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文综地理真题试卷(全国Ⅰ卷)
一、选择题(共4题;共44分)
1.20世纪80年代开始,长江三角洲地区某县村办企业涌现,形成“村村冒烟”现象。2016年该县开始实施村集体经济“抱团飞地”发展模式:由县、镇统筹。整合腾遇的村办企业建设用地指标和补贴资金,各村以股份合作形式(抱团)在发展条件优越的城镇(飞地)联合建设创新创业中心,并建立保证各村收益的机制。据此完成小题。
(1)“村村冒烟”主要指的是当时该县村办企业( )
A.燃料来源分散B.空间布局分散C.原料来源分散D.产品市场分散
(2)实施“抱团飞地”发展模式,可以( )
①弥补劳动力不足
②缓解建设用地紧张
③提升基础教育水平
④壮大集体经济实力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3)“抱团飞地”发展模式,主要体现了( )
A.城乡统等创新B.生活方式创新C.农业发展创新D.科学技术创新
2.下图示意2015年欧盟境内欧盟籍的人口结构,据此完成小题。
(1)与欧盟籍相比,2015年非欧盟籍( )
A.男性人口数量较多B.25—50岁女性比例较小C.劳动人口比例较大D.50岁以上人口比例较大
(2)近些年来,非欧盟籍人口占欧盟总人口比例持续加大,使欧盟( )
A.人均消费剧增B.老龄化进程趋缓C.人均收入剧降D.劳动力供给过剩
3.下图示意我国东北某区城铁路线的分布。该区域铁路修建的年代较早,近些年几乎废弃。据此完成小题。
(1)该区域铁路线主要沿( )
A.等高线分布B.河谷分布C.山脊线分布D.山麓分布
(2)该区域修建铁路主要是为了运输( )
A.原木B.农产品C.工业品D.石材
(3)近些年来,该区域铁路几乎废弃的主要原因是( )
A.设施陈旧B.运速太慢C.线路过密D.运输需求过少
4.黄河小北干流是指黄河禹门口至潼关河段,全长132.5千米,该河段左岸有汾河,涞水河,右岸有渭河等支流汇入;河道摆动频繁,冲淤变化剧烈,为典型的堆积性游荡河道。下图为黄河小北干流河段示意图。据此完成小题。
(1)黄河小北干流为堆积性游荡河道,是因为该河段河流( )
A.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小B.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大C.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小D.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大
(2)黄河小北干流河道中段摆动范围较小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
①河水流量 ②支流汇入 ③沿岸地貌 ④两岸岩性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3)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流量和含沙量均较大,在主汛期,渭河的洪峰导致黄河小北干流( )
A.含沙量剧增,摆幅增大B.水景增大,流速加快C.水位上升,淤积增强D.侵蚀加强,河床加深
二、必考题(共2题;共46分)
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澳大利亚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发达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本土汽车生产主要由美日几家大型汽车品牌公司控制,整车和零部件工厂主要布局在墨尔本、阿德莱德和吉朗等地(位置见下图)。1974年澳大利亚汽车生产以47.5万辆的产量居世界第10位。1988年澳大利亚政府开始实施取消进口汽车配额限制并大幅降低关税的政策,使世界各地的汽车大量涌入,原本多样化的本土汽车市场进一步细分,每种品牌和车型的车辆需求都较少,汽车生产成本也居高不下,2016年仅以16.1万辆的产量排在世界第32位,2017年10月20日,最后一条汽车生产线在阿德莱德关闭,宣告本土汽车制造成为历史。
(1)说明澳大利亚汽车生产存续期间,整车和零部件工厂布局在东南沿海地区的有利条件。
(2)分析澳大利亚汽车市场对每种品牌和车型的车辆需求都较少的原因。
(3)简述澳大利亚汽车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4)指出汽车生产的退出对当地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
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随着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北移,地中海不断萎缩,里海从地中海分离,有学者研究表明,末次冰期晚期气候转暖,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当气候进一步转暖,里海北方的大陆冰川大幅消退后,其补给类型发生变化,里海演化为咸水湖,但目前湖水盐度远小于地中海的盐度,下图示意里海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
(1)板块运动导致的山脉隆起改变了区域的地貌、水文和气候特征,分析这些特征的变化对里海的影响。
(2)末次冰期晚期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对此作出合理解释。
(3)分析补给类型发生变化后里海演化为咸水湖的原因。
(4)指出黑海、地中海未来演化为湖泊的必要条件。
三、选考题(共2题;共20分)
7.安仁古镇位于成都市大邑县境内、地处成都平原西部,距成都市区39千米,距大邑县城8.5千米,古镇内现有保存完好的民国时期公馆27座、现代博物馆30余座,在全国同类小镇中首屈一指,素有“中国博物馆小镇”之称,近年来,安仁古镇开展了以博物馆为特色的观光旅游,游客人数逐年增加,但同时也存在游客很少留宿古镇的现象。
简述游客在安仁古镇很少留宿的主要原因,并为当地吸引游客留宿古镇提出合理建议。
8.19世纪中期,美国芝加哥市向注入密歇根湖的河流直接排污,严重影响了水质。当地通过修建人工运河和清淤工程,使原本流入密歇根湖的河流转而注入伊利诺伊河,连遇了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两大水系,下图示意运河及水系位置关系。
简述该工程对当时环境的影响。
答案解析部分
一、选择题
1.【答案】 (1)B(2)D(3)A
【考点】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解析】【分析】(1)“村村冒烟”体现了每个村都有这种村办产业,所以应该是企业整体空间布局的分散,B符合题意。(2)由材料可知,“抱团飞地”将旧有的村办企业的建设用地和资金交易统筹,在较好的城镇重新发展,因此可以有效地缓解用地紧张,抱团模式需要在城市重新发展,所以体现了壮大集体经济实力。D符合题意。(3)由材料可知,各村以股份合作形式(抱团)在发展条件优越的城镇(飞地)联合建设创新创业中心,体现了城乡统筹创新。不能体现生活方式创新、农业发展创新和科学技术创新。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B;(2)D;(3)A
【点评】本题考查乡镇企业布局特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其意义,考查学生对知识运用和迁移能力,正确提取和解读信息的是解答本组题目的关键。
2.【答案】 (1)C(2)B
【考点】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人口性别构成、年龄构成图的判断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2015年非欧盟籍人口集中在25—35岁之间,属于劳动力;非欧盟籍男女性人口比例差别较小;50岁以上人口比例较小,图中男女热包括数量差别不大。C符合题意。(2)由(1)可知非欧盟籍人口集中在25-35岁之间,增加了劳动力人口数量,提高了劳动年龄人口比重,相对减小了老年人口比重,因此缓解了老龄化进程;材料中并未体现人口数量关系;人口变化短期内变化不会使收入和消费骤变。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C;(2)B
【点评】(1)发达国家自然增长率较低,原因是发达国家经济发达,生产力水平高,科技发达,生活条件好,有良好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人们受教育水平高。人口问题是人口增长缓慢,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发展中国家自然增长率较高,原因是发展中国家经落后,现代化水平低,需要劳动力多;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不完善;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口问题是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过快,少年儿童比重过大。(2)人口迁移的直接后果表现在对迁出、迁入地区人口数量、性别和年龄构成的不同影响。一般移民中男性多于女性,年轻人多于儿童和老人。从间接的经济和社会后果看,迁出地人口压力减轻,可能得到移民汇款收入,但劳动力减少,特别是具有熟练技能与高文化水平的劳动力迁出,使迁出地的抚养、教育费用受到很大损失。对迁入地区,由于人口和劳力增加,经济上有利,但也可能带来民族矛盾或其他社会问题。
3.【答案】 (1)B(2)A(3)D
【考点】交通运输线路及站点的区位因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变化对生产、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影响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铁路多与河流相重合,因此该地区铁路线沿着河谷分布。B符合题意。(2)由经纬网可知,该地位于东北长白山地区,是我国的东北天然林区,该地生产原木;该地区位于山区,工农业不发达;东北地区不存在石材的问题,A符合题意。(3)近些年来,国家政策对于森林的保护增强,实行退耕还林等措施,对于森林的砍伐减少,需求量减少, 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B;(2)A;(3)D
【点评】工业区位是在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因此不仅需要综合分析多种成本因素,还要对工业在一定区位集聚的效益、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宏观效益,以及政策、行为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上述各因素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在不断变化。1.由于工业所用原料范围越来越广,可替代原料越来越多,加上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原料地对工业区位的影响逐渐减弱,与此同时,市场对工厂区位的影响在逐渐加强。2.工业原料的运入、产品的运出,都需要交通运输,因此,沿海沿江港口、铁路枢纽、高速公路沿线地区,对工业具有很大的吸引力。3.信息通信网络的通达性作为工业区位因素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4.在工业生产机械化、自动化不断解放体力劳动同时,工业对劳动力技能的需求逐渐增加,因此,劳动力素质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力在逐渐增强。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来说,本地劳动力素质往往成为吸引外资,尤其是吸引技术现金的大型跨国公司到该地投资办厂的重要因素之一。
4.【答案】 (1)D(2)C(3)C
【考点】外力作用与地貌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图中是黄河的中游河段,流经黄土高原,黄河含沙量大,处于温带季风气候区,流量季节变化大。D符合题意。(2)由图可知,图中河段的中段上游有汾河注入,河流水量较大,侵蚀作用较强,中段摆动范围应该较大,因此其影响因素不是①②,目前其摆动较小的原因可能是两岸地貌和岩性的影响造成的(如峡谷地貌约束,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C符合题意。(3)由题可知,流量和含沙量均增大,所以导致黄河小北干流水位上升,对上游的顶托作用增强,淤积增强。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D;(2)C;(3)C
【点评】河流地貌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地貌之一。按照成因,可以将河流地貌分为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它们的形成和发展主要与外力作用有关。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并掀起地表的物质,形成侵蚀地貌。河流侵蚀地貌是由溯源侵蚀、下蚀和侧蚀共同作用形成的。河谷是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横剖面呈“V”字形。堆积地貌多见于河流中下游地区,包含冲积扇、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等,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河漫滩平原一般分布在中下游地区,三角洲平原分布在河口地区。
二、必考题
5.【答案】 (1)开发早的城市地区,基础设施齐全,易于配套;人口密集,经济发达,是主要消费市场;劳动力充足;临海,港口多,交通方便。(2)人口少,市场规模小;国土面积大,自然环境多样,对车的种类和型号要求多样;进口政策放宽后,国外汽车品牌进入加剧了本土汽车市场竞争,消费者偏好趋于多元化。(3)(发达国家)劳动力成本高。汽车厂商难以通过规模生产降低成本。(4)外资撤离,投资减少,经济下滑;相关配套产业萎缩或消失,产业结构发生变化(更突出发展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考点】三大产业发展及其产业结构转移,工业区位因素
【解析】【分析】(1)分析工业布局的区位优势,主要从工业基础、劳动力、市场和交通等方面分析。结合澳大利亚的地理特征可知,澳大利亚东南沿海地区,开发早的城市地区,基础设施齐全,易于配套;人口密集,经济发达,是主要消费市场;劳动力充足;临海,港口多,交通方便。(2)分析澳大利亚汽车市场对每种品牌和车型的车辆需求都较少的原因,结合材料,主要从市场需求量小,产品类型多,消费者需求多元化,相对分散等分析,当地人口少,市场规模小;国土面积大,自然环境多样,对车的种类和型号要求多样;进口政策放宽后,国外汽车品牌进入加剧了本土汽车市场竞争,,消费者偏好趋于多元化。(3)本题考查工业生产成本的影响因素,主要从劳动力成本和市场规模进行分析。该国经济发达,劳动力成本高。汽车厂商难以通过规模生产降低成本。(4)分析汽车生产的退出对当地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从地当地经济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进行分析。外资撤离,投资减少,会造成当地经济下滑;相关配套产业萎缩或消失,有利于产业结构的升级,原有工业的迁出,为发展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提供空间。
故答案为:(1)开发早的城市地区,基础设施齐全,易于配套;人口密集,经济发达,是主要消费市场;劳动力充足;临海,港口多,交通方便。(2)人口少,市场规模小;国土面积大,自然环境多样,对车的种类和型号要求多样;进口政策放宽后,国外汽车品牌进入加剧了本土汽车市场竞争,,消费者偏好趋于多元化。(3)(发达国家)劳动力成本高。汽车厂商难以通过规模生产降低成本。(4)外资撤离,投资减少,经济下滑;相关配套产业萎缩或消失,产业结构发生变化(更突出发展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点评】(1)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土地、水源、原料、燃料(动力)、交通运输、劳动力、市场、政策等。五种指向型工业:原料指向性、市场指向型、劳动力指向型、技术指向型和动力指向性。工业区位因素的一般分析框架:工业区位因素也要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方面分析,与农业区位因素比较工业区位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要比农业小,特别是地形、气候和土壤,故工业区位选择在空间和时间更具有灵活性。以上分析属于综合分析,经过综合分析我们想得到理想的工业区位:充足的原料、动力;廉价的地租;质高价廉的劳动力;广阔的市场,有政府政策优惠等。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对于转移地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对于承接地可以加快本国或本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的时间,从而加快工业化的进程.(2)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产业转移可经使各地区根据自己的优势条件发展相应的产业,从而促进产业的分工和合作,推动区域经济的一体化.(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