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园林绿地发展趋势
摘 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居环境质量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居住区绿地是人居环境最直接的空间,由居住区公共绿地、配套公建附属绿地、宅旁绿地和道路绿地等构成,具有生态防护、游憩活动、景观审美等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居环境质量。居住区绿地景观生态系统的规划设计,应贯彻绿地景观生态网络的思想,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原则;以人为本,从地形地貌、植物配置多样性等方面综合考虑,总体上体现“绿脉”的构思,这是现代生态型居住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关键字:居住区 规划 景观 生态 绿脉
人们能否在某个地方定居下来,主要取决于这个地方的环境条件是否满足人们的生存需要、安全需要和精神需要。远古时代,人们以采集野果和狩猎动物为生,于是野果丰富、狩猎动物活动频繁、取水方便,而且有利于抵抗猛兽攻击的地域,便成为人们的居住地;进入农业社会,人们的主要食物来源是小麦、大米等农作物,所以选择在农业生产条件优越的平原地带居住;随着工业文明时代的来临,人们向集镇、城市聚居,以获取便利的生活没施和信息交流等各方面的服务。时至今日,污染严重、环境变坏、再加上人口增多、资源缺乏等现象的出现,使城市生态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身心疲惫的现代人以较以往更大的热情渴望自然,希望生活于近自然的环境中。从而具有绿地景观生态系统的居住区便成为人们择居的首选地。然而,目前许多居住区在建设中,对居住区绿地景观生态系统的规划设计不够重视,绿化建设随心所欲,绿量少,植物配置无序等现象时有发生。为此,本人对居住区绿化进行了深歩探讨。
居住区绿地的规划原则
1. 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居住区绿地规划是居住区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绿地规划应密切配合居住建筑、公用设施、道路系统、工程管线等专项规划,综合考虑,统筹安排。采取集中与分散,重点与一般,点、线、面相结合,以居住区公共绿地为中心,以道路绿地为网络,以宅旁绿地为基础,协调市政、商业服务、文化、环卫等建设,使居住区绿地既自成系统,又与居住区总体规划协调统一。
2. 以人为本,设计为人
人与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环境的设计就是人的行为设计。居住区是人居环境最直接的空间,应充分体现以人为本、设计为人的理念,把人的行为模式和对绿化环境的需求作为绿地设计的重要依据,按照人体功效学原理进行绿地空间尺度设计,并以满足居民生理、心理、安全、社交、休闲和审美等方面的需要为出发点,处处尊重人、关系人,使小区真正富有人情味,居民有归属感,将居民区建设成为理想的居住乐园。
3. 以绿为主,小品点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居民对住区园林绿地的生态功能需求更为强烈。因此,在居住区绿地构成要素上应以绿色造景为主,以改善居住区小气候;满足现代人亲近自然的心理需求,营造一个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的生态空间。考虑到居民休息和点景需要,适当点缀园林建筑小品也是必要的,其风格及手法应朴素、简洁、统一、大方。
4.利用为主,适当改造
居住区绿地规划应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和现状条件,尽量利用劣地、坡地、洼地及水面作为绿化用地,以节约建园投资和用地;对原有树木、特别是古树名木应加以保护和利用,并组织到绿地中来及早形成绿化面貌。在此基础上,根据总体布局要求,对部分零乱或主题不鲜明地段,适当加以调整或改造。
5.突出特色,强调风格
特色即要有个性特点。一方面,作为整个居住区绿地规划要有自身的特色;另一方面,在整体格调统一的前提下,各局部空间也要各具特色。园林风格可多种多样,但就一个居住区绿地来讲,要强调和统一自身的风格。
6.功能实用,经济合理
大处着眼,细处着手,认真研究居民日常生活行为需求,从总体规划到单项设计,力求方便实用,提高绿地及各类环境设施的使用率。建筑材料、植物材料应尽量乡土化,单位小品设计应避免追求豪华、气派。既要考虑一次性建设工程造价又要考虑降低养护管理费用。
居住区绿地的植物配置
<1> 植物选择
1)对于大量而普遍的绿化,宜选择生长健壮、管理粗放、少病虫害、有地方特色的优良乡土树种。
2)注意选择无针刺、无飞絮、无毒、无刺激性和污染物的树种。尤其在幼儿园和儿童游乐场附近,忌用有毒、带刺以及引起过敏的植物,如夹竹桃、丝兰、漆树等,以免伤害儿童;在露天运动场、活动场地不宜栽植大量飞毛、落果的树木,如杨树、柳树、悬铃木、构树等。
3)在夏热冬冷的地区,尤其注意树形优美、冠大阴浓的落叶阔叶乔木,以利居民夏季遮阴、冬季晒阳。
4)在公共绿地的重点地段或居住庭院中,以及儿童游戏场附近,注意选择姿态优美、花艳芳香、叶色丰富的常绿乔木和观花灌木,以及宿根、球根花卉和自播繁衍能力强的一、二年生花卉,形成优美的景观效果。
5)在房前屋后光照不足地段应注意选择耐阴植物,如垂丝海棠、金银木、珍珠梅、桃叶珊瑚等;在院落围墙和建筑墙面应注意选择攀缘植物,实行立体绿化和遮蔽丑陋之物,如地锦、紫藤、凌霄、常春藤、络石等。
6)注意选择有益居民身体健康的保健植物,如松柏类、香科和香花植物等。
7)适当配置鸟嗜植物和蜜源植物,如桑树、葡萄、枣树、樱桃、枇杷、枸骨等,以吸引动物和微生物,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居住环境。
8)充分运用各类景观和生态植物,如观形、观花、观果、芳香、色叶、宿根地被花卉、水生、岩生、蕨类等植物,以丰富多彩的植物种类,形成植物的多样性,从而体现生物的多样性。
<2> 配置要求
1)合理确定各类植物的构成比例。在绿地中乔木和灌木的种植面积比例一般控制在70%,非林下草坪和地被植物种植面积比例宜控制在30%;常绿乔木和落叶乔木种植数量的比例因地而异,如北京地区一般为1:3至1:4,上海地区一般为1:1至1:2;在快、慢长树的比例中,慢长树所占比例一般不少于40%。
2)植物种类的搭配要在统一中求变化,变化中求统一。种类既不宜太多,又要避免单调。居住区各类绿地在统一基调的前提下,又要有主调的特色植物,力求以植物材料形成特色空间,如玉兰园、桂花路、樱花街等。
3)因地制宜,乔灌花草合理配置,构成以植物群落为主要特征的多层次复合绿化结构,既满足生态效益的要求,又可达到优美的景观效果。
4)植物配置要注重时间和空间景观的有序变化,形成丰富多彩的景观效果。在时间上讲究季相变化以及色彩配合;在空间上注意平面疏密有致、立面高低错落和空间透视线的组织,要有植物景观的总体大小、远近、高低的层次效果。
5)植物配置方式要多种多样,除道路两侧需要采用行列式栽植外,可多采用孤植、丛植、群植、疏林草地等手法,以打破成行成列住宅组群的单调和呆板感,以植物配置的多种方式,丰富空间的变化。注意结合道路走向、建筑、门洞等形成对景、框景、借景等,创造良好的景观效果。
6) 植物配置应充分考虑住宅的通风、采光、隔热等特定功能,并按有关规范要求处理好与地上、地下工程管线的关系。
三、居住区绿地设计的发展趋势
(1)外延的扩大
设计立意的表达
居住区绿地设计不但要从美学和功能角度对空间环境构成要素进行组合配置,更要从景观要素的组织中贯穿其设计立意和主题。通过构思巧妙的设计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