为“你自己”:①意识到“自我”的宝贵;②活出自己的特色和滋味。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分论点的概括和归纳能力。第一问需要阅读第四段,文中是从反面说“他不是他自己就一点儿也没有冤枉他”,可变否定为肯定。第二问需要阅读第五段,从人要有觉悟和人生的意义两个方面加以归纳。
【end】
(4分)15、文章运用了大量问答句式进行说理,有何作用?(4分)
答:( )
【参考答案】 显得亲切自然,使读者易于接受;能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使说理层层递进,条理清晰。
【解析】
文中运用设问手法说理,解答的关键是首先识别出设问修辞手法,其次按照设问的作用,结合本文议论的特点加以分析,注意分点回答,答案力求全面。
【end】
阅读理解(三)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问题。(18分)
拥有大器量,才有大境界
韩青
①古人云:“时穷节乃见。”越是境况不佳时,越能看出一个人的度量、涵养。人生就是一个大考场,这样的考试随时都会降临在你的身上。古语说得好:“无度不丈夫。”因此,要想做天地间的大丈夫,就必须拥有大器量。
②要想拥有大器量,就不要对号入座。一次,马其顿国王阿普拉于斯在街上走时,曾被人泼了一身水,看到的人都说,国王该惩罚那泼水人,而他却说:“是的。不过,他并没有把水泼在我身上,而是泼在他认为的那个人身上了。”有人曾告诉苏格拉底,有人诽谤他,而他却说:“他诽谤的不是我,因为他的那些东西在我身上丝毫都不存在。”北宋名相富弼,一次外出,一名随从对他说,某某人在你身后骂你,而他却说:“他骂的不是我,是跟我重名的一个人。”那个骂他的人听到后,感到羞愧之极,当面向他道歉而去。如果对号入座,那么结果肯定会是另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