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广东中考考场满分作文:赏析与点评
2019年广东中考语文试卷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指要求写作。
(1)瞬间,也拥有丰盈的过去,
(2)突破,意思是打被,如困难、限制等;突破,是做不敢做、不愿意或没做过的事情;突破,是破茧成蝶。
请根据上违文字的内容及含意,选好期度,的定立意,写一篇文章。
自拟标题,标题内含“瞬间”或“实破”,写一篇文章。
要求:
(1)把题目补充完整,自选文体:
(2)不少于500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一
突破喧嚣,遇见江南
灯红酒绿的大街,喧嚣的城。那些刺眼的灯光穿透我的双眼,仿佛要将我整个人吞噬。我烦躁的拉上窗帘,世界一下变得安静,放一曲绵长婉转的昆曲,突破时空的限制,我遇见了那里,我向往的,从未见到过的江南。
冷暖相遇,那是江南的雨。江南的雨绵绵的,如同江南细腻的人。一丝丝银线点在纸窗外的小溪里。千千万万丝,泛起一波漪圈。带动着停靠在流水边的小舟,摇摆出江南的舞姿。古城河畔杨柳依依,暖阳抚照,温润了江南人的心房,嗅出几缕芬芳。清风微拂,擦过我的发梢。是清晨的一阙清扬婉转。杨柳依依,烟云笼罩,白云岫出,空山落幕散落几许春光。
突破喧嚣,江南的雨带给我恬静安然。
粉墙黛瓦,那是江南的屋。江南的屋矮矮的,也映衬小桥流水人家的闲情。转角长廊的淡淡回风,临边屋檐风铃的叮铃作响。窗户用木做,窗面用纸糊,墨香满屋,洗尽尘世铅华。
千百年来多情多雨的江南雨并没有使它腐烂朽坏,而是一如初见,傲立在江南的土地上,在人们心中始终没有变过,它注定属于江南。
突破喧嚣,江南的屋带给我处变不惊。
吴侬软语,那是江南的人。踱步到一茶楼,绵长悠远的昆曲从楼上传来。时而一曲小桥流水人家,时而一曲涛涛大河去不返,时而轻扬婉转,时而低沉冗长。江南的人吟着,他们拥有一份恬静安然,以心灵的素笔,绘流年的芬芳。
睁开眼,那曲悠扬仿佛还在耳边。
即便只是一个瞬间,江南仍带给我丰盈的过去,突破限制,去到我没去过的江南,让我学会思考生命的真谛。
名师点评
语言精雕细琢,构思精巧布局
不可否认的,文化作文已然成了中考作文中一道靓丽的风景,越来越多的考生尝试着用文化的视觉审视话题,用文化的材料丰实话题,用文化的品味提升话题。正如本文作者描述了江南这一独特的地域特色,“学会思考生命的真谛”。
写好这类作文,离不开语言精雕细琢,构思精巧布局。
这篇作文最大的特点在于精美的语言,仿佛使人置身于真实的江南。江南之雨,美在“恬静安然”;江南之屋,美在“洗尽尘世铅华”;江南之人,美在“绘流年的芬芳”。此情此景,实在令读者神往而陶醉。
小作者的构思也很精巧、颇具匠心,在起承转合中,江南的雨、江南的屋、江南的人,在一曲悠扬中完成了对江南之景的一咏三叹。小作者艺术地呈现了江南特色,三个小片段既可以独立成章,又可以连缀成篇,这是典型的重章叠唱式的结构。
对语言精雕细琢,加上结构的精巧布局,使得文章呈现出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点评老师:钟玉梅)
二
突破平凡
他是酒中仙,亦是诗中仙。一勾弯月在冷凝处低悬,片片浮萍碎成摇曳的翡翠,就像是他突破平凡的样子。
他是不事权贵的青莲居士,曾豪放不羁笑骂孔夫子,曾让“一骑红尘妃子笑”的杨玉环为其磨墨,曾让高力士为他脱靴,曾获剑术全唐第二,也曾让唐太宗亲自起身迎接。他的一生,都在突破平凡。他见不容于世之滋垢时,便愤然离去,没有易安居士的忧伤,也没有柳三变的悲哀,不过一句“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值一杯水”的笑叹而已。
他道“行路难”,却一直在走。翰林遭贬,他“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流亡夜郎,他“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赐金放还后,他“安能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抛弃了钟鼓馔玉而选择了骑鹿游名山。但“举杯望明月,对影成三人”写出了诗人的无奈与孤独,但他终究不是一个平凡的人。酒入愁肠三分化为剑气,七分酿成月亮,秀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
在梦中的天姥山的石阶上,他脚着谢公屐,看海日,闻天鸡,醒来都仰天大笑出门去。年轻时他对李浥说“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但随着社会的变迁,生活的艰辛终于让他说出“受屈不改心,然后知君子”。尽管我还是喜欢那个“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他,但无论如何他再怎样不平凡,当他随月而去时,昭昭若明星之德,日月齐辉之才也终化为泡影。
在我考试失利时,是他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让我相信自己;在我孤独无助时,是他的“浮云游子意,落日如人情”让我感到温暖;在我感觉自己“白发三千丈,云愁似个长时”,是他突破平凡的信念让我振作起来。
他是杜甫眼中的“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月前”的李太白,那个毕生突破平凡,破茧成蝶的人。
名师点评
此文让我叹为观止,小作者不仅仅是李白的爱好者,那绝对是“骨灰粉”。短短几百字的小文章却浓缩了“谪仙人”——李太白的一生,不得不佩服小作者厚积薄发的能力。这是一篇以历史人物为写作对象的佳作,这样选材的作文往往容易走进两个误区,一是老生常谈,二是泛泛而谈。而小作者却把李白写活了,写亮了。触摸文字,仿佛见到李白仰天大笑的姿态,强烈感受到他急促的心跳声。本文的知识容量很大,如藏了一个诗词宝库,有杜牧的《过华清宫》,有李白的《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月下独酌四首·其一》、《行路难》等等。此外,有大量的典故坠入文中,如“让高力士脱靴”、“流放夜郎”、与杜甫情谊、谢公屐等。结尾处是一个华丽的跳跃,稳稳坐落在现实的感悟中,把读者远去的思绪一下子拉回现实中,也让李白与作者融为一体,令人拍案叫绝。好的文章是能给读者潮水般的知识冲击,能让读者感受时空一瞬间的神奇美好,此文完全符合佳作的内涵,书香气浮动,文化味浓郁!
(点评老师:杜少琼)
三
致那于风口浪尖上的突破
敬爱的父亲:
您好!在这个铭刻了深沉意义的重大日子里。惟念执笔,写一封家书,予您——纪念那风浪迭起岁月里的突破。
还记得1983那年,先后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建筑系的您:正参与一项世界级的生命设计工程。在国家级的会议上,当您将您殚精竭虑的设计稿公布与会时,殊不知会有一阵阵惊涛骇浪般的冷嘲热讽。或搀和了骂语,或扎入了不屑鄙夷,毫不留情地向您砸来。
可您选择了坚持。这次,您突破了人心的怯懦。
于是设计稿公之于众。又引来铺天盖地般的痴笑蔑视。一时,报纸上全是对您添油加醋的报道,网络论坛上尽显千万国民的冷言嘲笑。您的姓名被全世界玩弄。仅仅因为您绞尽脑汁思索构造。您一笔一画,细致勾画,您一再坚持的这个生命蓝图,在世人的眼里,无非是畸形的,丑陋的,不堪入目的。
但您选择了不妥协。这一次,您突破的是坚守。
终于度时如年的坚持与建设中,您迎来了曙光。
我诞生于一片古典历史,文化建筑的中央。作为此地的心脏,我那被嫌弃热议了良久岁月的现代化外貌原为人所评为于此地沉寂数百年的历史文物风尚格格不入,却又在出世的瞬间,被赞叹为现代化手法,折射历史的突破。
是的。这一切,都是因为驻立于风口浪尖之上。以坚定不移的信念去拼搏,去争夺,去闯荡风声浪起,您最终突破。是我的诞生,亦是您的升华。
不过,世界高赞的我,也不过是您人生建树的冰山一角罢了。上世纪30年代,荣获过“建筑界诺贝尔奖”之称的普力兹克奖、英国皇家建筑师金奖的您,更多的不朽之作:香港中国银行大厦、北京香山饭店、苏州博物馆……
如今,全世界各地的游客都慕名前来参观我,我也与《蒙娜丽莎》、埃菲尔铁塔一起成为了法国的象征。
或许您将永远离我们而去,又或许您响亮的名字——贝聿铭,将永远镌刻在建筑界之上,并慰藉着所有世人。
变幻不定的时代之风刮去,也无法褪色您突破的记录。
您的儿子:巴黎卢浮宫金字塔
名师点评
名师点评:文章以书信的形式,用拟人的手法,借用巴黎卢浮宫金字塔的口吻,讲述贝聿铭先生一生于风口浪尖上的突破。突破了人心的怯懦、在坚守中突破历史,在突破中升华自己。小作者让我们感受到贝聿铭因突破而精彩的一生。
(岳荣)
四
瞬间,泪沾筝弦
旧山听竹老,阻归程。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儿时,总是在院里嗅到筝水香,听见琴音,那是外婆独自的表演。我趴在木窗框上,望着清风抚过她的面庞,就这样轻轻将青丝染成银丝,在眼角留下皱纹。外婆喜欢的那首曲子,那旋律在我的童年岁月里萦绕,萦绕,缀成甘露雨滴,落在我心里。她抬眼见我,眼角的皱纹也愈清晰,我听她笑着细语:“乖女,外婆教你弹琴。”
夏日的蝉声伴着热浪滚过外婆的琴,滚过金色的麦田,再荡成琴谱的分割线。外婆拥我入怀,坐在院中 老槐树下抚琴,她戴的那枚琴指,已不知经过多少岁月,被磨得发亮,在阳光中折射出微光,琥珀色更显清亮。她冲我笑笑,手轻轻地放在弦上,吸一口气,手指轻舞,那琴声便荡漾开来,伴随着暖阳,勾、抚、托、抹。我望着那苍白起褶的双手,在筝弦上轻舞,在琴音中变得灵巧、充满活力。
逝者如斯,我随流淌的岁月一刻不停地前行,转眼又是十载春夏秋冬。我与外婆相隔百里,筝弦被遗忘在尘世里,我不曾去触及,只埋头于书页之中。
又一年初秋,深感城市喧闹无趣,母亲许我回乡,心中欣喜。踏进那大院门槛,我望见愈发苍老的外婆,站在槐树下,像一尊时光雕过的塑像,静静地等待。我走上前去,一时竟语塞无言。外婆牵起我的手,将我拉到槐树下,我才又看见那筝木,它像是如初遇一般,光鲜而美丽,散发着檀的清香。外婆将长大的我再次拥进怀里,戴上那枚琥珀色的琴指,端庄而优雅,像是仪式般神圣。她抚上琴,又见眼角的皱纹是岁月的痕迹。手指轻舞,琴音环绕,筝弦颤动着轻诉时光流逝,外婆的双手依旧苍白有力。琴声中,听她笑着轻语:“乖女,外婆教你弹琴。”
瞬间,筝木香把我带回夏日的小院里,那里漫着木香,溢满童年的点滴回忆。外婆在树下抚琴,坚守着那绵长悠远的琴香。
眼前模糊,我看不真切,眨眼,泪沾筝弦。
名师点评
一篇满分作文,能让阅卷老师初看惊艳,再看回味,需要在审题明确、选材独特的基础上,做到干净:一是卷面干净,书写赏心悦目;二是构思干净,节奏快慢得宜,分段利落;三是意蕴干净,主旨鲜明,不旁生枝节;四是语言干净,文从字顺,简洁凝练。
本文就属于一篇干净的文章。初看有岁月静好之韵,再看能感受到小作者精巧的匠心。
文章谋篇布局简洁自然,使用最自然的直叙构思,却快慢得宜,起伏有致。小作者详写外婆两次抚琴的场景,分别是儿时的夏日与十年后秋日,其中十年岁月悠悠,则一句话带过。这是抒情散文的典型写法,重在抒情,叙事可以只作为组织内容的纽带。
本文表达了两层意思:外婆对古筝这种民间艺术的热爱,以及小作者对听外婆抚琴的童年时光的思念。全文只有文末两句直抒胸臆,小作者把深沉的情感融于细腻的场景描写中。文章详写了外婆两次抚琴的场景,交织着小作者由童年到少年情感的变化,而不显累赘:一次是童年夏日,蝉声、麦田、阳光下琥珀色的琴指、外婆琴弦上灵巧跳跃的双手,渲染出童年的温暖与活泼;一次是十年后的秋日,槐树下苍老却优雅的外婆,与依然光鲜美丽的筝木形成鲜明的对比,渲染出时光流逝的伤感。文章立意不深却情意悠悠,真切动人,有古诗深远的意境。
文章语言凝练、典雅,善用短句与单音词,有文言的韵味。以古诗意境开篇,让人眼前一亮。“勾、抚、托、抹”这样精准的动词信手拈来,可见小作者平时能在阅读中汲取文言经典的养分,厚积薄发,使笔下的一字一词浸透书香雅韵。
(点评老师:王纪宇)
五
每一笔的瞬间
墨香氤氲,毫下笔走龙蛇。提笔,顿笔,行笔,出锋,每一笔的瞬间都凝聚了书法人多年的心血,闪耀着五千年中华文化的先芒。
入室,轻取狼毫,润湿,那瞬间听墨声滴落白瓷碟,看墨色开出一朵黑牡丹。随即提笔,用墨蘸湿,然后在雪白的生宣上游走。
瞬间,思绪回到第一次执笔。电脑打字的普及,书法成为了众人冷落的对象,而我却被它所吸引,并开始了旅程。书法如同一枚青橄榄,初入口时酸涩无比,每一个下笔的瞬间纸上都是一片狼藉。我多次被叱责,多次怀疑自己,可在每个质疑的瞬间,我都坚定了志向,只因为对书法的一腔热情。八年光阴飞逝,不知写过多少张纸,不知用坏多少支笔,不知临过多少本帖,我的书法已大有长进。终于,我无愧于当初的选择,也感动于自己的坚持,它们让我成长。
每一笔的瞬间,笔下流淌着的是八年的汗水。
书法室里,一本本名家名帖摆放着,翻开每本的瞬间,便如同走进了五千年的历史长河。摊开帖,蘸湿狼毫,面对着过往,提笔。
每一次落笔的瞬间,都是五千年文化的沉淀。面对着《祭住文稿》里苍劲的飞百,让人不禁回想一千多年前让唐朝繁盛化为乌有的安史之乱,书法家颜真卿恶愤地抒写着不满;面对着《兰亭集序》里畅意的笔锋,我不禁回想起那时一众文人墨客在会稽山阴觥筹交错,咏叹人生的无尽快意。每一笔都如同身临其境,与古人同喜,同悲,同哀,同怨……
每一笔的瞬间,笔下流淌着的是五千年的历史。
临完帖,合上帖, 执笔落款。微微顿笔,轻轻送出,小心提起,慢慢顿下。每一笔的瞬间,都蕴含着无尽的韵味。这是书法的美,这是文字的美,这是文化的美。
哪怕这一路上只是踽踽独行,在笔落下的瞬间,我都会把书法传承下去,只因这书法,荟萃了八年的汗水,凝聚着五千年的历史,在每一笔的瞬间,书法都将燃放出华夏文化的万丈光芒!
名师点评
本文无论是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很高,读后让人久久回味,是一篇难得的考场佳作!
文章给人厚重感。本文立意深远,以体现华夏传统文化精粹的“书法”为写作素材,立足于抒发“ 在笔落下的瞬间,我都会把书法传承下去,只因这书法,荟萃了八年的汗水,凝聚着五千年的历史”的志向。
文章语言典雅,长短句配合,整散句搭配,行文有参差错落之美。文史知识扎实,通篇散发着厚重的文化气息。
文章不乏现实感,含蓄地反映了现实生活中传统文化要发展面临的尴尬局面。作者惋惜五千年中华文化的光芒,因为电脑打字而遭人冷落。作者赞叹“这是书法的美,这是文字的美,这是文化的美”,更是对现实生活中青少年了解传统文化更多的是为“考级”等功利做法的映射。
小作者既敏锐地捕捉了生活中美好的瞬间,也迈开了涉世未深的少年走近庞大社会的步伐。能在考场短时间中有此考虑与构思,很不错!
本文让人看到一名优秀中学生应有的社会担当。无担当,无以立。好文章必定会有其在人文情怀或社会担当等方面的彰显。作者选择被众人日渐冷落的书法为兴趣,不改初心,以汗水为伴坚守八年,并立志要一直将这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这种担当的勇气无疑是打动评卷老师的又一原因。这样的叙写,也巧妙地契合了题目引导语“瞬间,也拥有丰盈的过去"这一要旨。
(点评老师:伍瑞玉)
六
突破,不破不立
我曾是个不会折腰的偏执人。
我厌恶人群,恐惧触碰,放在心上的只有音乐。
我喜欢悠扬的小提琴,喜欢轻快的吉他,喜欢空灵的钢琴。我仰慕着曲风多变、双耳失聪的贝多芬;痴迷于曲目繁杂、节奏难弹的巴赫;钟情于情感丰富、格调诙谐的肖邦。
我曾在暑假里闭门不出,拒绝所有的聚会,呆在琴房里整日地弹着钢琴,沉迷在古朴的音乐里。
我是如此地钟情她,对的,是她。
她是我刻在血肉里的永恒,是我无法忘怀的爱人。
但她好似并不爱我。
我去过国外的音乐学院,那是法国最为著名的音乐学院,聚集了世界各地的音乐人。
那儿的教授在听完我演奏的曲目后无不惋惜,他说“你的音乐很标准。你的指法、节奏、意识完全没有问题,但你的音乐没有感情。”
他如碧池般的瞳看向琴时是毫不遮掩的热爱“你要去跟她交流,去了解她的内心,适当的时候要为她低下高傲的头。”
那天回去时下了一场暴雨,我站在空旷的树上,雨水抽打着我的脸颊,顺着发尾流下。
我在雨中睁着眼,看着昏暗的天空对自己说:不破不立!
我去和最厌恶的人群接触,颤抖着去和人们交流,去感受喜怒哀乐的情绪。
半夜时我看着镜子里唇色苍白的自己,默念:不破不立,不破不立,不破不立……
我的音乐开始有了改变,她会哭,会笑,会伤心,会难过,我的生活也逐渐明亮起来。
一年后我重新去了一次法国音乐学院,还是那间琴房,还是那个教授,演奏结束后他却是满目的狂热。
离开时又是一场暴雨,我撑起了伞,趴在湖一旁的桥上,眯着眼伸手去够天边的残阳。
人嘛,总是忙着疯,忙着爱,忙着在大雨里找夕阳。
夕阳来了,朝阳还会远吗?
名师点评
这篇满分的考场作文,有几个点值得赞扬。
一、音乐美。本文把音乐拟人化,把音乐赋予了人的感情,运用第三人称“她”,拉近了和音乐的距离。音乐的特征是通过声音来抒发人的感受,而本文的开篇用“偏执”“厌恶人群”“恐惧触碰”来形容自己,在教授的点评后,敢于突破自己。“和人去交流”“去感受喜怒哀乐”,把自己的情感融入音乐,音乐之所以美,无外乎是饱含人的感情,因此,在后来作者的音乐中,已经有了自我的情感态度和表达,音乐美的范畴与人的情感态度联系在一起,整篇文章洋溢着音乐美,这就是人文美。
二、语言美。本文句式丰富多样,长短句交错使用,为了展示自己对音乐的热爱,文章极力铺陈,运用两个排比句写的汪洋肆意。例举了贝多芬、巴赫、肖邦三位音乐巨头音乐的特点,用“喜欢”“喜爱”“钟情”“仰慕”“痴迷”去形容作者对音乐的感受,体现小作者词汇量的积累,而结尾的反问,达到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意境。
三、主题美。本文小作者紧扣题眼“突破”,通过多次描写突破前后的改变,达到突破性格弱点的目的,开启了人生新的篇章。开篇 “偏执”的人,却愿意为了音乐改变;暑假闭门不出练习音乐,却突破自己走进人群;前后两次进音乐学院的对比,两次暴雨中的不同表现,形象的展现了“突破”的具象。尤其是小作者坚定的反复默念“不破不立”,直抒胸臆,富有感染力。
读罢全文,耳边响起了贝多芬的交响乐,眼前仿佛浮现出小作者坚定突破的双眸,直指人心。
(点评老师:龙晖)
七
突破牢笼,傲然绽放
年华掠过指间,回往事一瞥,红尘轻剑未曾却,透过时光回廊,我依稀又看见,那个名为朱淑真的绝世才女,如一株暗夜幽兰,突破世俗牢笼,傲然绽放。
突破牢笼,她傲然绽放于冲天才气下的快意潇洒。
出身名门,满身书卷气的她,满腹经纶,才气四溢。“恼烟撩露,留我须臾住,携手藕花湖上路。”春日游湖,觅一知己,出口成诗,好不快意!什么女子无才便是德?“谁能更觑闲针线,且滞春光伴酒卮。”她不为那三从四德所束缚,与其去做那女子皆爱的女红,倒不如趁春光酒兴,举杯对饮,吟得一阙好词。她从千年古廊里迢迢地涉水而来,她不甘于做一个娇柔女子,她奋力追求心中理想,追求对诗词的那份热爱。于尘世中,傲然绽放。
突破牢笼,她傲然绽放于身陷困窘中的愤然抗争。
那个一身风骨的女子,一生之不幸便是嫁与一不解风情的丈夫。她的满身才气,竟被指责为不守妇道。“从今莫把仇人靠,千里相思一撇消。”不甘屈辱,她毅然抛下一纸休书,回到钱塘老家。消息传出,激起惊涛骇浪。一时间,那些个所谓正统文人士大夫为之哗然。她从不甘身陷泥淖,哪怕冒天下之大不韪,也要追寻自己所钟爱的诗词与梦想。她敢想敢做,不惧非议,纵使世态炎凉,全无退路,也要活出最真的自己。突破世俗牢笼,她打破所谓程朱理学,打破存天理,灭人欲的牢笼,于尘世中,傲然绽放。
突破牢笼,她傲然绽放于挣脱牢笼后的涅槃重生。
她对尘世失望后,皈依佛门,一心清修,只为寻一清净之地,让诗意在心中生长。怎料丈夫寻上山来,那样一个至情至性、冰清玉洁的女子怎能忍受这般屈辱?如她所言“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她毅然跳入江中,结束了自己遗世独立的一生。但,那不是灰飞烟灭,而是凤凰涅槃!她留下一卷《断肠词》,用那样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刚烈,让后世知音为她正名。突破世俗牢笼,面对世事无情,她打破尘世束缚,破茧成蝶,傲然绽放。
若有日成万夫指,沦落为草石,这身风骨仍固执!我敬佩那个名为朱淑真的女子,她于尘世喧嚣中,独守初心,奋力追梦,突破牢笼,傲然绽放!
名师点评
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说:“对古人应具了解之同情,方可下笔。”小作者对南宋绝代词人朱淑真的生平正是抱有“了解之同情”,才使得文章中的字字句句都如泣血而成,凄切真挚,直入人心。全篇仿佛一首咏史诗,牵引着读者回归到受程朱理学笼罩的南宋历史原场,依时间顺序,自始至终,重新体认一番朱淑真突破世俗笼牢的勇气与辛酸。
除开头、结尾段外,文章主要采用片段式写作的格式呈现作者对女词人生平的解读。在三大片段的前面,作者都独具匠心地安排了一个独立段,起着鲜明点题与领起下文的作用。单看这三个独立段,就会感受到句式整饬之艺术美,体会到思想升华的感染力。第一片段,“突破牢笼,她傲然绽放于冲天才气下的快意潇洒”,写的是朱淑真在少女时代的才情横溢,倔强高傲,让人联想到晋朝的谢道韫,想到同时代的李清照,想到《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同样超凡脱俗,充满着突破牢笼的才气与生命力。第二片段,“突破牢笼,她傲然绽放于身陷困窘中的愤然抗争”,写的是朱淑真的不幸婚姻与主动离婚,让人联想到《诗经·卫风·氓》女主人高呼“信誓旦旦,不思其反”的愤恨,想到《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直言“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的决绝,同样追求自由,誓死抗争。第三片段,“突破牢笼,她傲然绽放于挣脱牢笼后的涅槃重生”,写的是朱淑真在离婚后为摆脱最后的纠缠而结束生命,《断肠词》的传留恰是这位女词人的重生。她自此活在她最向慕的诗词世界,也给世间遗下带有划时代意义的精神风骨。
读者阅读此文,首先会被作者恰如其分地援引数首词作吸引,叹服作者既醉心于优秀传统文化,又能为我所用的纵横才气;继而随着文章主旨的升华,又会发现此文不仅为希望突破世俗牢笼的女子而作,而且为所有独守初心、奋力追梦的高贵灵魂而作,不再受限于具体的时代、身份或性别。陈寅恪先生如此评价国学大师王国维的生平:“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相信小作者也是对人类追求独立自由的良好愿景这一共性有深挚的体认,才能让此文一气呵成,淋漓酣畅!
(点评老师:潘国欣)
八
嗅味瞬间,起乡愁
人间有味是清欢,人们懂得用五味杂陈形容人生,正是因为懂得味道是每人心中固有的乡愁。望着城市繁华似锦,瞬间,起乡愁。
闻味,渔网独特的味道。渔网有着它独特的气味,是海水的腥味,泥沙的盐味,橡胶套在渔网上的塑料味。编织渔网的繁杂事务只有上了年纪的村民操劳。外公外婆总闲不下来,坐在渔架前。外婆穿梭飞浅,眯着眼,长着茧子宽厚的手快速重复编织渔网的动作。太阳晒着他们花白的头发,收音机放着评弹,渔网也织好了。时光与渔网在一个个老庭院里厮磨,这是味道存在于极其温暖的地方,千般荒凉,以此为梦,万里蹀躞,以此为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