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永远的百合花
——读《百合花》有感
偶然间,在旧书摊儿上淘到了几本《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随手翻看,便被茹志鹃的小说《百合花》吸引了。
这是一篇关于战争题材的小说,故事集中发生在1946年中秋节的一个包扎所内。作者没有浓墨重彩地描写惨烈的战争场面,而是用她那女性特有的细腻的情感、清新整洁的语言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关于一条绣着百合花的被子的故事,令人不断回味,久久沉思。
中秋之夜,本是万家团圆的日子。可是,战争却让这种团圆变得那样的奢侈。甚至,还要充斥着生离死别的悲痛,这就是战争无法描写的最大的残酷。
“我”和故事的主人公,一个团部的通讯员去村里为包扎所的伤员借被子。一个结婚三天的新媳妇把她唯一的嫁妆,一条红底的,绣着纯洁的百合花的新被子借给了我们。最后,通讯员为了救其他战士,被敌人的手榴弹击中,牺牲了。新媳妇把这条百合花的被子永远的盖在了这位年轻的战士身上。
读完这篇小说,通讯员那高挑的、块头不大的、挺拔的身材,洗得干干净净的黄色的军装,年轻稚嫩的圆脸,和那因为羞涩而躲闪的眼神不断地浮现在我的脑海中。人儿多么可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