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用户头像
用户8799 上传于:2024-06-07
子贡赎人、子路拯溺与儒商精神 丰家雷 一 子贡和子路都是孔子的得意门生,都在孔门十哲之列。《吕氏春秋•察微篇》记载了他们俩的故事。 关于子贡的故事,大意是这样的:春秋时期的鲁国有一条法令,如果鲁国人在其他诸侯国发现同胞沦为奴隶的,有人能把他们赎回来,则可以到鲁国的国库中报销赎金。子贡从其他诸侯国赎回了做奴隶的鲁国人,但他没有接受官府的赎金。 孔子批评他此举失当,认为圣人所做之事,重在改变风俗习惯,影响老百姓的行为,而并非只适合自己的个人行为。现在,鲁国富人少穷人多,子贡赎回奴隶后根据法令拿应得的酬金,这并没有损害行为本身的价值,但如果不拿应得的酬金,那么从此以后,鲁国就少有人再愿意为同胞赎身了。 子路的故事则是这样的:子路救了一个落水者,落水者为了表达感谢,送了他一头牛,子路收下了。孔子听后很高兴,说从此以后鲁国人一定会有更多人勇救落水者。 孔子作为大思想家,的确见微知著,洞悉人性。按照我们普通人的想法,一定会认为,子贡道德高尚,高风亮节,做好事不求回报;而子路则差了些意思,因为他虽然做了好事,但也接受了酬谢。 孔子曾有言,“万事,不过义、利二字而已”。鲁国法令的本意,便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