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地区园林植物介壳虫危害与防治
摘要:通过调查,初步搞清了潍坊市介壳虫害发生的基本情况。同时结合园林虫害的防治,进行了介壳虫的药剂防治工作,对其中5种介壳虫的防治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关键词:园林植物;介壳虫;调查;防治
The Harm of Scale Insect to Garden Plant and The Prevention and Cure of Scale Insect in Weifang Area
WANG lei (Department of landscape of Dongying Government Shangdong Province) , REN youhua (Weifang Vocational college) , ZHAO Huazheng , ZHANG Yu
Abstrect: Through investigation, clarified the basic situation which the scale insects of Weifang occurs initially。Simultaneously inosculated the prevention and cure of garden insect , carried chemical control on scale insects, conducted the preliminary research to the prevention and cure of five kind of scale insect.
Key words: Garden plant; Scale insect; Investigation; Prevention and cure
近几年,随着潍坊地区园林绿化事业的不断发展,建设高档次的城市园林绿地,乔、灌、草结合,多树种、多色彩搭配,已成为当今园林发展的主旋律。大量外地园林植物的引进,在城市美化、绿化、净化的过程中扮演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然而外地园林植物引进存在的盲目性以及相对滞后的养护管理使得部分花木的病虫害种类如介壳虫等有逐渐蔓延之势。由于该类害虫体表覆有一层厚厚的蜡质介壳,生活习性特殊,一般药剂往往对其难以奏效,致使该类害虫在部分花木上已泛滥成灾(如卫矛矢尖蚧已使得市区大叶黄杨成片枯死,紫薇绒蚧以及由此导致的煤污病以使得几乎所有紫薇到了无法观赏的程度),许多人常常将其定位为花灌木的“癌症”。对潍坊地区公共园林绿地及苗圃的园林植物所发生的介壳虫种类进行摸底调查,熟悉掌握该类害虫的种类、形态、发生规律,并结合我们潍坊地区的养护管理制订相应的防止措施,合理有效的控制介壳虫的危害,将会解决目前园林养护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实际困难,促使我市园林绿化事业的健康发展。
1 介壳虫种类
1.1紫薇绒蚧
紫薇绒蚧(Eriococcus legerstroemiae Kuwana)属同翅目,绒蚧科。 调查发现,在该区该虫主要寄主是紫薇、石榴,并在各林带均有分布,其中在近几年新栽植的绿地中普遍发生。以若虫和雌成虫危害茎干、枝条,常常造成树木长势衰弱,叶片枯黄,提早落叶,影响正常生长和开花,其排泄物诱发煤污病,使叶面、枝干失去光泽,甚至全株枯死。
1.1.1形态特征
雌成虫扁平,椭圆形,长2至3mm,暗紫红色,外覆盖白色毡状蜡层,老熟时被包裹于白色的绒茧之中,大小似米粒,白色。雄成虫长约1mm,紫红色,有一对翅,白色透明,卵圆形,淡紫红色。若虫初孵时淡黄色,后变为淡紫色,扁椭圆形。蛹长椭圆形,紫褐色,长1至1.5mm。
1.1.2发生规律
紫薇绒蚧每年发生2代。越冬虫态有卵、2龄若虫和成虫,各地不尽相同。经年观察,产卵期,若虫孵化后沿寄主枝条爬行,在缝隙中定居剌吸危害。雌虫产卵时均产于绒介状蜡质介壳(卵巢)下面母体后方,每头雌成虫产卵115粒左右。
1.2 日本龟蜡蚧
日本龟蜡蚧(Ceroplastes japonicus Green),属同翅目,蚧科。危害柿树、紫薇、紫荆、紫藤、石榴、枣树。其食性很杂,繁殖力很强。危害严重时,寄主新梢及叶背布满虫体,常引发煤污病,至使花木衰弱,甚至死亡。经调查,九龙山树木园柿树发生日本龟蜡蚧虫害比较严重。
1.2.1形态特征
1.2.1.1 成虫:雌成虫体扁椭圆形,近产卵时呈半球形,长2.2~4.0mm,全体紫红色。触角鞭状,复眼黑色,口吻后口式,腹面平,头胸腹不明显,足3对细小,腹部末端有产卵孔。背部覆一层白色蜡质物,中央隆起,表面有龟甲状纹,所以称龟甲蜡介壳虫。蜡壳周围有8个小型突起,尾端有排泄孔。雄成虫淡红色,翅透明,具明显的两大主脉。
1.2.1.2 卵:椭圆形,长径0.2mm,产于雌介壳虫体下。初产的卵橙黄色,半透明,近孵化时变成紫红色。
1.2.1.3 若虫:初孵若虫体较小,扁平,椭圆形,紫褐色。体背面生白色蜡状物,蜡壳周围有13个排列很均匀的蜡芒,呈星芒状,头部一个蜡芒较大,尾部的较小。若虫后期蜡壳加厚,雌雄出现形态上的区别。雄若虫蜡壳为长椭圆形,呈星芒状。雌若虫似雌成虫。
1.2.1.4 蛹:雄虫蛹裸露,短纺锤形,长1.2mm,棕褐色,性刺呈笔尖状。雌虫无蛹期。
1.2.2发生规律
一年发生一代,以受精雌虫在1、2生枝条上固着越冬。翌年3~4月间虫体继续发育,在枝条上取食为害,4月中下旬迅速膨大成熟。一般6月初开始在腹下产卵,气温23℃左右时为产卵盛期,每虫可产1200~2000粒,产卵后母体收缩,干死在蜡壳内。卵期20~30天,孵化后,如遇高温干热天气时,若虫出壳率低,大批若虫干死在母壳中,若虫爬至叶片停留于叶脉两侧或在嫩枝上吸食汁液,未披蜡的若虫可借风传播,4~5天后产生白蜡壳,则固着不动。7月末雌雄性分化,8月上旬雄虫在壳下化蛹,蛹期约15~20天左右。8月下旬至9月上旬雄成虫羽化,9月中下旬羽化盛期。雄成虫寿命3天左右,有多次交尾习性,交尾后雄性成虫死亡。雌虫在叶上为害一直持续到8月中下旬,9月上旬至10月上中旬大多数回枝固定越冬。雌虫喜在枝上或叶面,雄虫喜在叶柄,叶背的叶脉上为害,严重时可满布叶面,为害期40~60天。幼虫为害期排泄粘液,引起霉病,枝叶变黑,造成树势衰弱,影响产量。若虫被蜡前抗药力弱,被蜡后抗药力徒增。
1.3朝鲜球坚蚧
朝鲜球坚蚧(Didesmococcum koreanus)杏球蚧,属同翅目、蜡蚧科,主要为害杏、樱花、桃树等多种蔷薇科花木。以成虫和若虫在寄主树干和枝条上刺吸寄主汁液,严重时枝条上雌介壳累累,被害植株生长不良,甚至枝条枯死。
1.3.1形态特征
1.3.1.1 成虫 雌虫无翅。成熟的雌成虫体呈半球形,横径约4.5mm,高约3.5mm。初期介壳质软,为黄褐色;后期介壳硬化.为红褐色至紫褐色。雄成虫有1对前翅,后翅退化。头部赤褐色,腹部淡褐色.末端有1对尾毛和1根性刺。雄虫介壳为长椭圆形,背面有龟甲状隆起。
1.3.1.2 卵 椭圆形,长约0.3mm,橙黄色。
1.3.1.3 若虫 长椭圆形,初孵化时为红褐色.足和触角明显;越冬若虫为黑褐色。越冬后的若虫足和触角均退化。
1.3.1.4 蛹 仅雄虫有蛹。长约1.8mm,赤褐色,裸蛹。腹未有1个黄褐色刺突。
1.3.2. 发生规律
朝鲜球坚蚧一年发生一代,以二龄小若虫在枝条以及雌成虫的介壳下等处越冬。来年清明前,小若虫从越冬处爬迁出来再固定为害,随后进行雌雄分化和生长发育。雄虫于4月中旬做一蜡质长茧化蛹,而雌虫也进入结球期,但体壁柔软。4月下旬,雄虫羽化。雌虫交配后虫体迅速膨大,体壁也随之高度硬化。5月中、下旬(在麦收前15~20天)雌虫发育成熟,开始产卵在介壳之下,单雌产卵量为1000~2000粒,于麦收前孵化小若虫。小若虫孵出后爬行1~2天,在枝条的芽腋间、干部的嫩皮缝等处群聚固定,生活一个短时间后便越夏、越冬。在一年中,为害最严重的时期是在5月份,即雌成虫交配后至产卵前,其排泄物造成煤尘病,污染叶片和果实。
1.4桑白蚧
桑白蚧又名桑盾蚧、桑介壳虫、桃介壳虫等。属于同翅目,盾蚧科。主要危害:樱桃、樱花等。经调查,九龙山、涨面河发生桑白蚧虫害比较严重。
1.4.1形态特征
1.4.1.1雌成虫:橙黄或桔红色,宽卵圆形扁平,雌虫介壳圆形,直径2~2.5mm,略隆起有螺旋纹,灰白至灰褐色;壳点黄褐色。
1.4.1.2雄虫:体长0.65~0.7mm,橙色至桔红色,眼黑色;足3对,细长多毛。腹部长。
1.4.1.3 卵:椭圆形,长径0.25~0.3mm,初呈淡粉红色,渐变淡黄褐色,孵化前为杏红色。
1.4.1.4 若虫:初孵若虫淡黄褐色,扁卵圆形,雌性形状与雌成虫相似。
1.4.2发生规律
每年发生代数一般为两代,均以第二代受精雌虫于枝条上越冬,桃树萌动之后开始吸食为害, 4月底5月初为产卵盛期,5月上旬为末期。越冬代雌虫产卵量较高。
若虫孵化后在母壳下停留数小时而后逐渐爬出分散活动 1天左右,一般新感染的植株,雌虫数量较大;感染已久的植株雄虫数量逐增,严重时雄介壳密集重叠,枝条上似挂一层棉絮。
1.5.月季白轮蚧
月季白轮蚧(Aulacaspis rosae Bouche)属同翅目、盾蚧科。主要危害月季。成、若虫铺满茎干吸汁为害,影响植株生长、开花及花形,甚者全株枯死。其危害特点是刺吸月季嫩茎、幼叶的汁液,导致植株生长不良,主要是高温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