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用户头像
暧昧腻味 上传于:2024-05-16
综合基础知识 一、政治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建立。 中共二大在全国人民面前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纲领。 中共三大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各个革命阶级的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蓄谋已久的反革命政变,大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被逮捕屠杀。 1934年10月10日晚,红军8万余人分别自瑞金、雩都等地出发,开始进行长征。 1935年1月,遵义会议。会议最后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张闻天代替博古负党中央的责任。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后,全面抗日战争正式爆发。9月25日,115师取得了平型关大捷,这是抗战开始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对日作战的胜利,极大地振奋了全国人民的抗日信心。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大会制定了党的正确政治路线。七大通过的新的党章规定以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大会选举产生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使全党在思想上、组织上达到空前的团结和统一。七大为党领导人民去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和思想基础。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代表在投降书上签字。至此,中国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 1948年秋,组织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正确地分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了党和人民今后的主要任务。 1957年2月,毛泽东在扩大的最高国务会议上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 1958年,我们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977年8月,中共十一大在北京召开。 1982年9月,中共十二大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宏伟纲领。 1987年10月,中共十三大在北京举行。十三大比较系统的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期阶段的基本路线,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和方针,确定了我国经济发展“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在北京举行。大会概括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明确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 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 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在北京举行。大会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并把这一理论作为指引全党继续前进的旗帜。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2002年11月,中共十六大在北京召开。确立了本世纪头20年的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007年10月,中共十七大在北京召开。 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在北京召开。 国共合作的实现,促进了工农运动的发展,巩固了广东革命根据地,取得了北伐战争的重大胜利。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这是从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方面表述党的性质。党的阶级性,是指中国共产党以中国工人阶级为基础,集中体现工人阶级的特点,代表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党的先进性,是指中国共产党是由工人阶级中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进分子所组成,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行动指南,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统一体。 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党的团结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是无产阶级政党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无产阶级政党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党是由党员按一定的思想原则和组织原则组织起来的有机体。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阶段:第一阶段: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一届六中全会,这是理论奠基阶段;第二阶段:从十二大到十五大,这是理论创立和初步形成阶段;第三阶段,从十五大到十六大,这是理论发展和深化阶段;第四阶段,从十六大到现在,这是理论进一步发展和深化阶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特色:时代性、民族性、实践性、开放性。 邓小平理论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的基本要求:首先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其次是理论联系实际;最后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解放思想的基本要求:首先必须解决过去长期以来所形成的思想僵化问题;其次必须注意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最后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两者的辩证关系是:第一,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第二,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第三,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统一的,基础在于实践,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在具体领域的统一,各有其特殊性,又是不断发展的。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主要内容:第一,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第二,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社会主义的根本方向。第三,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标。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的目标和步骤:要21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三步走”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第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第二,全面繁荣农村经济,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第三,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实现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主要有: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第一、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体方式。第二、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第三、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中国特设社会主义政治: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要坚持以下原则: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必须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第一、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第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政策。 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体现: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法律 法是调整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法由国家制定认可;法以权利和义务为主要内容;法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权力来源于权利,权力服务权利,权利制约权力。 法的渊源(表现形式):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行政规章、国际条约。 我国当代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是由宪法、行政法、刑法、民法、经济法、商法、程序法等基本法律部门构成。 司法机关是指国家监察机关和审判机关,人民监察院代表国家行使法律监督权,人民法院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 司法具有中立性、权威性、被动性、和独立性的特征。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又是行使国家立法权的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军队选出的代表组成,各少数民族都应当有适当的名额。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修改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制定和修改基本法律,组织其他中央国家机关,决定国家重大事项,选举和罢免中央国家机关组成人员等职权。 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中央军事委员会领导全国的武装力量,是国家武装力量的最高领导机关。 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只有人民法院才有审判权,其他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都无权行使。 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的干涉。 民法有形式民法与实质民法之分。形式意义上的民法就是指民法典,这是按一定逻辑顺序编纂的民事规范体系;实质意义上的民法是指调整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包括民法典以及各种民事单行法。 民法的基本特征:第一,民法在本质上反映了商品经济活动的客观要求;第二,民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其主体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第三,民法所 调整的社会关系在内容上表现为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第四,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民法的基本原则:当事人地位平等原则;自愿、公平、等价有偿原则;诚实信用原则;保护公民、法人合法权益原则;禁止权力滥用原则。 法人是享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能以自己名义享有民事权利和负担民事义务的组织。法人成立应当具备以下条件:①依法成立;②有必要的财产和经费;③有自己的名称、机构和场所;④能够独立承担。 有限责任公司是指由一定人数股东组成的,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其组织机构有: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 股份有限公司是指其全部资本分为等额股份,股东以其所持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三、经济 市场是商品交换的场所;市场需求是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市场是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 市场经济,就是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的经济运行形式。在这种形式中,资源配置是由市场导向决定的。 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资源配置市场化;企业行为主体化;企业产权商品化;市场体系完备化;交易过程规范化;市场管理法制化;宏观调控间接化。 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竞争规律、供求规律。 市场机制: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风险机制。 市场经济的基本功能:资源优化配置功能、促进技术创新功能、信息传递功能、利益分配功能、外向开拓功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相比)市场经济依赖以存在的所有制结构不同;市场经济运行的目的不同;分配方式不同;宏观调控的作用不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建立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切实成为市场主体;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 企业一般指以营利为目的,运用各种生产要素,向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具有法人资格的社会经济组织。 企业成为市场主体是是健全市场体系,有效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关键;企业成为市场主体,是政府宏观经济调控体系产生作用的客观要求。 企业成为市场主体的基本条件:企业有明确的产权;企业能自主经营决策;企业之间地位平等。 现代企业制度是 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基础,以有限责任制度为特征,以公司企业为主要形态的新型制度。现代企业制度即现代股份公司制度,其核心是法人产权制度。法人产权制度是基础,有限责任制度是保障,管理层级制度是工具。 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现代企业对投资人出资形成的法人财产拥有独立的法人财产所有权,并取得由法律认定的独立的企业法人地位;现代企业的投资人对企业债务承担有限责任;现代企业是具有管理层级制的科层组织;现代企业制度的经营管理走向职业化,并造就了一个经理人阶层;现代企业行为目标的转移,由直接追求利润最大化目标转变为在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中实现利润最大化。 国有企业改革及其深化面临的主要问题:冗员问题、国有改制企业中的内部人控制问题、布局与结构问题、大型国有企业或国有企业集团的产权结构与治理问题。 国有企业进一步深化改革的目标,就是要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健全和完善公司制度,使以规范的股份制为典型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成为国有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 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基本特征:统一性、开放性、竞争性、有序性。 消费资料市场也称消费品市场,是以直接供人们消费的商品为交易或流通对象的商品市场。 消费品市场是整个市场体系的基础,其他市场都是由它派生出来的。 生产资料市场所指的生产资料,是特指由工业部门生产加工的提供给社会生产使用的原料、材料、燃料、机器、设备、仪器仪表、工具量具等,从一般的生产资料中除去了土地等自然资源、生产性服务、技术和信息等。 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其基本特征:一是社会分工,二是平等交换和公平竞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这决定了调整市场经济的手段主要是法治。 市场规则:市场进出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市场交易规则、市场仲裁规则。 通货膨胀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的货币现象。 通货紧缩,一般指货币供应量少于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货币升值、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下跌的货币现象。 市场缺陷: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具有自发性、滞后性、短期性和不确定性的弱点;市场机制无法限制垄断;市场机制不能解决收入分配不公平。 所以,政府干预和调节是纠正和弥补市场缺陷的必要手段,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的主要经济职能:制定和实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管理国有资产;调节收入分配和组织社会保障;维护公平竞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