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实施方案
根据省教育厅、省体育局转发“教育部、国家体育局关于印发《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及《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下称《标准》)实施办法》通知”的文件精神要求:每名在籍的大学生每学年必须参加体质健康测试,并将测试数据上报教育部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中心。体育部拟于本学期第3-9周进行2013年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为使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特拟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测试目的
通过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和体质健康水平;全方位了解学生身体形态机能和运动机能,充分了解和掌握学生体质的整体状况,为学院的体育教学与管理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二、组织机构
1、领导小组
组 长:施祝斌
成 员:沈苏海 张 忠 吴泽萍 秦 海
各系分管学生工作负责人
2、工作组
组 长:叶 琳
成 员 全体体育教师
各系辅导员(班主任)(由各系指定人员)
3、安全保障组:医务室全体人员
4、器材保障组:丁维勇 张培安
二、测试项目
1、身体形态:身高、体重、视力
2、身体机能:肺活量、坐位体前屈
3、 运动机能:立定跳远、50米、1000米(男)、800米(女)、引体向上(男)、一分钟仰卧起坐(女)
4、2013级新生入学体检如有相同指标测试的,使用同一结果,不重复测试。
三、测试地点
肺活量、坐位体前屈在体育馆健康测试室(由体育部协调安排测试时间);其余项目由各系自行安排。
四、测试对象
2011级、2012级全院在籍学生及2013级新生。
五、测试时间
9月1日—10月20日,10月31日前完成数据上报。身高、体重、视力 、立定跳远、50米、1000米(男)、800米(女)、引体向上(男)、一分钟仰卧起坐(女)的测试时间由各系自行安排。
六、测试方法(具体操作要求见附件一)
七、测试的基本要求
1、全体工作人员要认真解读《标准》,领会要求和测试要领。
2、各系要在体育部配合下做好测试教师的培训工作。
3、各系做好《标准》测试的宣传和动员。
4、辅导员(班主任)要做好学生《标准》测试个人档案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5、各系在安排学生集中测试时,通知学生测试时务必身着运动装、脚穿运动鞋,应组织学生做好准备活动,在进行中长跑(男1000米、女800米)测试时,必须要有医务人员在场,测试时必须配备急救设备和用品,医生与教师一起实时监控测试中学生的反应,及时发现、处理场上发生的安全隐患。
6、各系在所有项目测试完成后,请将学生纸质成绩表格和对应的电子版Excel表格以班级为单位(具体填写说明及样表将发到各系书记邮箱中)一同交予体育教学部,以便于成绩录入。
7、各系做好因先天性疾病、残疾无法参加测试的学生的情况统计;近期因生病及处于生理期的女生不应参加测试,待身体恢复后参加补测。
8、测试工作是一项极及繁琐、复杂的工作,各实施人员要严格要求和把关,尤其对数据的处理上要严肃认真,每个班级一张表格,出现任何一点点不符要求的地方,数据就无法上传。
说明:本次健康测试数据上报结束后,国务院、教育部将于11月中旬组织各省体育学院的专家组成检查小组,对各学校的上报数据进行随机复查,对于上报及时、数据准确学校会给与奖励;如发现弄虚作假的学校届时会进行全国通报批评,取消该学校一切的先进评比,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八、本方案未尽事宜,另行通知
体育教学部
2013.9.6
附件一:《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操作方法
体重
测试目的
测试学生的体重,与身高测试相配合,评定学生的身体匀称度,评价学生生长发育的水平及营养状况。
场地器材
杠杆秤或电子体重计。使用前需检验其准确度和灵敏度。准确度要求误差不超过0.1%,即每百千克误差小于0.1千克。检验方法是:以备用的10千克、20千克、30千克标准砝码(或用等重标定重物代替)分别进行称量,检查指标读数与标准砝码误差是否在允许范围。灵敏度的检验方法是:置100克重砝码,观察刻度尺变化,如果刻度抬高了3毫米或游标向远移动0.1千克而刻度尺维持水平位时,则达到要求。
测试方法
测试时,杠杆秤应放在平坦地面上,调整0点至刻度尺水平位。受试者赤足,男性受试者身着短裤;女性受试者身着短裤、短袖衫,站在秤台中央。测试人员放置适当砝码并移动游标至刻度尺平衡。读数以千克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记录员复诵后将读数记录。测试误差不超过0.1千克。
注意事项
(1)测量体重前受试者不得进行剧烈体育活动或体力劳动。 (2)受试者站在秤台中央,上下杠杆秤动作要轻。 (3)每次使用杠杆秤时均需校正。测试人员每次读数前都应校对砝码标重以避免差错。
身高
测试目的
测试学生身高,与体重测试相配合,评定学生的身体匀称度,评价学生生长发育的水平及营养状况。
场地器材
身高测量计。使用前应校对0点,以钢尺测量基准板平面至立柱前面红色刻线的高度是否为10.0厘米,误差不得大于0.1厘米。同时应检查立柱是否垂直,连接处是否紧密,有无晃动,零件有无松脱等情况并及时加以纠正。
测试方法
受试者赤足,立正姿势站在身高计的底板上(上肢自然下垂,足跟并拢,足尖分开成60度角)。足跟、骶骨部及两肩胛区与立柱相接触,躯干自然挺直,头部正直,耳屏上缘与眼眶下缘呈水平位。测试人员站在受试者右侧,将水平压板轻轻沿立柱下滑,轻压于受试者头顶。测试人员读数时双眼应与压板水平面等高进行读数,记录员复述后进行记录。以厘米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测试误差不得超过0.5厘米。
注意事项
(1)身高计应选择平坦靠墙的地方放置,立柱的刻度尺应面向光源。 (2)严格掌握“三点靠立柱”、“两点呈水平”的测量姿势要求,测试人员读数时两眼一定与压板等高,两眼高于压板时要下蹲,低于压板时应垫高。 (3)水平压板与头部接触时,松紧要适度,头发蓬松者要压实,头顶的发辫、发结要放开,饰物要取下。 (4)读数完毕,立即将水平压板轻轻推向安全高度,以防碰坏。 (5)测量身高前,受试者应避免进行剧烈体育活动和体力劳动。
视力
测试目的
测试学生的左右眼视力水平。
场地器材
标准对数视力表。
测试方法
受检者在距视力表5米处站立,用遮眼板将左眼轻轻遮上,先查右眼,后查左眼,均为裸眼视力。
可先从5.0一行视标认起。如果看不清再逐行上查,如辨认无误则逐行下查。要求对每个视标的识别时间不超过5秒。规定4.0~4.5各行视标中每行不能认错1个;4.6~5.0各行视标中每行不能认错2个;5.1~5.3各行中每行不能认错3个。超过这一规定就不再往下检查,而以本行的上一行记为该受检者的视力。
如5米处不能辨认视力表最上一行视标时,令受检者站立于距视力表2.5米处或l米处进行检查。所得视力值应分别减去校正数值0.3或0.7后,记为该受检者的视力。
例如,某受检者在5米处不能辨认最上一行视标,令其在2.5米处检查。所得视力为4.2,则4.2-0.3=3.9,该受检者视力即为3.9;某受检者在5米和2.5米处都不能辨认最上一行的视标,令其在1米处检查。所得视力为4.2,则4.2-0.7=3.5,该受检者视力为3.5。
视力记录方式:将受检者的左、右眼裸眼视力分别记入相应方格内。
例如,某受检者的左、右眼裸眼视力分别为5.0和4.6。应在与“左”对应的方格内填入 “5.0”,在与“右”对应的方格内填入 “4.6”。
注意事项
(1)检查视力前,应向受检者讲解检查视力的目的、意义和方法,取得他们的配合。配戴眼镜者应摘去眼镜(包括隐形眼镜),检查裸眼视力。
(2)检查如采用自然光线,应选择晴天,在固定时间和地点进行,以便前后对比。
(3)检查前不要揉眼,检查时不要眯眼或斜着看。检测人员应随时注意监督。
(4)用遮眼板时,检测人员要提醒受检者不要压迫眼球,以免影响视力。
(5)不宜在长时间用眼、剧烈运动或体力劳动后即刻检查视力。至少要休息10分钟以后再做检查。检查若在室内进行,受检者从室外进入后也应有15分钟以上的适应时间。
肺活量
测试目的
测试学生的肺通气功能。
场地器材
电子肺活量计。
测试方法
房间通风良好;使用干燥的一次性口嘴(非一次性口嘴,则每换测试对象需消毒一次,每测一人时将口嘴下倒出唾液并注意消毒后必须使其干燥)。肺活量计主机放置平稳桌面上,检查电源线及接口是否牢固,按工作键液晶屏显示“0”即表示机器进入工作状态,预热5分钟后测试为佳。 首先告知受试者不必紧张,并且要尽全力,以中等速度和力度吹气效果最好。令被测试者面对仪器站立、手持吹气口嘴,面对肺活量计站立试吹1至2次,首先看仪表有无反应,还要试口嘴或鼻处是否漏气,调整口嘴和用鼻夹(或自己捏鼻孔);学会深吸气(避免耸肩提气,应该象闻花式的慢吸气)。受试者进行一两次较平日深一些的呼吸动作后,更深得吸一口气,屏住气向口嘴处慢慢呼出至不能再呼为止,防止此时从口嘴处吸气,测试中不得中途二次吸气。吹气完毕后,液晶屏上最终显示的数字即为肺活量毫升值。每位受试者测三次,每次间隔15秒,记录三次数值,选取最大值作为测试结果。以毫升为单位,不保留小数。
注意事项
(1)电子肺活量计的计量部位的通畅和干燥是仪器准确的关键,吹气筒的导管必须在上方,以免口水或杂物堵住气道。 (2)每测试10人及测试完毕后用干棉球及时清理和擦干气筒内部。严禁用水、酒精等任何液体冲洗气筒内部。 (3)导气管存放时不能弯折。 (4)定期校对仪器。
50米跑
测试目的
测试学生速度、灵敏素质及神经系统灵活性的发展水平。
场地器材
50米直线跑道若干条,地面平坦,地质不限,跑道线要清楚。发令旗一面,口哨一个,秒表若干块(一道一表)。秒表使用前,应用标准秒表校正,每分钟误差不得超过0.2秒。标准秒表选定,以北京时间为准,每小时误差不超过0.3秒。
测试方法
受试者至少两人一组测试。站立起跑,受试者听到“跑”的口令后开始起跑。发令员在发出口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