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2

二百年资本主义兴衰史的启示

266阅读 | 9收藏 | 30页 | 打印 | 举报 | 认领 | 下载提示 | 分享:
2
二百年资本主义兴衰史的启示第1页
二百年资本主义兴衰史的启示第2页
二百年资本主义兴衰史的启示第3页
二百年资本主义兴衰史的启示第4页
二百年资本主义兴衰史的启示第5页
二百年资本主义兴衰史的启示第6页
二百年资本主义兴衰史的启示第7页
二百年资本主义兴衰史的启示第8页
二百年资本主义兴衰史的启示第9页
二百年资本主义兴衰史的启示第10页
二百年资本主义兴衰史的启示第11页
二百年资本主义兴衰史的启示第12页
二百年资本主义兴衰史的启示第13页
二百年资本主义兴衰史的启示第14页
二百年资本主义兴衰史的启示第15页
二百年资本主义兴衰史的启示第16页
二百年资本主义兴衰史的启示第17页
二百年资本主义兴衰史的启示第18页
二百年资本主义兴衰史的启示第19页
二百年资本主义兴衰史的启示第20页
二百年资本主义兴衰史的启示第21页
二百年资本主义兴衰史的启示第22页
二百年资本主义兴衰史的启示第23页
二百年资本主义兴衰史的启示第24页
二百年资本主义兴衰史的启示第25页
二百年资本主义兴衰史的启示第26页
二百年资本主义兴衰史的启示第27页
二百年资本主义兴衰史的启示第28页
二百年资本主义兴衰史的启示第29页
二百年资本主义兴衰史的启示第30页
福利来袭,限时免费在线编辑
转Pdf
right
1/30
right
下载我编辑的
下载原始文档
收藏 收藏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用户头像
用户8799 上传于:2024-06-07
二百年资本主义兴衰史的启示  在办法不多的世界找出办法:二百年资本主义兴衰史的启示 作者:陶叔 这段时间世界很不太平,很多国家却已经找不出办法来应对危机。这背后的原因既出自现在,也源于历史。 本文希望通过对资本主义二百年兴衰史的梳理,找出现实问题的有效解答。  1 不出所料,英国又换了一个首相。 特拉斯上台时,陶叔就没觉得这个狂妄的女人能像她吹嘘的那样,带领英国再次伟大。只是当时认为她最大的挑战是苏格兰独立运动,并且期待她与一心想搞分裂的苏格兰首席大臣斯特金来一场“双雌对决”,直接把大英干成小英,送走老太太之后再送走世界上这根最大的搅屎棍。 万万没想到,特拉斯居然是栽在经济政策上。 9月23日,特拉斯发布了被称为“迷你预算”的经济改革方案。方案的核心就两条:减税和撒钱。 减税涉及公司与个人层面,总减税额大约为每年550亿英镑。 同时,为应对能源价格上涨造成的民怨,实施“冻结能源价格”,总共预计要补贴1500亿英镑左右。 特拉斯认为自己足够大方,很开心地期待大家鼓掌叫好。 市场确实给出了热烈反应,迅速掀起一场债、股、汇三杀的金融海啸。 因为资本市场的玩家们都清楚,英国政府没钱,现在又是减税又是撒钱,唯一的搞钱路子就只有增发国债,必定造成国债价格下跌。为了避免遭受损失,金融资本纷纷抛售国债。 由于国债价格下跌太猛,到9月27日,国债大户英国养老基金总共亏了5000~6000亿英镑,相当于每个英国人损失了1万英镑。 好家伙,就算按特拉斯的计划执行两年,也就最多花费2600亿英镑,现在仅过了5天就捅出这么大个窟窿,完全是始料未及。 再叠加美国加息造成的资本出逃,英国股市连续下跌,英镑汇率连续下跌。 跌跌不休,跌得英国人哭爹喊娘,满腔的怒火都冲着那个败家老娘们去了。 遭受千夫所指之后,豪情万丈的“新铁娘子”不得不含恨下台。 接替她的是精神小伙苏纳克。 苏纳克光环耀眼,既有印度裔夺舍前宗主国的谈资,又有五常国家第一个80后领导人的活力。真是要颜有颜,要料有料。 英国人当然希望苏小哥能救大英于水火,但是前景如何呢? 陶叔掐算了一下,不看好。 为啥?因为特拉斯的减税撒钱这两招,苏纳克前两年刚用过。 苏纳克2020年2月当上约翰逊政府的财政大臣,3月就推出了给英国造成巨大财政负担的“大撒币计划”。具体内容包括: 减税。为英国企业延长贷款,以及商业减税政策,总额3300亿英镑; 撒钱。增加300亿英镑额外开支,用来给失业的和需要救济的英国人发钱;给因疫情没法上班的人,发放80%的工资。 这可比特拉斯虎多了,只是当时因为疫情的原因,资本市场捏着鼻子认了,没有跳起来造反而已。 特拉斯撒钱失败下台鞠躬,上台的却是个撒钱侥幸没出问题的,这英国经济能有救才见鬼呢。 英国的问题不是换一个首相就能解决的,同样的问题其实也出现在日本、意大利、法国、德国……甚至美国。 背后折射出西方治国能力的退化与办法的匮乏:谁上台都不过是减税或加税,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玩不出什么新花样。 2 为什么西方国家会出现解决办法的匮乏呢? 再往深层次找原因,就要找到我们熟悉的那个了:历史周期律。 1945年,黄炎培先生跟教员提起历史周期律时,主要是针对中国的历史,每个朝代都会经历治乱兴衰的周期,只能延续200~300年的时间。 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原有的利益格局清零,整个系统轻装上阵,一门心思谋发展,展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经过天长日久的运行之后,包袱越背越重,经济来源却日渐枯竭,新王朝自然由盛转衰,越来越难以应对各种突发事件。 就像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一样,随便一次磕碰,偶尔一场感冒就能送走。 王朝末年往往各种天灾人祸,看起来都是偶然事件引发的灭亡。其实是整个系统已经脆弱,特别是经济上受不起折腾,要是几件事一起来,开支远远大于收入,钱花光了系统也就搞崩溃了。 明朝是朱家子孙繁衍太多,按祖训又不能自谋生路,只能国家养着。读书人当了官以后不交税,很多平民把土地挂到官老爷名下,一起享受政策福利。这样开支增收入减,农民起义闹起来加上女真入侵,花钱如流水直接把大明放血给放死了。 清朝八旗子弟都由国家来养,一个个不事生产就靠吃铁杆庄稼过活。雍正帝搞改革,要求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就是要扩大税源,却被他宝贝儿子乾隆给废了。等到列强坚船利炮搞武装上访,每打一次败仗就赔一次款,最后在辛亥革命中朝廷连军费都凑不齐,不得不拱手把江山让给袁大头。 古今兴亡多少事,在根上经济早就注定了。历史周期律本质上是经济规律。 当世界进入资本主义时代以后,历史周期律以更频繁更直接的方式出现,那就是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存在一个与生俱来的毛病:购买力不足。 工厂生产出的商品卖出的价格总额,要远高于发给工人工资的总额,中间的巨大差值就是资本家获得的利润。 当整个社会的生产都转变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后,必然造成资本家无法在单一市场获得想要的利润。 资本家一看,没有利润那还生产个锤子,立马选择减产避免亏损。相应地,工人们获得的工资更加减少,更买不起商品,加剧市场的生产过剩,引发更多的减产甚至工厂关门倒闭。 一旦陷入这样的死循环,结果就是可怕的经济危机。 1825年左右,历史上第一次经济危机在英国爆发,此后这种灾难每隔几年都要来上那么一回,造成社会生产力的大倒退。 从那时到现在,正好接近200年。这段资本主义与经济危机对抗的历史,就是西方国家不断找办法,最终办法用尽的过程。 3 找到的第一个办法是扩大市场。 为了获取足够的利润,英国资本家将商品卖到周边的欧洲国家,终于迎来了一段平稳发展期。 但是当德、法、美等国的资本主义工厂也都陆续建立以后,大家合力把池子里的水都抽干,到1837年经济危机又回来了。 这次严重的危机持续了6年,各国的工业规模缩减了一半以上。直到1843年才勉强恢复。 可仅仅喘息4年,1847年又爆发了一次危机。 1847年的危机引发了质变。这场危机通杀所有资本主义国家,无一幸免。大崩盘大失业使机械、钢铁等新兴产业的规模缩减到原来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少。 同时,因为两场危机间隔时间太短,让全社会普遍失去信心。 信心的崩塌在欧洲引发了多国革命,当权者、旧贵族魂飞魄散,惶惶不可终日。 革命形势启发了一批学者,他们深入研究资本主义存在的根本问题。其中脱颖而出一位年轻的革命思想家,也就是祖师爷——马克思。 1848年,马克思为世界上第一个共产党“共产主义者同盟”撰写了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提出了应对危机的全新解决方案。 按照马克思的理论,购买力不足只是经济危机的表象,根本因素有两个: 一是资本主义的分配制度。资本家拿走了巨额财富,将其投入消费的部分相对特别小,绝大多数都积累为私人资产。当经济衰退时,私人资产并不会主动投入生产,反而越捂越紧,最终引发危机。 二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动力问题。资本家只在足够利润的诱惑下才会投入生产,追逐利润成了唯一动机。经济衰退造成利润下降,资本家为维护私利而自保,坐视危机发生。 要彻底解决经济危机,马克思认为必须从这两方面下手,改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公有制,社会财富归人民所有,才能有源源不绝的资本投入永续生产;社会生产的目的不再以利润为目的,而是用来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需求。 总结来说,公有制与按需分配,就是破解经济危机的终极方案。 这套理论逻辑严密,无懈可击。但历史并未按革命家的预想发展,而是走向一个诡异的方向。 4 谁也没有想到,1847年开始的那场危机,会以一种戏剧性的方式结束。 1848年,圣弗朗西斯科发现金矿,1851年,墨尔本也发现金矿。这两处金矿无异于喜从天降,因为都是浅层矿,普通人背个包偷摸进去就能采。 天大的好消息让全世界都炸了锅,无数穷哥们蜂拥而至,追逐起了发财梦。这两个地方也就成了人们口中的“旧金山”与“新金山”。 不少人确实发了财,他们把挖到的金子带回家乡,豪气地大笔采购各种商品。 在强大消费力的刺激下,整个社会的生产神奇地复苏了。 这就给了当权者很大的启发。 在马克思指出的经济危机的两个根本因素中,改变分配制度他们完全不会考虑,但是生产动力可以想办法啊。 除了大肆淘金带动消费,资本主义国家又找到了新的利润来源:把商品卖到落后地区去! 由此,开始了各国抢夺殖民地的运动,资本主义转变为帝国主义。 帝国主义向殖民地高价倾销商品,同时低价采购原材料,一高一低之间进行不等价交换,获得了巨量的超额利润。 这些利润刺激着资本家的投资热情,工厂得以长期开工,无产阶级也相应获得持续稳定收入。 靠着从殖民地吸血,资本主义进入了一段难得的平稳发展期。 与此同时,科技也对企业利润的增加做出了贡献。 资本家通过采用新技术,使生产效率高于社会平均水平,就能获得更多利润。这就激励他们不断投入科技研发,推动生产力水平进一步提高。 因为有这三个方面在生产动力上一起使劲,资本主义就从1848年一直苟啊苟,不仅苟过来了,还越来越健康。期间虽然也偶有危机现象,但很快就过去了。 马克思、恩格斯一直预言资本主义很快就会死亡,但是直到他们去世,资本主义都活得挺好。真是造化弄人。 但是化解危机的三板斧并非永远有效。 浅层金矿可遇不可求,挖完了也就完了。难挖的深层金矿跟无产者无缘,穷人再也没有白捡的发财机会,消费能力仍然会萎缩。 殖民地也不是永远可以扩张的,等到帝国主义把全球的落后地区瓜分完毕,列强们就只能守着各自的地盘竭泽而渔,早晚也会失去超额利润的来源。 随着技术水平的提升,低垂的果子都被摘尽,研发上的投入日益加大,一般资本家承受不起这样的开支而被淘汰。当生产不断集中,垄断日益加剧后,垄断资本家也就不再愿意为高昂的科研费用买单,更倾向于利用垄断地位躺赢。 三板斧的威力减弱,危机爆发的可怕前景再次浮现在人们面前。 此时人们灵光乍现,一拍脑袋:谁说殖民地瓜分完了?你说那块地是你的,你叫一声它答应吗?直接抢过来不就完了嘛。 为了抢夺势力范围,列强们分好边从1914年开始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资本主义的贪婪终于引发了人类的浩劫。 一战打了四年,因为有大聪明中途跳反,真正的战败国就一个德国。列强把它那点本就不多的殖民地分一分,都不够塞牙缝。 战争破坏了欧洲大片工业区,恢复这部分生产力消磨了一些时间。然后呢,经济危机又来了。 1929年开始的经济危机被称为“大萧条”,是资本主义历史中让人寒彻心扉的可怕记忆。 美国失业人口总数达到了830万,英国有500—700万人失业,德国失业人口加半失业人口占了总数的三分之二。 遍及全美的大饥荒和普遍营养不良,导致大量人口非正常死亡。据估计,至少有700万人死亡,约占当时美国总人口的7%。 从1929年到1933年,资本主义再一次面临生死存亡。 5 一战没能带来资本主义世界的长期繁荣,反而催生出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 当资本主义国家陷入大萧条哀鸿遍野之时,社会主义苏联正是欣欣向荣,见风就长。 按照马克思开出的方子,苏联的经济制度完全免疫了经济危机。 公有制的企业所获得的财富属于国家,国家根据社会需要投资进行扩大再生产。计划经济的生产与分配根本不会有过剩的问题,反而因为提高国家实力与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持续增加产量。 在西方关停工厂,破坏生产力的同时,苏联的工业每五六年就翻一番。 在列强还在为殖民地急赤白脸的时候,仅靠国内消费拉动,苏联就跃升成了世界第二工业国。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社会主义的活力让资本主义相形见绌,越来越多的人们在想:可能社会主义才真是人类社会的出路。 但是,资本主义并没有坐以待毙,而是从苏联模式中找到灵感。 他们的思路还是绕开马克思说的第一条,私有制不能动,这是国本,改了就成了社会主义了。继续在生产动力上做文章,不就是因为购买力不足导致缺乏动力吗?那就由国家直接来购买。 1933年,希特勒和罗斯福先后上台,不约而同推出政策,由国家投资大搞基础设施建设。 德国修建了世界上第一条高速公路,还不顾《凡尔赛和约》的限制发展军事工业,狂造坦克、飞机。 美国兴建了18万个小型工程项目,解决了400万人就业;拨款50亿美元给工程兴办署和全国青年总署,先后解决了2300万就业,占全国劳动力的一半以上。 通过大基建提供的就业机会,把钱直接输送到社会底层,再由大众消费刺激复苏。 在国家的蛮力拉动之下,社会生产这台生锈的机器终于吭吭哧哧地艰难发动起来。 这个政策确实有用,被一个心思活络的学者发现了,开始写书进行总结。后来该政策就以学者命名,称为“凯恩斯主义”。 但是凯恩斯主义有一个严重缺陷:国家是没钱的,要投资基建,钱从哪来? 那就只能跟资本家借了,国家发行大量国债,许以一定的利息回报。一来资本家的钱囤在家里也没处花,二来国家老拿苏联吓唬他们,怕被共产,一开始他们也是愿意借的。 但是钱投进基建哪来的快速回报呢?也不敢加税,怕把好不容易有点恢复的经济又给弄熄火。 因此,国家没有办法,只能不断借新债还旧债,同时为了加大力度刺激经济越借越多。 这样一来资本家不干了,你这整个一杀猪盘,万一续不上岂不要亏个底朝天。 国债卖不出去,国家又没钱搞刺激了。1938年,美国和德国再次陷入全面萧条。 当时两国经济都在崩溃的边缘,只是希特勒性子急没绷住:没钱去抢总可以吧。 1939年9月1日,德军闪击波兰,二战正式开打。 旺盛的战争需求拯救了美国。 6 二战之后,资本主义世界美国独步天下。但同时,苏联展现的惊人生命力也令全球刮目相看。 按照帝国主义的尿性,美国应该收割打残了的欧洲各国,把它们作为产品倾销地,以保持本国长期繁荣。 但是,苏联的存在让它投鼠忌器。一个贫穷虚弱的欧洲,必将成为共产主义运动最佳的温床。 客观评价,美国战后那批政治家还是有战略眼光的。他们决定约束本国资本家的贪婪,用苏联这个头号敌人进行恐吓,威逼利诱资本家拿出真金白银给欧洲贷款,开放美国市场支持它们的复兴。 同时,美国带领资本主义国家一起建立福利、社保制度,让底层人民有最低生活保障,也就保证了社会最基本的购买力。 美军还满世界找仗打。二战之后美国发动200多场战争,战争带动的相关需求使其国内形成了“军工复合体”,巨大的利益同样刺激着产业的蓬勃发展。 资本主义在美国这个领头羊的强力带动下,再次进入了繁荣年代。 但是到了70年代,奋力拉车的美国有点力不从心了。 病根又是出在国债上。 因为无论美国是补贴西欧、日韩也好,还是到处打仗也好,本质上都是在充当散财童子。但是,美国这些撒出去的钱,往往是没有实际收益的,只会造成财政赤字越来越大。饶是美国发了大把战争财,也经不起这样长年累月的败家。 国债卖不动,国家贴不起,经济危机当然又回来了。 这个问题直到1979年美联储主席换上保罗·沃尔克,才找到新办法。 沃尔克被称为“铁腕主席”,他的办法是采取激进的加息策略:联邦基金利率在1980年底达到了创纪录的20%。 这种做法的内在逻辑是:美国不再到处撒钱当冤大头了,而是用高利率把美元吸引回美国来吃利息。 美元回流大潮带动下,一切美国国内资产都被哄抢,原来乏人问津的国债也就顺势卖出去了,美国政府手里再次拿到大把现金。 等国库充盈之后,美联储开始减息,美国政府重新大把撒钱,社会购买力又能强劲起来。 按理说,在加息的背景下,国债的利息也相应提高,会造成以后要还更多的钱。 但是,自从沃尔克发明了这套加息减息的“美元潮汐”玩法之后,美国就已经完全变了。 以往国债的担保是税收,欠了债是要用实打实的财政收入偿还的。现在国债的担保则是增发更多的国债,借钱来还。只要我能借到更多的钱,就不用担心还不上钱。 你担心美国借不到钱? 美国军费每5年翻一番,势力遍布全球,有绝对把握颠覆世界上大多数政府。有军力作背书,美元你就得认。 只要你认美元,加减息周期就能收割全球,美债就不愁卖。 至此,美国彻底变成了一个金融帝国。实际上再也不需要苦哈哈地搞实体经济,通过操纵美元就能够剥削全世界。 80年代开始,美国经济加快“脱实向虚”,成为了一个依靠印钱的寄生型帝国。 但是,恰恰靠着美国不断向世界各国输出美元,所产生的持续不断的购买力维持着全球资本主义的生产,再次进入了繁荣年代。 还记得前文所说的化解危机的三板斧吧,美元其实就代替了第一斧黄金的作用。 而其它两板斧也以新的面目重新出现。 以前帝国主义争抢殖民地,为的是把本土生产的商品穿山跨海地卖过去。现在直接在落后地区设立工厂,利用当地低廉的劳动力与资源生产商品,反过来卖给美国等发达国家挣美元。 而本土的工薪阶层整体往产业链上游移动,从事品牌、设计等价值更高的工作,同时金融、教育等服务业提供大量高薪岗位。这都使得社会底层能从全球化的生产中共同获利,极大缓和阶级矛盾。 美苏争霸的局面逼迫着西方在科技方面加大投资,集成电路、互联网、移动通信都是在当时背景下诞生的技术。这些技术带来的新产品消费需求,又刺激着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进化升级后的新三板斧,不仅化解危机,更将资本主义推入一段黄金时期。 同时,这新三板斧也把苏联劈得招架不住,疲态尽现。 7 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虽然能对经济危机天然免疫,但也有自身的严重问题,不是购买力不足,反而是供给不足,没有那么多商品生产出来。 为什么生产不出来呢? 因为人们生活的需求是不断变化的,而这些丰富多变的需求并不能及时安排进国家计划之中,造成人民生活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 同时,从事创造性劳动的人们,其劳动价值显然要高于普通劳动。但是他们的收入并不能匹配其做出的贡献,在与隔壁资本主义进行对比时,人民有巨大的心理落差。 这些因素都造成经济缺乏活力,人民积极性不高。 而为了整垮这个让资本主义世界日夜提心吊胆的可怕对手,美国带领西方开启了军备竞赛。苏联不得不将大量国家资源投入军工生产,加剧了人民的生活困难。 最终,苏联在内外敌人的联手之下解体了,资本主义取得了冷战的最后胜利。 苏联的死,让美西方彻底放飞了自我。 他们沉醉在胜利之中无法自拔,“历史终结”的狂喜让他们把现有的一切都当成最完美的存在。 整个西方都在通过全球化外移低端产业,只愿意吃西瓜最甜的部分。 美国更加肆无忌惮,加大力度玩弄金融帝国的纸面游戏。直到为了获取更大利润,华尔街的天才们发明了新玩法:次贷。 次贷根本上是因为银行为了刺激房地产消费,将钱贷给了没有还款能力的低收入群体。为了平摊风险,银行又把这些债权打包卖出去。买家也不傻,同样也打包再卖……这样层层加码,越来越多的人与一颗颗定时炸弹绑在了一起。 2007年末美国房地产泡沫破裂,次贷危机全面爆发,全球经济陡然跌入风暴之中。 这场席卷全球的危机不再是因为生产过剩引发,而是因为刺激需求过猛,属于经济危机这种癌症在资本主义躯体内发生的转移。 而当时美联储由本·伯南克执掌。此公乃是研究经济史的专家,并且对大萧条那段有独到的见解。 伯南克认为“金融恐慌”是引发金融风暴的真正原因。 储户恐慌引发挤兑,挤兑导致银行被迫贱卖资产,大规模资产贱卖带来抵押品价值下降和流动性丧失,银行强行停止信贷,进一步加剧恐慌。 解决办法很简单:量化宽松,就是俗称的“QE大法”。 所谓量化宽松,是由中央银行直接下场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购入国债、房贷债券等证券,使商业银行在央行开设的结算户口内的资金增加,为外部的银行体系注入新的流动性。 简单说,就相当于间接增印钞票,为市场提供信心,尽快摆脱恐慌。 那当然啦,国家直接给我钱谁还恐慌。 从2008年底到2014年,美联储先后三次QE,总共购买了4.5万亿美元的资产。这也就是我们总听到的“大水漫灌”式救市方法。 从数据上看,伯南克的QE大法确实拯救了美国经济。 美国实际GDP从2009年萎缩2.5%的低谷逐渐回升,到2014年QE结束当年,实际GDP扩张2.5%。美国的失业率从2009年9.9%的高位,逐渐下降到2014年的5.6%。 凭借这一成就,伯南克获得了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但是,这可能是资本主义世界化解危机所能使出的最后一招了。 8 我们再回到文章开头的特拉斯的经济政策,想一想为什么她会失败。 发债撒钱刺激经济,这是资本主义国家传统艺能。不然能怎么办? 为什么她就撒失败了呢? 因为金融资本市场不认英国国债了。你以为你是老美啊,想发多少国债就发多少。 买不买英国国债要看资本家的心情,特拉斯就是赶上了他们心情不好的时候。 那么美国是否可以把这个游戏一直玩下去呢? 短期肯定可以,长期肯定不行。 美国国债是因为美元,美元则是因为美军。 美军实力已经开始走下坡,在阿富汗的表现让全世界看了笑话。俄乌战争打了这么久,也是一直不敢直接下场。 虽然余威尚在,但是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暗戳戳地冒头,中东小王爷甚至明着不给脸了。 整个帝国最承压的就在美元这根架海紫金梁上。如果万一美元倒了,帝国的崩塌也就不远了。 当然这个过程可能还有很长时间。但是伯南克开启的核动力印钞,已经让美帝欲仙欲死,大大加快这一进程。 1982年美国国债突破1万亿美元,1996年突破5万亿美元,2008年突破10万亿美元,2017年突破20万亿美元。 时至今日,美国国债突破31万亿美元了。 全世界在美元大洪水冲刷之下到处房倒屋塌,早已忍无可忍,放弃美元的行动或明或暗已经开始。 该收着点,想想别的招了。 但是,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还能想出什么好办法呢? 我们再次审视马克思指出的两大病因。资本主义一直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