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壳儿网络大学
经济危机后我国对外贸易的困境与对策
作 者:XXX
学 校:稻壳儿网络大学
学 院:XXXXXXXXXX
专 业:XXXXXXXX
教 师:张三
XXXX年X月
经济危机后我国对外贸易的困境与对策
2013年,国际金融危机进入了第六个年头,其深层次的影响不断显现,加上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持续发酵,后危机时代的世界经济复苏势头缓慢。在外需依然低迷、人民币升值、成本升高、摩擦增多等形势下,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面临巨大挑战。只有政府、企业齐心合力,调整外贸结构,转变外贸方式,才能促进外贸增速回升,提高外贸发展质量。
一、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现状
2012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38669.8亿美元,同比增长6.2%。其中出口20487.8亿美元,增长7.9%;进口18182.0亿美元,增长4.3%。在全球货物贸易额仅增长0.2%的情况下,我国货物贸易额仍居全球第二位,占全球份额进一步提升。其中出口占全球比重为11.2%,连续四年居全球首位;进口占全球比重为9.8%,连续四年居全球第二。 2013年前三季度,在国际市场需求有所回暖及我国外贸增长政策措施继续显效的情况下,我国货物进出口延续了2012年底以来的回升态势,进出口总值折合30603.7亿美元,扣除汇率因素同比(下同)增长7.7%。其中出口为16148.6亿美元,增长8.0%;进口为14455亿美元,增长7.3%;贸易顺差为1693.6亿美元。总体上看,近两年我国的对外贸易呈现出出口市场多元化、贸易方式不断优化、对外贸易区域布局逐步改善和民营企业进出口势头增强的势态。
二、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
2013年,世界经济复苏的积极迹象有所增多,如美国房地产市场和就业市场的改善、日本财政刺激计划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等,但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深度调整仍在持续,全球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国际市场需求乏力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改观,后危机时代的特征还非常明显。我国的外贸发展环境虽略好于上年,但形势依然复杂严峻。
(一)贸易保护日趋严重,针对我国出口产品的贸易摩擦增多 在世界经济需要较长时间调整才能走出金融危机阴影的情况下,一些国家维持自由贸易的意愿降低,寻求更多贸易保护的意愿加强。表现为各国都在强化出口支持政策,限制国外商品的竞争;以绿色环保标准、质量技术标准、卫生健康标准等多种形式的非关税壁垒对进口实行限制,并滥用反倾销手段保护国内市场。例如,2011年初以来,欧盟为贸易保护就采取了一系列措施:5月份对我国高档铜版纸征收8%~35.1%的反倾销税及4%~12%的反补贴税;9月份又向我国瓷砖征收惩罚性关税。近年来,我国在对外贸易中所遭遇的保护措施调查和反倾销随着出口规模不断增大也日益增多。2009-2012年间,我国共遭受贸易救济调查328起,涉案金额534亿美元,呈现出涉案金额大、多种救济措施并用、贸易问题政治化的特点。2012年,21个国家对我国产品发起77起贸易救济调查,涉案金额277亿美元;其中,欧盟对我国光伏产品发起的反倾销反补贴调查,金额高达204亿美元。2013年以来,我国出口产品面临的贸易摩擦进一步增多,一季度共有12个国家对我国发起22起贸易救济调查,同比增长22.2%。近年来,我国遭受技术性贸易壁垒涉案金额也持续上升,并从金额来看,在技术壁垒领域对我国企业出口影响较大的国家和地区是欧盟、美国、日本、俄罗斯和拉美国家;同时发展中国到对我国出口产品进行反倾销、反补贴等贸易保护措施调查也呈上升态势。
(二)传统比较优势逐步削弱,生产成本不断上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巨大的出口红利来源于低价的劳动力要素,劳动力要素价格长期以来被严重低估。但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以及劳动力结构的改变,“人口红利”正在接近拐点。劳动力作为支撑我国对外贸易增长的基础因素之一,其低成本优势正在逐步削弱。据统计,从2009年至2012年,我国劳动力基本工资年增长率逐年递增,2012年上半年我国城市居民工资收入相比去年同期增长13%,农民工工资也上涨了14.9%。廉价工资已很难吸引更多的劳动力供给,致使不少加工贸易企业面临用工难问题。 在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同时,土地等要素成本也持续上升,2013年一季度主要监测城市工业地价同比上涨3.3%。同时,自2012年9月至2013年3月,人民币不断升值。据国际清算银行统计,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了6.1%。劳动力价格上涨、 “用工荒”、贷款难、人民币升值等因素提高了出口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成本。
(三)国际分工地位低,出口产品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 我国的对外贸易额虽然位居全球一二,但在国际分工价值链中,仍基本集中在中低端。我国出口产品主要集中在技术含量低、耗能高、污染大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的产业上,集中在依靠密集劳动力、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不高的加工装配环节上;出口产品的标准较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标准低,致使我国产品多次被欧盟非食用消费品快速预警系统( RAPEX)通报,通报比例居世界各国首位;出口产品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及自主品牌,据测算,我国自主品牌产品出口金额比重不足10%。
(四)资源环境约束增强,制约对外贸易稳定发展 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仍主要依靠资源、能源、土地等有形要素的投入,资源环境压力较大。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能源消费国,单位产品能耗高,单位GDP能耗是美国的2.9倍、日本的4.9倍、欧盟的4.3倍。但在资源拥有方面又比较缺乏,石油、天然气人均储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10,即使是比较丰富的煤炭资源,人均储量也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且矿产资源总回收率比世界先进水平约低20%。目前,我国对石油、铁矿石、铝土矿、铜矿等重要能源资源消费对进口的依存度都超过50%。预计今后一段时期,资源环境约束将更趋强化,资源将是制约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
(五)出口市场上低价竞销现象严重,外贸出口秩序混乱 由于我国许多行业生产总量供过于求和结构性失衡,国内产能严重过剩,各企业商品又缺乏特色、同质化严重,企业为争夺市场只得打价格战,并把价格战从国内延伸到国外,在国际市场上低价竞销,不讲信誉,盲目竞争。再加上,我国企业多数处于产业链的低端,又不注重研发,热衷于模仿,缺乏核心技术及缺乏核心竞争力,只能低价竞销,致使外贸出口秩序混乱。
(六)外贸企业抗风险能力低,面临生存困境 外贸企业特别是以出口为导向的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其现代企业制度还不健全,企业布局也过于分散,效益低下,缺乏核心竞争力,抗风险能力偏低。这些企业在国际市场需求减弱、出口成本上升、人民币汇率升值等情况下,订单下降,利润增长趋缓,亏损压力上升,资金周转困难。特别是2011 年政府采取了相对紧缩的货币政策以来,原本就贷款难的中小企业贷款难度增加,很多资金周转困难的中小企业只得寻求民间借贷的支持。但民间借贷利率高昂,中小企业无法承受,使得一些中小企业的资金链出现断裂。这一现象在东部沿海地区比较突出,部分企业被迫关闭或外迁。
三、后危机时代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对策
后危机时代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面临的问题还很突出,政府及企业应采取措施,积极应对,确保我国对外贸易较快速的稳定增长。
(一)政府层面应采取的对策 1.保持外贸政策稳定,加强与改进进口工作 对外贸易政策平稳可以稳定企业的出口预期,减小出口企业不确定性风险。今后政府应继续保持出口退税政策的基本稳定,加快退税进度;继续稳定加工贸易政策、出口信用保险政策和出口信贷政策;设法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减少外贸企业的汇兑风险;加强和改进进口工作,拓宽进口渠道,增加能源原材料、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和消费品的进口规模,通过扩大进口减少贸易摩擦,为其他国家的经济复苏提供机会。
2.加快产业布局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我国制造业的低成本优势正在减退,加快产业升级和国内产业布局调整,促进制造业梯度转移是提升制造业竞争力的出路。为此,一要通过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二要加快产业布局的战略性调整,创造条件让东部沿海地区迅速地向中高端制造业、附加值较高的领域发展;三要继续扩大中西部开放,鼓励沿海地区将比较优势已经弱化的出口产业向内陆地区转移,加快东中西对接及新兴制造业生产基地的建设,同时创造条件增加西部劳动力就业,提高西部地区居民收入,扩大其内需,以内需促经济与贸易的发展。 另外,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改善贸易结构,降低对外贸的依存度。我国的服务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潜力很大。政府应积极参与区域合作与贸易自由化,继续出台鼓励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改善服务贸易发展相对滞后的状态,优化现有产业结构,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3.妥善应对贸易摩擦,加强国际商务平台建设 政府要扎实做好摩擦应对和进口救济工作,维护国内企业的合法利益,规范市场竞争秩序。具体来说,一要继续降低进口壁垒,推动进口便利化,主动扩大进口的规模,降低进口国的“敌视”;二要充分利用双多边场合,通过多种形式加强与世界各国经贸交流,积极倡导贸易和投资的便利化和自由化,尤其敦促欧美国家放宽对我国高技术产品的出口管制;三要跟踪国际标准制定的全过程,把中国的一些意见和要求充分反映到国际标准中去,或组织标准化专家、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一同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为中国产品顺利进入国际市场创造条件;四要在面对国际社会恶意的贸易攻击时,或启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程序,或采取适度的贸易报复措施来遏制贸易保护主义势力扩展。 另外,政府要打造一批有较强影响力的境内外国际经贸展会,形成全球布局合理、重点突出、专业门类齐全、具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