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州区下河清明德小学
2009—2010学年六年级经典诵读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诵读,是我国古代语文学习的优良传统。与朗读比,它更强调个人体验,更强调内化。叶圣陶先生对诵读的好处曾有论述:“吟诵的时候,对于研究所得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学习语文学科,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从汉语言的特点来看,诵读是发挥了汉语富有音乐性的特点,特别是我国古代的诗文讲究合仄押韵,易于诵记。从小学阶段学生身心特点来看,诵读是培养小学生记忆力和注意力的有效方法,也是对小学生记忆潜能的有效开发,应该说,小学是学生诵记的黄金时段。
培根曾说过一句话: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中国有五千年的文化历史,在悠悠岁月里,我们的先人给我们留下了无数优秀的国学经典。为了传承中华辉煌的文化,创建特色校园,特启动“六年级诵读经典 快乐成长”工程。用诵读经典引领成长,让师生亲近经典,与好书为友,与经典对话,与博览同行。在经典阅读中开阔视野,陶冶情操,积淀文学底蕴,提高文学修养,让书香飘满校园,让学生享受读书的快乐,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诵读内容:
所谓经典之作,指的是经受时间考验了的,较为集中地反映了人类的智慧美和人性美的作品。从语文教学的角度看,它们必须是工具性和人文性较为完美的统一体。小学生只有读了此类作品,才能为他们的一生打下“精神的底子”。因此,我校在“经典之作”的选择上以我国古代优秀诗文为主(含新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篇目),同时选择国内外现当代短篇经典之作和长篇经典之作的片断。
三、活动口号:
传承古今中外的经典名著,弘扬中华文化。
四、活动基本原则:
模糊性原则:不求甚解,只求熟读成诵。
差异性原则:承认学生个体间记忆思维等的差异性。
自主性原则:允许学生在规定阶段完成规定内容外,诵读更多的经典,并给予相应的评价。
鼓励性原则:以鼓励为主,引导学生热爱经典为根本。
五、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1、总体目标:让每一个学生都想读书、爱读书、会读书,传承古今中外的文学精髓。从小养成热爱书籍,勤积累的好习惯,让学生在读书中体验到读书能给自己带来快乐
2、具体目标:①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②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让学生走进经典,了解经典,潜移默化地接受经典的熏陶,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③培养小学生读书兴趣,增加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素养。④通过天天诵读活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毅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知书达礼,心地向善,修养提高,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六、活动安排和措施:
(一)诵读安排:
1、每天利用晨读10分钟、课间,组织学生诵读,学生全员参与。
2、每天中午2:20至2:40静读优美的课外读物。
3、,鼓励学生回家后和家长诵读5分钟,充分利用零碎时间,寻找机会让学生多接触优秀诗文,多读多背从而多用,不增加负担,使优秀诗文诵背和阅读课外书籍活动成为课外生活的一件乐事。
4、由六年级语文老师每班推荐二名学生在广播室进行导读,介绍与美文相关的诠释、背景、作者等内容。六年级语文老师并根据内容提前做好相应的辅导。
5、坚持每天的“三分钟课前经典诵读”时间,让学生每周背诵一首古诗,或一首词,或几句《论语》名句,或几句名言俗语……并做好记录,及时巩固,增加积累。
(二)具体措施:
1、每日晨读十分钟和课前三分钟诵读形成常规,每班选一名普通话好的学生做带读的小老师。
2、利用黑板报、手抄报等多种形式,展示经典佳句,营造诵读的氛围,使学生走进经典,耳濡目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陶冶情操。
3、每个学生建立一本“读书成长册”,将读书活动中的精彩片断,好词佳句、名人名言、读书笔记、心得体会及读书规划书。
4、每月举行一次诵读擂台赛,评选班级 “诵读能手”、“每月一星”,以此激发学生们的诵读热情。
5、上好诵经课,举办以“好书推荐”、“名人名言”、 “我最喜欢的……”向同学介绍自己看过的好书、新书,交流彼此在读书活动中的体会,在班级中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
6、学校图书室向学生开放,老师要做好引导。
7、建立学生的诵读档案,积累好实验的一系列过程资料,如:学生诵读情况分析、家长意见征询、班级活动方案、记录照片、好做法经验推广等。
七、经典诵读的成果评价
对于学生个体经典诵读的成果评价,采用形成性评价和成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评价的鼓励作用,调动学生诵读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1、每周评价
采用学习小组自评法,评价组员一周的诵读进度和记忆水平。由各班诵读小组的组长担任检测组长,在每周的周末逐一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