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2

公德是“美德”还是“规矩”

211阅读 | 10收藏 | 3页 | 打印 | 举报 | 认领 | 下载提示 | 分享:
2
公德是“美德”还是“规矩”第1页
公德是“美德”还是“规矩”第2页
公德是“美德”还是“规矩”第3页
福利来袭,限时免费在线编辑
转Pdf
right
1/3
right
下载我编辑的
下载原始文档
收藏 收藏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用户头像
用户8799 上传于:2024-06-08
公德是“美德”还是“规矩” 作者:边芹 那么西方人在社会行为上的胜出,除了在匮乏感上优于中国人,还有什么别的因素?那就是规矩比中国人严。公德其实并非美德而是规矩,规矩与美德的不同,就是规矩不靠教育而靠驯化,像驯化家犬一样,要从小驯养成习惯;而且不需要里里外外都一样,只要在特定场合不越界就行,特定场合一般就是公共场合。为什么西方人能普遍遵守规矩?为什么内心比中国人自私狭隘的他们,在特定场合愿意出让一部分私利?这就要从西方文明一个关键词“界”说起,几乎所有的优点和缺点都是由此启动的。 在西方住久了,就发现有一个词“solidarité”在其社会生活中起举足轻重的作用。英文也有与法文相同的、只一个字母之差的对应词“solidarity”,这个词一般译成“团结”,但这么译只表达了其中一层意思,很容易误导中国人。因为中国人概念上的“团结”往往与友爱连在一起,丝毫不带抱团串通的意思,属于道德教化而不是利益攸关,因而“团结” 在中国时常流于口号,不到民族危亡的时刻不会被当回事; 在西方,“solidarité”却是社会行为的基本模式,渗透文明基因,小至公共场合的待人接物,大至政治体制、外交政策,以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