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书藉是人类知识的结晶,是社会进步的阶梯,是精神的生活盛宴,是强盛民族、进步社会、健康人生须臾不 可或缺的巨大支撑。
读书之所以重要,是因为阅读中蕴含着重要的内涵。阅读可以不爱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思接千载、出入六合,与大家巨擘攀谈、泰斗耆宿交流、巨人英雄对话、向导领袖请教。他们高屋建瓴的奇妙哲思,波澜壮阔的人生轨迹,气势恢宏的豪迈事业,感染你、引导你站在高山之巅,开阔你包容万物的胸襟,培养你崇高人格的大度、大气。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中全无一点尘。”书藉记录着人类的真善美和假恶丑,让你在美丑的世界中行走,使你从正面和反面教材中受到启迪。如浴清纯之水中,自觉洗掉各种心理灰尘,培育真善美的情操。
书藉是人类的知识宝藏。它存储着政治理论、历史、哲学、文学、管理学、社会学、经济学、儒学、道学等包罗万象的人类智慧。时代的飞速发展,使我们每个人面临着“本领恐慌”的危机,只有涉猎书藉宝藏,才能在各种难题和挑战面前获得解难题和取胜的锦囊妙计,从而使我们产生办每件事、思考每一个问题,都有大师在前面引路的感觉,创新思维脱颖而出。
鉴天读书有如此大的影响力、作用力和感召力,采用正确的读书方法,则是能否发挥以上“三力”作用的十分重要的前提。
要确定一个读书坐标。书海卷帙浩繁,读无止境。必须把各类书藉划分为若干系列,规划某一阶段相对应读哪些系列的书,从而一个系列一个系列地循序阅读。
在时间上要善于挤和钻。要养成手不释卷,巧用点滴时间的习惯。要尽可能挤掉一些应酬及打牌、下棋待娱乐事项;要尽可能钻进属于自己的时间,出差途中利用坐车的时间阅读,就寝前后牺牲一些休息时间进行晚读和早读,工作间隙和饭前饭后利用空余时间阅读。
在态度上要敢于下吃苦的决心。面对书藉的知识高地,要敢于横下一条心,以冬战三九、夏战三伏的韧劲,以头悬梁、锥刺股的拼搏毅力,攻破一个个知识高地。
要勤于动笔,善于思考。学而不思则罔。遗忘是读书的大敌,动笔则是加深记忆的良方。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及时把读书心得、启迪随手记下来,把重点语句圈点划连,是深化大脑记忆痕迹的有效途径。因此,手中的笔墨是苦攻书藉最直接的利器。
读书学习对一个民族,对一个人来说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只有建立全民的读书型社会,终身的读书型组织,才能走上永不言败的科学发展轨道,这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旨之一。愿更多的人们加入全民阅读的行列。
我文革初期出生在农民家庭。父母希望我做读书人,不知从哪里弄来《七侠五义》和《说岳全传》,在文化荒芜年代的农村,这几本书伴随着我童年,做侠客变成了我小时候的理想。读初一时,偶然机会在供销社看到《天安门诗抄》,这是我第一次买书,第一次接触诗作,仿佛每首诗都让我热血沸腾。读初二时,父母托亲戚买来《数理化自学丛书》,我如痴如醉地自学,很快成为学校的数理化尖子。初中毕业后我考上了瑞安中学和平阳师范,因经济困难选择了每月有18元助学金的师范。师范二年级时,作家姚亦菲老师教我们语文,我为他的人格力量所震撼,心中萌发了文学的种子。我如饥似渴阅读了《巴黎圣母院》、《根》、《战争与和平》、《苔丝》、《复活》、《高老头》、《家》、《红岩》等名著,对我影响最大的是鲁迅杂文、普希金的诗和雨果的《悲惨世界》。鲁迅杂文不仅让我感受到文学的力量,更让我思辨能力得以增强;而《悲惨世界》则直接奠定我文风基础,我现在文章的叙事手法和朴实文风主要受其影响。
师范毕业后我到乡镇学校任教。我满腔热情地工作,尝试着将文学引进课堂,深受学生欢迎。1985年,省自学大学考试开考,我报考汉语言文学专业,至1987年获得大专文凭;之后又报考法律专业。这期间的读书经历给了我三个体会。一是教师读书对学生来说是不可替代的课程资源。我报考自学大学时,总是将读书情况与学生交流,学生很关心我的考试情况,每次考试合格后,学生大声欢呼,这无形中形成了浓厚的劝学氛围,学风特好。二是教师读书是专业成长的重要渠道。80年代中期,教师社会地位极低。一些青年教师思想消极,或经商或娱乐,基本上就没有什么专业成长可言。也有一些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精益求精,但没有读书的爱好,最终专业也只停留在感性层面。而我及一些同事,选择了读书,对教育的认识不断地由感性转向理性,现在都获得高级职称并都成为学校的领导骨干。三是学校领导应该鼓励教师读书,否则会伤害教师的心。例如:改革开放初期,学校刚拨乱反正,对教学质量特别强调,而对教师读书则普遍抱否定态度。我所在的学校领导都是教学能手,也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可对教师读书同样持反对意见。我们几个青年人喜欢读书,领导则叫我们不要好高骛远,这给我们带来极大的思想压力和不满情绪。一次,自学考试安排在周六,因当时周六上午要上课,领导不允许我们请假去考试,尽管学校最后同意我们请假,但我们几个人对学校却渐渐失去了感情而陆续调离了。
1989年,我考上浙江教育学院教育管理脱产本科班。两年的大学生涯,我看了许多学校管理学类和法律类书籍。大学毕业后我在基层锻炼一年就被调到瑞安教育局工作,一直到新世纪初。这段时间,是我读书的黄金期,读书已成为习惯,成为我生命的组成部分。读书目的性也大大增强,主要读作文教学类和学校管理学类书。读作文教学类书,是为了总结自己五年教学的经验。我学生的作文曾在瑞安各类比赛频频获奖,我期望总结出独特的作文教学体系。十年间,我几乎看遍了新华书店能买得到的作文教学类书籍,后来我的作文教学专著《新理念作文》在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读学校管理类书籍,让我对教育有了深层的思考。九十年代中期,我开始思考以尊重人性为核心内涵的“尊重教育”,逐步形成自己的观点。我后来主动放弃教育局工作,主要原因之一是为了实践我十多年读书和思考而形成的思想。
2001年,我调入安阳实验小学。我以学者型校长为目标,带领教师认真教学的同时悉心做学问。校长职位政务繁忙,但我总是挤出时间读书。反思读书经验,主要是读书与实践相结合,具体是三个结合:
一是读书与思考结合。每每读到好书我总是爱不释手,并能激发思维的火花。我不会看打不动我心的书。我没有做读书笔记的习惯。我觉得,如果没有思考,记了笔记相当于搬一块石头到家里,石头再多也终究是石头;而如果与思考结合,相当于口渴时喝了水,尽管没有物质的积累,可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