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2

江西农业大学软件学院:党建互联网·搭建服务群众的连心平台.docx

157阅读 | 6收藏 | 8页 | 打印 | 举报 | 认领 | 下载提示 | 分享:
2
江西农业大学软件学院:党建互联网·搭建服务群众的连心平台.docx第1页
江西农业大学软件学院:党建互联网·搭建服务群众的连心平台.docx第2页
江西农业大学软件学院:党建互联网·搭建服务群众的连心平台.docx第3页
江西农业大学软件学院:党建互联网·搭建服务群众的连心平台.docx第4页
江西农业大学软件学院:党建互联网·搭建服务群众的连心平台.docx第5页
江西农业大学软件学院:党建互联网·搭建服务群众的连心平台.docx第6页
江西农业大学软件学院:党建互联网·搭建服务群众的连心平台.docx第7页
江西农业大学软件学院:党建互联网·搭建服务群众的连心平台.docx第8页
福利来袭,限时免费在线编辑
转Pdf
right
1/8
right
下载我编辑的
下载原始文档
收藏 收藏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用户头像
酒醉人不归 上传于:2024-07-10
江西农业大学软件学院:党建+互联网·搭建服务群众的连心平台 如何提升学生党支部党员队伍素质,为学生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破解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难题,把党组织温暖传导到神经末梢,是高校党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年来,江西农业大学软件学院党委顺应网络发展趋势,抢占新媒体阵地,探索推进“党建+互联网”模式,依托网络平台联系服务学生和锻炼提高能力,在互联网环境下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服务实践中培养党员模范和先进典型。 一、背景与起因 目前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中运用最频繁的媒介之一,成为高校学生记录生活、抒发情感、获取信息、互动交流不可或缺的工具。微信、微博、QQ空间等已经成为青年学生思想动态的温度计、心理状态的晴雨表,这为学校掌握大学生的所思所想所需所求提供了可能。 互联网给高校党建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高校党务工作者应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将互联网运用到高校学生党支部的工作中,切实增强党支部的各项工作成效,从而加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飞扬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学院发展速度快,存在着学生规模大、班级人数多、“3+1”的人才培养模式等特点。现有在校生近2500人,60个班集体,三地办学,学生最后一年整班建制到北京或者深圳一家软件企业进行实训就业,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严峻挑战。若在学生管理方面仍采用传统的管理方式,使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受到很大限制,学生个性化需求得不到满足,学生潜能得不到有效发挥。这就要求学院必须借助于网络优势,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作用,提高思想引导、维护稳定、强化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实现学生精细化管理全覆盖。 二、做法和措施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按照“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的指导思想,软件学院党委强化互联网思维,着力推进“四个一”工程建设,即创建一个阵地、建设一支队伍、营造一种氛围、形成一套机制。 1、创建一条“线上”阵地链。学院坚持线上线下齐抓共管,搭建服务群众的连心平台。依托“线上”优势,创建一条“微信—微博—QQ软件之声”三位一体全方位的“线上”阵地链,成立新媒体部,负责策划运营,粉丝覆盖全院学生。学院对阵地链中的微信、微博、QQ软件之声三个微平台的定位不同,对官方微信的定位是:反映学院动态、提供资讯信息、收集意见建议;对微博的定位是:发布消息公告、展示微言大义、树立学院形象;对软件之声的定位是:传递主流声音、凝聚公众共识、传播正面力量。三位一体的阵地链的打造,发挥各个平台优势,共同发力,展开攻势,形成链条效应,主动占领学生头脑,提高点击率;推进信息公开,传递主流声音,宣传工作动态,收集意见建议,接受问题咨询,解决实际困难,密切党群关系。 2、建设一支“骨干”队伍。以学生党员为骨干成立了一支网络服务队伍,明确学生网络志愿者的职责。一是充分发挥网络志愿者的作用,收集网络公众平台信息,收集学生对学校教学、管理、服务等方面的意见建议;二是主动承担网络宣传员义务,广泛宣传学院的各项政策和主张,宣传学院学校的办学成果,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三是认真履行网络文明志愿者的职责;四是积极扮演网络办事员角色,对普通学生在网络上提出的学习生活等诸多方面的需求,学生党员提供线下微服务,比如上门帮助、心理陪同、学习结对等方面的服务,实现线上和线下的良性互动。 3、营造一种“润物”氛围。学院坚持每周召开一次网络信息办公会,将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关注的热点问题以及对学校的意见、建议进行归纳整理,向学校领导和职能部门反映,真正成为学校和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使思想引导“润物细无声”,于无形中引导学生,疏导学生疑惑,规范学生言行,营造网络育人氛围。 4、制定一套“标配”考核制度。对照党员义务和权利、学院对党员的考核办法,并根据“网络志愿者”岗位职责,对党员制定“标配”的考核机制。一是对党员履行岗位职责逐条考核,查看工作记录本,对照检查,每学期末进行一次,每个学生党员要进行认真总结,支部召开专题会议进行述职,评选出优秀的网络文明志愿者;对学生党员上岗履责进行考核,将考核结果在党员大会上进行通报,对于履职效果差的取消预备期或进行党内处分;二是将预备党员履行网络文明引导纳入预备党员转正的重要参考要素;三是要求党员做好评论效果分析报告。每个党员每学期要要向学院提交工作分析报告,将每个党员的文明引导效果评估情况纳入评优考核中。 三、成效和反响 通过此项工作的开展,学生党员积极主动地引导舆论,保持网上正面舆论强势,探索建立起主动出击、正面引导、统一协调、反映灵敏、高效顺畅的校园和网上信息收集和反馈机制,实现了党建工作和学生工作的相互融合和互为促进,网上网下的互动,大事小事的转变,实现了学生信息掌握的360度全覆盖,实现了安全突发性事故防范的有效前移。已经成为家长满意、党员锻炼、学生受益的一项成功举措。江西教育电视台《党建好声音》栏目专题报道了学院“党建+互联网”建立网络服务新平台的消息。成效逐步凸显: 1、学生思想动态第一时间掌握。通过网络文明志愿者的作用发挥,网络上的大情小事一网打尽。有利于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第一时间的发现问题,掌握主动开展工作,避免事态恶化,有力地维护了学院稳定。实践中避免了个人极端事件的发生6起,比如2012年9月某同学在QQ空间里发表消极情绪的留言,并有自杀倾向,学生信息收集员第一时间向老师报告,学院果断开展工作,避免了事态发展;2013年10月某同学在微信中留下遗书离校出走,该班学生党员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在多方努力下挽回了宝贵年轻的生命。 2、学生服务有了高效平台。软件学院立足于微信公众平台、官方微博、qq群等打造成信息发布的平台、工作展示的平台、励志教育的平台,各种文件通知、工作举措、活动动态、重要事项等通过这些网络平台覆盖到每个学生,同时网络信息评论员开展转载评论,便于凝聚人心、统一思想、调动积极性、整合注意力。比如毕业生就业工作,学院不仅克服了三地办学的困难,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化压力为动力,开通就业服务qq专号,就业指导中心老师全天候在线,提供人性化服务,实现就业信息共享,遇到问题共同商量,打造就业温馨家园,实现了就业率连续五年稳定在90%以上。通过网络文明志愿者作用的发挥,学生党员及时收集问题学生的信息,密切关注网络信息,及时汇报,认真对待,正面引导,增强了党员的责任意识,在矛盾的排查和处理问题的实战中学生党员的综合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在履行网络办事员作用的过程中学生党员的服务意识的得到了树立和强化,在发挥评论员作用的实践中学生党员的政治意识得到了增强。三年来,学生党员为学生群众提供电脑维修服务600余例,提供各种证件代办服务40余例,提供专业学习帮助200余次,提供接受心理倾诉陪同服务350余次。 3、学生活力得到及时展示。通过广泛收集学生意见,重视学生诉求,学院欢迎学生建言献策,把学生的诉求作为学院决策的原动力,畅通了决策提议的“最先一公里”。充分相信依靠群众,学生中蕴含无穷智慧,发挥学生主人翁精神,为学院改革发展稳定建言献策,提出颇多含金量高的点子,上升到学院发展战略层面。比如学生建议学院多组织素质拓展类的活动,希望有更多机会锻炼提高,学院组建了记者团、啦啦操、素质拓展队、演讲辩论小组等20多支常设性学生兴趣组织,实现了常年有队伍,常年有训练,常年有活动。比如学生建议学院创造浓厚的专业学习氛围,学院扶持建立蓝点、零点、764、青藤等五个专业工作室,实现了经费有保障、活动有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