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检测
(考试时间:60 总分:120)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3分)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3分)
茫无yá( )际的宇宙,总是那样令人神往。在那里,无数颗恒星放射出xuàn( )目的光芒,喷吐出xiōnɡ yǒnɡ( )的热浪,它们在静静的夜空中闪shuò( )着寒光。还有那难于计算的由尘āi( )和气体组成的星云,在广漠的宇宙空间里自由地浮游飘荡……
【标准答案】 涯;眩;汹涌;烁;埃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要多记忆,尤其要注意形近字之间的区别。
【end】
2、(4分)下面短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订正。(4分)
漫不经心 一事无成 窃窃丝语 一劳永逸
温故知新 胆大忘为 心不在焉 茫无涯际
别出新裁 锲而不舍 轻而易举 反复推敲
不言而喻 持之以恒 虚张生势 行之有效
答:( )
【参考答案】 丝—私 忘—妄 新—心 生—声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学生在记忆这些词语时很容易从字面上去记忆,这是造成书写错误的直接原因。如“别出心裁”“虚张声势”。
【end】
3、(2分)选出下列各句中成语运用错误的一句(2分)( )
A、我是个普通人,只配做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B、写作文不可无病呻吟,要有感而发。
C、她就在这儿……虽然看不见,但近在咫尺。
D、教授们宣布说,所有科学上的问题最后都被亚里士多德一笔勾销地解决了。
【标准答案】 D
【解析】
此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正确使用的基础是明了该成语的含义,在考场上一是靠积累,二是靠根据前后文进行的推测。D项中“一笔勾销”的意思是“比喻把一切完全取消”或者“比喻再也不提往事”,显然与语境不符。这里应该用表示“一次把事情做好,以后就不用再做事”的词来形容,应改为“一劳永逸”才比较合适。
【end】
4、(2分)对课文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斜塔上的实验》是一篇记叙文,说明要取得科研成果必须具有伽利略那种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B、《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让我们明白了任何事物的答案都不止一个的道理,要求我们要有一种怀疑的精神。
C、《宇宙里有些什么》一文由近及远地对宇宙进行了介绍。
D、《梵天寺木塔》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保护建筑物的决心和在技术方面所达到的水平。
【标准答案】 C
【解析】
《斜塔上的实验》是一篇人物传记;《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要求我们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梵天寺木塔》反映了我国古代在建筑理论和技术方面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所以选C。
【end】
5、(3分)下面这段文字的恰当顺序是(3分)( )
①核能可以用来发电,也可以用来制造原子弹;基因工程可以用来治病,也可以用来毁灭人类。
②如果从事科学技术工作而缺乏人文关怀,就有可能迷失方向。
③科学技术就像一把双刃剑。
④它在给我们带来福音的同时,也制造了一些麻烦,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短缺等社会问题。
A、②①④③
B、③④①②
C、③②①④
D、①④②③
【标准答案】 B
【解析】
此题考查语序的正确排列。做语序排列题,要注意正确把握句子之间的结构关系,这道题应该是先总说,后分说,最后反说。我们可以根据这种关系,合理排出句子的顺序。
【end】
6、(4分)默写填空。(4分)
(1)( ),思而不学则殆。
(2)( ),( ),是知也。
(3)默而识之,( ),( ),何有于我哉!
(4)( ),(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标准答案】 学而不思则罔;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积累背诵。解答这类习题的关键是要依靠平时的记忆积累,书写也必须正确。
【end】
7、(2分)周末,你班准备举行一次“模拟科技新闻发布会”的综合实践活动。(8分)
(1)、假如让你做组织者,会前你将做哪些准备工作?(至少写出两项)(2分)
答:( )
【参考答案】 布置同学们课后收集整理最新科技成果的有关资料,或书面介绍自己小发明、小制作的文字等;了解新闻的简单常识;会场布置、角色分工等。
【解析】
活动的准备包括场地、人员分工、资料、标语等。
【end】
(2)、(2分)请你为本次科技新闻发布会的主持人写一段开场白。(2分)
答:( )
【参考答案】 同学们,伽利略、爱迪生、贝尔、莱特兄弟、蔡伦、丁肇中、李政道……正是这些科学巨匠们为人类作出的巨大贡献,才使得我们拥有了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而我们想要拥有更美好的未来,也必然要依靠更多的人为人类的科学事业而奋斗。“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未来的科学家在哪里?就在我们之中。今天我们在此召开科技新闻发布会,希望大家踊跃参与。
【解析】
开场白好比是一场戏的序幕,一篇文章的序言。一次恰到好处的开场白往往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一段精彩的开场白至少有两个作用:一是吸引听众的注意力,激发听众的好奇心;二是迅速引入正题。开场白的方式要因人、因事、因地而不同,写开场白也没有固定不变的程式,只要切题即可。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介绍(推介、内容提要等),二是引入(激发兴趣、创造氛围等),要注意敬辞的合理使用。它自由灵活,形式不拘,或可对比反衬,或可渲染铺陈,或可语出惊人,或可风趣幽默,或可引用名言,或可设置悬念……不一而足。
【end】
(3)、(2分)假如你是现场的记者,请设计两个问题向发布人提问。(2分)
问题一:( )
问题二:( )
【参考答案】 问题一:请问,你的科技成果利用了什么科学原理?
问题二:请问,这项成果的应用前景怎样?
【解析】
访谈类题目,要注意:一要围绕话题;二要围绕提问的对象;三要注意所提问题有一定的普遍性,是大众和学生关心的问题;四要语言简明得体。
【end】
(4)、(2分)活动结束以后,你班准备在校刊上报道这次活动,请你为此拟一则新闻。(不少于100字)(2分)
答:( )
【参考答案】 据报道,某月某日,某班举行了一次“模拟科技新闻发布会”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发布会上,同学们踊跃参与,介绍国内外最新科技成果,展示自己的小实验、小发明。专家点评、记者发问将发布会气氛推向高潮。活动结束之后,同学们纷纷认为,这次活动既让大家了解了知识,展示了自己的才能,又锻炼了大家的组织能力、交际能力和表达能力,希望多开展这样的活动。
【解析】
报道稿的要求,一要“新”,选择生活中最新鲜、最感人,有积极意义的事;二要“快”,报道要及时,要迅速;三要“实”,报道稿要实事求是地写,不夸大,不虚构;四要“短”,不管是登在报纸上,还是板报上,篇幅都以短小精悍为宜,语言力求简短、准确、生动。
【end】
8、(4分)在横线上补写出李刚的话。要求语意明确,语言得体。(4分)
春晖中学举办科技节,初三(1)班班主任王伟老师请李刚同学的父亲、科普工作者李大鹏在周五这天光临学校,给同学们作科技作品制作的指导,李大鹏欣然接受了邀请。但周五当天,李大鹏接到单位有紧急任务需要外出的通知,无法去学校作指导。他让儿子将此情况及时转告王老师。到校后,李刚对王老师说:“( )”
【参考答案】 王老师,我爸爸临时接到通知, 有紧急任务需要外出,不能来校指导,实在抱歉。
【解析】
此题考查口语交际能力。补写人物的对白,首先要有称呼,然后把相关的理由陈述清楚,结合所给的提示完成填写,最后注意语气要有礼貌,要委婉。
【end】
二、阅读(40分)
(4分)(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雨后池上
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注]刘攽(bān),庆历六年进士,曾助司马光修《资治通鉴》。
9、诗的前两句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4分)
答:( )
【参考答案】 形象地写出了雨后池水平静、明净(清澈)的状态。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对诗句的赏析能力。赏析诗句主要从意境、语言、修辞、主旨等角度入手,但本题题干中明确了赏析的角度——“比喻修辞”,降低了答题的难度,运用比喻修辞的答题模板来组织答案即可。该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可抓住喻体“明镜”品味池塘水的特征。
【end】
10、(4分)三四句描写的作者在雨后池上所见的具体景物有哪些?诗中所写景物勾勒的是哪个季节的图画?(4分)
答:( )
【参考答案】 垂杨、荷叶;春季。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把握景物特征的能力与提取信息的能力。信息的提取在此题中难度不大。第二问,抓住“东风”“垂杨”“荷”等关键词,可以判断出季节。
【end】
(3分)(二)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9分)
《论语》十则
(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三)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四)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六)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七)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八)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日:“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九)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十)(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1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不亦说乎(通“悦”,愉快,高兴)
B、不耻下问(可耻)
C、为人谋而不忠乎(谋划,商量办法)
D、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诚实)
【标准答案】 B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古汉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在初中学段虽然不要求明确答出“词类的用法”,但一定要掌握“活用类型”。初中学段涉及的文言词类活用的类型主要有:名词活用作动词、名词活用作状语、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等。此题中“不耻下问”中“耻”为意动用法,“以……为耻”之意。
【end】
12、(3分)下列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学而时习之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B、人不知而不愠 水落而石出者
C、可以为师矣 可以一战
D、其恕乎 其不善者而改之
【标准答案】 C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对文言虚词用法的理解与识记能力。推断虚词用法时,可以结合具体的语境来辨别其用法。此题中C项都是“凭借”之意。A项,代词,它/取消句子独立性。B项,表转折,却/表承接,就。D项,大概/他们。
【end】
13、(3分)对选文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第二、三则主要阐述了学习方法的问题,第四、五则主要阐述了学习态度的问题。
B、第七则是说为人要终生遵守的准则,揭示了儒家所倡导的待人接物的宽容态度。
C、第十则,曾点生动地描绘了一幅春风和煦、人群活动的祥和情景,孔子心有感触地大加赞赏。此则旨在告诉我们:人要和自然相融,锻炼身体,享受自然之乐。
D、选文中有些话已成为成语,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比如第七、八、九则可分别概括为:“见贤思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任重道远”。
【标准答案】 B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内容理解及信息的提取能力。内容理解与信息提取类题目宜用“整体感知,审读概括法”,明确选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题目要求解答。针对此题,如果对答案中符合条件的选项有把握,可以用直接选择法;如果不能准确判定符合条件项,可以用排除法与比较法确定选项。此题中“揭示了儒家所倡导的待人接物的宽容态度”的是第八则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end】
(3分)(三)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12分)
对自己的人生负责(节选)
周国平
(1)我们活在世上,不免要承担各种责任,小至对家庭、亲戚、朋友,对自己的职务,大至对国家和社会。这些责任多半是应该承担的。不过我们不要忘记,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一项根本的责任,便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2)每个人在世上都只有活一次的机会,没有任何人能够代替他重新活一次。如果这唯一的一次人生虚度了,也没有任何人能够真正安慰他。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对自己的人生怎么能不产生强烈的责任心呢?在某种意义上,人世间各种其他的责任都是可以分担或转让的,唯有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每个人都只能完全由自己来承担,一丝一毫依靠不了别人。
(3)不止于此,我还要说,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心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一个人唯有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建立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信念,他才可能由之出发,自觉地选择和承担起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正如歌德所说:“责任就是对自己要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因为这种爱,所以尽责本身就成了生命意义的一种实现,就能从中获得心灵的满足。相反,我不能想像,一个不爱人生的人怎么会爱他人和爱事业,一个在人生中随波逐流的人怎么会坚定地负起生活中的责任。实际情况往往是,这样的人把尽责不是看做从外面加给他的负担而勉强承受,便是看做纯粹的付出而索求回报。
(4)一个不知对自己的人生负有什么责任的人,他甚至无法弄清他在世界上的责任是什么。有一位小姐向托尔斯泰请教,为了尽到对人类的责任,她应该做些什么。托尔斯泰听了非常反感,因此想到:人们为之受苦的巨大灾难就在于没有自己的信念,却偏要做出按照某种信念生活的样子。当然,这样的信念只能是空洞的。这是一种情况。更常见的情况是,许多人对责任的关系确实是完全被动的,他们之所以把一些做法视为自己的责任,不是出于自觉的选择,而是由于习惯、时尚、舆论等原因。譬如说,有的人把偶然却又长期从事的某一职业当做了自己的责任,从不尝试去拥有真正适合自己本性的事业。有的人看见别人发财和挥霍,便觉得自己也有责任拼命挣钱花钱。有的人十分看重别人尤其上司对自己的评价,谨小慎微地为这种评价而活着。由于他们不曾认真地想过自己的人生使命究竟是什么,在责任问题上也就必然是盲目的了。
(5)所以,我们活在世上,必须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一个人认清了他在这世界上要做的事情,并且在认真地做着这些事情,他就会获得一种内在的平静和充实。他知道自己的责任之所在,因而关于责任的种种虚假观念都不能使他动摇了。我还相信,如果一个人能对自己的人生负责,那么,在包括婚姻和家庭在内的一切社会关系上,他对自己的行为都会有一种负责的态度。如果一个社会是由这样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的成员组成的,这个社会就必定是高质量的有效率的社会。
14、作者要通过本文表达一种什么观点?(3分)
答:( )
【参考答案】 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概括及信息的提取能力。概括文章的内容的方法不外乎文题扩展法、串联文章要素法(多用于记叙类文章)、中心句概括法、合并段意法、关键词句整合法等。一般情况下,议论类文章的文题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在此选文的文题前增加论述对象“每个人”,再加上“都要”即是文章的观点。
【end】
15、(3分)第(3)段画线句使用的是什么论证方法?你能再写一条有关“责任”的名言吗?(3分)
答:( )
【参考答案】 道理论证(引证法也可)。
①我们应该不虚度一生,应该能够说:“我已经做了我能做的事。”(居里夫人)
②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列夫·托尔斯泰)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对议论文相关知识的理解能力。初中学段的论证方法主要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含“引证法”)、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每一种论证方法都有各自鲜明的特点,解析时要根据每种方法的不同特点去判定。“歌德说”的提示则点明了此处是道理论据的引用。第二问,这类题的解析有捷径可寻,只要名言中含有题目中要求的词汇即可,但其也有一个隐性要求:名言中不能有错别字,且最好答出名言的作者。
【end】
16、(3分)如何理解第(5)段中画线的句子?(3分)
答:( )
【参考答案】 一个人树立了自己人生的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就不会因迷茫而浮躁,因空虚而无措。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对重点语句的解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一定要紧扣语言环境,结合上下文进行解析,从上下文中的关键词汇中找突破点,然后组织语言作答。画线句前的“我们活在世上,必须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一句中“想要什么”及画线句的下一句中“不能使他动摇”等短语暗含了画线句子的含意。
【end】
17、(3分)阅读下面链接材料,结合文章谈谈你的认识。(3分)
【链接材料】 我国9000万网民中82%为青少年,其中未成年网民就有1650万。而这1650万未成年人中有14.8%,也就是说有近245万未成年人不仅爱上网,而且着迷上瘾,难以自拔。
答:( )
【参考答案】 青少年的人生才刚开始,它不仅仅是属于自己的,更是属于社会、属于家庭的;青少年要为自己、家庭和社会的将来努力拼搏,而沉迷网络,虚度光阴是对自己人生的一种不负责任。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论点的理解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议论文的结尾往往是对文章内容的升华,让文章落点在社会高度而不仅仅局限于文章论述的个体层面,拓展延伸题正是对考生这方面理解能力的考查。解答此类题目,要求考生从文章内容出发,把握文章论点,然后联系生活实际并适度拔高上升到社会价值层面组织语言作答。此题通过“青少年痴迷网络角度”的表述从反面对文章内容进行延展,解析时亦要从论点的逆向角度出发。
【end】
(2分)(四)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11分)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①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显然,能否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
②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许多人纷纷发出警告:地球将无法养活超过100亿的人口。然而,一些乐观的人士反对这种危言耸听的说法。他们认为,虽然陆地上可耕地的开发已近极限,但地球还有广阔的海洋可供开发,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③当然,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大米、小麦和玉米等,而是广义的粮食——其他的能够满足人类营养需要的食物。一些海洋学家指出:仅仅是位于近海水域自然生长的海藻,每年的生长量就已相当于目前世界小麦年产量的15倍。如果把这些藻类加工成食品,就可以为人类提供足够的蛋白质。
④其实,把藻类作为食品,我们并不陌生。仅以我国沿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