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2

2018年高考理综生物真题试卷(全国Ⅰ卷)(教师版).docx

92阅读 | 3收藏 | 9页 | 打印 | 举报 | 认领 | 下载提示 | 分享:
2
2018年高考理综生物真题试卷(全国Ⅰ卷)(教师版).docx第1页
2018年高考理综生物真题试卷(全国Ⅰ卷)(教师版).docx第2页
2018年高考理综生物真题试卷(全国Ⅰ卷)(教师版).docx第3页
2018年高考理综生物真题试卷(全国Ⅰ卷)(教师版).docx第4页
2018年高考理综生物真题试卷(全国Ⅰ卷)(教师版).docx第5页
2018年高考理综生物真题试卷(全国Ⅰ卷)(教师版).docx第6页
2018年高考理综生物真题试卷(全国Ⅰ卷)(教师版).docx第7页
2018年高考理综生物真题试卷(全国Ⅰ卷)(教师版).docx第8页
2018年高考理综生物真题试卷(全国Ⅰ卷)(教师版).docx第9页
福利来袭,限时免费在线编辑
转Pdf
right
1/9
right
下载我编辑的
下载原始文档
收藏 收藏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用户头像
清鹤 上传于:2024-07-19
2018年高考理综生物真题试卷(全国Ⅰ卷) 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 1.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存在密切的联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存在催化ATP合成的酶          B. 溶酶体膜破裂后释放出的酶会造成细胞结构的破坏 C. 细胞的核膜是双层膜结构,核孔是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          D. 线粒体DNA位于线粒体外膜上,编码参与呼吸作用的酶 【答案】 D 【考点】其它细胞器及分离方法,细胞核的功能,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细胞核的结构 【解析】【解答】A、光反应阶段包括水的光解和ATP的合成,叶绿体类囊体膜是光合作用中光反应的场所,分布着ATP合成的酶,A不符合题意; B、溶酶体内有多种水解酶,当溶酶体膜破裂后,其中的水解酶被释放出来,进而破坏细胞的结构,使细胞死亡,B不符合题意; C、真核细胞的核膜为双层膜,膜上分布着控制大分子物质进出的核孔,实现核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C不符合题意; D、线粒体DNA位于线粒体基质中,编码参与呼吸作用的酶,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考查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基础知识。有光合作用中ATP合成酶的分布场所,溶酶体内水解酶的作用,真核细胞的核膜结构特点及核孔的作用,线粒体DNA的分布及作用。 2.生物体内的DNA常与蛋白质结合,以DNA-蛋白质复合物的形式存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真核细胞染色体和染色质中都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          B. 真核细胞的核中有DNA-蛋白质复合物,而原核细胞的拟核中没有 C. 若复合物中的某蛋白参与DNA复制,则该蛋白可能是DNA聚合酶          D. 若复合物中正在进行RNA的合成,则该复合物中含有RNA聚合酶 【答案】 B 【考点】DNA分子的复制,遗传信息的转录 【解析】【解答】A、染色体和染色质是真核细胞中同一物质的两种不同存在状态,由DNA和蛋白质紧密结合而成,A不符合题意; B、原核细胞的DNA复制和转录时,也可能存在DNA-蛋白质的复合物, B不符合题意; C、DNA复制时需要DNA聚合酶的催化,DNA聚合酶的本质是蛋白质,C不符合题意; D、合成RNA的过程即DNA的转录过程,转录需要RNA聚合酶,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在转录和翻译时都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 3.下列有关植物根系吸收利用营养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在酸性土壤中,小麦可吸收利用土壤中的N2和NO-3          B. 农田适时松土有利于农作物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C. 土壤微生物降解植物秸秆产生的无机离子可被根系吸收          D. 给玉米施肥过多时,会因根系水分外流引起“烧苗”现象 【答案】 A 【考点】三种跨膜运输方式的比较 【解析】【解答】A、小麦的根可以从土壤中获得离子状态的NO3- , 不能吸收利用N2 , A符合题意; B、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的方式为主动运输,需要呼吸作用提供能量,松土有利于有氧呼吸的进行,B不符合题意; C、根系只能吸收利用土壤微生物分解的无机盐离子,C不符合题意; D、玉米施肥过多时,土壤溶液的浓度远远大于细胞内溶液的浓度,会导致细胞失水,引起“烧苗”现象,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考查小麦的根系对无机盐的吸收形式,只能吸收离子,以及离子吸收时的跨膜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需要细胞呼吸提供能量。 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和特点 名称 运输方向 载体 能量 实  例 自由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不需 不需 水,CO2 , O2 , 甘油,苯、酒精等 协助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需要 不需 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主动运输 低浓度→高浓度 需要 需要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Na+等  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胞吞、胞吐 4.已知药物X对细胞增值有促进作用,药物D可抑制药物X的作用,某同学将同一瓶小鼠皮肤细胞平均分为甲、乙、丙三组,分别置于培养液中培养,培养过程中进行不同的处理(其中甲组未加药物),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各组细胞数,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  A. 乙组加入了药物X后再进行培养                           B. 丙组先加入药物X,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D,继续培养 C. 乙组先加入药物D,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X,继续培养          D. 若药物X为蛋白质,则药物D可能改变了药物X的空间结构 【答案】 C 【考点】动物细胞培养技术 【解析】【解答】分析题图可知,甲组测得的细胞数从开始就少于乙组和丙组,说明是未加药物的,而乙组和丙组前段时间的细胞数一样多,说明都加入了药物X,后来丙组的细胞数又少于了乙组,是因为加入了药物D对药物X起到了抑制作用。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属于材料分析题。结合题干信息及图表发现变化规律,即乙组和丙组开始一段时间的细胞数重合且大于甲组,后来丙组的细胞数量又低于乙组,结合药物X和药物D的作用区别,可以推出乙组中只加入了药物X,而丙组先加入了药物X,后来又加入了药物D。 5.种群密度是种族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面呈现的结果 B. 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密度制约 C. 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 D. 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细胞,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 【答案】 D 【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解析】【解答】A、种群呈S型增长是因为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A不符合题意; B、老鼠的繁殖力虽然强,但随着数量的增加,也会受到食物和空间的制约,B不符合题意; C、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增长速率是可以相同的,那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C不符合题意; D、培养瓶中的细菌种群数量越接近K值时,种内斗争越加剧,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越强,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考查引起种群呈S型增长的原因,限制种群密度的因素。 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  6.某大肠杆菌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其突变体M和N均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但M可在添加了氨基酸甲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N可在添加了氨基酸乙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将M和N在同时添加氨基酸甲和乙的基本培养基中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后;再将菌体接种在基本培养基平板上,发现长出了大肠杆菌(X)的菌落。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 突变体M催化合成氨基酸甲所需酶的活性丧失          B. 突变体M和N都是由于基因发生突变而得来的 C. 突变体M的RNA与突变体N混合培养能得到X          D. 突变体M和N在混合培养期间发生了DNA转移 【答案】 C 【考点】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 【解析】【解答】A、依题意,突变体M和N分别在添加了氨基酸甲和氨基酸乙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说明催化合成相应氨基酸的酶的活性丧失,A不符合题意; B、原核生物的细胞内可遗传的变异只有基因突变,不可能发生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B不符合题意; C、突变体M和N在同时添加氨基酸甲和乙的基本培养基中混合培养,产生了大肠杆菌X,这可能是两种大肠杆菌之间发生了重组,但不能确定突变体M的RNA与突变体N混合培养能否得到X,C符合题意; D、当突变体M和N放到同一个培养基时发生了细胞间的DNA转移,从而产生大肠杆菌X,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考查了细菌的可遗传变异类型,当基因发生突变以后,会改变酶的活性,使代谢途径发生了变化,进而引起性状的改变。当不同种类的细菌混合培养时,会发生基因的重新组合,产生新的变异类型。 二、必考题(共4题;共23分) 7.根据题干,回答下列问题: (1)大自然中,猎物可通过快速奔跑来逃脱被捕食,而捕食者则通过更快速的奔跑来获得捕食猎物的机会,猎物和捕食者的每一点进步都会促进对方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在生态学上称为________。 (2)根据生态学家斯坦利的“收割理论”,食性广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在这个过程中,捕食者使物种多样性增加的方式是________。 (3)太阳能进入生态系统的主要过程是________,分解者通过________来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答案】 (1)共同进化 (2)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为其他物种的生存提供机会。 (3)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呼吸作用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排泄物中的有机物分解 【考点】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种间关系,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解析】【解答】(1)像这种生物与生物之间,或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种现象在生态学上称为共同进化。(2)生态学家斯坦利的收割理论是指:捕食者往往捕食数量多的物种,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3)太阳能进入生态系统的主要途径是生产者的光合作用,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分解者通过呼吸作用分解动植物的遗体遗物来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分析】本题考查了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能量进入生态系统的主要途径,分解者获得能量的方式。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指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光合作用同化的光能)。 8.甲、乙两种植物净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当光照强度大于a时,甲、乙两种植物中,对光能的利用率较高的植物是________。 (2)甲、乙两种植物单独种植时,如果种植密度过大,那么净光合速率下降幅度较大的植物是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 (3)甲、乙两种植物中,更适合在林下种植的是________。 (4)某植物夏日晴天中午12:00时叶片的光合速率明显下降,其原因是进入叶肉细胞的________(填“O2”或“CO2”)不足 【答案】 (1)甲 (2)甲;光照强度降低导致甲植物净光合速率降低的幅度比乙大,种植密度过大,植株接受的光照强度减弱,导致甲植物净光合速率下降幅度比乙大 (3)乙 (4)CO2 【考点】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 【解析】【解答】(1)由图可知,当光照强度大于a时,甲的净光合速率大,光饱和点远大于乙,积累的有机物多,对光能的利用率较高。(2)甲、乙植物单独种植,且种植密度过大,会使每种植物的光照强度降低。从图中可以看出,光照强度的降低对甲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影响大,导致甲植物净光合速率下降幅度比乙大。(3)从图中可以看出乙植物的光的饱和点和光补偿点都比甲低,因此更适合在林下种植。(4)夏日的晴天中午,为减少蒸腾作用水分散失,叶片上的气孔关闭,导致细胞间二氧化碳的含量下降,光合作用速率随之下降。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光合作用图表的分析能力。图中甲、乙两种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受不同光照强度的影响变化有区别,甲植物的变化幅度明显大于乙植物,甲植物对光能的利用率明显高于乙植物。当光照强度受到影响时甲植物受到的影响大于乙植物。乙植物由于光的饱和点和光补偿点都比较低,属于阴生植物。分析夏日的晴天中午,引起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是由于气孔的关闭,二氧化碳的含量下降,影响了暗反应的进行。 9.为探究不同因素对尿量的影响,某同学用麻醉后的实验兔进行不同的实验,实验内容如下: a.记录实验兔的尿量(单位:滴/分钟) b.耳缘静脉注射垂体提取液0.5mL,记录尿量 c.待尿量恢复后,耳缘静脉注射20%葡萄糖溶液15mL,记录尿量,取尿液做尿糖定性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同学发现,与a相比,b处理后实验兔尿量减少,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 (2)c处理后,肾小管腔内液体的渗透压会升高,实验兔的尿量会________,取尿液加入斐林试剂做尿糖定性实验出现砖红色,说明尿液中含有________。 (3)若某实验兔出现腹泻,尿量减少现象,导致尿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了存在于________的渗透压感受器,从而引起尿量减少。 【答案】 (1)垂体提取液中含有抗利尿激素,促进了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 (2)增加;葡萄糖 (3)下丘脑 【考点】水盐平衡调节 【解析】【解答】(1)注射的垂体中含有调节水盐平衡的抗利尿激素,该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增加对水的通透性,促进对水的重吸收。(2)在静脉注射高浓度的葡萄糖,会使血浆的葡萄糖浓度升高,过多的葡萄糖会随尿液排出体外,同时会带走大量的水分,尿量增加。用斐林试剂鉴定,结果出现砖红色,说明尿液中确实含有葡萄糖。(3)腹泻会丢失大量的水和无机盐,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使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引起尿量减少。 【分析】本题分析了尿液含量发生变化的三种情况。(1)直接考查由于激素的调节作用,引起尿液含量的变化。(2)一次性糖含量过高引起渗透压的改变,导致尿液量的变化,以及鉴定尿液中的糖。(3)考查刺激作用于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下丘脑后,引起的尿液量变化。 水盐调节: (1)调节机制:神经—体液调节。 (2)水盐平衡调节相关结构与激素 ①水平衡的调节中枢在下丘脑,渴觉中枢在大脑皮层。 ②参与的激素:主要为抗利尿激素。 a.产生:下丘脑产生。 b.释放:垂体后叶释放。 c.作用部位:肾小管和集合管。 d.功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3)水盐平衡调节 ①神经调节途径: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 ②体液调节途径: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下丘脑产生抗利尿激素→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集合管,使其重吸收水增多→尿液减少。 10.果蝇体细胞有4对染色体,其中2、3、4号为常染色体,已知控制长翅/残翅性状的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控制灰体/黑檀体性状的基因位于3号染色体上,某小组用一只无眼灰体长翅雌蝇与一只有眼灰体长翅雄蝇杂交,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如下: 眼 性别 灰体长翅:灰体残翅:黑檀体长翅:黑檀体残翅 1/2有眼 1/2雌 9:3:3:1 1/2雄 9:3:3:1 1/2无眼 1/2雌 9:3:3:1 1/2雄 9:3:3:1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杂交结果,________(填“能”或“不能”)判断控制果蝇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还是常染色体上,若控制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根据上述亲本杂交组合和杂交结果判断,显性性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