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从“故事”开始——中考作文的个性化表达
若想在众多的考场作文中脱颖而出,个性化的表达是一个法宝。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有趣的故事,脱离千篇一律的套路,是考场作文致胜的关键,如何才能做到个性化表达?让我们听听老师怎么说——
单调的叙述千篇一律,有趣的故事万里挑一。
义务教育阶段的作文有自己的目标与要求,它既是一个教育的过程,也是一个训练的过程,它致力于培养初中生基本的写作能力,而非文学创作(避免一些局外人拿竞赛作文和文学创作类比作文教学)。梁启超说:“文章做得好不好,属于巧拙问题,巧拙关乎天才,不是可以教得来的。如何才能做成一篇文章,这是规矩范围内事。规矩是可以教可以学的。”所以,写作的教学理应培养学生“结构成一篇妥当文章的规矩”。(梁启超语)
提起考场作文的“个性化”表达,很多人自然会从语言的角度思考,误以为辞藻华丽,句式多变等是主要标志和关键,但从考场作文的实际来看,学生的语言及技法方面大多能过关,有的甚至高中大学也够用了,反而是文章的内容却总给人似曾相识之感,缺乏必要的辨识度,或者可以说,大家的语言都优美,也就意味着没有优美可言。其实,语言只是作文好看的皮囊,各具特色的“故事”才是作文有趣的灵魂。言语表达的差异和变化,才是中考作文个性言说的重要前提。能结构一篇妥当记叙文的关键是故事的“讲述”方式和策略,把故事讲出其应有的意趣和意义,自然能带起叙述、选材、言语、技巧等的个性与发展。
因此,作为考场作文应注重故事化的叙述,它应该成为个性表达的前提和基础。
中考作文多以记叙文为主,记叙的实质是叙述或讲述。即“要把‘事’与‘物’化为语言文字说出来写出来,使人家闻而可知,见而可晓,说话作文的人先得下‘化’的功夫”。(叶圣陶语)
“化的功夫”,绝不是单纯的写作技巧,还应该是叙事的方式和方法。记叙文写作,其实质就是“讲故事”。善于叙述者,能把事故变成“故事”;不善于叙述者,总把故事变成“事故”。所以,在记叙文教学中引入讲故事的理念和策略,是规避俗套,走向个性表达的关键。谨以一些作文的片断来加以说明。
【例文一】
印象中,校长嘛,总是穿着一身灰色的西装或夹克,皮鞋一尘不染,双手背在身后,踱着不紧不慢的步子,或是站在校门口迎来送往,或是在各班级门前探头查看,也可能在小花坛中把乱扔的包装袋丢进垃圾箱。你喊“校长好”,他也总会礼貌、微笑地回应。
但无论怎样,“校长”总像是高处盛开的梅花“不胜寒”。
作为文章的开头,作者没有沿袭描写师长的套路,而是以聊天的方式来讲述,两个短句再加上很自然的语气词,有一种面对面的谈话风,也带动了后续的内容与情节。一个很顽皮的“不胜寒”,把文章的趣味和读者的胃口都拔高了。它引出了一个“暖男”校长的故事,别有一番风味。
【例文二】
市北路上的报亭被拆了。
我像往常一样,从那里走过,原本兀立着橙色小铁皮屋的地方已经空空荡荡,只有地上灰红色长砖依旧整齐地排列着,只剩下中间一片灰白的水泥板,显得格格不入。(无锡一考生)
本文以很有故事感的叙述方式交代了讲述的主体——报亭。然后直接切入个人的所见所感,将报亭很突兀地推到读者眼前,以悬念的方式直接带动读者和故事向更深处探究。
“当人们开始写作,他们就会被一种能量鼓动,觉得自己有一些独一无二的东西要诉说,并且诉说的人非他莫属。”(《短篇小说写作指南》)“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精彩开头的一个显著标志,就是入题快捷。两个开头部分的选段,都避开了一般考生作文中交代繁琐,铺垫过多的俗套与累赘,在有限的时间内产生了积极的效果。相对而言,两篇作文并没有独到的创举,只是叙述与别人有了差异和变化,正因如此,才使得它们具有很高的辨识度,得到赏识。
讲自己的故事,不仅离不了自己的记忆和积累,更离不开那个独一无二的自己。当一个人能够按照自己的立场、口吻、兴趣、领悟来讲述时,个性的言说就不是问题。
相对于“记叙文”这个概念和说法,“讲故事”可能使学生更具体可感,贴近学生的认知与体验,它类似于一场记忆和言语的头脑风暴,能激活学生的表现欲。以“故事”为载体,自然也能盘活作文的其他要素。
选材,应该具备“私人订制”的特点
有了故事的依托,作文的选材和内容便相应地具有了“私人订制”特色,即使考生有许多共同的经历,但由于叙述者的差异,故事的呈现就带有了个人的差异。反过来,当一个人有了讲述故事的欲望,他肯定不会走寻常路。
虽然内容无法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