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全国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基础复习资料上.txt吃吧吃吧不是罪,再胖的人也有权利去增肥!苗条背后其实是憔悴,爱你的人不会在乎你的腰围!尝尝阔别已久美食的滋味,就算撑死也是一种美!减肥最可怕的不是饥饿,而是你明明不饿但总觉得非得吃点什么才踏实。计基础复习资料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会计的意义
一、会计的定义: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核算和监督企业、政府和非营利组织等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同时,它又是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
可从四个方面理解:①
会计属于管理的范畴;
② 其对象是特定单位的经济活动;
③ 基本职能是核算和监督;
④
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而不是惟一的计量单位)
二、会计的基本职能:核算和监督
1、会计核算: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环节,反映特定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向有关各方提供会计信息。
会计核算的基本特点:①
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各单位的经济活动
②
会计核算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会计核算的四个环节:确认、计量、记录、报告
会计核算的7种方法:①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②复式记账;③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④登记账簿;⑤成本计算;⑥财产清查;⑦编制会计报表。
会计核算的基本运作程序:根据发生的经济业务填制和审核凭证,按照确定的会计科目设置账户,运用复式记账的方法登记账簿,按一定的成本计算对象计算成本,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财产清查,根据账簿资料编制财务报表。
2、会计监督:指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
会计监督的三个特点:①
主要通过价值指标进行;
② 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包括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
③
监督依据包括合法性和合理性两个方面。
3、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的关系:核算是监督的前提,监督是核算的保证。(对经济业务活动进行监督的前提是正确地进行会计核算,相关而可靠的会计资料是会计监督的依据;同时,也只有搞好会计监督,保证经济业务按规定进行、达到预期的目的,才能真正发挥会计参与管理的作用。)
4、财务报告目标(也称会计目标):
总
目
标:提高经济效益
基本目标:向有关各方提供会计信息
根据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
财务报告使用者包括:企业管理者,投资者,债权人,社会公众,政府及有关部门等(选择)
第二节
会计基本假设和会计基础
1、 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①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确认、计量、报告的空间范围。
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法人)并非对等的概念。一般而言,凡法人单位必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判断)
②
持续经营是指会计主体在可预见的未来,会按照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破产、也不会大规划削减业务。
③
会计分期指将一个会计主体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人为地划分为若干相等的会计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报告。
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按公历起讫日期确定。(选择)
④
我国的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企业也可选择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向外编送财务报告时,应折算为人民币反映。(判断)
2、
会计记账基础
①权责发生制(也称应计制或应收应付制):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②收付实现制(也称现金制中现收现付制):以款项的实际收付为标准来确认本期收入和费用的一种方法。
收付实现制(一般用于事业单位、非营利组织)是和权责发生制(企业)相对应的一种确认基础。
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目前,我国的政府和非营利组织会计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除经营业务(如学校的复印部、食堂等)采用权责发生制外,其他业务也采用收付实现制。
第三节
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8项要求:
4个首要质量要求: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
4个次级质量要求: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
可靠性:是对会计工作和会计信息质量最基本的要求;
可比性: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应当要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在附注中说明。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重要性:凡对资产、负债、损益等有较大影响的会计事项要充分披露,对次要的会计事项可适当合并、简化处理。
谨慎性:也称稳健性或审慎性,是指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保持必要的谨慎,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但不得计提秘密准备。(费用从高,资产或收入从低:如收入每月挣5000-8000,说5000)
及时性:一是要求及时收集会计信息,即在经济业务发生后,及时收集整理各种原始单据;二是及时处理会计信息,及时编制同财务报告;三是及时传递会计信息。
第四节
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
会计要素:是根据交易或事项的经济特征所确定的会计核算内容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内容的具体化,是从会计的角度描述经济活动的基本要素。也称财务报表要素。
会计要素包括6个: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其中,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项要素侧重于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构成资产负债表要素;收入、费用、利润三项要素侧重于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构成利润表要素。
一、资产:
1、资产的概念: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2、资产的分类:按其流动性(即变现速度或能力)不同,可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
①流动资产:指可以在1年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等。
②长期投资:指除交易性金融资产以外的投资,包括持有时间准备超过1年(不含1年)的各种股权性质的投资、不能变现或不准备随时变现的债券、其他债权投资和其他长期投资。
③固定资产:指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年限超过1年,单位价值较高的有形资产,包括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设备、工具器具等。
④无形资产: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特许权等。
⑤其他资产:指除以上四类资产以外的资产,如长期待摊费用、商誉等
3、资产的基本特征:
①资产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即资产必须是现实的资产,而不能是预期的资产。
②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在会计实务中将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视为企业的资产。
③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二、负债
1、负债的概念: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2、负债的分类:按其流动性不同(或偿还期限的长短),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
①流动负债:指将在1年(含1年)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付股利、应交税费、其他暂收应付款项和将于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等。
②长期负债:指偿还期限在1年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负债,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
3、
负债的特征:
①是企业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而承担的现时义务
②负债的清偿预期会使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③是能够用货币确切计量或合理估计的经济责任
三、所有者权益
1、所有者权益的概念: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的剩余权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称为净资产)。
2、所有者权益的来源:①所有者投入的资本;②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③留存收益。
利得: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如罚款等)
损失: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留存收益:主要包括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两部分
4、
所有者权益的内容:按其构成不同,可分为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等
实收资本(或股本):指投资者按照企业章程或合同协议的约定,实际投入企业的资本,包括国家资本、法人资本、个人资本、外商资本。
资本公积:是指企业在筹集资本过程中取得的由投入资本所引起的各种增值,包括资本(或股本)溢价等。
盈余公积:是指企业按规定从税后利润中提取的积累资金,包括法定盈余公积和任意盈余公积。
未分配利润:指企业留待以后年度进行分配的历年结存的利润。
判断或选择:一般而言,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是由企业所有者直接投入的,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则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实现的利润留存企业所形成的,因而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又称为留存收益。
四、收入
1、收入的概念: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2、收入的分类:①按性质不同,可分为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②按经营业务的主次,可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
3、收入的特点:①收入是从企业的日常活动中形成,而不是从偶发的交易或事项中产生;②它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或两者兼有,最终会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判断:并非所有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而引起的所有者权益增加都是企业的收入。(如投资者投入资产)
判断:营业外收入不是收入,利得计营业外收入。
五、费用
1、费用的概念: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2、费用的分类:按经济用途不同,分为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生产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期间费用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3、费用的特点:①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②最终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③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
4、费用与成本的关系:联系表现在:成本是按一定对象所归集的费用,是对象化了的费用。区别表现在:费用是资产的耗费,与一定的会计期间相联系,与生产哪一种产品无关;成本与一定种类和数量的产品相联系,而不论发生在哪一个会计期间。
六、利润
1、利润的概念: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的实现表现为所有者权益的增加,而亏损的发生则表现为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会计等式:
1、第一会计等式(基本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实际上反映了企业资金的相对静止状态,也称为静态会计等式。)
2、第二会计等式:收入-费用=利润(实际上反映了企业资金的绝对运动形式,也称为动态会计等式)
3、第三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第五节
会计确认和会计计量
1、会计确认的标准:①符合某项要素的定义;②能够可靠地加以计量。
2、会计计量属性包括:①历史成本;②重置成本;③可变现净值;④现值;⑤公允价值。(多选题)
第二章
会计科目和账户
第一节
会计科目
1、含义:是按照经济内容对各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作进一步分类核算的项目。
2、分类:
①按提供核算指标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不同,分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
总分类科目又称一级科目,一般由财政部统一制定;明细分类科目又称二级科目或明细科目,明细分类科目除会计准则规定设置的以外,可以根据本单位经济管理的需要和经济业务的具体内容自行设置。
②按所反映经济内容的性质即按其反映的会计对象要素不同,分为资产类科目、负债类科目、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成本类科目、损益类科目。
3、设置原则:①合法性原则;②相关性原则;③实用性原则。
判断:企业在不影响质量和对外提供会计信息的前提下,可合并会计科目或自行设置一些会计科目。
第二节
账户
1、账户的概念: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以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的载体。
2、账户的分类:
①按提供指标的详细程度不同,分为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
②按经济内容,分为资产类账户、负债类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成本类账户、损益类账户。
3、账户的基本结构包括:①账户名称;②日期和摘要;③增减金额和余额;④凭证号数
4、账户的四个金额要素:①期初余额;②本期增加发生额;③本期减少发生额;④期末余额
关系: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期末余额(不是会计等式)
5、
账户和会计科目的联系和区别(简答)
联系:两者都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的分类,一个是项目、名称,一个是载体、方法,两者反映的内容是一致的,性质相同。在实际工作中,对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户不加以严格区分,而是相互通用。会计账户以会计科目为名称,而会计科目所发生的增减变动情况通过会计账户加以反映和记录。没有会计科目,会计账户就失去了设置的依据,没有会计账户,就无法发挥会计科目的作用。
区别:会计账户有一定的结构和格式,可以记录经济业务的增减变化;会计科目没有一定的结构和格式,不能对经济业务的变化加以记录。
第三章
复式记账
第一节
单式记账法和复式记账法
1、单式记账法的概念:指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只在一个账户中进行记录的记账方法。
2、复式记账法的概念:指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以相等的金额,在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进行记录的记账方法。
3、复式记账法的特点:①可以全面、清晰地反映出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②可以对记录的结果进行试算平衡,以检查账户记录是否正确。
4、1993年7月1日起,我国所有企业统一采用借贷记账法。
第二节
借贷记账法
1、借贷记账法下的"借"和"贷"不代表任何经济意义,只是单纯的记账符号。
2、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3、试算平衡:是根据会计基本等式的恒等关系和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检查账户记录是否正确的过程。包括发生额试算平衡法和余额试算平衡法两种。
判断:一般而言,如果所有账户在一定期间内借、贷方发生额合计不平衡,借、贷方余额合计不平衡,则可以肯定本期内记账和结账有错误;而如果两者都平衡,则说明记账和结账可能正确,但不能就此断定记账肯定没有错误(比如记账时重记或漏记整笔经济业务、对相互对应的账户都以大于或小于正确金额的数字进行记账、对应账户的同方向串户等)。
选择:在日常会计核算中,通常是在月末进行试算平衡。
第三节
会计分录
1、概念:指对某项经济业务事项标明其应借应贷账户及其金额的记录,简称分录。
2、内容(也称会计分录三要素):①账户名称,即会计科目;②记账方向,即借方或贷方;③记录金额。
3、分类:根据所涉及账户的多少,分为简单会计分录和复合会计分录。
第四节
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
1、二者关系:总账统驭和控制着明细账,是明细账的统驭账户;明细账是对总账资料的具体化和补充说明,是从属于总账的,
第四章
会计凭证
第一节
会计凭证的含义、意义和种类
1、概念:简称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也是登记账簿的依据。
2、作用:①记录经济业务,提供记账依据;②明确经济责任,强化内部控制;③监督经济活动,控制经济运行。
3、种类:按编制程序和用途不同,分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
第二节
原始凭证
1、概念:又称单据,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取得或填制的,用以记录或证明经济业务的发生或完成情况的文字凭据。是进行会计核算工作的原始资料和重要依据。
2、分类:
①按取得的来源不同,分为自制原始凭证(如收料单、领料单、开工单、成本计算单、出库单等)和外来原始凭证(如发票、飞机票、火车票、银行收付款通知单等中);
无论是自制的还是外来的原始凭证,都是用来证明经济业务已经完成,并用以作为会计核算的原始资料。
凡是不能证明经济业务已完成的文件或证明,如经济合同、材料请购单、生产通知单等,都不能算作会计凭证,也不能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
未经对方单位签章,不具备法律效力的凭证,或不具备凭证基本内容的白条,也不能算作会计凭证。
②按填制手续和内容不同,分为一次凭证(如收料单、领料单等)、累计凭证(如限额领料单)、汇总凭证(如工资汇总表、耗用材料汇总表、差旅费报销单等)
③按格式不同,分为通用凭证(使用范围可以是某一地区、某一行业,也可以是全国,如全国通用的增值税专用发票、银行转账结算凭证等)和专用凭证(由单位自行印制、仅在本单位内部使用,如收料单、领料单、工资费用分配表、折旧计算表等)。
3、基本内容:①原始凭证名称;②填制原始凭证的日期;③接受原始凭证的单位名称;④经济业务内容(含数量、单价、金额等);⑤填制单位签章;⑥经办人员签章;⑦凭证附件。
4、填制要求:①记录要真实;②内容要完整;③手续要完备(对外开出的原始凭证必须加盖本单位公章);④书写要清楚、规范;⑤编号要连续;⑥不得涂改、刮擦、挖补;(原始凭证有错误的,应当由出具单位重开或更正,更正处加盖出具单位印章。原始凭证金额有错误的,应当由出具单位重开,不得在原始凭证上更正)⑦填制要及时。
5、原始凭证的审核内容包括: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完整性、正确性、及时性。(简答)
第三节
记账凭证
1、含义:是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按照经济业务事项的内容加以归类,并据以确定会计分录后所填制的会计凭证。是登记账簿的直接依据。(原始凭证是登记账簿的原始依据,记账凭证是登记账簿的直接依据。)
2、分类:
①按其反映的经济业务的内容,分为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
需注意:对于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之间相互划转的经济业务,即从银行提取库存现金或将库存现金存入银行的经济业务,只编制付款凭证。
判断:出纳员不能直接依据有关收、付款凭证业务的原始凭证来收、付款项,必须根据审核批准的收付款凭证收付款,且须在凭证上加盖"收讫""付讫"章,以免重收重付。
②按照填列方式分类,分为复式凭证、单式凭证。
3、基本内容:(选择题,要与原始凭证的内容区别记忆)
①记账凭证的名称;②填制记账凭证的日期;③记账凭证的编号;④经济业务事项的内容摘要;⑤经济业务事项所涉及的会计科目及其记账方向;⑥经济业务事项的金额;⑦记账标记;⑧所附原始凭证张数;⑨会计主管、记账、审核、出纳、制单等有关人员签章。
4、记账凭证的编制要求:
①内容需完整;②应连续编号;③书写应清楚、规范;④记账凭证可以根据每一张原始凭证填制,或根据若干张同类原始凭证汇总编制,也可根据原始凭证汇总表编制;但不得将不同内容和类别的原始凭证汇总填制在一张记账凭证上;⑤除结账和更正错误的记账凭证可以不附原始凭证外,其他记账凭证必须附有原始凭证;⑥填制记账凭证时若发生错误,应当重新填制;⑦记账凭证填制完经济事项后如有空行,应当自金额栏最后一笔金额数字下的空行处至合计数上的空行处划线注销。
5、记账凭证的审核内容:
①内容是否真实;②项目是否齐全;③科目是否正确;④金额是否正确;⑤书写是否正确。
6、
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区别:
①填制人员不同;②填制依据不同;③填制方式不同;④发挥作用不同
第四节
会计凭证的传递和保管
1、会计凭证的传递是指从会计凭证的取得或填制进起至归档保管过程中,在单位内部各个部门和人员之间的传送程序。
2、会计凭证传递的作用:①有利于完善经济责任制和进行会计监督;②有利于及时进行会计记录。
3、会计凭证传递的设计原则:①要能够满足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②单位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每一种凭证的传递程序和方法。
4、会计凭证的保管要求:
①会计凭证应定期装订成册,防止散失。
②会计凭证封面应注明单位名称、凭证种类、凭证张数、起止号数、年度、月份、会计主管人员、装订人员等有关事项,会计主管人员和保管人员应在封面上签章。
③会计凭证应加贴封条,防止抽换凭证。(原始凭证不得外借,特殊情况经本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批准,可以复制,但须在专设的登记簿上登记,并由提供人员和收取人员共同签名、盖章)
④原始凭证较多时可单独装订,但应在凭证封面注明所属记账凭证的日期、编号和种类
⑤严格遵守会计凭证的保管期限要求,期满前不得任意销毁。
第五章
会计账簿
第一节
会计账簿的含义和种类
1、会计账簿的含义:简称账簿,是指由一定格式账页组成的,以经过审核的会计凭证为依据,全面、系统、连续地记录各项经济业务的簿籍。
2、设置和登记账簿的意义:
①提供系统、完整的会计核算资料;②有效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③编制会计报表的主要依据;④进行会计分析的重要依据。
设置和登记账簿是编制会计报表的重要基础,是连接会计凭证与会计报表的中间环节。
3、账簿和账户的关系:形式和内容的关系。账簿是外在形式,账户是内在真实内容。账户存在于账簿之中,账簿中的每一账页就是账户的存在形式和载体,没有账簿,账户不能独立存在;账簿序时、分类地记载经济业务,是在账户中完成的。
4、会计账簿的分类:
①按用途不同,分为序时账簿、分类账簿、备查账簿
②按账页格式,分为两栏式账簿、三栏式账簿、多栏式账簿(收入、费用明细账一般采用多栏式账簿)、数量金额式账簿(原材料、库存商品、产成品等明细账一般采用此账簿)
③按外型特征,分为订本式账簿(总分类账、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活页式账簿、卡片式账簿(固定资产明细账)
第二节
会计账簿的内容、启用与登记规则
1、会计账簿的基本内容:封面、扉页、账页。(选择)
2、会计账簿的启用:启用会计账簿时,应当在账簿封面上写明单位名称和账簿名称,并在账簿扉页上附启用表。年度开始启用新账簿时,应将上年的年末余额计入新账的第一行,并在摘要栏注明"上年结转"或"年初余额"。
3、会计账簿的记账规则:
判断:账簿中书写的文字和数字上面要留有适当空格,不要写满格,一般应占格距的1/2。
简答:下列情况下可用红色墨水记账
①
根据红字冲账的记账凭证,冲销错误记录;
② 在不设借贷等栏的多栏式账页中,登记减少数;
③
在三栏式账户的余额栏前,如未印明余额方向的,在余额栏内登记负数余额;
④ 根据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的规定可以用红字登记的其他会计记录。
第三节
各种会计账簿的登记方法
选择:固定资产、债权、债务等明细账应逐日逐笔登记;库存商品、原材料、产成品收发明细账及收入、费用明细账可逐笔登记,也可定期汇总登记。
第四节
对账
1、对账内容包括:①账证核对;(一般在日常编制凭证和记账过程中进行,登账时、出错时)②账账核对;(包括总分类账簿有关账户的余额核对;总分类账簿与所属明细分类账簿核对;总分类账簿与序时账簿核对;明细分类账簿之间的核对)③账实核对。
第五节
错账更正方法(三种:划线更正法,红字更正法,补充登记法)
1、
划线更正法:适用于记账凭证无错,只是登账错误的情况。数字错误须全部划销,文字错误可只划销错误部分
2、
红字更正法:适用于记账凭证错误,导致登账错误的情况,分三种情况:
① 科目错误:红字冲销法
② 方向错误:红字冲销法
③
金额错误:多记金额红字冲销法,少记金额补充登记法
第六节 结账
1、
结账的概念:在会计期末(月末、季末、年末)将本期内所有发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