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达标测评
(考试时间:60 总分:85)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3分)英国诗人蒲柏写道:“自然和自然规律隐藏在黑暗中, 上帝说:‘让 去吧, 于是一切遂成光明。’”后人续写道:“上帝说完多少年之后,魔鬼说:‘让 去吧, 于是一切又回到黑暗中。’”以上诗句是对科学发展史上两个划时代人物无与伦比的科学成就的诗意描述。这两个人物分别是( )
A、哥白尼和牛顿
B、牛顿和达尔文
C、牛顿和爱因斯坦
D、牛顿和普朗克
【标准答案】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由材料中“自然和自然规律……光明……黑暗……”可知,这两个人物是牛顿和爱因斯坦。牛顿提出了力学体系,对自然界的力学现象做出了系统的、合理的说明,从而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但是牛顿力学体系并不能解释自然界所有的现象;后来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这是对牛顿力学体系的补充和发展。所以答案选C。哥白尼是天文学家,排除A;达尔文是生物学家,发表了《物种起源》,排除B;普朗克提出了量子概念,标志着量子理论的诞生,排除D。
【end】
2、(3分)“使人类克服了经典物理学的危机,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有了革命性的进步。”这一结论最应该送给( )
A、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
B、量子论的提出
C、质量守恒定律的提出
D、相对论的提出
【标准答案】 B
【解析】
量子论的提出标志着人类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开始从宏观世界深入到微观世界。量子论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取得革命性的进步,成为20世纪最深刻、最有成就的科学理论之一,因此选B。
【end】
3、(3分)“只要假定物体的辐射能不是连续变化,而是以一定的整数倍跳跃式地变化,就可以对该公式做出合理的解释。”这一假设的提出( )
A、形成了牛顿力学体系
B、开创了以实验为基础的近代科学
C、有利于解释光电效应
D、有力地冲击了封建神学创世学说
【标准答案】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1900年,为了解决热辐射理论中的疑点,普朗克提出了量子论,认为物体在发射辐射与吸收辐射时能量的交换或变化,是以不连续的方式进行的,是以一定数量值的整数倍跳跃式变化的。能量不是无限可分的,而是有一个最小的份额单元。这个最小的能量单元普朗克称之为“能量子”或“量子”。在量子论的基础上,爱因斯坦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C项正确。16世纪末17世纪初,伽利略发现自由落体定律,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为后来经典力学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B项错误。19世纪,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论,从根本上改变了当时绝大多数人对生物界和人类在生物界中地位的看法,有力地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D项错误。
【end】
4、(3分)人们日常生活的改善离不开科技发明,下列表述不符合这一现象的是( )
A、汽车、飞机改善了交通条件
B、洗衣机、电冰箱提高了生活品质
C、互联网的诞生是为了改善生活
D、信息技术改变了联系方式
【标准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互联网的诞生是军事需要,而不是为了改善生活。
【end】
5、(3分)在人类历史上,曾产生过一系列“改变时空”的重大发明。这些发明中,来势最猛、发展速度最快、对当代人类文明进程改变最大的是( )
A、飞机
B、电话
C、因特网
D、火车
【标准答案】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关键词及所学知识可知,A、B和D分别属于第二次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而因特网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相比较前者,它的影响最为深远,故正确答案为C。
【end】
6、(3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提出了“互联网+”的概念,一位学者指出工业革命时期也曾经出现过与之相似的“蒸汽机+”的现象:蒸汽机运用于陆路交通,产生了火车,运用于水路交通,产生了轮船。由此可以看出这位学者认为蒸汽机和互联网最重要的共性在于( )
A、工具性
B、创新性
C、实践性
D、时效性
【标准答案】 A
【解析】
李总理的“互联网+”指的是用互联网来发展经济,把互联网广泛用于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这和蒸汽机的作用有些相似,都具有工具性,故A项正确;两者的比较不是创新的比较,故B项错误;两者的实践性差得很远,故C项错误;两者的时效性也有很大差别,故D项错误。
【end】
7、(3分)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在轨飞行了30天顺利返回地球,标志着中国航天技术又有新的进展,而人类飞天梦想的首次实现是( )
A、苏联发射“东方一号”载人飞船
B、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
C、美国第一架航天飞机试飞成功
D、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登月成功
【标准答案】 A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61年4月12日,苏联成功地发射了“东方一号”载人飞船,尤里·加加林成为世界上第一名宇航员。1969年7月20日,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登月成功,宇航员阿姆斯特朗从登月舱走出,跨出了人类历史上最不平凡的一步,由此可知A符合题意。
【end】
8、(3分)下图是献给祖国六十二华诞的“高科技礼品”。事实证明,中国有能力征服太空,有能力将中国人从地球引力的束缚中暂时解脱出来,去探寻宇宙的奥秘。下列最能证明我国载人航天“有能力”的事件是( )
A、1964年原子弹爆炸成功
B、1970年“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
C、2003年“神舟” 五号升空
D、2007年“嫦娥一号”飞临月球
【标准答案】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科技发展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关键词及所学知识可知,A与航天事业无关,B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开始。而C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载人航天的国家,故选C。D不是最能证明我国载人航天“有能力”的事件。
【end】
9、(3分)屠呦呦及其研究团队受中医典籍的启发,在青蒿中提取了一种分子式为C15H2205 的无色结晶体,即青蒿素。经多次临床实验,青蒿素对于抗击疟疾具有良好效果。2015 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屠呦呦及其团队对我国传统中医的重大突破是( )
A、团队攻关,持续研究
B、坚持不懈,不断深入
C、中医为本,走向世界
D、立足科学,反复实验
【标准答案】 D
【解析】
团队攻关,持续研究与题中“对我国传统中医的重大突破”不符,故A项错误;坚持不懈,不断深入与题中“对我国传统中医的重大突破”不符,故B项错误;中医为本与题中“对我国传统中医的重大突破”不符,故C项错误;立足科学与材料中“受中医典籍的启发,在青蒿中提取了一种分子式为C15H2205 的无色结晶体” 相符,反复实验与“经多次临床实验”相符,故D项正确。
【end】
10、(3分)《山楂树之恋》发生在一段贫穷而怀着理想的时光里,被称为中国最纯净的爱情。女主人公静秋中学毕业,开始准备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这让静秋的妈妈心急如焚……于是静秋妈提前退休,让静秋顶职。回顾历史,此时期的教育方针是( )
A、“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B、“紧密结合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实际组织教学”
C、“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
D、“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标准答案】 B
【解析】
依据材料中“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可知,题干中的故事发生在“文化大革命”时期。A项是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的教育的“三个面向”方针,排除;B项表述体现了“文革”时期的特点——以阶级斗争为纲,正确;C项是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的教育方针,主要目的是为“一五”计划服务,排除;D项是1949年底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确立的教育方针,排除。故选B项。
【end】
11、(3分)2017年为适应新时期国家对人才选拔、培养的需要,教育和招生制度的改革推进迅速。中国教育事业初步形成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的是在( )
A、建国初期
B、“文革”前夕
C、“文革”期间
D、改革开放后
【标准答案】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从1949年到1966年的17年,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向社会主义时期的过渡时期,开始建立新中国的教育体系。故选B。
【end】
12、(3分)陆定一于1956年5月发表的讲话中提到“自然科学包括医学在内是没有阶级性的,它们有自己的发展规律。……在某一种医学学说上,生物学或其他自然科学的学说上,贴上什么‘封建’‘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无产阶级’‘资产阶级’之类的阶级标签……就是错误的”。对该材料的理解准确而全面的是( )
①应该区分政治问题与学术问题
②提倡科学研究中独立思考和批评的自由
③“双百”方针出台于三大改造完成之际
④“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加速科技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标准答案】 A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抓住材料中“生物学或其他自然科学的学说上,贴上什么‘封建’‘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无产阶级’‘资产阶级’之类的阶级标签……就是错误的”关键信息,可知不应该把学术问题政治化,故①正确;材料中明显强调学术问题独立思考,不带政治性,故②正确; “双百”方针出台于 1956 年, 三大改造完成是 1956 年底, 故③错误; “百花齐放、推陈出新”主要是对文学的影响,故④错误,故本题选择 A。
【end】
13、(3分)1955年,植物学家胡先骕因为批评苏联生物学家李森科而遭到批判。1956年,周恩来与中科院负责人谈话:“科学是科学,政治是政治……如果李森科不对,我们没有理由为李森科辩护,我们就向被批评的胡先骕承认错误。”该谈话( )
A、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精神
B、实现了思想路线上的拨乱反正
C、反映了学术问题政治化的要求
D、蕴含了“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
【标准答案】 A
【解析】
解答本题可以采用排除法,注意时间以及人物信息,着眼于“科学是科学,政治是政治” 。从时间上可以排除 B、D 两项;材料反映出我国当时克服了学术问题政治化倾向,因此 C 项是错误的。故选A项。
【end】
14、(3分)“双百”方针的最大特点是“自由”,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文学艺术在形式风格上可自由发展
B、科学上的不同学派可自由讨论
C、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
D、把学术问题当做政治问题斗争的自由
【标准答案】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双百”方针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关键词及所学知识可知,D明显违反了此方针,故正确答案为D。
【end】
15、(3分)下列发展科技、教育的口号按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②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③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④科教兴国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①③②④
D、④③②①
【标准答案】 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是1956年,②是1978年,③是1983年,④是1995年。故正确答案为A 。
【end】
二、非选择题(共15分)
16、(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此时的宇宙被描述成运动中的物质,受到充满宇宙的无形的力的控制,无论是地面还是天空,这些力可用数学方式表现出来。中世纪那幅封闭的、仅限于地面并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图景被淘汰了,代之而起的是无限的、受普遍法则制约的新宇宙,地球现在被看作其中的又一颗行星。
——马文·佩里《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 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论动体的电动力学》,为物理学的发展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爱因斯坦本人成为继牛顿之后最伟大的科学家。为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