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缩影
历史的缩影
讽刺小说《儒林外史》是一幅活生生的社会面貌图。卧
闸草堂刻本评说:“慎勿读《侍林外史》,读竟帮觉日用酬酝
之间,无往而非《儒林外史》。”由此可见, 《癸林外史》以
生动形象的笔墨,逼真地反映了社会。正因为如此,考据家
们曾经把书中的人物一一与历史上真人真事相比照,推断出
书中人物的艺术原形。还有人特地跑到茶馆中去体验现实,
名之为“温习《儒林外史》"。这一切,都充分说明了《儒林
外史》的成功与伟大。
“功名富贵无任据,费尽心情,总把流光误。浊酒三杯
沉醇去,水流花谢知何处. ”这是《儒林外史》开头的几句。
可以说,这也是整本书的灵魂所在。这些话虽然已是老生常
谈,可真正能明白人的又有几个? “学而优则仕”,正是这
句话害了一批又一批的读书人。他们把读书当成敲门砖一一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圆如意 ,书中自有美妖
娘……”。为了金钱,为了财富,他们可以废究忘食地读书,
可以从黑发垂图考到白发苍苑: 八十岁才中了状元的梁源,
花白胡子还是“小友”的周进,考了几十年一朝中榜,欢喜
疯了的范进……儒林中为了功名利禄,消得人惟迟,衣带渐
宽终不悔的又何止这几个? 鲁迅先生称封建礼教为吃人的
礼教,那么称封建科举制度为害人的制度也不为过了。
读书,其实强调的是一个漫长的求知过程。王国维说读
书分为三个境界:“上昨夜西风凋怕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
路”这是立志。“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惟迟”这是
奋斗。“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才是最后的成功。而儒林中的那些一心只为功名者,第一
步一一立志,就走错了。其实,读书就是人在不断汲取精神
食粮的过程。其中最关键的在于吸收,然后再转化为自身的
力量。这与一日三餐的功效是一致的: 吃饭,吸收营养,再
促进自身生长。只可惜,儒林中的某些学子们只注重“食”,
即数十年如一日地读书,却忽视了吸收。读书对他们来说,
只是一个毅开荣华富贵之门的工具。一且达到目的,这个工
具也就毫无价值了。这些人,即使读一辈子书,也不会有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