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2

2016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docx

240阅读 | 8收藏 | 7页 | 打印 | 举报 | 认领 | 下载提示 | 分享:
2
2016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docx第1页
2016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docx第2页
2016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docx第3页
2016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docx第4页
2016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docx第5页
2016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docx第6页
2016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docx第7页
福利来袭,限时免费在线编辑
转Pdf
right
1/7
right
下载我编辑的
下载原始文档
收藏 收藏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用户头像
谎言站不长 上传于:2024-06-26
2016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一名幼儿画小朋友放风筝,将小朋友的手画得很长,几乎比身体长了3倍,这说明了幼儿绘画特点具有(  )。 A.形象性 B.抽象性 C.象征性 D.夸张性 2.1岁半的儿童想给妈妈吃饼干时,会说:“妈妈”“饼”“吃”,并把饼干递过去,这表明该阶段儿童语言发展的一个主要特点是(  )。 A.电报句 B.完整句 C.单词句 D.简单句 3.一名4岁幼儿听到教师说“一滴水,不起眼”,结果他理解成了“一滴水,肚脐眼”。 这一现象主要说明幼儿(  )。 A.听觉辨别力较弱 B.想象力非常丰富 C.语言理解凭借自己的具体经验 D.理解语言具有随意性 4.在商场4~5岁的幼儿看到自己喜爱的玩具时,已不像2~3岁那样吵着要买,他能听从成人的要求,并用语言安慰自己:“家里有许多玩具了,我不买了。”对这一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  )。 A.4~5岁幼儿形成了节约的概念 B.4~5岁幼儿的情绪控制能力进一步发展 C.4~5岁幼儿能够理解玩其他玩具同样快乐 D.4~5岁幼儿自我安慰的手段有了进一步发展 5.下雨天走在被车轮辗过的泥泞路上,晓雪说:“爸爸,地上一道一道的是什么呀?”爸爸说:“是车轮压过的泥地儿,叫车道沟。”晓雪说:“爸爸脑门儿上也有车道沟(指皱纹)。” 晓雪的说法体现的幼儿思维特点是(  )。 A.转导推理 B.演绎推理 C.类比推理 D.归纳推理 6.幼儿突然出现剧烈呛咳,伴有呼吸困难,面色青紫。这种情况是可能是(  )。 A.急性肠胃炎 B.异物落入气管 C.急性喉炎 D.支气管哮喘 7.教师拟定教育活动目标时,以幼儿现有发展水平与可以达到水平之间的距离为依据,这种做法体现的是( )。 A.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B.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 C.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D.布鲁纳的发展教学法 8.教师在幼儿书写准备的指导中,不恰当的做法是(  )。 A.用图画和符号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想法 B.书写自己的名字 C.养成正确的写画姿势 D.学习书写常见汉字 9.为了让幼儿在户外运动中一物多玩,最适合的做法是(   )。 A.教师集体示范 B.幼儿自主探索 C.教师分组讲解 D.教师逐一训练 10.在“秋天的树”美术活动中,教师不适宜的做法(  )。 A.让幼儿按照教师的范画绘画 B.组织幼儿观察幼儿园的树 C.提供各种树的照片,组织幼儿讨论 D.引导幼儿观察有关树木的名画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1.影响在幼儿园同伴交往的因素有哪些?(15分) 12.从儿童发展角度,简述幼儿户外运动的价值。(15分) 三.论述题。(本大题1小题,共20分) 13.论述教师尊重幼儿个体差异的意义与举措。(20分)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材料一: 3岁的阳阳,从小跟奶奶生活在一起。刚上幼儿园时,奶奶每次送他到幼儿园准备离开时,阳阳总是又哭又闹。当奶奶的身影消失后,阳阳很快就平静下来,并能与小朋友们高兴地玩。由于担心,奶奶每次走后又折返回来。阳阳再次看到奶奶时,又立刻抓住奶奶的手,哭泣起来。 14.问题: (1)阳阳的行为反映了幼儿情绪的哪些特点?(10分) (2)阳阳奶奶的担心是否有必要?(2分)教师该如何引导?(8分) 材料二: 角色游戏中,大二班在教室里开展理发店主题游戏。教师为了提升幼儿的游戏水平,主动为幼儿制作了理发店价目表(见图一)  (图一) 15.问题:请结合你对角色游戏的理解,分析教师提供价目表这一做法是否适宜,并提出建议。(20分) 五.活动设计题。(本大题1小题,共30分) 请根据下列素材设计一个大班科学活动,要求写出活动名称、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 大班的胡老师为幼儿提供了各种吹泡泡的工具,有吹管,铁丝绕成的圈,塑料吹泡泡棒等(如图2),让幼儿在户外活动时自己吹泡泡玩。幼儿在吹泡泡的时候,有的能吹出很大的泡泡,有的只能吹出小泡泡,有的能一次吹出好多个泡泡,有的一次只能吹出一个泡泡。结果有的幼儿得意,有的幼儿沮丧。针对上述现象,胡老师打算组织一个科学教育活动,以引发幼儿深入探究的兴趣,并使幼儿了解不同吹泡泡工具与吹出的泡泡之间的关系。  2016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幼儿常把外界给自己的强烈感受,用夸张变形的手法表现出来。题干中该幼儿对小朋友放风筝的手印象深刻,所以画画时用夸大的手法表现出来,即为夸张性。故选D。 2.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电报句也可称为双词句,一般出现在1.5~2岁的儿童时期,主要表现是开始说由双词或三词组合在一起的句子。但这种句子,比较简略、断续、不完整,就像我们发电报时用的语言,故称电报句。与C选项区别,单词句,1.5岁以前主要是单词句时期,即用一两个词来代表一个句子。故选A。 3.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3~6、7岁幼儿的思维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或称为表象思维,即幼儿依靠事物在头脑中储存的具体形象(表象)和对具体形象的联想进行思维活动。故选C。 4.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4~5岁时,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发展迅速,因此,题干中4~5岁的小朋友能够控制自己不像2~3岁时那样吵闹去要自己想要的玩具,说明其自我控制能力进一步发展。故选B。 5.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有部分属性相同,从而推出它们的其他属性也相同的推理。车轮在雨后湿地上留下的一道道痕迹和爸爸的皱纹有相似之处,晓雪根据爸爸告诉她那叫车道沟,从而推出爸爸脸上的皱纹也叫车道沟,所以属于类比推理。故选C。 6.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异物进入气管可能引起阵发性刺激性咳嗽、呼吸困难和面色发紫等现象。因此,题干中描述的症状是异物落入气管。故选B。 7.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维果斯基认为,儿童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个体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够独立地完成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等形式,能够完成这些任务。这种儿童在指导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能达到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题干中教师依据幼儿现有的发展水平与可达到的水平之间的距离拟定教育活动目标,体现的正是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故选A。 8.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阅读与书写准备”部分指出,4~5岁儿童的目标是:(1)愿意用图画和符号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想法;(2)在成人提醒下,写写画画时姿势正确。5~6岁儿童的目标是:(1)愿意用图画和符号表现事物或故事;(2)会正确书写自己的名字;(3)写画时姿势正确。学习书写常见的汉字并不符合幼儿的发展水平。故选D。 9.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户外活动中让幼儿自主探索,可以鼓励幼儿的发现性学习,打破运动器材本身的局限性,促进幼儿的创新意识,从而做到一物多玩。故选B。 10.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B、C、D项都能正确引导幼儿进行绘画,A选项不利于发挥幼儿的主体性,会阻碍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长此以往,幼儿的思维会被束缚,无法引发他们心灵深处的美感。故选A。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1.参考解析:(1)儿童自身因素。 (2)家长的因素。积极的亲子关系有利于幼儿人际交往。 (3)教师的因素。受欢迎幼儿与教师的关系是亲密的,教师常对幼儿积极的评价。 (4)社会的因素。作为幼儿生活的大背景——社会,对幼儿的人际关系、同伴交往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12.参考解析:(1)促进儿童身体的生长发育; (2)发展儿童的基本动作和技能; (3)增强儿童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 (4)有利于儿童的身心健康。 三.论述题。(本大题1小题,共20分) 13.参考解析:(1)意义:个体差异是指由于遗传、环境、教育和自身等因素的影响,个体之间在身心特征上表现出来的差异性。每个幼儿的发展必然存有差异性,这些差异性不仅体现在学习方式、素养品德等方面,在不同学习与发展领域的表现也存有明显差异。孩子年龄越小,个体差异就越明显。教师只有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才能更好地了解幼儿特点,引导幼儿成长,有的放矢地培养幼儿某些方面的能力,促使其全面发展。 (2)措施:①要公正、公平看待幼儿,建立平等交流关系。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把每一个幼儿当作“主体的人”来看待,尊重幼儿的个性、尊重幼儿的权利,客观公正对待幼儿。另外,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都有友爱和受尊重的欲望,因此,教师应该与幼儿建立友好、平等的师幼关系,这样才有利于幼儿个性的发展。 ②要包容、理解、爱护幼儿。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是不同的,幼儿是处于发展中的人,也就意味着幼儿身上存在着各种不同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包容、理解、爱护幼儿,细心发现问题,耐心帮助幼儿解决问题。 ③因材施教。幼儿在智力、个性等方面都存在个体差异,教师要注意幼儿的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使每个幼儿都能全面地发展。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4.参考解析:(1)阳阳的行为反映了幼儿情绪的以下特征:①情绪和情感不稳定。幼儿情绪和情感是经常变化和不稳定的,甚至喜怒、哀乐等对立的情绪也常常在很短的时间内互相转换。②情感比较外露。幼儿初期,幼儿的情感完全表露于外,几乎不加控制或掩盖。③情绪极易冲动。幼儿常常处于激动的情绪状态,他们容易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而冲动。 (2)阳阳奶奶的担心是不必要的。孩子初入园时,常常出现不安、情绪波动、哭闹等分离焦虑现象,这是在所难免的,也是正常的,家长不用过于担心。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做好家长的引导: 首先是心理准备方面:家长要注意克服自身的分离焦虑,不要刻意渲染孩子入园的紧张气氛,尽量以平和的心态对待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