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壳儿网络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
题 目
学院(部)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年级
指导教师 职称
年 月 日
2013年国际金融与经济发展概况
2013年依然是多事之秋,全球经济复苏步履蹒跚。这一次,以新兴市场的经济疲软和金融动荡为主导,冲淡了发达国家走向同步复苏的喜气。初步估计,全球产出增长率仅为2.4%,低于上一年的2.6%.
美联储QE退出预期引发新兴市场动荡。尽管受到政府停摆的干扰,但在制造业复兴、房地产复苏和页岩气革命等因素推动下,美国经济持续增长、失业率下降,美联储从5月开始酝酿退出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并于12月正式宣布小幅削减购债规模。这一政策预期对新兴市场带来的冲击不同寻常,东南亚、东欧和南美等地资本大规模外流,货币贬值,增长迟滞。当然,QE退出只是外部导火索,新兴市场金融动荡的根本原因是前期过多资本流入推升信贷泡沫,结构性改革进程缓慢,新的增长动能不足。
欧洲经济摆脱衰退。相形之下,欧洲形势改善良多。各国推进财政一体化进程、建设欧洲银行业联盟,欧洲央行降息并坚持直接货币交易计划,这些举措有力改善了投资者信心,资本重新流入,重债国家或衰退减缓,或开启复苏进程。欧元区经济终止衰退,逐步转向温和的复苏;英国经济更因政策刺激、外需拉动和资本流入等因素,复苏势头强劲。整体上,欧洲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由负转正。
日本经济持续复苏。安倍政府突发“三箭”奇招,即以日元贬值为主导的大胆金融政策、扩大公共支出的激进财政政策和以振兴民间投资为核心的经济成长战略,力图使日本摆脱经济低迷和通货紧缩的困境。前两只箭导致日元大幅贬值、股票市场飙升,产生了一定的刺激效应,推动日本经济超预期复苏。但是,未来如果没有切实的结构性改革举措,日本经济复苏恐难以为继。
区域合作呈现新局面。WTO多哈回合谈判历时12年取得历史性突破,160个成员国部长在印尼巴厘岛达成了首份WTO全球性贸易协定,全球贸易额有望增加1万亿美元。而此前多哈回合谈判停滞不前,区域性经济与金融合作成为热点。美国力推TPP、TTIP谈判,试图重塑和主导新的全球贸易规则;欧洲除了加强经济一体化进程之外,继续推动与美国和新兴市场之间的贸易合作与联系;新兴经济体也不甘落后,区域合作方兴未艾,以金砖国家之间开展金融合作为典型,各国积极采取措施应对危机冲击。
国际金融市场在波动中分化。经济复苏、资本流动与刺激政策主导下的国际金融市场波动依旧,但分化日趋显着。美元和欧元等关键国际货币涨跌互现,发达国家资本市场纷纷创出新高,新兴市场则动荡加剧、整体疲弱。美、德等发达国家长期国债收益率反弹,欧元区边缘国家国债收益率则继续回落。黄金市场从“牛市”转向“熊市”,国际黄金价格由年初的1700美元/盎司跌至年末的1250美元/盎司,跌幅近30%,投资者损失惨重;大宗商品市场分化加剧,其中白银全年累计跌幅达35.4%,玉米、黄金、镍、小麦跌幅均超过20%,铝、铂、铜、铅、锌跌幅超10%,以能源、农矿产品为主导产业的国家受到较大的负面影响。
全球金融业平稳发展。为保障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