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阳语录
2008-12-29 18:06
扶阳语录
《周易·彖辞》——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
《周易·象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黄帝内经》——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阴阳离决,精气乃绝。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阴阳义》——阳者,天之德也。
宋·王安石《洪范传》——日者,昭明之大表,光景之大纪,群阳之精,众贵之象也。
宋·邵雍《观物外篇》——阴对阳为二,然阳来则生,阳去则死,天地万物生死主于阳,则归于一也。
宋·朱熹《语类》——乾坤阴阳以位相对而言,固只一般,然以分言,乾尊坤卑, 阳尊阴卑,不可并也。
明·张景岳《类经附翼》——阳之为义大矣。夫阴以阳为主,所关于造化之原,而为性命之本者,惟斯而已。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
明·赵献可《医贯》——火乃人身之至宝。
明·李中梓《内经知要》——在于人者,亦惟此阳气为要,苟无阳气,孰分清浊,孰布三焦,孰为呼吸,孰为运行,血何由生,食何由化,与天之无日等矣,欲保天年,其可得乎?
明·方以智《物理小识》——天道以阳气为主,人身亦以阳气为主,阳统阴阳。
清·陈修园——宁事温补,勿事寒凉。
清·徐大椿《医学源流论》——人得天地之气以生,有生之气,即是阳气,精血皆其化也。
清·杨西山《弄丸心法》——阴阳之气,妙用无穷,人之一身,阴阳而已,二气之中,阳气更尊,气盛者强,气衰者病,气聚则生,气散则死,人之阳气,犹天之日,仰观乎天,可悟乎人。
清·郑钦安——天一生水,在人身为肾,一点真阳,含于二阴之中,居于至阴之地,乃人立命之根,真种子也。人身立命,就是这一个火字,火即气,气有余便是火,气不足便是寒。夫人身一点元阳,从子时起,渐渐而盛,至午则渐渐而衰,如日之运行不息。有形之躯壳,皆是一团死机,全赖这一团真气运用于中,而死机遂转成生机。气者阳也,阳行一寸,阴即行一寸,阳停一刻,阴即停一刻。阳者,阴之主也,阳气流通,阴气无滞。阳者,阴之根也。阳气充足,则阴气全消,百病不作;阳气散漫,则阴邪立起。业医者,果能细心研究,即从真龙上领悟阴阳,便得人身一付全龙也。学者苟能于阴阳上探求至理,便可入仲景之门也。仲景一生学问,即在这先天之极之元阴、元阳上探求盈虚消长,揭六经之提纲,判阴阳之界限,三阳本乾元一气所分,三阴本坤元一气所化,五脏六腑,皆是虚位,二气流行,方是真机。元气为人生阴阳之主宰。人生立命全在坎中一阳。万病皆损于一元阳气。
卢禹臣、卢永定——人生立命在于以火立极,治病立法在于以火消阴。病在阴者扶阳抑阴,病在阳者用阳化阴。人之生成,纯在天地之中,阴阳之内,五行之间,一切动静都随阴阳之气机而转,业医者,须识得《内经》所论,“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等奥义,说明阴阳之虚实,变化之盈缩,刻刻都随五行运化之中,上下内外息息相通,无一刻停滞,随日月昼出夜入,昼作夜息,为养生治病之一大纲领也。
吴佩衡——壮火乃邪火,而非真火也。……邪热之壮火,必须消灭,真阳之少火,则决不可损也。切无终身行医,而终身视附子为蛇蝎,若医而遇附子之证,何以治之?于临证时,应分清阴阳,辨明虚实寒热,当用则用,有是病用是药,定能指下生春,活人无量,切无以人命为儿戏也。
祝味菊《伤寒质难》——故善养阳者多寿,好戕阳者多夭。阳常不足,阴常有余。抗力之消长,阳气实主持之。阳气者,抗力之枢纽也。阴不可盛,以平为度,阳不患多,其要在秘。良工治病,不患津之伤,而患阳之亡。所以然者,阳能生阴也,是故阴津之盈缩,阳气实左右之。
徐小圃《名老中医之路》——阳气在生理壮态下是全身的动力,在病理壮态下又是抗病的主力。
李可《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下焦一点命门真火发动,十二经循行不息,五脏六腑气化周行,生命欣欣向荣。此火一衰,诸病丛生,此火一灭,生命终结。先天之本肾,生命之本原,所凭者,此火,后天之本脾胃,气血生化之源,所凭者,此火。养生若损此火则折寿,治病若损此火则殒命。阴阳之道,阳为阴根,阳生,阴始能长。阳气——命门真火,乃生命之主宰。命门位居下焦,乃人身真火,气化之本原。附子一药,辛以润之,致津液,通气化,可使肾中五液蒸腾敷布,阳生阴长,此即阳中求阴生化无穷之理。
卢崇汉《扶阳讲记》——人生立命在于以火立极,实际上也就是以阳立极,治病立法在于以火消阴,实际上就是以温热药消阴。治病的立法与人生的立命是紧扣着的,这里面的渊源很深,可以说整个中医的经典,乃至于传统文化的其它经典都能够作为它的支撑。所以说不是卢门喜用扶阳,喜用姜附,而是立命之需也。卢氏医学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是崇尚“阳气宜通”,始终保持在通的状态。卢氏认为,很多疾病的病因病理,都是机体阳气的虚损、郁结导致的。在人体生理的阴阳关系上始终是以阳为主导的,虽然阴阳两者是动态平衡,但是阴平阳秘是在以阳为主导的前提下达到的。在临证上,阴虚的本质仍然是阳的不足,这是由于阳气化生阴精的功能受到影响,才会出现阴阳两者关系失调……姜桂附不但不会伤津耗液,反而还能够促进津液回生,从而起到阳生阴长的作用。现在的教科书上没有肝阳不足这个概念,实际上,肝阳太重要了!我祖父那一辈老中医们…始终抓住阳气不足这个根本不放。只要阳一旺,五脏都旺。附子的这个偏性,这个毒,正是它救命回阳之所在。桂技法已经不是单纯的解表法。用在外证,她可以起到解表的作用,用在内证上,它可以协调阴阳。四逆法的运用那就太广了,它的作用不仅在于回阳救逆,还在于温肾纳下,临床上大多数慢性病人和危重病人最后都要从这个法上去收工,也可以说这个法才是治疗的真正目的,而其它的法都只是手段,手段是为了达成这个目的,达不到目的,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