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南京市中考语文试卷
一(26分)
1.用诗文原句填空。(10分)
⑴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
⑵采菊东篱下, 。 (陶渊明《饮酒》)
⑶欲穷千里目, 。 (王之涣《登鹳雀楼》)
⑷ ,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
⑸ ,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
⑹ ,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
⑺醉翁之意不在酒, 。 (欧阳修《醉翁亭记》)
⑻予独爱 ,濯清涟而不妖。 (周敦颐《爱莲说》)
⑼莫言在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演说中感谢恩师徐怀中先生,可以说,有了徐怀中才有莫言。这让我们想起韩愈在《马说》中同样的感慨:“ , 。”
2.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⑴繁衍 ⑵一拍即 合 ⑶和xù ⑷齐心xié 力
3.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2分)
A.昆曲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戏曲剧种。她雍容典雅,仪态万方;她影响深广,美名远扬。
B.“春雨惊春清谷天”,点出了春天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和谷雨的节气。
C.对联——汉语特有的文学形式,通常用毛笔竖着写。贴挂时,上联居右,下联居左。
D.古人题咏枫桥,除《枫桥夜泊》外,杜牧也写过“长洲茂苑草萧萧,暮烟秋雨过枫桥”。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六一”节,许多年轻人因为已经长大,也玩起了滚铁环等传统游戏,以此怀念童年。
D.深深眷恋家乡南京的朱先生,在网上听到歌曲《锦上南京》,留下了亲切美好的印象。
C.“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公益大型活动启动仪式在京举行,各界知名爱心人士出席仪式。
D.端午节前夕,许多厂家推出了物美价廉的节日礼盒,来满足消费者馈赠亲友的需求。
参加“南京小导游”活动,你搜集了以下材料,做了几件事。
材料一:南京“34路博爱线”是一条独具特色的公交观光线。它从中山码头出发,沿着“中山大道”行驶,直到中山陵。乘客可以观赏沿途的民国建筑和车厢内的民国老照片,领略浓郁的民国风情。34路公交车采用以天然气做动力的节能环保车型,还覆盖免费的4G网络。“博爱线”将民国风情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充分彰显了南京的城市精神。
材料二:年初,南京2路公交车采用普通话和南京话双语报站,引发了网友的热议。
嘟嘟:南京话属于北方方言,跟普通话接近,而且腔调有点土,用南京话报站,没必要。
小影:我觉得南京话不土,蛮好听的。但是用它报站,外地人听不懂,坐过了站怎么办?
材料三: 南京市“美丽乡村旅游直通车”线路图表
线路名称
游览内容
发车地点
往返时间
石塘人家线
游古村落,赏竹海,体验怪坡
国展中心南门对面(可乘2路、17路等公交车前往
发车:9:00
返程:14:00
(每周六、周日)
世凹桃源线
亲历农事,种植桃树,观赏桃花
汤山线
参观茶坊等七坊,了解农副产品工艺流程
溧水傅家边线
览山凹村山水景色,观近郊最大的生态群落
高淳慢城线
游览“国际慢城”,漫步千亩竹海,体验慢生活
六合竹镇线
游桃花岛和大泉村黑松林,采摘果实
5.你为34路公交线撰写导游词。根据“材料一”,最适合作为开场白的一项是( )(2分)
A.乘客们,大家好!这是一条特色观光线,全车已覆盖了4G网络,大家可以免费使用。
B.各位乘客,欢迎乘坐34路公交车!本车采用的是以天然气做动力的车型,绿色环保。
C.各位乘客,欢迎乘坐“34路博爱线”!让我们一起领略民国风情,感受南京城市精神。
D.这是一条民国风情和现代生活相结合的公交观光线,各位乘客沿途可观赏民国建筑。
6.你针对“材料二”中网友的议论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并阐明了理由。(2分)
7.六月的一个周六中午,外地游客思齐来到南京,住在中山码头附近,计划第二天晚上离开。她想在这段时间里游览南京城,并走进乡村观赏自然风光。请你利用以上三则材料,为她合理安排行程,并简要说明。(4分)
二(40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8—12题。(15分)
[古诗阅读]
减字木兰花 琴
[宋] 苏轼
神闲意定,万籁收声天地静。玉指冰弦,未动宫商①意已传。 悲风流水,写出寥寥千古意。归去无眠,一夜余音在耳边。
[注释]①宫商:这里指曲调。
8.阅读这首词,根据要求完成赏析。(4分)
词的上片,“神闲意定”描画出琴女弹琴前全神贯注的情态,一个“⑴ ”字渲染了当时的气氛;“玉指冰弦”写琴女抚弄琴弦,“⑵ ”,令人想起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未成曲调先有情”。
词的下片,前两句写⑶ ;末尾两句写词人听琴归来仍觉余音绕耳,侧面表现出琴女演奏技艺的精湛。
要求:⑴用词中的字填空;⑵用词中句子填空;⑶用具体形象的语言表述。
[古文阅读]
久而俱化
[宋] 洪迈
天生万物,久而与之俱化,固其理焉,无间于有情无情,有知无知也。
予得双雁于衢①人郑伯膺,纯白色,极驯扰②可玩,置之云壑,不远飞翔。未几,陨其一,其一块③独无俦④。因念白鹅正同色,又性亦相类,乃取一只与同处。始也,两下不相宾接,见则东西分背,虽一盆饲谷,不肯并啜。如是五日,渐复相就。逾旬之后,怡然同群。但形体有大小,而色泽飞呜则一。久之,雁不自知其为雁,鹅不自知其为鹅,宛如同巢而生者,与之俱化,于是验焉。
今人呼鹅为舒雁,或称家雁,其褐色者为雁鹅,雁之最大者曰天鹅。
唐太宗时,吐蕃禄东赞⑤上书,以谓圣功远被⑥,虽雁飞于天,无是之速,鹅犹雁也,遂铸金为鹅以献。盖二禽一种也。
(选自《容斋随笔》)
[注释]①衢(qú):指衢州。②扰:顺服。③块:孤独。④俦:伴侣。⑤禄东赞:吐蕃酋长。⑥被:遍及。
9.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其一块/独无俦 B.两下不相/宾接 C.宛如同巢/而生者 D.今人/呼鹅为舒雁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⑴因念白鹅正同色 ⑵怡然同群
⑶雁不白知其为雁 ⑷遂铸金为鹅以献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如是五日,渐复相就。
12.文中的雁和鹅先“分背”后“俱化”的原因有哪些?(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5题。(10分)
碑与帖
蒋勋
碑与帖是汉字书法上两个常用的字。“碑”指刀刻在石碑上的文字,“帖”指毛笔写在纸帛上的文字。魏晋以后,书法界普遍认为“碑”与“帖”分别代表重拙朴厚和潇洒飘逸两种截然不同的书法风格。
魏晋之后南北朝形成了对峙局面,书法论述也一般习惯把“碑”与北朝连在一起,称为“北碑”。以“二王”(王羲之、王献之)为主的“帖”,自然就被认为是流行于南朝文人间的“南帖”。比如北朝著名的《张猛龙碑》,苍劲古朴,而“南帖”名作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则灵动洒脱,两者大有径庭。
“碑”还原到原始意义,是指石碑上用刀刻出来的文字。这些石碑文字,最初虽然也用毛笔书写,但是一旦交到刻工手上,负责石刻的工匠难免会有刀刻技法的介入,这就改变了原来毛笔书写的线条美感。《张猛龙碑》字体端方,笔画厚重,许多线条的风格就不是毛笔容易表现的,那是石匠在刀刻的过程中融入了刀法的利落、明快、刚硬。因此,“碑”与“帖”书风的差别,或许并不只是北朝与南朝的问题。
一九六五年在南京出土的《王兴之夫妇墓志》、《王闽之墓志》石刻,刻于东晋咸康到永和年间,永和九年正是王羲之写《兰亭集序》的那年。王兴之、王闽之也是王氏家族中的精英文人,但是从墓志石碑的字体来看,却与王羲之书风完全不同。碑文字体方正,拙朴刚健,点捺用笔都明显看出了刻工的刀法,不像“南帖”,却更接近“北碑”。
笔、墨、纸、砚成为“文房四宝”,如果在汉代,是不大可能的,因为汉代始终以竹简书写为主,纸的使用微乎其微。魏晋则是竹简书写过渡到纸帛书写的重要时期,王羲之正是纸帛书写到了成熟阶段的代表人物。用“纸”、“帛”一类纤细材质书写,增加了汉字线条“行走”、“流动”、“速度”的表现力。汉字在以纸帛书写的晋代文人手中流动飞扬婉转,或“行”或“草”,潇洒飘逸,创造了汉字崭新的行草美学。如王羲之《兰亭集序》中运笔的转折,既丰富又精炼,既飘忽又有力,充分体现了“帖”潇洒俊逸的书法风格。
“碑”是石刻,“帖”是纸帛,从另一个角度看,书法史上“碑”与“帖”的书风问题,或许可以有新的理解。 (选自《汉字书法之美》,有删改)
13.从全文来看,作者所提出的“新的理解”指什么?(2分)
14.结合文章内容,回答问题。(5分)
⑴第二段加点词语“大有径庭”的含义是什么?(2分)
⑵第四段的作用有哪些?(3分)
15.下面两幅书法作品,你更欣赏哪一幅?请结合文章内容,从笔画的角度说说原因。(3分)
《张猛龙碑》(局部) 《兰亭集序》(局部)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19题。(15分)
粥里春秋
陆建华
刚刚懂事,读过几年私塾的父亲就一字一顿地教我牢记:“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还多次让我跟着他高声朗诵《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念是念了,也歌唱式地朗诵了,其实只是挂在嘴上而已。年龄稍大以后,特别是亲眼目睹了村民们为了粮食所付出的艰辛劳动,才逐渐掂出这些格言和诗句的分量。
三月播种。一家人随着东方的第一缕霞光早早起身,把冒出娇嫩芽尖的稻种,小心翼翼地均匀地撒在秧床上。
四月插秧。辽阔的原野上,一方又一方的水田镜子般平整,倒映着蓝天白云,使人恍然觉得,那些身手矫健的插秧女是把碧绿的秧苗栽插在青天之上。
五月,六月,七月。
追肥,拔草,治虫。
高温悄悄来了,村民们像照料子女一样侍候庄稼,不怕苦,不怕累,只要庄稼长得好,就喜笑颜开,心满意足。天热闷人,他们说:“好!不冷不热,五谷不结呀!”双腿被蚊虫叮得奇痒难忍,被蚂蟥吸得鲜血淋漓,他们只是笑笑。终于,稻谷一天比一天饱满了,远远望去,一眼望不到边的稻田逐渐变得金光闪烁,气象万千。
村民们不辞劳苦种植粮食的过程,使自幼在农村长大的我印象深刻,而村民们对粮食无比珍惜的情景,更是让我终身难忘!邻居房大伯,每当新谷登场,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