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2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考纲知识点.doc

220阅读 | 8收藏 | 6页 | 打印 | 举报 | 认领 | 下载提示 | 分享:
2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考纲知识点.doc第1页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考纲知识点.doc第2页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考纲知识点.doc第3页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考纲知识点.doc第4页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考纲知识点.doc第5页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考纲知识点.doc第6页
福利来袭,限时免费在线编辑
转Pdf
right
1/6
right
下载我编辑的
下载原始文档
收藏 收藏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用户头像
谙世 上传于:2024-07-15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考纲知识点 一、大运河的开凿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将杜之转输,其为利耶博哉!” 隋朝隋炀帝时开凿的大运河是隋朝对后世最重要的贡献。 1、目的: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开凿时间:605-610年。 3、三点、四段、五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开凿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沿途经过江苏的扬州、常州、无锡、苏州) 4、作用: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5、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6、评价大运河的开凿: ①大运河的开凿,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也有利于国家统一。②但也耗用了大量人力、物力,给劳动人民带来沉重的负担,造成严重的社会后果。 二、“贞观之治”(七下P7)“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贞观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是: ①政治上,下令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弊政;②经济上,轻徭薄赋,重视发展生产,崇尚节俭文化上,③用人上,善于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房玄龄、杜如晦、魏征)④发展科举,重视教育。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三、“开元盛世”(七下P10) 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 “开元盛世”。 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是:唐玄宗统治前期①任用贤能,励精图治 ②整顿吏治,亲自考核县令的政绩 ③重视农业生产 四、科举制: 科举制由隋朝创立,唐朝完善,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1300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太宗皇帝真长策,赚足影响尽白头。”“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 1、含义: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的标准。 2、诞生:(七下P15)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 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标志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3、完善:(七下P16)唐朝时,以进士和明经两科最重要。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①唐太宗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扩充国学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②武则天也大力提倡科举,首创武举和殿试;③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4、废除:清朝末年。 5、作用:①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②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③科举制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是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④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1300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 五、“和同为一家”(七下P21) 民族 吐蕃 回纥 靺鞨 南诏 地理位置 青藏高原一带 色楞格河流域 东北松花江、 黑龙江 云南苍山洱海 何族祖先 藏族 维吾尔族 满族 彝族、白族 杰出首领 松赞干布 怀仁可汗 渤海郡王 云南王 与唐关系 文成公主、 金城公主入藏 唐玄宗封起首领为怀仁可汗 唐玄宗封起首领为渤海郡王 唐玄宗封起首领为云南王 活动地区 西南 西北 东北 西南 生活习俗 游牧农耕,纺织业和冶铸业水平高 崇尚勇敢、 民风淳朴 骁勇强悍、 能歌善舞 建筑艺术高超 文成公主入吐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六、对外友好往来 以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实为例,说明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1、遣唐使:就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他们全方位学习中国,使唐文化对日本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其中著名的有晁衡(日本名字叫阿倍仲麻吕)。 2、鉴真东渡:唐玄宗时,鉴真第六次东渡日本成功。传播唐朝的文化(唐招提寺) 3、玄奘西行:唐太宗时,玄奘西行天竺取经,取经归来写成《大唐西域记》。这部书,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那烂陀寺) 七、辉煌的隋唐文化 1、隋朝李春设计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比欧洲早七百多年。 2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唐朝杰出医学家孙思邈,写成《千金方》,被人称为“药王”。 3、唐朝是诗歌的黄金时代,流传下来有两千多位诗人的近五万首诗歌。唐诗内容丰富,风格多样。 ①“诗仙”——李白 诗歌特点: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轻快。 代表作:《早发白帝城》、《蜀道难》 ②“诗圣”——杜甫 诗歌特点:有的气魄雄浑,有的沉郁悲怆,语言语言精炼凝重,表现出高超的艺术技巧。 代表作:“三吏”、“三别”。——“诗史” ③白居易 诗歌特点:直白如话,通俗易懂,讽喻社会,同情人民。 代表作:《秦中吟》、《新乐府》 4、书法:“颜筋柳骨” ①颜真卿:《颜氏家庙碑》 特点:雄浑敦厚 ②柳公权:《玄秘塔碑》 特点:字体方折峻丽,骨力劲健 ③欧阳询:《九成宫碑》 特点:笔法方圆兼济,结构严谨匀称 5、绘画:阎立本的《步辇图》《历代帝王像》 特点:笔力刚健,线条像盘曲的铁丝,人物神形兼备。 “画圣”—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特点:注重线条变化,立体感强,风格奔放,开后世写意画先河。 6、艺术宝库:隋唐开凿的敦煌莫高窟 7、歌颂唐太宗武功的《秦王破阵乐》;唐玄宗参与编创的《霓裳羽衣舞》 八,宋金和议内容:①南宋向金称臣;②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一线为界,以北为金统治区,以南为宋统治区;③南宋向金送纳岁币。 九、经济重心得南移 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 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和平稳定 北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 江南统治者重视发展农业 南方生产条件和自然条件优越 南北方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共同开发了江南 宋朝南方农业发展的表现:1、从越南引进优良品种占城稻;2、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3、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的首位;4、棉花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5、南方大量种植茶树。 南方手工业兴旺的表现:丝织业:1、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2、江浙丝绸产量最高,为朝廷采用。棉织业:南宋时期,从海南岛兴起的棉织业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瓷器业:1、北宋出现瓷都景德镇;2、南宋;浙江哥窑的冰裂纹瓷器。造船业:宋朝广州、泉州造船业居世界首位。 南方商业繁荣的表现:1、商业大都市开封和杭州;2、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3、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4、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5、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重要地位。6、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发展。7、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那时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经济重心南移给我们发展经济提供了哪些启示? 1、政治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 2、发展经济不能以破坏自然环境为代价。 3、要充分利用当地和外来的人力资源。 元世祖巩固统一采取的措施: 农 业  1、禁止蒙古贵族圈占农田做牧场。 2、治理黄河。 3、推广棉花的种植。 政 治  1、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省。 2、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 3、加强对琉球的管辖 交通运输 1、目的:为便利南粮北运。 2、开凿会通河、通惠河两段新运河;开辟了海运。 商业  大都既是政治中心,又是闻名世界的商业大都市 中外交往   意大利马可·波罗写的《马可·波罗行纪》,描述了大都的繁华景象 元朝民族融合的表现:1、汉人开发边疆2、边疆各族迁入中原和江南。3、契丹、女真等族与汉族的融合4、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意义: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融合 十、铁木真统一蒙古:(七下P61) 1206年,铁木真完成蒙古统一,建立蒙古国,被尊称为成吉思汗。从此,蒙古草原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 十一、行省制度(七下P63) 1、目的:对全国实行有效统治 2、内容:①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的行政机构;②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③设立“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台湾(当时称琉球); ④设立“宣政院”管理佛教和藏族地区的政务。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行政区域。 3、作用:①是秦朝郡县制的重大发展; ②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③为后来明清所沿用。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 十二、灿烂的宋元文化 1、活字印刷术:北宋的毕升发明的陶活字,进行排版印刷。既经济又省时,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后陆续传到世界各地。15世纪欧洲才有,比我国晚约400年。 2、指南针: ① 战国时期,叫“司南”,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 ② 北宋时,制成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事业。 ③ 南宋时,广泛用于航海,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④ 作用: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 3、火药: ① 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 ② 唐朝中期已有配方,唐朝末年开始用于军事; ③ 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 ④ 13、14世纪,火药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