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广二建沪技案字2005-001
( )工程
基坑降水施工方案
广东省第二建筑工程公司
( )工程项目经理部
二零零五年一月
编制:
审核:
审批:
目 录
施工方案调整变更索引表 3
一、基坑降水方案的设计 4
二、抽水方案设计 6
三、地面排水系统设计 6
四、降水施工安排 7
1.降水施工主要机械设备 7
2.降水施工的质量、安全要求 8
3.降水井施工工艺流程 8
4.降水观测 8
5.降水施工进度计划 9
施工方案调整变更索引表
序号
页码
章节号
更改内容
更改人
日期
更改单号
备注
一、基坑降水方案的设计
根据对( )工程最新地质报告中土质、土层及水位的综合分析,进行降水设计。
根据对周围场地水文地质情况的了解,场区地下水将影响基坑开挖和基坑支护,并影响基础施工,该部分水应予以排除。综合考虑水文地质条件、基坑大小,基坑降水的排水量可估算如下:
Q=1.366k
(2H-S)S
Lg(1+R/r0)
式中 Q——基坑涌水量
k——渗透系数
H——含水层厚度
S——基坑水位降深
R——降水影响半径
r0——基坑等效半径
由于下部为砂卵层, 渗透系数大。按上述方法估算,基槽总涌水量约为1170m3/d。
本地区地下上层滞水水位较高,且含水层渗透性较差,地下水位降低比较困难,根据本工程基础深度、水文地质情况、日降排水量和我们在北京地区各类地层中的降水经验,本工程拟采用大口井方法进行基坑降水,降水要兼顾护坡施工、基坑开挖。大口井主要设在基坑坑外1.5-2.5米处,而基坑南边的降水井井位位于南侧待拆迁的二层房屋下,因房屋暂时无法拆迁,且定于5月9日开挖土方的施工工期又不能拖后,要保证开挖,降水井必须联动抽水,所以该处5口降水井只能先进基坑6-8米成井,待房屋拆除后,再按原设计移于基坑外施工降水井。
降水井 d=600mm
无砂滤管 d=300 mm
滤料 直径3-7 mm碎石
井深 25m(净深不能小于22m)
井距 8m (可根据实际情况移位,控制在6-10m左右)
井中心距槽边 1.5—2.5m
井数 44口
根据勘查报告,现场有三层地下水,管井抽排的地下水以潜水为主,滞水主要在粉砂层含存,该层渗透系数相对较大,通过管井下渗或土层“天窗”越流至以下土层,不需要在管井中间做砂井。滞水的季节性变化对建筑物的影响可不考虑。潜水的含水层以粘质粉土和粉质粘土为主,考虑其次生固结量,理论计算坡顶沉降量在20mm左右,因此可不考虑降水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但由于计算参数的可信度低,所以应对周边建筑物进行沉降观测,如果沉降超过20mm,则采取坡外回灌措施,控制沉降继续发展。
如果降水后水位仍高于基底,则采取坑内降水,在坑内做集水井集中抽排。本降水体系,除上层滞水不能彻底抽排外,将水位降至基底以下50cm以保证干底作业是有把握的,因此,上述措施仅作为预案。
不能彻底排除的上层滞水,采取明排措施,用排水管导流至软管,由软管引流至基底排水沟,再进入集水井抽派。排水沟沿坑底四周设置,底宽300mm,沟底低于坑底300mm,坡度为1%。集水井沿坑底边角设置,间距25米,直径0.6米,井底低于坑底1~2米,下无砂井管和滤料,采用碎石压底进行强排。
对于地表水,采取“堵”和“疏”结合的办法:沿基坑护坡压顶砌筑240mm高挡水墙,以防地表水进入基坑;在施工硬化地面前,沿基坑四周距坑边1.5米埋设直径300mm的排水管,埋深800mm;沿排水管每隔16米设一雨水井,井口加设铁篦子;在施工硬化地面时,向雨水口方向作成流水坡,坡度为1%,将地表水引流至雨水井内。
对于由于降水时间短、土方开挖速度较快而出现的上层滞水滞留现象,采取就地挖设土层集水坑导流措施,以减小降水速度对土方开挖速度的影响。
二、抽水方案设计
降水井成井后进行洗井工作,用泥浆泵反复抽排降水井中的泥浆水,直到流出清水为止,再采用潜水泵抽水,抽出的水排入集水管,经沉淀池沉淀后进入现场临时排水管系统,排入指定的市政管线。
三、地面排水系统设计
根据现场污水管线现状,可排水处有3个位置,其中两处分别是场地西北角及东北角的清华污水井,进入清华市政管线,第三处是场外南门双清路市政管线。经调查,前者正处于堵塞状态,水流不畅,后者则距现场太远,管线线路大大超出原设计距离,工程量大。为保障现场降水的顺利进行,考虑上述三处排污口同时使用。
由于现场狭窄,排水管线设置考虑如下。排水总管先沿施工现场围墙明设, 铺设Ф150排水管, 水力坡度3‰。降水井井口与地面齐平,井口下300mm砌筑240mm厚砖加固。从井口暗埋塑料管至排水总管,暗埋塑料管与潜水泵塑料管采用二次软连接,以方便潜水泵的下放及维修。在基坑东南角、东北角和西北角2—6米外各设一沉淀池,沉淀池用钢筋焊成的栅栏盖住,沉淀池尺寸深1