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在解决看病贵、看病难的医疗困境上,社区医院被普遍寄予厚望。但是,社区医院却面临着“路很近,心很远”的尴尬境地。大医院里病人摩肩接踵,而社区医院门可罗雀。
社区医院的资金来源多是财政性投入与营业性收入的结合。但是,许多社区医院处于亏损状态,而且,由于资源短缺在硬件设施、医疗措施、人员配备等方面捉襟见肘。在北京市700多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点中,能自负盈亏的还不到1/3,大多数站点需要靠政府拨款和上级医院的补贴来维持。因此,社区医生收入难以提高。在资金匮乏的现实条件下,社区卫生服务站“六位一体”只是徒有虚名,没有实际行动,难以拉近与老百姓的距离,老百姓并不了解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实际功能,只好“敬而远之”。
在社区卫生服务比较发达的国家,社区医院的医生量占到医生总数的50%。而在中国,好的医生大多集中在大医院,造成了大医院“病人等医生”,而社区医院“医生等病人”的迥异局面,有患者一语道破就医心理:“庙小不可能有大菩萨”,看病还得到‘三甲’!”中科医院改项目负责人曾盖新也认为,老百姓不愿去基层医院看病,关键是医疗水平低下,缺乏高素质的全科医师。目前北京市社区卫生人力资源总体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社区护士、防保人员和康复人员严重缺乏。全市各卫生服务站点内全科医生中,有本科学历的不到20%,有高级职称的不到10%。
在患者固有的就医观念里,易对大医院形成心理依赖。调查结果显示,有22.5%的人生了病愿意去社区医院就诊;56.6%的人不信任社区医院的诊疗技术。数据显示,三甲医院60%的门诊病人和77%的住院病人均可以分到社区卫生机构,但大家还是一窝蜂地涌向了大医院。大医院苦于病人多,社区医院却苦于病人少。不少社区卫生服务站还认为,是否是医保定点也是制约病人能否走进社区服务站的因素之一。
材料二
通俗地讲,社区医院是指属于某个社区的卫生医疗服务机构。社区医院向社区成员提供公共卫生和某些医疗服务,具有公益性的特点,不以盈利为目的。社区医院有些属于全民所有制,有些属于个体所有,但是其本质不变。国家大力发展社区医疗服务体制,让社区居民的小病能够在家门口就得以解决,这可以缓解就医难的压力,并有助于提高大医院的医疗服务能力。
社区医院分为两种:一是区、县医院的分属,属于挂牌的社区医院;二是独立合法人的社区医院,相当于乡镇卫生院。卫生局对这两种医院的医生都有派遣权利。对后者,当地街道社区拥有调动权利,但没有管理权利。
国家为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提出“小病不出社区,大病才去医院”的口号。我国新的城镇医疗卫生改革,将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为社区居民提供疾病预防等公共卫生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基本医疗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可以为居民提供低价、就近、方便、快捷的医疗卫生服务,吸引居民到社区卫生医疗机构就医,分流常见病、轻微疾病人群,进而实现有限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解决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让患者不再排队,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的大医院专家,在本职岗位上明确承担疾病医疗服务职责,以低廉的诊疗收费甚至“免单”,接诊疑、难、急、重症患者,以维护疾病医疗的公益性。
材料三
社区医院执行的规章制度和大医院没有太大的区别,只是细则更多点。其医生都有行医资格,有执照。为了保证用药安全,药品、医疗用品基本上和大医院一样,进货渠道也有保证。社区医院通常设有办公室、药房、划价处、诊疗室、理疗师,规模较大的随着社区卫生服务执相的发展,卫生事业技术人员的需求量也会逐步增加,相关专业的大学毕业生一定会有广阔的用武之地。
目前,国内各大城市卫生服务机构发展状况良好,并正在逐步完善软硬件。近日北京医改方案出台具体政策,鼓励专家在完成基本医疗服务之后的业余时间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意愿开展“特许服务”或在社区坐堂行医,抑或吸引社会资本自己办诊所,办医院以满足更多患者对专家的求诊需求。9月10日,北京市卫生局启动全科医学人才培养“三个一”工程,所培养的全科医生将进入北京未来5年着力发展的社区卫生机构。
在国外,由于社区卫生服务贴近百姓,且能主动上门服务,所以深受社区居民尤其是老年人、残疾人、慢性病人的欢迎。
材料四
针对很多病人担心的社区医院在检查设备、人员药物配置方面没有大医院好对进社区医院存在很多顾虑的现状,相关业内人士进行了以下解释:
疑问一:在社区医院能住院吗?大多数人以为社区医院只不过是看看感冒,拿几片药而已,实际上,在很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同时提供门诊、住宿、家庭病人三项医保服务,其环境并不比三甲医院差,有些甚至是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单位,每天门诊量都保持在200人次,住院部有病床50张,和三甲医院一样,设有单间、双人、三人及多人房,而且每间病房都有独立卫生间,还有电视和空调,但费用比大医院便宜很多。
疑问二:社区医院医疗技术水平可信吗?和大医院比,社区医院显得冷清,而大医院又异常拥挤,最重要的原因是人们对社区医生的能力存在顾虑,其实社区医生在国外叫全科医生,知识面要求全,要了解辖区老百姓的常见病,而且对大病能在早期发现。如果按照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配置,平均5000人要配备一个全科医生,那全北京市约需要配备2400名全科医生,但现在对高素质全科医生培养的投入远远不够。针对全科医生紧缺的情况,一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公开招聘竞争上岗,还经常聘请市区组专家,对全科医生护士进行培训。
疑问三:社区医生能上门看病吗?家庭病床是社区医院的一大特色,家庭病床平均费用约为50元/天,只是大医院的1/4。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保起付线在职人员是500元,退休人员是350元。由于社区医院能上门服务,所以深受社区民众尤其是老年人、残疾人、慢性病人的欢迎。
疑问四:有急诊怎么办?社区医院药房、检验室样样齐全,但万一有急诊或需要手术怎么办?社区医院一般都会与周边大医院建立转诊关系。“小病在社区,大病上医院,大病出了院再回社区”,一般常见多发的小病可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治疗,大病则转到二级以上的大医院,而在大医院就诊后慢性病治疗和手术后则可转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这样既方便又可节省医疗费用。
材料五
北京市卫生局局长来英表示,将构建大医院和社区卫生机构的“共同体”,统一诊疗标准。
2006年,北京市卫生局提出“小病进社区,大病(转诊)去医院”的口号,鼓励居民遇到感冒、发烧等小病,不再去大医院排队挂号,就近在附近社区医院拿药治疗。同时,鼓励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患者在社区接受全科医生的疾病治疗和护理指导。
2008年9月,北京市卫生局表示,可通过医保报销改革的限制,北京参保居民看病全部实行社区就诊,否则不予报销。
2011年1月1日开始,社区首诊政策首先在25万参加医保的老人中试行,这些老人患危急重症可直接到大医院就诊,但是平常疾病必须先到社区医院就诊,没有社区医院转诊单而直接去大医院就诊的,医药费将不予报销。
2012年,北京市卫生局局长来英阐述正在筹划中的北京医改思路,称改革关键是建立从社区卫生站到三甲大医院相同的疾病诊断标准,“解放”并拓展现有的优势医疗资源,按患者的病情要求配给相应级别医生和适宜的医疗资源。方来英表示,目前已经明确,公立医院改革和社区卫生服务改革是紧密联系的一体,未来北京医改的一大探索,就是构建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之间的共同体和流畅的“转诊通道”。
材料六
增强社区的医疗水平,不是让大专家定期到社区看感冒,而是要把大医院内的诊疗规范与社区共享。通过改革,让患者不再排队,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即可接受与大医院同一标准的诊疗。建立大医院与社区一体的转诊通道,分级诊疗,有助于提高就医效率,间接降低患者的医药费用,按病种预付费,直接控制整体医疗费用的发生和规模,已成为医疗卫生——“供方”和医疗保险管理部门——“需方”代表的共识。按病种预付费的原理,是医疗保险基金的管理机构,代表患者与医疗机构谈判,确定每种疾病的治疗成本和合理收费额。2012年,温家宝同志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鼓励各地探索建立医疗服务,有利于相关方参与协商定价。
材料七
经过多年发展,社区医院在青岛的覆盖率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可实际利用率却并不乐观。政协委员张洪义调查发现,许多居民区即使配备了社区医院,也鲜有市民愿意进去求医问药。缘何舍近求远?在香港中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居民诉说了其中原委。原来2010年以前,市民在药店购买符合大病报销条件的商品,只要开出发票就可以到社保中心大厅进行报销,而随着医疗改革,现在居民在药店买符合大病报销条件的药品,不能报销了。在签订协议的社区又没有需要的药品,必须要到指定的二级甲等以上医院开方购买符合大病条件的药品到签订协议的社区报销。
材料八
所谓“全科医生”就是懂得各科知识,对疾病、多发病能够做出准确诊断,妥善处理,对需要转诊的病人能及时做出转往哪家大医院最合适决定的医生。全科医生不求样样精通,至少小病来了能药到病除,大病来了能检查出来,及时转往大医院进行治疗。
材料九
提高全科医生的素质,主要应该采取“教育——培训——再教育”的模式。教育,就是要加强高等院校全科医学的学科建设,培养全科医学人才,包括本科生、硕士研究生,让他们从学校一出来就能够胜任社区的全科医学工作。培训,就是对已经在社区卫生工作的医务人员要加强岗位培训,现在许多医务人员是从临床直接转过来的,必须进行全科医学培训,不是全科医学出来的本科生,也要进行规范化培训,培训是提高全科医师素质的主要途径。再教育,就是继续教育,因为医学知识是不断更新的,即使已经取得了全科医学的资格证书,也还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通过继续教育模式提高自身素质。
九三学社的“两会”提案中指出社区卫生医疗服务的基本职责是提供预防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所以,多数社区卫生服务站仍应以传统的“坐堂行医”服务模式为主。因此,他们建议要制定全科医生人才培养、培训规划,加大对社区人才队伍建设事业的资金投入,推动全科医学教育改革,扩大高校开设全科医学教育专业的比例,在医学院校普遍开展全科医学知识教育,安排学生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全科医疗见习或实习,稳步推动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提案同时还建议,为保证能留住和吸引人才,可参照大医院医生工资标准,给从事社区医疗事业的全科医生同等待遇,或以政策确定在其岗位工资基础上增加一定特批补贴的稳定机制,使得他们与已经步入市场经济的现有医生处在不同的评价体系中,由此建立起我国稳定的社区卫生医疗的基础性队伍。
材料十
按照要求,今年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录入病人的健康档案,老百姓应该配合建立健康档案,从目前来看,效果并不好。由于档案上涉及到身份证号、病史等相对秘密的内容,因此很多人不愿意透露。我们也是本着自愿的原则,不勉强。其实说到底,健康档案最终受益的肯定是老百姓,而且我们每个服务机构都有严格的保密程序,居民大可不必担心隐私被泄露。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院长贾伟平教授认为,目前乡村医务人员在数量和质量上是薄弱的,可能会成为影响基本医疗公平和效率的新瓶颈。与城市相比,农村居民慢性病(高血压、中风、糖尿病)的发病风险上升更快。相比同时,即使在城市里,由于社区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有限,对慢性病的治疗和控制也不尽如人意。这就是为什么政府虽然已经加大对社区卫生中心的硬件投入,但仍有众多病人不辞辛苦往大医院跑的原因。
“如果把社区医疗称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恐怕更合适些。”卫生部副部长丁晓燕指出,不同于大医院的以治病为主,社区卫生服务应该是“防治一体”的。包括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这是对生命全过程的追踪和关照。”但从目前来看,社区医院还是偏重于医疗,在健康管理方面做得不够。
此外,全科医生短缺也是社区医院目前面临的窘境。全国人大代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胸心血管外科主任医师王天佑感叹,正是由于大部分医疗资源都集中在大城市的大医院,才导致全国各地的患者都涌向大医院。而如果能大力培养全科医生,就能从很大程度上缓解这一问题。据了解,在美国,80%-90%的病人可由家庭医生直接治愈,仅10%-15%需转诊。从收入来看,美国全科医生已列入十大高收入职业的第三位,全年收入至少十万美金,多的一年可高达20万美金,其收入和社会信任度超过了律师。高薪水和高地位自然吸引了不少医学院的学生。
问题:
1,根据上述材料,归纳出目前我国社区医院建设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具体困难,不超过 200字(10 分)
2, 根据材料 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