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国杰伦理学笔记版本人民出版社第一章伦理学的对象方法与任务略读第二章道德的起源与本质重点第三节道德的本质出题题型简答论述试说明道德的本质道德本质就是指道德作为道德而区别于他事物的根本性质是道德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和道德内部所包含的一系列必然性规律性的总和伦理学的基本任务就是通过研究道德现象而把握道德的内部结构即本质一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这是道德的一般本质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揭示出道德的一般本质认为道德的本质蕴藏于社会生活之中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受着社会关系特别是经济关系的制约社会经济关系对道德的决定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社会经济结构的性质直接决定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直接决定着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在阶级社会中人们在同一经济结构中的不同地位和不同利益也决定着各种道德体系的阶级属性社会地位和彼此间的矛盾斗争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总之道德是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产生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道德反映着社会和人类发展的要求反映着特定阶级的利益道德的内容特征发展和演变都是受经济关系制约的具有人类精神的一般特征大的作为社会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既具有相对独立的发展过程又受制于现实社会的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从而表现出与其他社会现象不同的一般本质二道德是特殊的规范调节方式这是道德的特殊本质道德不同于其他社会意识的根本特征就在它的特殊的规范性道德规范是一种非制度化的规范它是处于同一社会或同一生活环境的人们在长期的共同生活过程中逐渐积累形成的要求秩序和理想道德规范并没有也不使用强制性手段为自己开辟道路它主要是借助于传统习惯社会舆论和内心信念来实现的道德规范是一种内化的规范内化的规范也称为良心良心是人们思想言行的标准尺度和检查官良心形成特定的动机意图目的良心促使人去遵守社会规范三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可另出论述题这是道德的更深层次上的本质即道德作为人类实践精神活动的必然性和规律性道德是人类把握世界的特殊方式是人类完善发展自身的活动道德作为精神是一种以指导行为为目的以形成人们正确的行为方式为内容的精神因此是实践的道德区别于其它社会意识的根本特征就在于它是一种实践精神道德作为实践精神是一种价值是道德主体的需要同满足这种需要的对象之间的价值关系道德作为实践精神且是实现价值的行动是有目的的活动目的性是人类活动的最基本特征也是人类精神能够进入实践的主要依据正是目的决定了道德行为的方向价值表现了精神的实践功能道德作为实践精神又具有理想性道德理想是一种善是集所有特殊物于一身的普遍物是个别与普遍的统一黑格尔的道德概念就是道德理想实践精神把这种理想变为现实就是实现了自己的目的实践精神的理想性又在于其行为的义务性义务是被意识到的道德必然性既是外在的职责使命又是内在的要求出于义务的行为是道德的行为也是将现实升华为理想的实践精神的行为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不仅强调实践精神的能动性而且强调其把握世界方式的特殊性试论述道德把握世界方式的特殊性道德把握世界的特殊性是随着人类实践精神的分化而形成和逐渐发展起来的道德把握世界的特殊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道德不是被动地反映世界而是从人的需要出发从特定的价值出发来改造世界这里的改造是以精神的手段来调节人与人的关系使社会关系符合某一价值要求的精神活动这里的世界是指人类社会人类活动和人类品质道德的目的不是再现世界而是对世界进行价值评价评价是道德把握世界的基本手段道德评价将外在的准则直接灌输到人们内心形成个人自己的做人标准和价值目标而这种标准和目标反过来又作为内心的评价主体审查过滤自己的动机欲望需要意图使之符合社会的价值要求并指向社会的价值目标道德把握世界不是让人盲目听从外界权威屈从于现实中的邪恶势力而是增强人的主体意识和选择能力动员全部身心力量克服恶行培养德行既提高自身的道德境界又实现社会的道德理想总之道德作为一种实践精神是特殊的意识信念行为准则评价选择应当理想等的价值体系是调节社会关系发展个人品质提高精神境界诸活动的动力第三章道德的结构功能和运行机制作为一般了解名词解释道德关系就是人们基于某种既定的社会道德意识并遵循某种既定的社会道德准则而以某种特有的活动方式发生的社会关系按关系中主体和客体的不同可以把社会范围的道德关系概括为三类个人与社会整体之间的关系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和社会整体与社会整体之间的道德关系道德现象就是人们在人与人之间各种现实的社会关系中可以感知到的道德表象形态根据其表象形态或存在状态加以归纳则可以从总体上把社会的道德现象划分为社会道德意识现象社会道德规范现象和社会道德活动现象这三类社会道德现象是彼此密切关联的问答试说明道德的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一道德的认识功能即反映社会现实特别是反映经济关系的社会功能它的总体性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从认识反映的角度和范围上看道德是着重从个人和社会整体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特别是个人对社会整体利益和他人利益的态度这一角度提供现实社会状况的信息显示现实社会的生命力和历史趋势展望或预测现实社会发展的未来图景从表达认识反映成果的方式上看道德主要以具有善恶意义的行为准则风俗情绪信念理想等形式表达其对现实社会的认识成果并因此往往使这仪成果多半具有评价性征兆性和轮廓性从认识反映的基础上看社会生活实践仍是道德实现其认识的基础和确认其认识成果的标准但又在道德的认识中具有某些特别的意义从认识反映主体上看整个社会每个社会群体社会组织和社会成员嗾使道德认识社会现实的主体二道德调节功能调节人的行为并通过调节人的行为来调节社会关系是道德最突出也是最重要的社会功能它具有以下几个总体性特点从调节的角度和范围上看道德是从现实利益关系的角度特别是现实生活中个人对待社会集体利益和其他个人利益的态度的角度去调节人们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从调节的尺度上看道德也有其不同于其他上层建筑因素的特点相对于同一社会性质的法律调节尺度来说道德调节尺度不仅具有广泛性而且具有多层次性从调节的偏颇上看道德在从权利和义务两方面调节社会成员的行为时依其自身的固有规定和特有机理而侧重于引导当事人履行其按社会身份所应有的义务或引导当事人承认尊重和维护其行为客体应有的权利从调节方式上看道德调节人们的关系和活动并不诉诸国家机器和惩罚手段而主要诉诸舆论褒贬沟通疏导教育感化等尤其注重于唤起人们的知耻心培养人们的道义责任感和善恶判断能力从调节的效力上看道德调节的效力是相当有限的然而道义的力量是深厚的持久的第四章道德的历史发展及其规律性略读第五章道德原则重点读第三节简答个人是什么在伦理学领域所讲的个人主要指的是这种个性化了的作为道德主体一分子的个人作为道德主体的个人其个性化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性并不是由个人来确定的而是由社会来确定的是由具体的道德实践场所来确定的也就是说个人及其道德个性只有在具体的社会道德环境中才能够成立并积极地显示出来什么是集体作为哲学范畴的集体首先是相对于作为哲学范畴的个人而言的集体范畴的抽象相当于整体范畴或社会范畴的抽象集体范畴又必须具体化为代表整体或社会的某一集团阶级或国家集体中的个人与个人组成的集体个人总是集体中的个人集体总是由个人组成的集体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强调个人的集体性质除了强调个人的社会历史本质之外在伦理学领域关键是要强调个人客观上必须担负的社会责任强调个人的这种集体使命感强调集体的个人性质也不知识简单地强调集体的个人构成因素在伦理学领域更重要的是强调个人的道德活力道德主动性和道德首创精神是强调个人的道德个性总结因而集体与个人的对立制约和超然关系应该既是相对的又是双方的集体与个人是一种关系范畴集体只有在同个人发生关系时才能得到定义个人也只有在同集体进行联系时才能得到定义简述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就社会主义道德的最一般原理而言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与道德的基本问题相一致集体主义原则必然是社会主义道德中基本问题的具体体现就社会主义道德的规范体系而言集体主义原则在本质上既属于这一体系中的规范之一又高于别的具体规范成为规定和界说别的规范的最高道德规范就社会主义道德的评价体系而言无论是人们行为的善恶还是人们道德品质的好坏道德境界的高低也必须依据集体主义把集体主义作为最基本的道德评价尺度在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善恶的尺度利益的尺度生产力标准的尺度常常都具体化为集体主义的尺度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调节社会主义社会的各种利益关系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调节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从总体目标上看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是要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使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能够实现辨证的有机的统一在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中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辨证统一从总体上说包含三层意思集体主义原则强调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统一集体主义原则即强调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统一性又强调这种统一的辨证性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在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上二者的作用是双向的集体主义原则强调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辨证统一但这种辨证统一要能够成立必须有一个使统一体赖以立足的基础其基础也就是集体利益也即强调集体利益的至上性第三节功利主义个人主义或利己主义利他主义谈谈你对功利主义的理解功利主义作为一种系统的伦理学说及其道德原则最主要的创始人和代表人物是世纪末世纪初英国哲学家边沁和密尔边沁指出所谓功利原则就是赞成或不赞成任何一种行为其根据都在于这一行为是增多还是减少当事人的这种幸福功利原则的要旨是所有利益当事人的最大幸福密尔对功利主义作了这样的界说承认功用为道德基础的信条换言之最大幸福主义主张行为的是与它增进幸福的倾向为比例行为的非与它产生不幸福的倾向为比例由此可见他们都把功利主义理解为最大幸福主义功利主义是依据趋乐避苦的原则来调整个人和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在功利主义看来由于社会利益仅仅是个人利益的简单相加因而社会利益总是一种虚构的利益只有个人利益才是真实的利益因此要促进人们的最大幸福实际上就是要增进个人的最大快乐马克思认为功利主义这种类似法国唯物主义者爱尔维修霍尔巴赫的观点从历史发展上看是一种倒退认为把一切关系都归为功利主义方法论是很愚蠢的是一种形而上学式的抽象在当今西方伦理学中新功利主义主要有两个代表流派即准则功利主义和行为功利主义新功利主义在重效果轻动机重个人利益轻社会利益等问题上与老功利主义是一脉相承的此外功利主义还有另一种理解即理解为无产阶级的功利主义无产阶级的功利主义与资产阶级功利主义的原则性的区别从无产阶级功利主义的基本特征来看它同集体主义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在这个意义上说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原则就是无产阶级的功利原则真正的最大多数人幸福的原则试论个人主义与利己主义的区别与联系形式各异的道德原则中直接与集体主义原则相对立的是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原则在伦理学领域个人主义理论往往首先强调自身与集体主义的针锋相对个人主义理论往往还申明自己与利己主义有根本区别个人主义并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利己主义尤其不等同于极端的利己主义严肃的个人主义理论家往往十分注重个人的良心美德甚至一定的牺牲精神往往强调个人的活力对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但是既然个人主义理论的根基在于信奉个人至上那么它在总价值目标上就很难与利己主义严格区分开来在表现形式上利己主义则更加露骨地强调一己私利的至上性把异己私利的得失视为道德上善恶与否的唯一标准甚至不惜损害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利他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区别在伦理学中利他主义作为利己主义的直接对立面它不是以个人利益为确定善的标准而是强调他人利益颂扬为他人作出牺牲的精神并以次作为善的标准利他主义概念最初由世纪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奥古斯特孔德创造我们从利他主义产生的根源中可见利他主义与集体主义的根本区别利他主义是私有制社会统一的利益形式相互对立的产物而集体主义则是消除这种利益对立形式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产物利他主义从人的抽象本能出发来颂扬人的利他精神牺牲精神而集体主义则从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出发从人的彻底解放社会的彻底解放的高度出发科学地揭示了人的利他精神和对集体作出牺牲的本质利他主义在谈论人的利他精神时往往包含着反个人的倾向往往容易流于禁欲主义而集体主义在谈论人的牺牲精神时是在正确理解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辨证关系的基础上把个人的牺牲看成个人自我实现的一种必要形式利他主义包含的利他精神由于受其理论和时间的局限而难以实现而集体主义所强调的自我牺牲精神是建立在道德自由基础之上的一种崇高的道德选择把集体主义与利他主义严格区分开来对于我们准确地把握集体主义的涵义正确地贯彻集体主义原则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第六章道德规范可出名词解释简述题名词解释道德规范人们在道德生活中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的总和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人们提出的道德要求是用以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的行为准则也是判断人们行为善恶的标准不同时代不同阶级有不同的道德规范但一经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道德规范的他律性即所谓道德规范的外在约束力他律用语道德领域成为道德他律是历史上绝大多数规范伦理学派别都一致接受的在规范伦理学中道德他律的直接涵义就是指人或道德主体依赖以行动的道德标准或动机首先受制于外力受外在的根据支配和节制这些外在的根据是超出道德自身和道德主体自身之外的但是在不同的规范伦理学体系中这种外力或外在的根据却是各不相同的道德规范的实然性表现的是道德的实际状态因而对人们提出的是显示的道德要求道德首先是现实道德生活的反映道德规范首先是现实道德关系的概括所谓道德规范的约束性在其总的出发点就是道德规范的这种现时代特性道德规范的应然性表明的是道德的理想状态因而对人们提出的是理想的道德要求道德不仅是对现实道德生活的反映往往更是对未来道德生活的憧憬道德规范不仅是对现实道德关系的概括往往更是对理想道德关系的描述道德规范的导向性正是源于道德及道德规范本身所蕴涵着的理想道德成分良心黑格尔指出良心在伦理领域它的固定原则是自为的客观规定和义务因而虽然它作为抽象的内心形式是无内容的但它作为真实的东西即作为真实的良心却又有极真实的内容良心是希求自在自为的善和义务这种自我规定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质言之良心不过是社会的客观道德义务经过道德规范从他律向自律的转化过程而在道德主体的内心深处以自律准则内心的道德法则的形式沉淀下来的人的道德自制能力简述题简述道德义务一关于道德义务问题的争论宗教伦理学从神的意志方面来规定道德义务的本质把道德义务说成是神赋予人们的神圣使命理性主义者从人的先验理性来看待道德义务的本质把道德义务说成是理性的声音理性的直观快乐主义或幸福主义则从人的欲望人的快感的本能来界定道德义务的本质把道德义务说成是人自身的某种需要的产物伦理学史上对道德义务问题论述得最详细也最有影响的是康德的义务论伦理学康德强调人的行为的纯义务性并把这种义务视为先天综合的自名自证的和至高无上的因而道德义务的命令善良意志的命令就成为人的道德行为的绝对命令人尽义务是为义务而义务二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对道德义务的理解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强调道德义务的他律性认为这种他律性是社会关系道德关系及客观的社会道德要求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也强调道德义务的自律性这里的道德自律不同于良心的自律而是义务的自律即一种高度的道德责任感道德规范的表现形式道德规范作为人类道德行为的基本准则从古至今有着形态各一的表现形式如果仅仅从纯形式上来进行抽象大体可以集中概括为图腾禁忌风俗礼仪准则箴言义务及责任种种可出作为道德规范的义务与责任的联系和区别的简述题简述他律道德规范的他律性即所谓道德规范的外在约束力他律用语道德领域成为道德他律是历史上绝大多数规范伦理学派别都一致接受的在规范伦理学中道德他律的直接涵义就是指人或道德主体依赖以行动的道德标准或动机首先受制于外力受外在的根据支配和节制这些外在的根据是超出道德自身和道德主体自身之外的但是在不同的规范伦理学体系中这种外力或外在的根据却是各不相同的之所以要强调道德规范的他律性核心目的是要表明人在道德领域内没有绝对自由人总是受制于某种外在的必然性在这种必然性的前提下来行动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在对道德规范他律性的性质及其原因的理解马克思主义从社会存在中寻找道德规范他律性的根据认为道德规范本身就是一种社会存在的产物是一定的社会关系和道德关系在人们道德意识中的反映和概括马从个人和集体辨证统一的关系上来看待道德规范他律性的正当合理性认为一切道德规范都是依据集体主义原则引申出来的马把道德规范的他律性理解为社会的或集体的理性是人把握欲望的一种智能道德义务与道德权利的相互关系一方面我们应该肯定实现社会中权利意识增长的积极意义它表现为人们日益觉悟到应该追求一个更公正更理想的社会环境人际关系及人的道德素养觉悟到应该努力消除义务与权利义务与幸福的二律背反现象另一方面权利意识的增长公正道德的求得并不能以牺牲人们尽道德义务的精神为代价实际上造成二律背反现象更多的还是经济的政治的或文化的原因总而言之道德义务与道德报偿及道德权利应该是紧密关联的简述道德规范从他律向自律的转换道德规范的他律性只在两个意义上有独立的意义表明它的社会客观性意义即表明它外在于道德主体的客观性质表明它的认识阶段意义即人们只在分析揭示道德规范的诸特征时才能够将道德规范的他律性独立出来进行研究道德规范的他律性总是同自律性紧密相连的一切他律的道德规范都必须转换为自律的道德规范这也是道德规范区别于其它种类的规范的特殊性之一道德规范的他律性如果不转换为道德主体自己的规律那么对道德主体是无道德意义可言的道德主体自身的意志约束道德规范的他律性转换为自律性的最重要特征表现为道德主体自身的行为动因由原来的外在约束转换为内在约束又原来的外在导向转换为内在导向即转换为主体自己的意志约束道德主体自身的意志约束表现为对道德规范他律性的认同表现为主体自己为自己立法集中表现为意志对爱好和欲望的把握良心对主体的道德行为所起的调节作用善的真实的良心能够成为道德主体的道德行为调节器主要在三个阶段上表现出来在道德行为前良心对道德主体起到鼓励或禁止的作用在道德行为中良心对道德主体起到监督作用随时督促道德主体按照良心的要求行动在行为后对道德主体的行为进行法庭审理对合乎良心的行为给予主体良心上的安慰对违背良心的行为则对主体进行良心上的谴责第七章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及道德要求的层次性作为一般了解一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层次结构社会主义社会公共生活领域的一般道德规范社会主义社会家庭生活领域职业生活领域的特殊道德规范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社会主义社会最高道德规范二五爱道德规范体系五爱即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她是社会主义国家每个公民处理个人对国家对人民对劳动对科学对社会主义关系时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也是对社会主义国家对广大人民的基本要求这种道德要求既反映了社会主义国家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又能为广大公民所接受和具体实践三社会公德从广义上说凡是个人私生活中处理爱情婚姻家庭问题的道德以及与个人品德作风相对的反映阶级和民族共同利益的道德通称为公德如目前人们往往把爱祖国爱人民爱来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称为社会公德有时也把它称为共同道德从狭义上说社会公德就是人类在长期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渐积累起来的最简单最起码的公共生活规则四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人们处理人和人之间某些特定关系时应该遵守的最一般最具体的道德规范作为道德规范和伦理原则的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和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有本质的区别它立足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同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想适应属于社会主义的伦理道德意识形态并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历史观为理论基础以集体主义原则为核心社会主义人道主义作为一项最基本最普遍的道德要求和伦理原则包括以下内容首先它要求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特别是尊重那些为社会辛勤劳动和作出重大贡献的劳动者的价值和尊严即要求认得真正价值和对人的价值评价在这里能够实现统一另外社会主义社会能够实现目的和手段的统一广大劳动者既是手段又是目的其次它要求关心人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特别是关心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再次它要求在尊重认得价值和尊严关心人热爱人民的同时必须同人民的敌人作斗争五把五爱作为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或基本规范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渊的历史意义首先它为我国全体公民确立了明确的道德目标和人生价值取向其次它向全社会树立了评价人们行为善恶的统一的道德标准这对统一人们的道德认识和行为有很重要的社会价值再次它为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婚姻家庭道德公共生活中的道德建设的发展和提高创造了有利条件最后有利于进行全民教育六共产主义道德的内容第一要有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第二一切要为人民的利益和幸福着想第三要站在时代潮流前面公而忘私第四要有勇于牺牲的精神七社会主义道德与共产主义道德的联系与区别联系他们产生的经济基础相同都是在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他们都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都是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为指导同属于共产主义道德思想体系他们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建立和发展平等团结友爱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关系是为社会主义广大人民的利益服务的是协调社会主义社会人和人之间的道德行为规范区别社会主义道德与共产主义道德在内容的规定上有程度的差别在对人们的要求上也有高低的不同第八章职业道德注意下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的关系诚信道德建设等职业道德就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准则规范的总和从事某种特定职业的人们由于有着共同的劳动方式经受着共同的职业训练因而往往具有共同的职业兴趣爱好习惯和心理传统结成某些特殊关系形成特殊的职业关系从而产生特殊的行为模式和道德要求在任何历史时代职业道德都是当时社会的或阶级的道德在各种职业活动中的特殊表达和具体贯彻或者说是当时社会或阶级的道德结合人们所从事的不同职业活动的传统和特点而对行为调解的具体领域职业道德的一般特征在内容方面职业道德重视要鲜明地表达职业义务和职业责任以及职业行为上的道德准则在形式方面特别是在职业道德的行为准则的表达形式方面往往比较具体灵活多样在调节范围上主要是用来月素从事本职业的人员在功效上职业道德一方面使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和规范职业化另一方面又使个人道德品质成熟化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五个基本特征第一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组成部分社会主义这会的道德要求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的交叉的规范结构第二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内容具有人民性社会主义社会的职业道德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制度基础上的第三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形成和发展具有灌输性社会主义社会的职业道德是在以公有制经济为主题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上建立的职业道德第四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核心是树立新的劳动态度劳动是社会主义社会生活中重要的道德标准第五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具有相对独立的规范体系体现着社会主义道德的多样性和层次性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八个基本因素即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技能职业纪律职业良心职业荣誉和职业作风各个涵义作为一般了解职业道德的结构模式从表现形式方面概括职业道德有规范型模式范畴型模式以及规范范畴型模式从核心内涵方面概括职业道德有义务型模式良心型模式以及价值目标型模式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职业道德建设的关系问题第一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所有制基础上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的三个新特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扩大职业道德的调节范围就调节个类利益关系而言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的目标在总体上应着重于保证和维护国家整体利益职业集体利益和从业人员个人利益的根本一致和协调发展各行各业的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要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公有制基础相适应同它导致的社会利益关系相适应并保证在良性运转和轨道上发展坚持集体主义第二应当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经济运行机制协调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同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的关系第九章爱情婚姻和家庭道德试论爱情婚姻道德一爱情婚姻和家庭道德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发展的具有各自的特殊内容和形式并从不同反面深刻地影响着个人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因此研究爱情婚姻和家庭道德便成为论理学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二爱情的道德内涵爱情具有五个基本特征爱情包含的因素但并不归结为它是经过社会文明所进化的美好感情爱情是一种高级的心理现象爱情是高尚的道德感情爱情内涵着道德性它使人上升到新的道德高度使人更强烈地意识到生活的美好和自己的责任感爱情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爱情在两性关系中具有巨大的能动性三婚姻的道德基础从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理论分析合理的进步的婚姻关系应该以爱情和义务的统一为道德基础婚姻家庭是包括人们爱情生活在内的特定的共同体婚姻家庭需要爱情为自己存在的道德基础因素之一在现实的道德关系中义务也是不可缺少的基础因素凡是在人与人发生一定联系或关系的地方在有共同的生活和活动的地方都有义务存在义务和爱情是相辅相成的二者相互补充和辅助婚姻家庭的社会本质婚姻家庭的道德是由特定的社会关系本质所决定的肯定婚姻家庭关系的社会性就是肯定婚姻家庭的社会本质首先婚姻家庭范畴包含着经济基础方面的内涵其次婚姻家庭范畴包含着上层建筑方面的内涵简言之婚姻家庭是一个综合性的范畴它既内在地包含了特定的自然关系在本质上又是既包含经济基础又包含上层建筑因素的特定的社会关系在本质上把物婚姻家庭范畴对于深入研究婚姻家庭道德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第一把婚姻家庭放在现实的社会生活尤其是社会的物质生活中考察有利于坚持历史唯物主义一元论深刻认识婚姻家庭在整个社会生活中的细胞作用第二把家庭放在普遍联系不断发展的社会有机体中考察是科学地认识婚姻家庭的只能及其发展规律的前提第三明确婚姻家庭在社会生活中地位懂得社会主义婚姻家庭是社会生产关系的承担者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和社会主义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有利于自觉维护和发展社会主义婚姻家庭恋爱的道德要求恋爱具有社会关系并产生对社会的责任首先恋爱的基础往往影响当事人双方的人格再造其次恋爱对社会产生着调动或一直人们历史主动性的责任再次恋爱对社会的责任还表现在它深刻地影响着当事人的婚姻关系和家庭生活恋爱道德中的基本要求第一注重于双方的品德情操和志同道合第二尊重对方情感平等履行义务第三高尚的情趣和健康的交往社会主义的婚姻家庭具有重要的职能第一组织家庭成员共同生活第二计划地生育人口第三教育家庭成员第四部分社会主义家庭还具有从事物质生产的只能我们强调爱情和义务的辨证统一是从现实的道德关系出发的首先婚姻家庭是包括人们爱情生活在内的特定的共同体其次在现实的道德关系中义务也是不可缺少的基础因素再次义务和爱情是相辅相成的二者相互补充和辅助一方面由于义务的存在爱情变得具体化现实化了义务比爱情更稳定另一方面义务并不能完全随着个人的主观意愿立即减弱或消失家庭道德建设我国社会主义的道德建设大体上包括三个反面的内容第一是建立夫妻平等相爱的道德关系男女权利平等的原则体现了社会主义婚姻家庭制度的本质有着深刻的道德意义第二是父母要抚养教育好子女抚养和教育子女是每个父母都必须承担的法律义务和道德责任第三是赡养和尊敬老人尊敬爱护老人包括对老人要有礼貌要虚心向老人学习尊重老人的意见要关心和爱护老人第十章人生观和人生价值人生观和人生价值问题是关系人生理论和实践的两个重要方面它们体现着一定时代和社会的要求同时又是一定时代和社会的要求在个体生活中的综合反映正确地阐释人生观和人生价值问题对于理解道德行为道德品质道德选择道德评价以及道德理想和道德修养等个体道德问题具有指导的意义人生人生既不是机械的被动的生存过程也不是纯精神的绝对自由的自我实现过程而是在一定的客观条件基础上能动的生活过程人生就是主观能动性和客观受动性的统一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如果说人生就是人的社会实际生活过程那么这个过程对个体来说就是个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生命历程对群体来说人生就是人类的社会就是历史人生的领域极为广阔人生的内容极为丰富其中最基本的就是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因此人生是实实在在的可以被认识的人生观人们的人生观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逐步形成的首先各种人生观都是一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产物是人们的社会存在的反映其次人生观是人们对自己的实际生活过程的经验总结和认识第三人生观所表达的是人们最高的社会需要和价值目标三种基本类型的人生观一唯心主义人生观表现为虚无主义虚无主义人生观无限夸大人生中的主观能力抹杀客观条件对人生活动的制约悲观主义悲观主义人生观常常从不满现实开始表现为厌世主义唯意志主义唯意志主义人生观是夸大人生主观能力的典型表现为极端个人主义二机械唯物主义人生观表现为享乐主义享乐主义人生观过分看重物质享受和感性快乐认为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就是追求享乐特别是感性的肉体的享乐定命主义定命主义人生观过分夸大环境和条件的决定作用看不到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和创造性实用主义实用主义人生观是以没有原则为特征的一切以有用性为标准否定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否认人生应有的原则和理想价值目标三辩证唯物主义人生观辩证唯物主义人生观从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看待人生是科学的革命的人生观这种人生观始贯穿着实践的要求强调理论和实践的统一道德价值道德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属于精神的价值具有精神价值的特征首先道德价值并不与事物对象直接发生关系道德价值与人的人格行为和人们的相互关系相联系体现着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要求生活的规范和理想目标带有应当和命令的特性包含现实和理想的两方面其次道德价值与社会政治价值不同它不是作为强制的制度和手段发生作用的而是着眼于影响社会意识协调人际关系强调人的内在自觉意识包含社会的和个人的两方面第三道德价值与艺术价值学术价值同属于精神价值道德价值要通过人们的社会实践形成并体现出来发生于实践关系中的精神是精神实践实践精神价值是精神和实践的融合如何理解道德价值的应当性即理解价值与现实应当与实存的关系辨证唯物主义要求从价值与现实的联系与区别中理解道德价值的特征首先道德价值不能脱离现实其次道德价值不能还原为现实或者还原为自然的和社会的实存它包含着从现实中引伸出来的更高的理想的要求总之应当体现着理想要求对现实规定的关系应当本身包含着现实的规定而现实的规定同时也包含着某中理想的应当应当既是理想的又是现实的是理想与现实的统一这是道德价值的基本特征和力量所在人生价值人生价值问题是人生观的核心问题劳动创造和贡献就是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志内在价值就个人来说所谓内在方面主要就是知识能力和德性人的能力和德性在没有发挥出来之前是实现自我社会价值的潜在价值相对于外在价值而言它就是内在价值人生的内在价值本质上是一种人格价值外在价值就是内在的创造力和德性的外在表现在一定的社会情境中个人通过实践活动将内在的能力和德性发挥出来使其客观化对象化创造出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就是将内在价值转化为外在价值即社会价值人格的本质是人的社会特质人生的价值就在于责任和贡献的统一道德价值的应当应当是道德价值的基本特征也是道德评价的基本形式所谓道德评价道德判断就是对人生世事作出应当或者不应当的判断道德价值的应当在个人自我价值的实践中体现着自律和挞绿的统一人生价值的评价人生价值评价是人们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人生实践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或者作出部分肯定部分否定的判断人们对人生做价值判断是根据利益关系进行的表现为主观的利益感情和利益观念正确的评价标准应当是正确处理这些关系而不能单凭个人主观的好恶任性随意地作出评价从根本上说来评价的客观标准只能是有利于人民的利益和社会的进步第十一章道德选择一何谓道德选择道德选择人类活动中最重要的选择形式之一是指行为主体个人或社会集团在一定目的和道德意识支配下对某种道德行为所作的自觉抉择是道德意识活动的一种重要方式是产生道德行为的前提又通过道德行为具体表现出来当行为主体面临多种行为选择的可能性而这些多种可能性又具有善恶对立性质或是具有道德价值上的差别时道德选择就是对这些可能性在善恶和道德价值程度上的选择道德选择受客观可能性和主体主观选择能力的制约客观条件限定了主体道德选择的可能范围手段以及道德行为实现的程度在客观提供的可能性中的如何选择则取决于主体的自由意志和道德选择能力道德选择又受主体的生活方式社会地位世界观人生观道德品质以及分析判断是非善恶的能力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从而具有社会的历史的民族的和阶级的性质二怎样理解道德选择的心理机制道德选择作为复杂的精神活动所以能进行并发挥作用原因之一就在于它是一种自觉自主自控的活动在于它具有相应的意识结构和基础这种结构和基础我们称之为道德选择的心理机制道德选择首先来自于认识的选择性认识是人类最早发展起来的一种选择能力也是道德选择的基本心理依据是认识主体人对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的一种反映形式是通过感觉知觉和表象等感性认识和概念判断和推理等理性认识实现的是能动性的反映认识的选择性首先在于主体的信息感知模式感知模式是由经验建立起来的认识的选择性也表现为主体的认知定势和期待定势是指对即将发生的认识所做的心理准备状态期待则是由主体需要产生的心理倾向定势和期待使认识具有一定的方向性认识的选择性还表现在人的注意上注意与感知模式和心理定势不同它具有暂时性和变动性道德认识的注意影响着认识的内容对象和程度道德选择又依托于情感情感是人类道德发生的直接心理基础也是道德选择的重要心理依据在道德选择中情感通常由三个环节组成即兴趣情绪和情感每个环节都有独特的选择作用兴趣是有目的有指向的欲望是从欲到情的中间环节兴趣又代表着主体的价值倾向反映了主体的需要能力和所出的社会条件在主观性的态度中包含着某种客观性的内容情绪和情感具有更为强烈的选择意义二者是有重大区别的情感是个性的稳定结构和特点而情绪则是情感借以表现的形式同一情感可以不同的情绪表现出来情绪产生于一定的情境并岁情境的变化而变化而情感则相对地稳定情绪性选择具有以下几个特点情绪选择具有强烈性即一旦对某对象表现出选择情绪往往会将其发展到极端用自己的全部身心力量维持这种情绪情绪选择具有感染性情绪选择具有扩展性如爱屋及乌情感包括理智感审美感和道德感是广义情感中的最高层次其选择作用尤为突出如道德感是人们自觉修养学习调节实践而获得的稳定品质具体有责任感是非感荣誉感羞耻感等等其中每一种都具有特殊的选择意义道德选择还依据意志的决定和选择知情意是人类心理的三个基本成分如果说认识情绪的选择还多少具有潜在的见解的意义的话那么意志就是一种直接的现实的选择机制意志就是自觉确定目的根据这一目的来支配选择调节自己行动的心理过程是知识和情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活动能力它不满足于反映或体验也不停留于默想或沉思而是要把主观的东西见之于客观把内部的倾向变为外部的活动意志通过自己的活动使主体形成一定的倾向和目的这种活动就是意志的决定和选择意志的决定和选择不是盲目的必须建立在明察深知的基础上是理智的审慎的决定意志每作出这样一个决定就是在多种可能性中通过权衡而进行的一次选择这一心理过程为道德选择提供了依据也奠定了基础三道德冲突有那些基本类型道德冲突是指行为主体在选择道德行为时所面临着的一种矛盾状态人们在选择行为和作出决定时由于彼此相互排斥的各种行为造成不同道德观念道德新年行为动机的冲突从而要求人们在相互冲突的道德价值之间选取一个并通过解决这一矛盾实现自己的道德目的这种冲突有以下基本类型价值冲突表现在个人身上是社会角色所承担的道德义务的冲突个人在社会中总要具有一定的地位并趁但相应的义务这种地位就是社会角色社会角色的价值冲突有以下几种形式由于社会或他人对同一角色的期待或要求不一致时所引起的该角色内心的矛盾由于个人改变角色而形成的新旧角色所承担的义务之间的冲突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一个人往往身兼几种社会角色不同的角色往往赋予其不同的义务从而形成义务间的冲突价值冲突表现在社会中呈现出两种性质不同的形式即同一价值体系内部的不同道德要求之间的冲突和不同价值体系之间的对立前者是大善与小善高层次的义务与低层次的义务之间的矛盾后者是善与恶履行义务与不履行义务之间的冲突四为什么说道德选择必须以自由为前提道德选择是人们依据一定的标准在多种道德可能性中进行的抉择是在不同的道德价值之间在对立的价值准则之间作出的取舍是经过人的一系列心理意识活动而达到的价值取向因此也就是人的自由自觉活动道德选择不是凭空而生的而是在人与社会相互作用中进行的道德选择必须有一定的前提就是自由道德选择的自由表现为两种形式即社会自由和意志自由社会自由是指道德选择的外在可能性要选择首先必须有选择的对象而且至少有两个以上的选择对象道德选择的可能性是由社会提供的是由社会发展内部结构造成的社会越发展选择的自由也就可能越大相比而言自由的实现更重要的道德选择前提在于人的选择即人的意志自由是选择的内在自由意志自由表现了人的能动性主动性它使人们在多种可能性中根据自己的需要信念和理想进行选择意志自由使人获得了独立的地位和人格按造自己的意愿通过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来造就自己的德性和价值在道德冲突中意志自由的作用尤为明显意志自由使道德选择得以进行又赋予了选择主体以道德责任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意志自由是道德选择的重要前提但必须对意志自由作具体的分析五绝对自由论和机械唯物论错误的根源何在绝对自由论即无限夸大意志自由认为自由就是没有任何限制就是可以超越一切随心所欲地去选择绝对自由论者除了其历史和阶级的根源之外在理论上失足的根源在于他把必然与自由形而上学地对立起来绝对自由论者在理论上的失足还在于把社会条件与意志自由对立起来并用后者否定前者机械唯物论反对决定自由观把人人的选择看作社会环境决定的但一味强调社会的客观规定性和必然性否认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否定人具有相对的意志自由机械唯物论者除了其历史和阶级的根源外也有理论上失足的根源即机械决定论同样把必然与自由形而上学地对立起来并用前者否定后者六意志自由的本性道德选择的前提之一是意志自由意志一方面是人的自决能力另一方面又是被决定的意志将自由与不自由合于一身表现出与其它心理因素不同的特性意志自由不是抽象的自由而是具体的现实自由意志自由是特殊性与普遍性的统一意志作为个人的意志是特殊性意志的出发点是特殊的个人需要其所要达到的目的也是由特殊的个人规定的但意志必须由特殊性上升到普遍才能达到自由自由代表着意志中的普遍规定性反映着普遍的规律意志和自由的结合就是特殊与普遍的结合意志自由也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意志的活动在于扬弃主观性和客观性之间的矛盾而使它的目的由主观性变为客观性这种主体对象化的意志活动是意志自由的最基本的特性同时只有那些具有客观必然性的要求才能转化为客观的规律客观必然性作为必然还是自由的对立面但主体通过能动的认识和实践活动把必然的对象主体化纳入自己的要求之中从而扬弃了必然超越了必然而获得了自由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更是强调积极地行动自觉地活动对意志自由具有根本的意义因为意志的本性就是超出主观进入客观使主观见之于客观而意志自由也只有在这种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中才能形成和发展七道德选择的自由与必然的关系在整体上看个人的选择要受着这会提供的各种条件规定的可能性的制约个人选择的对象是由社会产生的个人只有在社会所能提供的可能性之间进行选择个人选择的方式要受到社会的政治法律和道德的限制个人选择的能力是在社会中发展起来的个人能力的发展一方面要以来与社会集体另一方面也要以来与社会发展的程度道德选择的前提是自由但这种自由是社会自由与个人自由的统一是必然与自由的统一要获得这种自由一方面需要投身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时间活动中去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为自由选择创造社会条件也为选择自由创造主观条件另一方面又要努力进行自我培育自我锻炼和自我修养八如何规定道德选择的责任道德选择以意志自由为前提又以道德责任为结果主体在自由地选择对象的同时也自由地选择了责任因此道德责任是道德选择的基本属性是和自由同样的道德选择的条件一般来说凡承认选择自由的理论也都承认人应该为这种选择负责只有自由才能使选择者负有责任也只有责任才能说明选择者是自由的绝对自由论者也是绝对责任论者不论其主观动机何在但在客观上只能造成两种结果一是因责任而取消自由二是因责任而取消责任与之相对的机械必然论者也是机械决定论者则会因否定自由而直接否定了责任同样也常常导致两种结果一是宿命论二是把自己的一切腿给黄鲸社会和必然性最终否定了个人对选择应负的责任由此可见对责任的正确理解是同正确的自由观紧密相连的选择和责任是不可分的责任是道德选择的属性否定责任也就否定了选择道德选择之所以具有重要的意义其原因之一就在于它包含着人的责任同时责任的量是与自由的度相联的根据选择时的自由度来衡量选择的责任也是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一个基本原则然而自由与责任的对等关系也不是绝对的因为自由不仅是一种客观状态而且与人的主观努力有关随着当事者的道德品质道德境界的高低不同而变化的九怎样确定道德选择的尺度道德选择总是依据一定的标准进行的这个标准我们称之为道德选择的尺度道德选择不仅以自由为前提以责任为结果而且还有自己的尺度和发展过程只有确立正确的尺度依次经过各个环节才能达到选择的目的一道德选择尺度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道德选择尺度的确定性是指任何道德选择都是根据一定的尺度进行的该尺度在价值体系中的地位是确定的教低的价值准则应该从属于较高的价值准则而较小的尺度应该取决于较大的尺度尺度的作用也是确定的它决定着主体的取舍决定着选择的价值道德选择尺度的不确定性是指第一尺度的确立依赖于主体的认识认识不同或认识水平不同所依据的尺度也不同第二尺度的作用取决于它在道德体系中的地位地位高的价值准则作为尺度对选择的作用也越大第三尺度的价值存在于具体的选择之中不同的选择对尺度的要求不同而相同的选择也可以确立不同的尺度道德选择尺度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表现在两者是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的两者是相互转化的二道德选择尺度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人们在确定选择尺度时不能仅从主观出发还要考虑他人考虑社会即从关系出发从而使选择尺度又具有客观性选择尺度的主观性决定了尺度都是具体的选择尺度的客观性决定了尺度都是普遍的不能普遍化的尺度不是道德选择的尺度因此真正的道德选择尺度既不排斥主观性也不排斥客观性而是将主观性和客观性融于一身达到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三道德选择尺度是公功利性和超功利性的统一所谓功利性是说任何道德选择尺度的确立都是反映着人与人之间一定的利益关系的都是为了达到或实现某种利益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世界上不存在纯粹的道德道德是人们利益关系的反映是受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制约的道德准则不过是利益的特殊表现形式或达到利益的特殊手段由这种准则转化而成的选择尺度自然也具有强烈的功利性然而道德选择的尺度又具有超功利性超功利性在这里包含有以下几层含义道德选择的尺度虽然来自利益关系但它又具有相对独立性有着自己特殊的地位职责和使命这是由人类道德发展本身所造成的与利益关系并没有直接的一对一的决定关系道德选择的尺度虽然反映着利益的要求但所谓超功利实际上就是超出个人的功利的无私精神从尺度上我们既看不到任何利益的迹象也不能期望它能给自己带来好处道德选择的尺度在许多场合不但与当事人的利益无关而且是恰好相反的尺度要求人们去选择那些具有很高价值的可能性往往需要人们做出或多或少的个人牺牲十如何理解道德选择的规定性道德选择不仅仅是理智的事情还必须有意志的参与意志与理智想相结合构成了道德选择的诸规定性其中包括自主自决自控等部分内容自主是道德选择的基本规定性它使道德选择成为选择主体的活动而不是外在的活动自主性包含三个含义道德的选择是有目的的这个目的就是善唯有求善的选择才是真正的道德选择也才是自主的选择道德选择是我的选择道德选择是人格的组成部分它表明选择者并不满足于现有的道德状况他要通过选择改造显示并在改变客观的关系的同时也改变了自己道德选择从一开始就是一种主动的选择自决自主性从出发点和性质上规定了道德选择的内容而这一内容就是意志的自决只有自觉的意志才是现实的道德意志这种自决使选择成为自主的选择自决同自主一样不是盲目的它是建立在明察深知的基础上是根据道德的本性客观的规律和现实的条件作出的决定它着眼于长远的目标理想的境界把每一次决定都看作道德攀登的一步自我完善的一种形式自控道德选择在性质上是自主的在内容上是自决的而在过程上是自控的自控是道德选择的基本规定性之一是保证选择顺利进行的机制意志进行选择同时又必须控制选择失控的选择就是偏离了原来的方向和目的就是否定了自主和自决从而就不算是真正的道德选择道德选择的自控性表现在选择开始时的自控选择过程中的自控和在选择结果上的控制三个方面十一道德选择是怎样向道德行为过度的道德选择是道德行为的前奏因此道德选择的过程也就是道德行为形成的过程表现为道德动机的选择道德目的的选择道德手段的选择等道德选择过程的第一个环节就是动机的选择从道德上讲动机大致氛围三类一是符合社会主义道德的动机二是不符合社会主义道德的动机第三种动机是介于两者之间道德选择的进一步发展是从选择动机过度到选择目的目的不同于动机动机是行为的原因而目的则是人们预定通过行为所要达到的结果目的是行为的灵魂规定着行为的方向因此选择目的更为重要选择正确的目的是道德选择的关键环节和主要使命目的必须通过手段来实现因此选择目的同时也就是选择手段手段是实现目的的方法途径或方式是由目的本身的性质规定的手段的选择也是道德选择的重要环节选择经过动机目的达到手段同时也发展到了自己的顶点道德选择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开始想道德行为的过程十二选择目的与选择手段的关系选择目的与选择手段的关系是辨证的一方面由于目的是行为的灵魂目的支配着手段确定目的决定着选择手段另一方面手段也不是消极的完全听命于目的的手段本事是一种积极能动的力量因为目的必须靠手段来实现没有手段的目的只是一种主观的关你那而不可能转化为现实同时手段又可以反作用于目的在目的既定的情况下手段的选择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第一正确地选择手段可以尽快实现目的第二选择手段可以强化道德选择的责任第三选择手段可以扩大人的自由第十二章道德行为和道德品质一怎样理解道德行为的主体在社会道德生活中个人不仅是承受社会道德作用的客体而且也是进行道德行为活动和创造社会道德活动的主体人作为道德行为的主体具有三种基本的功能即自然生理活动功能意识活动功能和社会活动功能人的自然生理活动功能是在社会条件下的自然生物性物理性功能意识活动功能是人作为主体的自觉自主活动的内在机制社会活动功能则是人作为道德行为主体的本质属性它体现着人之为人的本质正是这些基本的功能使人具有其他一切物质体和生物体所不具有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即所谓主体性基于一定自觉目的的创造性是人作为主体的主体性的基本特征主体对客体的作用本质上是一种创造性的实践过程在这个意义上主体性就是主体在改造客体的实践过程中的创造性一般来说人是道德行为的主体人作为个体的存在是精神与肉体的统一内在方面与外在行为的统一在意识与行为的关系内面与外面的关系上内在的意识在先行为活动是由意识主导和支配的因而一方面道德行为不仅是社会的被决定的它同时也是自主的主体性的活动另一方面道德行为不只是主体性的还必须在个人对他人的社会关系中从统一和中介中去把握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地把握道德行为的主体二道德行为与一般行为有何区别人类行为有着复杂的结构概括地说首先是一系列的动作但动作仅仅是对一定环境条件的个别的直接的刺激反应在认得需要和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个别的直接的动作很快就转化为具有一定社会意义的举动而一系列自觉的有目的的举动聚合起来就构成了具有人性的和一定社会内容的行为各个领域里的一系列行为的整体就被称作行为活动一般来说凡是由人做出的行为都是可谓行为但是并非人的一切行为都是道德行为从伦理学上来说人的行为只是自觉的有目的的行为只有那些有自觉意识的自主自愿的具有社会意义的行为才是道德行为道德行为不同于一般行为的规定就在于它是自觉的处于道德准则的并且是与他人的意志具有本质联系的行为三道德行为的基本特征是什么道德行为可以归结为以下三个基本特征第一道德行为是基于自觉意识而做出的行为这里的自觉意识包含两种意义对行为本身要有自觉意识对行为的意义价值有所意识也就是说它是具有一定动机目的发自内心的习惯难为是自知的行为第二道德行为是自愿自择的行为所谓自愿自择就是意志自决这里也有两方面意义要有意志自主自愿依据一定的道德准则的应当的理解第三道德行为不是鼓励的个人意志的表现而是与他人意志有着本质联系的行为是具有社会意义的行为道德行为作为一种社会行为往往与其他例如政治经济的社会行为相伴发生所以道德行为并不是鼓励的纯粹道德意义上的行为而是以一个特定的方面进行评价的行为四怎样区分道德行为和非道德行为所谓非道德行为就是并非出于道德意志即非自愿自主的行为或者不涉及他人和社会利害既无道德意义也不能进行道德评价的行为区分非道德行为的一个重要标志是行为是否出于自愿自主人的行为的自愿性自主性是由内在能力产生的所谓内在能力集中表现为意志能力只有发自内在的自由意志的行为才具有自愿性和自主性这种自由意志是认识了外部和内部必然性的意志也是追求应当价值目标的意志只有这样的自由意志才能真正体现道德行为的自愿性和自主性才使人成为对自己行为负责的责任主体没有这种自愿性和自主性就不能构成道德行为当然道德行为和非道德行为区分的利益关系特征并不是绝对的因此个人的意识意志等也不可能与道德无关从广泛的社会联系上看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个人的行为也会与他人和社会利害相关具有一定的社会道德意义着成为私德的表现所谓个人小节也是有道德意义的五道德行为的过程道德行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是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内面与外面的统一在这个统一的过程中包含着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环节其中最基本的环节就是动机与效果目的与手段理智与选择与责任自由与必然道德行为就是这些环节的运动整合的过程人的道德行为是自觉选择的行为行为选择不但要受到行为主体的主观方面的限制而且要受到来自客体的限制道德行为选择不能离开一定的主客观条件同时也摆脱不了必然发生的道德冲突人有选择自己行为的相对自由同时也要对自己的行为选择承担道德责任不仅要对自己的内心希求负责而且要对外部行为结果负责对行为过程中的道德责任的自觉意识是道德行为的本质特征责任意识的形成是道德行为成熟的标志动机与效果的关系是一种基本的选择选择行为首先就是选择动机不同的动机选择往往导致不同的行为效果同样目的与手段也集中体现着行为的道德价值只有正确地确定目的选择相应的手段并且正确地处理二者的关系才能实现行为的道德价值在此目的具有的确定具有决定的意义手段是为实现目的服务的没有手段目的就只能停留在意识中而不能变为结果实现内在价值理智和情感的关系是道德行为过程中始终存在的环节也是正确选择行为完成行为过程的基本条件道德行为过程是自觉选择行为的过程自觉的选择必须是在理智指导下的选择但理智不能单独活动人在运用理智的同时必带有情感道德行为选择也是情感和情绪的选择情感与理智是否相适应对道德行为过程及行为结果有着极大的影响行为的外部表现是一种复杂的综合做出一种道德行为就是进入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关系也就等于委身于一种复杂的变动着的关系之中其中有必然的椰油偶然的有意料中的也有意料之外的有本然的也有机遇和运气六怎样认识道德行为中的知行关系在道德行为过程中包含着欲望动机目的情感意志信念和理想等诸种价值意识因素的作用其中有一种最基本的道德意识因素就是认知及其与行为的关系任何道德行为都是理智的行为自觉的理智活动是一切价值意识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在道德行为过程中理智活动是一种意识功能认识则是理智活动的结果理智与行为的关系实际上就是认知与行为的关系即知与行的关系知包含两种意义一是指关于对象事物关系的知识一是作为道德行为的知道德行为的认知主要是指道德价值的知识是应然的知识即应当如何的知识道德的行就是出于应当的行为就是按照普遍性的道德原则规范指导和约束自己的特殊行为把普遍性与特殊性统一起来使特殊性上升为普遍性从而使行为具有社会道德价值做出一种道德行为就是按照应当的知识和觉悟使现有价值向应有价值转化实现理想与现实的统一严格地说一个行为只有当它出于对道德的应该的自觉认识和自愿践行时才具有道德价值对应当的认识是道德行为的主观条件然从认知到行为是一个由内到外由知到行由想到做的转化过程实现这个转化的中介动力就是行为者的自愿自决和努力只有自知而没有自愿自决应该还仅仅停留在思维领域还没有变为行动的意志因而就不能实现从知到行的转化知和行的关系在这里也就是志与行的关系道德行为中的知与行是在行为实践的基础上统一的真理的认识作为目的而成为道德行为的指针决定着行为的成败价值意识作为目的成为行为行为的动机动力决定着主体行为的活力和命运七怎样确定道德行为的责任道德行为的责任性是人的自觉自主行为的特质责任性是人的行为区别于动物行为的一个基本特性道德行为的责任并不单纯是外在的规定还有行为主体本身内在的根基道德行为产生的内在根源就是自觉自主的意志即自由意志它使行为过程及其后果具有了行为的责任性因而道德责任的归属就是行为主体道德行为的责任不仅关系到行为的外在方面而且还关系到行为的内在方面要正确地评定道德行为责任就必须注意行为主体内在和外在两个方面以及复杂的条件从主体的内在方面看必须注意行为的意图和意志抉择只有主体意图之中的由意志自主抉择的行为及其后果才能归责于主体从行为主体的外在方面看由于行为外部关联的复杂性责任归属也是复杂的行为表现于外时就陷入一个必然性与偶然性杂混转化的境遇后果是行为特有的内在形态所以行为不能否认后果的责任但是后果也包含着外部条件的侵入和偶然因素的混杂使最初的直接后果无限扩展以致产生许多与行为本来意图和意志抉择无关的后果在这里必然性转变为偶然性偶然性转变为必然性抽象地讲其责任是不能归于行为主体的然而作为一个自觉情形的道德行为主体应当对行为的间接后果或后果的发展负一定责任八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的关系如何道德品质是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个人思想和行为中的体现是一个人在一系列的道德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特征和倾向一般来说道德品质与道德行为的关系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道德行为是道德品质的基础没有一定的道德行为积累就不可能形成道德品质道德行为是道德品质的客观内容道德品质是大批德行为的综合表现道德品质一方面表现为内在的心理和价值意识特质另一方面又表现为外在的行为活动和行为习惯是一个人的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的统一第二道德品质是自觉自主的行为过程人的道德品质还是一种自觉自主的意志选择过程是凭借意志选择来获得的行为习惯从这个意义上说意志是道德品质的核心品德就是力量第三道德品质是在行为整体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特征和倾向所谓道德行为整体包含两方面含义一方面是指构成个别道德行为的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的统一即一定的道德意志和由道德意志所支配的道德行为另一方面它是指一个人的一系列道德行为的综合即一个人在某一实践活动领域的行为某仪活动时期或活动阶段的行为以至医生的全部道德行为的综合道德品质不仅是人的内部意志和外部行动的统一而且也是个别行为和行为整体的统一道德品质与道德行为的关系是一致的善的品质会表现出善的行为善的行为体现着善的品质的价值同时在实际道德生活中两者也往往存在着矛盾这主要表现在道德品质的稳定性和道德行为的不稳定性的矛盾中明确这种矛盾性对正确进行道德评价具有重要意义九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要求应该具备什么样的道德品质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要求应该具备的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品质要求人们具有实现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共同理想和坚定志向要有勇于开拓和创造的品德素质要目标明确积极进取敢于创新讲求实效艰苦奋斗坚忍不拔雷厉风行谦虚谨慎等这些品质特征反映着我国现实的社会改革和建设实践的特殊要求其中创新的品质要求是尤为重要的创新体现着一种为实现我国人民的共同理想而积极进取的精神创新开拓作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的品德要求它超出了满足个人利益和需求的狭隘圈子把满足社会的需要和人民的要求作为目的并为达到此目的而正确使用竞争的手段以解决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任务因而具有极其深刻的社会价值和道德意义第十三章道德评价一什么是道德评价什么是善什么是恶道德评价是根据一定社会活结机的道德规范准则体系对社会中的个体或群体的道德活动作出善或恶正或邪道德或不道德的价值判断以达到褒善贬恶扬善抑恶的目的包括道德的社会评价和自我评价前者表现为社会道德舆论后者表现为个人的良心是人类道德活动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人道德品质的形成对社会道德风尚的改善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协调发展对维护道德规范的功能以至于对道德从实有到应有的转化都具有重要作用在道德生活中道德评价所凭借的手段是社会舆论和内心信念对于社会群体来说还要靠某一群体在道德上所形成的自我完善机制在一定意义上这种自我完善机制可以是这一群体考虑社会舆论的力量而改变群体活动从而也可以说是群体的一种内心信念在道德评价的根据上要辨证解决好动机与效果目的与手段的关系善是对符合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行为的肯定评价在中文里善具有吉美良好的含义在希腊语和拉丁文中善从勇敢一词变化而来在中国伦理学史上善的含义与义利有密切联系孔子孟子等认为符合义的标准则为善在西方伦理学史上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等从理性思维和灵魂中引申出道德把知识和哩念作为善亚里士多德从人们的经验中探索善恶起源并以合乎最好的和最完全的德的活动最为善中世纪的宗教伦理学通常把善理解为上帝意志的表现近代资产阶级唯物主义哲学家往往把快乐或幸福看作是善在通常意义上善与道德同义恶是对违背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行为的否定评价在中文里恶具有丑坏祸不正不吉的意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用坏来作为恶的代用词也用邪来表示恶在古希腊苏格拉底认为无知即是罪恶柏拉图也同样认为一个人之所以作恶主要是因为他没有善的知识不懂什么是善所以说恶人是由于无知地把善和恶相混而产生的一种偶然性因而知识是反对恶的一种手段善恶是一对历史范畴其内涵随着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变化而变化但在伦理学上还是有一定的普遍意义上的规定善就是在人和人的关系中表现出来的对他人对社会的有价值的行为恶就是对他人对社会有害的产生负价值的行为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善表示对行为的肯定和赞扬饿对行为的否定和谴责善和恶是相比较而存在的是在相互联系和相互斗争中不断发展的从道德评价来看善和恶是判断人的道德行为价值的最一般的标准善和恶既是一种评价又是一种关于个体或群体的行为活动有无道德价值的一种价值判断二什么是道德评价的阶级标准和历史标准道德评价的阶级标准既是从社会历史条件和人的社会性及阶级性的角度来考察善恶问题在阶级社会中对每一个人来说判断行为善恶与否主要是以其所属的阶级利益为标准的就是说凡是符合本阶级利益的行为就是善凡是违害本阶级利益的行为就是恶因为善恶标准在根本上表现为利益标准一定的利益标准在道德领域内又具体化为一定道德规范的标准因而在具体的道德评价中行为善恶与否首先要看其是否符合一定的道德规范利益与善恶的这种关系是的善恶标准在生活中显示出种种形态一般来说有多少阶级旧有多少阶级利益也就有多少阶级的善恶标准从人类道德在阶级社会中的发展历史来看每个社会占主导地位的道德总是在这一社会中居于统治地位的阶级的道德在这里道德上的善恶标准完全是依据统治阶级的阶级利益为转移的因而具有相对性和不确定性所谓道德评价中的历史标准就是在评价人们行为的善恶时把行为防到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总链条中去进行考察看这些行为是否有利于社会的进步是否有利于大多数人的幸福是否有利于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凡是最终有利于社会进步大多数人幸福以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行为就是善的反之则是恶的这种历史的标准就是除了具有相对性的阶级标准另外存在的确定性标准由于道德评价的历史标准的这种性质使得任何道德评价的阶级标准都必须在历史标准面前受到检验并因此证明自己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和历史发展中是否具有客观合理性因此当我们运用历史标准来评价行为的善恶时既须首先考虑到行为在历史发展总链条中的地位也须考虑到每个性的具体道德性质三怎样理解生产力标准同道德评价标准的关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我们的一切活动包括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变我们的一切意识形态包括各种观念以及当前社会的道德标准善恶观念都应该以生产力作为一个标准来进行检验因此要正确认识和理解生产力标准同道德评价标准的关系从生产力中最首要的因素人的因素来看行为善恶与否必须看其是否有利于调动人的积极性有利于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从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工具的因素来看行为善恶与否必须看其是否有利于尽快地改革生产工具从生产力的最后一个因素劳动对象的因素来看行为善恶与否必须看其是否有利于有效地使劳动对象想社会提供尽可能多的劳动产品并是否由于合理地使用和保护劳动对象所以当我们在说道德评价的生产力标准时是把这一标准视为一个有深刻内涵的综合标准的同时在进行道德评价时强调生产力标准并不意味着取消道德领域内的善恶标准道德原则道德规范等二者是同一和统一的关系一方面生产力标准和具体的善恶标准是同一的只是各自所处的位置不同所起的作用不同生产力标准决定具体的善恶标准的性质而具体的善恶标准则具体体现生产力标准的要求另一方面生产力标准对道德评价标准进行检验筛选剔除那些阻碍生产力发展的过时的和僵化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并确立那些真正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新兴的和富于活力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四试分析动机论的理论得失从中外伦理思想史来看大多数在本体论上持二元论或唯心主义的伦理思想家都是动机论者动机论关于道德评价根据的一种学说与效果论相对认为人的行为的善恶只取决于行为的动机而与行为的效果无关动机是评价善恶的唯一根据以的国的康德而主要代表还有英国的李德等康德认为作为理性存在者的人应该按照善良意志和绝对命令行事而不必考虑物质利益于行为的社会后果中国古代儒家董仲舒提出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观点也具有明显的动机论倾向下面谈谈以康德为代表的动机论的理论得失在西方伦理思想史上康德是动机论的最著名的代表在动机和效果的问题上他明确主张马队一个行为的评价根据只能是他的善良意志康德特别强调一个行为之所以为善能够有道德上的价值唯一的根据就是因为它是从善良意志出发的康德所说的善良意志是出于尊重道德规律的一种必然性是出于理解到我应当如何去做所具有的普遍意义之后的行为正是这种行为人们才只根据它们的善良意志来判断他们的价值理论的合理性即得为康德强调要把出于责任的善良意志作为道德评价的根据确实看到了道德价值的特殊本质认识到了道德评价与一般评价的区别基本上弥补了以往历史上动机论的许多缺陷把动机论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康德动机论最深刻的地方就在于他既强调善良动机是出于责任的又强调为实现这种动机的一连串行为理论的缺陷性即失在康德的动机论还没有回答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即如何来检验这种善良意志这是他的善良意志在道德评价问题上的致命弱点在康德看来一切行为只要是从善良意志出发的也就是无虚检验的它自身之内就会发出耀眼的光芒它的价值就在于它自身康德在正需要前进一步的地方突然停止了这是他的以先天学说为基础的德性论的必然结局五试分析效果论的理论得失效果论关于道德评价的一种学说与动机论相对从功利目的出发认为人的行为的善恶只取决于行为的效果而与行为的动机无关效果是评价善恶的唯一根据强调善的行为就是导致幸福与快乐满足利益的行为以边沁密尔约翰穆勒为主要代表还有美国梯利等中国古代主张功利而反对空谈仁义的理论也具有效果论倾向功利主义者都否认动机在道德评价中的作用完全否认动机在评价中的意义这应该说是效果论的最大失误尽管边沁还提出了动机和意图之分认为动机只是心理上的感情即一种心理状态并不具有明显的意向没有达到目的的意图因而无所谓道德上的善恶只有由动机产生的意图才有道德上的价值他认为人们可以根据意图来确定动机的好坏边沁之所以强调意图主要是想莫不其效果论在动机方面的漏洞但是这种退却一点也没有克服效果论所固有的片面性六试说明道德行为过程中动机和效果的辨证统一关系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在道德评价上既反对单纯动机论也反对单纯效果论而是主张动机和效果的辨证统一论动机和效果是不可分割的在人们的道德行为中包括从一定动机出发去达到一定目的的努力是人的道德行为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动机包括意图是个体在行为前的欲望动机意图情感信念理想的综合是道德行为的思想动因任何一个道德行为都必然有其特殊的动机动机总是同人的利益和需要想关联的在这里利益和需要并不仅仅是物质的而且还包括精神的从一个道德行为来说动机是行为的出发点是行为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没有动机也就不可能有效果效果是指一个人的行为所产生的客观结果一般来说在伦理学上当它与动机联系起来考察时它主要指一个道德行为在特定场合下所造成的后果指由动机出发所达到的一种对他人或社会有益或有害的客观事实动机是属于主观方面的范畴效果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及其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说任何一个道德行为都必要要有效果动机和效果不一致的情况下的道德评价在道德行为中时常遇到动机和效果不一致的情况如好动机产生坏效果坏动机产生好效果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如何进行道德评价要充分重视实践的检验作用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所说的动机和效果的辨证统一特别强调行为者的实践在从动机到效果的过程中对行为的检验作用人的任何道德行为都是在对客观事物认识的基础上的实践活动动机不但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而且在实践中受到检验要特别强调一切道德行为的最终目的都是要达到好的效果一切从恶的动机出发的行为包括所谓歪打正着的行为都不能认为是道德的行为七试述自我评价在道德评价中的特点所谓道德的自我评价就是个体或群体对自己行为所作的一种善恶上的自我认识是依据自身的价值取向对自身行为所做的道德判断道德的自我评价由于是行为当事者对自己行为的评价它的最主要特点就是行为当事人既是评价的客体又是评价的主体道德上自我评价的目的重要是要正确地认识自己和了解自己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从而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人们在对自己的道德行为进行自我评价时总要以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所星辰歌德道德原则和规范作为对照的标准所以道德上的自我评价主要就是主体把自己的某些道德行为同这些道德规范相对照在道德的自我评价中良心扮演着特别重要的角色良心是对自己道德行为的自我认识自我控制自我调节和自我评价的统一体在这个意义上说良心就是人们所说的内心信念八在道德评价中自我评价和社会评价之间有什么关系在道德评价中自我评价和社会评价是辨证统一的关系人们在道德上的自我评价要受社会评价的制约而道德社会评价只有为该社会成员的自我评价所认同才能发生有效的作用由于社会中总是存在着个人利益同整体利益的矛盾因此道德的社会评价同个人评价之间也常常会发生这样那样的矛盾所以道德上的自我评价和社会评价必须以时代的意志和本质为转移以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为准则第十四章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一道德教育的社会作用是什么为什么说高尚的道德品质不能自发形成所谓道德教育是指生活于现实各种社会关系中的有道德知识和道德经验的人们亦可称道德上的先觉者依据一定的道德准则和要求对其他人有组织有计划地施加系统影响的一种活动道德教育是道德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提高人们的道德素质铸造人们的道德人格实现理想的道德境界是其主要的内涵它是培育有理想人格造就人们内在道德品质调节社会行为形成良好社会舆论和社会风气的重要手段二道德教育过程包括哪些环节具有哪些特征道德教育过程应当与人们道德人格的形成和完善过程相一致道德教育的起点首先是提高人们的道德认识道德教育的第二个环节是陶冶人们的道德情感道德教育的第三个环节是锻炼受教育者的道德意志道德意志是道德人格形成的关键道德教育的第四个环节是受教育者确立道德信念这是道德教育的中心环节道德教育过程的最后完成在于养成道德习惯即使人们对于道德规范要求习惯于遵守须臾不离从心所欲而不逾矩道德教育的全过程具有一定的前后次序性但这种次序并不是机械排列不可更改的实际中的道德教育过程是复杂的它具有以下一些特征第一道德教育环节具有同时性或兼进性五个环节总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第二道德教育的起点具有多端性道德教育可以可根据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环境不同的道德关系和状况还有根据不同的受教育者的具体情况灵活地选择教育的起点第三道德教育的进程具有重复性和渐进性第四道德教育具有强烈的实践性这里的实践性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道德教育必须适应当时社会实践的客观状况和客观要求二是道德教育必须引导受教育者实际地践行道德义务三是道德教育者必须首先践行道德义务先正己后教人三道德教育的方法过程具有哪些特点根据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的性质以及道德教育的一般过程和规律以下集中道德教育的方法应予以特别强调第一立体多面的道德教育方法第二个人示范和典范诱导的方法第三集体和社会影响的方法第四具体对象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对待的方法四道德修养道德修养主要是指人们在道德品质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习惯等方面进行的自觉的自我改造自我陶冶自我锻炼和自我培养功夫人们通常所说的道德修养往往具有两层含义一是动态的下功夫即依照一定的道德原则规范所进行的学习体验对照检查反省等心理活动和客观的实践活动另一层是指静态的已达到的功夫即在经过长期的努力之后形成的品质情操和道德境界一种道德能否真正掌握社会主要在于它最终是否转化为社会成员自觉的道德修养五道德境界的涵义是什么为什么同一社会的人们会有不同的道德境界道德境界是指人们从一定的道德观念出发在道德修养过程中形成的觉悟水平它标志着人们的觉悟程度和精神情操所达到的界限道德境界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和待人待物中凭借已经形成的道德观念来分析和处理公和私关系问题时表现出来的是一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实践的产物在阶级社会中由于人们所处的阶级地位不同形成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观他们对道德的要求对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的接受理解程度就不可能相同形成不同层次的道德境界即使处在同意阶级或阶层中由于人们所处地位和个人道德修养的差异他们的觉悟水平和精神情操也有程度上的不同形成道德境界的高低之分在道德实践中人人都可以从的起点通过自觉的长期不懈的学习锻炼和修养由低向高达到理想的道德境界您所查看的帖子来源于考研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