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2

电工技术试卷A答案

80阅读 | 3收藏 | 2页 | 打印 | 举报 | 认领 | 下载提示 | 分享:
2
电工技术试卷A答案第1页
电工技术试卷A答案第2页
福利来袭,限时免费在线编辑
转Pdf
right
1/2
right
下载我编辑的
下载原始文档
收藏 收藏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用户头像
见惯冬雪看厌春秋 上传于:2024-06-11
命题: 适应班级: 审批: 校 对: 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 ——年——学期《电工技术》课程期末试卷 考试时间:100分钟 考试形式:闭卷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计 分 阅卷人签名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线性电阻上电压u与电流i关系满足 欧姆 定律,当两者取非关联参考方向时,其表达式为 u=-iR 。 2、在直流电路中,电感元件相当于 短路 ,电容元件相当于 开路 。 3、图1所示二端网络吸收功率是的为 10W 。   图1 图2 4、图2所示电路,戴维南等效电路的参数是:UOC= 18 V,= 8 Ω。 5、设电感L上的电压为u=Usin(ωt+θ U),则电感上的平均功率P= 0。 6、在正弦交流电路中选择元件电压、电流参考方向一致,则电感元件的电压相位 超前 电流相位 90 度。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电路如图3所示,最简形式的等效电路是( A )  图3 2、在图4所示电路中,欲使U1=U,则R1和R2的关系式为( B )。 A、R1=R2; B、R1=R2; C、R1=2R2; D、R2=3R1   图4 图5 3、电路如图5示,已知电流表读数为8安,电流表为读数6安,则电流表读数( B )。 A、14安; B、10安; C、8安; D、4安。 4、电压u和电流 的参考方向一致,对于正弦交流电路中的电容元件下列式中正确的是( C ) A、, B、 C、, D、 5、与的相位差是( A )。 A、25º B、5º C、-65º D、-25º 6、已知某电路端电压,通过电路的电流,、为关联参考方向,该电路是( B ) A、电阻性 B、感性 C、容性 D、无法确定 7、对称三角形连接三相正弦交流电路,线电流=17.32∠-300A,则相电流=( B )A。 A、17.32∠00 B、10∠00 C、10∠600 D、17.32∠-600 8、下述电路中,基尔霍夫定律不适用的是( D )。 A、非线性电路 B、非正弦周期性电流电路 C、动态电路 D、分布参数电路。 9、在只有两个节点的线性电阻性有源网路中,有一个纯电阻支路,若该支路电阻值增大,则网络中两节点之间的电压将( A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变化情况无法确定 10、下列关于正弦量之间的相位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A、同频率的两正弦量的相位差与计时起点无关。 B、两个正弦量的相位差与它们的参考方向的选择无关。 C、任意两个正弦量的相位差都等于其初相之差。 D、u1、u2、u3为同频率正弦量,若u1超前u2,u2超前u3,则u1一定超前u3。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电压源和电流源是有源元件,当它们与外电路接通时,它们总是发出电能。 ( × ) 2、任意两点之间的电压和电位与参考点的选择无关。 ( × ) 3、电压源的电压为一定值或为一确定的时间函数,随着输出电流增大,端电压下降。( × ) 4、应用网孔电流法计算电路,自电阻总是为正值,互电阻总是为负值。 ( × ) 5、电压为零的电压源可用开路代之;电流为零的电流源可用短路代之。 ( × ) 6、正弦交流量可以用相量来表示,所以A。 ( × ) 7、提高电路的功率因数,可以用并联电容器方法。 ( √ ) 8、同频率的两正弦量的相位差与计时起点无关。 ( √ ) 9、如果两个二端网络分别接到某一外电路时,它们的引出端钮之间电压相等,引出端钮的电流相等,则这两个网络就是等效网络。 ( × ) 10、正弦交流串联电路发生谐振时,阻抗最小、电流最大。 ( √ ) 四、计算题(共40分) 1、(8分)电路如图所示,已知US=20V、R1=4Ω电阻R=6Ω、IS=1.25A;试求电流I 。  2、(10分)用支路电流法求图示电路中各支路电流。 解:各支路电流参考方向如图中所示,列写方程组得: 解方程组,得 3、(10分)用电压表、电流表和功率表去测量一个线圈的参数R和L,测量电路如图所示。已知电源频率为50Hz,测得数据为:电压表的读数100V,电流表的读数为2A,功率表的读数为120W。试求R和L。 解:︱Z︱== EMBED Equation.3  Ω = 50 Ω cos EMBED Equation.3 = EMBED Equation.3 = EMBED Equation.3 =0.6  EMBED Equation.3 = arccos0.6 = 53.1° sin EMBED Equation.3 =sin53.1° = 0.8 R =︱Z︱cos EMBED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