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期末历史试卷分析
2012年1月八年级上册期末历史试卷,总体来看命题者注意从历史的宏观视角立意,注意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难度较大。从考试结果来看一个对历史有着很好的兴趣、注意思考的学生,和一个只是临时抱佛脚死记硬背的学生,在成绩上会显示巨大的差异。
一、 试卷基本情况分析:
1、选择题注重在变式的基础上对历史事件进行考察。出题者通过创设情景变更学生感受历史事件的角度,以突出对历史事件的本质特征的考察。其中在变式的基础上进行的史料的引用就涉及诗词、文学作品、奏折、对联、漫画、历史人物语言、乡土历史、历史遗址照片、影片、旅游宣传语、歌词、童谣、资料卡片、战报等,变式较为新颖、丰富。
2、出题者还注意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注重对历史事件根本原因如:11康有为题;事件的本质目的如2鸦片战争题;现象反应的本质如:24张謇题;历史事件的原因如25严复题。注意对知识易错点的考查如:1《南京条约》题,注意历史事件的纵向比较如:5《马关条约》题。还涉及一些历史事件的再认如:3、4、6题。
3、注重从宏观视角考察。如:非选择题26题“面对《时局图》反映的时局,国内各阶层采取了哪些行动?”29题“3年以来,30年以来,1840年以来”反映的事件有很好的概括性。
4、试题注意联系时事,和适度综合。如:27题凤凰网问卷调查,结合社会习俗的变化,有一定的综合性和开放性。
二、答题分析
本校八年级参加期末考试人数1022人,在较规范的按照标准答案阅卷的情况下,年级平均分68.6分。班级最高分72.3分,班级最低分64.4分。学生个人最高分96分,最低分17分。90分以上人数只占6.9%。80分以上人数只占33.2%,60分以下人数却占27.6%。
分数段分布表
样本容量
0----
9
10---
19
20—
29
40—
49
50—
59
60—
69
70—
79
80—
89
90
分以上
最高分
最低分
及格率﹪
优秀率﹪
平均分
1022
0
3
18
100
111
158
239
269
71
96
17
72.2
33.2
68.6
一、单项选择题
本题错误主要集中在第7、10、11、12、15、16、19、25小题上。
第 7题,学生知识面狭窄对“庚子闹拳,联军入城”不知所云,对课本的导言“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没有深刻印象,导致“联军”当成“英法联军”。
第10题,对联“宣传民主维新,倡西学,发扬资本主义,批判专制守旧,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反应的历史事件,部分学生不理解历史事件的本质意义,导致乱选。
第11题,错误率最高,对康有为“跪着造反”的根本原因,学生不知道从阶级基础来分析。分析失分原因:主要是平时教师不注意深入挖掘教材,只讲“然”,不讲“所以然”,只讲历史事件发生的流程、概况,对历史事件发生根本原因讲到的很少,导致学生没有练习,大面积失分。
第12题,是已经做过的题目,当时学生多看不懂漫画内容,不知道武昌起义先使清朝统治土崩瓦解,而后才是中华民国的成立。
第15题,对五四运动初步胜利的标志:释放被捕学生,惩办三个卖国贼,拒绝在合约签字。学生都已背的很熟,但对“惩办三个卖国贼”的变式“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学生则拿不准。
第16题,错误率很高。学生对课本前彩图9“中共一大会址”照片不熟悉,对题干概括性阐述的事件的意义,又不甚明了,导致大面积失分。
第19题,长征路线考察较为细节,失分较多。
第25题,对严复翻译《天演论》的目的,学生多选为传播西方文化,不明确深刻原因是为了救亡图存。
二、非选择题
第26题几乎没有学生做全对。多数学生把《时局图》历史背景当为八国联军入侵后,回答“面对《时局图》反映的时局,国内各阶层采取了哪些行动?”由于时间的判断上失误,对事件多写的不准确。多写为清官僚:洋务运动,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知识分子:新文化运动,无产阶级:五四运动,也有只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