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2

《墨妙亭记》阅读答案及翻译

312阅读 | 12收藏 | 3页 | 打印 | 举报 | 认领 | 下载提示 | 分享:
2
《墨妙亭记》阅读答案及翻译第1页
《墨妙亭记》阅读答案及翻译第2页
《墨妙亭记》阅读答案及翻译第3页
福利来袭,限时免费在线编辑
转Pdf
right
1/3
right
下载我编辑的
下载原始文档
收藏 收藏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用户头像
凶残 上传于:2024-06-13
墨妙亭记 (宋)苏轼 熙宁四年十一月,高邮孙莘老①自广德移守吴兴。其明年二月,作墨妙亭于府第之北,逍遥堂之东,取凡境内自汉以来古文遗刻以实之。 吴兴自东晋为善地,号为山水清远。其民足于鱼稻蒲莲之利,寡求而不争。宾客非特有事于其地者不至焉。故凡守郡者,率以风流啸咏投壶饮酒为事。自莘老之至,而岁适大水,上田皆不登,湖人大饥,将相率亡去。莘老大振廪劝分,躬自抚循劳来,出于至诚。富有余者,皆争出谷以佐官,所活至不可胜计。当是时,朝廷方更化立法,使者旁午,以为莘老当日夜治文书,赴期会,不能复雍容自得如故事。而莘老益喜宾客,赋诗饮酒为乐,又以其余暇,网罗遗逸,得前人赋咏数百篇,以为《吴兴新集》,其刻画尚存而僵仆断缺于荒陂野草之间者,又皆集于此亭。是岁十二月,余以事至湖,周览叹息,而莘老求文为记。 或以谓余凡有物必归于尽而恃形以为固者尤不可长虽金石之坚俄而变坏至于功名文章其传世垂后乃为差久今乃以此托于彼是久存者反求助于速坏。此既昔人之惑,而莘老又将深檐大屋以锢留之,推是意也,其无乃几于不知命也夫。余以为知命者,必尽人事,然后理足而无憾。物之有成必有坏,譬如人之有生必有死,而国之有兴必有亡也。虽知其然,而君子之养身也,凡可以久生而缓死者无不用,其治国也,凡可以存存而救亡者无不为,至于无可奈何而后已。此之谓知命。是亭之作否,无足争者,而其理则不可以不辨。故具载其说,而列其名物于左云。 (选自私刻《古文观止》) [注]①孙莘老:名觉,曾任吴兴(湖州)太守,熙宁五年二月建造墨妙亭,以藏古代碑刻法帖。 16.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而岁适大水,上田皆不登 登:登上,到达。 B.躬自抚循劳来,出于至诚 抚循:抚恤。 C.不能复雍容自得如故事 故事:先例。 D.使者旁午 旁午:交错频繁。 17.下列加点的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寡求而不争 凡可以久生而缓死者无不用 B.宾客非特有事于其地者不至焉 富有余者 C.率以风流啸咏投壶饮酒为事 将相率亡去 D.皆争出谷以佐官 余以事至湖 1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 (3分) A.文章第一段是点题,交代孙莘老建造墨妙亭的时间、地点和用意。 B.文章第二段记述孙莘老在勤政之余,用心搜罗古文碑刻。 C.文章第三段是议论,主要是批判孙莘老的做法糊涂。 D.物必归于尽一句,画龙点睛,是全文的主旨。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分) 或以谓余凡有物必归于尽而恃形以为固者尤不可长虽金石之坚俄而变坏至于功名文章其传世垂后乃为差久今乃以此托于彼是久存者反求助于速坏。 20.把文中画线的语句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其刻画尚存而僵仆断缺于荒陂野草之间者,又皆集于此亭。(3分) (2)此既昔人之惑,而莘老又将深檐大屋以锢留之,推是意也,其无乃几于不知命也夫。 参考答案: 12.A(特:特别) 13.C (①把,②用来,③和④都是所字结构) 14.D(例句与D项都是状语后置句,A定语后置,B宾语前置,C被动句) 15.虽知其然/ 而君子之养身也/ 凡可以久生而缓死者无不用/ 其治国也/ 凡可以存存而救亡者无不为/ 至于无可奈何而后已/ 此之谓知命。 【译文】 熙宁四年(1071)十一月,江苏高邮的孙莘老(孙觉)从广德军任上迁任湖州知州(相当于古代的吴兴太守)。第二年二月,建了一座墨妙亭位于他的府第北面、逍遥堂东边,搜集湖州境内东汉以来的古代诗词文章刻石用以充实亭中。 浙江吴兴自从东晋以来就是首善之地,号称是山水清秀。当地百姓凭借着打鱼、种植水稻、收获莲子蒲草生活富足,很少贪欲而又与世无争。宾客不是有急事非得到此,一般的不到这里来。所以凡是到这里来的吴兴郡太守,大都是悠然逍遥,平时把题诗作赋、在投壶中游乐饮酒当成正事。 自从孙莘老来到这里,正值当年发大水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