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职工预防控制艾滋病及禁毒知识竞赛试题参考答案
1.艾滋病医学全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2.艾滋病的英文缩写是AIDS。
3.世界上第一例艾滋病是1981年在美国首先报道的。
4.世界卫生组织把每年的12月1日定为“艾滋病日”。
5.2006年8月13日,第16届国际艾滋病大会在加拿大多伦多召开,大会主题是:行动之时。
6.目前全球艾滋病流行最严重的地区是非洲。
7.1985年6月,中国报告第一例艾滋病病例。
8.2005年的评估结果显示,我国现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80万.
9.我国首个艾滋病疫苗Ⅰ期临床试验于2006年8月18日成功完成。
10.我国艾滋病的流行现正处于快速增长期
11.人类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后可以长期无症状,此期间是最危险的传染源
12.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会通过宫内感染、产道分娩和母乳喂养三种途径将病毒传染给婴儿。
13.艾滋病病毒主要侵犯人体免疫系统
14.艾滋病患者常见的肿瘤是淋巴肉瘤
15.艾滋病病毒主要攻击人体的T4淋巴细胞。
16.已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经过7~10年潜伏期后发展为艾滋病病人。
17.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高危险行为可分为以下五个方面:(1)同性恋间的性行为以及与男性同性恋者有性接触;(2)异型间的多性伙伴的性行为(如卖淫、嫖娼等);(3)吸毒者共同使用注射器、针头;(4)使用消毒不彻底的注射针具;(5)在不规范的非法采血点卖血。
18.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有三个: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唾液、汗液、尿液等不传播艾滋病病毒。
19.根据《关于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管理意见》中的规定,“艾滋病病人应暂缓结婚。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如申请结婚,双方应接受医学咨询”。
20.共用餐饮具,共同进餐不会感染艾滋病病毒。但是,性行为、共用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注射器、使用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血液制品都会感染艾滋病病毒。
21.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其家属不受歧视,并享有公民依法享有的合法权利和社会福利。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子女拥有入托、入学、就业等权利。
22.在吸毒行为中,数人共用注射针具静脉注射毒品最容易传播艾滋病病毒。
23.诊断艾滋病的主要依据是: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阳性、临床表现、流行病史。
24.从感染艾滋病病毒到体内抗体检测呈阳性是艾滋病的窗口期,窗口期一般为2-12周。
25.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年龄分布以20-40岁年龄段为主?
26.关于艾滋病疫苗正确的说法是:目前世界上尚未研制出有效预防艾滋病病毒的疫苗
27.“鸡尾酒疗法”是艾滋病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28.共用剃须刀有传染艾滋病的危险。
29.一般礼节性接吻不会传播艾滋病,如果是深接吻,则有传播的可能。
30.如果到正规的医疗单位或血站献血,而且采血的器具和采血过程都是严格消毒的,献血是不会感染上艾滋病病毒的。
31.预防艾滋病传染的根本措施是: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
32.如果自己被证实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应当定期就医,洁身自爱,不威胁和损害他人。
33.使用安全套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正确的方法是:每次性交都自始至终坚持正确使用质量可靠的安全套。
34.性乱人群、男性同性恋、吸毒人群是最容易受艾滋病感染的高危人群。
35.预防艾滋病是全社会的责任。
36.如果怀疑自己感染了艾滋病应到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皮肤病性病防治所、传染病专科医院检查与咨询
37.《艾滋病防治条例》共七章六十四条,自2006年3月1日起实施
38.我国预防控制艾滋病的基本原则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39.2004年11月10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制定下发了:《中国工会预防控制艾滋病战略规划(2004-2010年)》
40.《国际禁毒公约》规定的毒品是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41.国际禁毒日是每年的6月26日。
42.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它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是我国《刑法》规定的毒品。
43.从毒品的来源看,天然毒品、半合成毒品和合成毒品都称为毒品。
44.《关于开展职工拒绝毒品“零计划”宣传教育活动的通知》下发的时间是2004年5月25日。
45.职工拒绝毒品“零计划”宣传教育活动的“四无”是无吸毒、无贩毒、无种毒、无制毒。
46.职工拒绝毒品“零计划”宣传教育活动的中心内容是创建无毒品单位,争当无毒职工,帮扶涉毒职工,加强毒品预防教育。
47.职工拒绝毒品“零计划”教育活动的主题是:“抵制毒品、参与禁毒”
48.吸毒危害人体的正常生理机能和新陈代谢,并导致多种疾病,吸毒过量还会造成突然死亡。
49.我国《刑法》对毒品、毒品犯罪以及毒品犯罪的处罚作了明确的规定。
50.我国《刑法》对毒品犯罪的处罚主要包括死刑、无期徒刑、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没收财产和罚金等。
51.毒品犯罪是指违反禁毒法规,破坏禁毒活动。
52.“打一场禁毒和防治艾滋病的人民战争”是胡锦涛总书记2004年10月23日作出的指示。
53.截止到2005年9月,在国家累计报告的135630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有40.8%因静脉注射毒品而感染,居艾滋病传播途径的首位
54.吸毒会导致生理机能发生紊乱,生理和心理会对毒品产生强烈的依赖,毒瘾发作时会出现一系列使人感到非常痛苦的反应,失去理智和自控力,甚至是自伤、自残和自杀。
55.吸毒和犯罪是一对孪生兄弟,吸毒者在耗费了个人和家庭财产后,为了维持吸毒,往往会铤而走险,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56.我国法律规定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无论数量多少都构成犯罪。
57.我国法律规定利用未成年人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将受到法律严惩。
58.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禁毒的决定》第8条规定:“吸食、注射毒品的,由公安机关处15日以下拘留,可以单处或是并处2000元以下罚款,并没收毒品的吸食、注射器具。”
59.1990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禁毒的决定》。
60.1999年,濮存昕应卫生部之邀出任中国第一位“艾滋病宣传员”。
61.艾滋病病毒离开人体后,常温下只可生存数小时至数天,高温、干燥及漂白粉、酒精、药品消毒的方法都可杀死这种病毒。
62.正确使用质量合格的安全套可以减少感染性病和艾滋病病毒的危险。
63.只有一个固定的、相互忠诚的、没有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性伴侣,就可以避免艾滋病病毒通过性传播。
64.只要从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加强防范措施,是可以避免外科手术感染艾滋病的。如果某种外科手术不需要输血,排除了输血感染艾滋病的可能,手术器械、用品又经过严格的消毒,那么通过外科手术染上艾滋病的可能性是不存在的。但由于目前一些医疗单位器械包括手术器械、用品消毒合格率低或消毒不彻底,从而导致手术者染上艾滋病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65.如必须输血时,有权了解血液是否经过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
66.任何用具,只要是共用的,能刺破皮肤,又不能保证严格消毒,都有传播艾滋病病毒的可能性。因此,在做美容、理发(特别是用剃刀修面时)所用的器械一定要经过严格消毒。应尽量避免纹身,如果做的话,也一定要使用经过严格消毒的器械。
67.患有性病的人更容易感染艾滋病。
68.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就医时,应将其感染或者发病的事实如实告知接诊医生。
69.判断是否感染艾滋病病毒主要靠采血检测病毒抗体。
70.一般用于乙型肝炎的消毒药物完全可以用于艾滋病病毒的消毒
71.不必要的输血和注射会增加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危险。
72.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如积极治疗可延缓生命。
73.“红丝带”象征着对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的关心和帮助,象征着对生命的热爱、对平等的渴望,象征着我们用心和真情来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
74.开展“职工红丝带健康行动”,依法维护职工中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合法权益,是工会义不容辞的职责。
75.艾滋病病毒主要存在于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和伤口渗出液里。
76.诊断艾滋病的主要依据是: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阳性、临床表现、流行病史。
77.以下这些人应考虑去做艾滋病病毒抗体的检测:曾经有高危险行为的人。如多性伴侣者,同性恋者,卖淫嫖娼者,共用注射器吸毒者及他们的性伴侣等;在感染者较多的地区或血液安全没有保障的条件下接受过输血的人;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的妇女所生的婴儿;配偶是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者。
78.艾滋病感染肌体后的发展过程可以分为四期:急性感染期、潜伏期、艾滋病前期、艾滋病期。
79.艾滋病急性感染期的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出汗、咽痛、头痛、腹泻、皮疹、淋巴结肿大、神经症状和脑膜刺激症。
80.当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发展成为艾滋病病人时,会出现以下症状:(1)长期低热;(2)体重下降;(3)盗汗;(4)慢性腹泻;(5)视力减退。
81.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是指人们在经过咨询后能对艾滋病检测作出明确选择的过程,是自愿和保密的,自愿咨询包括检测前咨询、检测后咨询和支持性咨询。
82.目前我国艾滋病流行形势是疫情正从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
83.我国艾滋病“四免一关怀”政策是指:
(1)对农村居民和城镇未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等医疗保障制度的经济困难人员中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免费提供抗病毒药物
(2)在全国范围内为自愿接受艾滋病咨询检测的人员,免费提供咨询和初筛检测
(3)对艾滋病病人的孤儿免收上学费用
(4)将生活困难的艾滋病病人纳入政府救助范围,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必要的生活救济。积极扶持有生产能力的艾滋病病人开展生产活动,增加收入。加强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避免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歧视
84.开展“职工红丝带健康行动”的内容有:以面向职工宣传教育为重点,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积极开展预防与控制艾滋病知识的培训工作;加强对职工中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维权工作。
85.国家鼓励和支持以下团体协助各级人民政府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
(1)工会 (2)共青团 (3)妇联 (4)红十字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